中信书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中信书店 微信认证
美好的思想和生活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零碳社会+气候变迁与文明兴衰(套装3册)布莱恩费根 等著 碳中和 碳达峰 零碳经济 中信出版

150.50
运费: ¥ 5.00-15.00
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零碳社会+气候变迁与文明兴衰(套装3册)布莱恩费根 等著 碳中和 碳达峰 零碳经济 中信出版 商品图0
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零碳社会+气候变迁与文明兴衰(套装3册)布莱恩费根 等著 碳中和 碳达峰 零碳经济 中信出版 商品图1
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零碳社会+气候变迁与文明兴衰(套装3册)布莱恩费根 等著 碳中和 碳达峰 零碳经济 中信出版 商品图2
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零碳社会+气候变迁与文明兴衰(套装3册)布莱恩费根 等著 碳中和 碳达峰 零碳经济 中信出版 商品图3
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零碳社会+气候变迁与文明兴衰(套装3册)布莱恩费根 等著 碳中和 碳达峰 零碳经济 中信出版 商品缩略图0 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零碳社会+气候变迁与文明兴衰(套装3册)布莱恩费根 等著 碳中和 碳达峰 零碳经济 中信出版 商品缩略图1 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零碳社会+气候变迁与文明兴衰(套装3册)布莱恩费根 等著 碳中和 碳达峰 零碳经济 中信出版 商品缩略图2 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零碳社会+气候变迁与文明兴衰(套装3册)布莱恩费根 等著 碳中和 碳达峰 零碳经济 中信出版 商品缩略图3

商品详情

书名: 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零碳社会+气候变迁与文明兴衰(套装3册)

定价: 215.0

ISBN: 978752172833012T

作者: 布莱恩·费根(Brian Fagan)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装帧: 平装

开本: 32


《气候变迁与文明兴衰》
● 汲取历史经验,为应对当下气候危机提供借鉴
如今,海平面上升、严重干旱、极端高温、频繁的洪水等全球变暖引发的灾难,频频登上新闻的头条。而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成为我国重要国策,人类与气候的关系已进入人们关注的中心,超越环境保护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热议。气候变化既是现实,在历史上也长期存在,关乎人类社会的命运。21世纪的人类应当如何面对气候变化的巨大挑战?人类祖先提供了哪些重要的经验与教训?
● 透过气候史独特视角,探讨文明兴衰成败
近年来对气候史的研究新成果,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历史的独特视角,使许多古文明兴衰的谜题获得了气候方面的新解释。尼安德特人为何被智人彻底取代?人类为何从游牧走向定居农耕?繁荣的印度河古文明为何戛然而止?摧垮罗马帝国的上帝之鞭由谁挥动?玛雅和吴哥文明为何徒留壮丽的遗址?对于历史爱好者,本书十分值得一读。
● 综合多学科新成果,还原古人与环境的互动
跨学科研究重磅之作,综合古气候学、考古学、历史学、生态学多学科新成果,材料丰富,引人入胜,为作者探讨历史上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互动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托。书中也设专门章节叙述这一研究方法的技术原理和进展历程,能够满足读者的好奇心,气象学、博物学、地质学爱好者都能找到感兴趣的话题。

《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
比尔·盖茨时隔20年再出新书
影响人类未来40年的重大议题
助力“碳中和”目标,揭示科技创新与绿色投资机会
2021年政府、企业和个人不可错过的一本书


《零碳社会:生态文明的崛起和全球绿色新政》
1. 瞄准碳中和,助力碳达峰!《第三次工业革命》作者杰里米·里夫金全新力作!
2. 改变全球未来20年的重大社会发展趋势。面对全球发展危机,政府、企业,甚至每一个个体该如何应对?
3. 清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鼎力作序推荐。
4. 零碳城市、零碳政府、零碳建筑、零碳生活……这本书勾勒了一张向零碳社会转型的路线图。


《气候变迁与文明兴衰》
掌握了尼罗河一年一度洪水规律的古埃及人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而公元前2200年开始的大旱则导致埃及陷入四分五裂的中王国时期;
公元前200年之后三百余年的温和气候催生了罗马帝国,而欧亚大草原的大旱则唤出了可怕的“上帝之鞭”匈人战士,使帝国一蹶不振;
高棉王朝修筑完善的灌溉系统利用丰沛的雨水,但过度的开垦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洪水的肆虐最终使宏伟壮丽的吴哥窟被人遗忘;
“小冰期”使西班牙对北美的殖民严重受挫,但荷兰的商船则利用此时更强的东风获得了优势,成为促成“荷兰黄金时代”的一个因素。
最近几十年古气候学的迅速发展,使科学家们获得了望向远古的望远镜,通过对深海岩芯、极地冰芯、洞穴沉积物、树木年轮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测古人曾经生活的环境,许多历史学问题也因此获得了气候方面的新解释。现在我们知道,我们人类这个物种经历了许多气候不稳定的时期,努力适应环境并积累了诸多辉煌的文明成果,但也有一些强盛的文明已经被气候变迁引发的瘟疫、冰川融化和干旱所摧毁。
本书是关于气候与文明之间关系的历史。作者巧妙结合气候史与文明发展史,并综合了气象学、人类学、考古学、生态学等多方面的知识,重新建构了从末次盛冰期直至今天全球化时代的3万年人类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中,人类积累了许多应对气候变化的经验和教训。
200年以来,人类的行为已经能够对气候产生显著影响——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化石燃料的使用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但气候变化带来的巨大威胁却还是令我们难以应付。尽管在本书论及的三万年间,整个世界已经发生了沧桑巨变,但对于人类诞生以来的历史而言,这并不算是很长的一个时期。我们与古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并无多少区别,因而,古人应对气候变化的成败经历仍然足资借鉴。如今,全球变暖带来的种种灾难——海平面上升、严重干旱、极端高温、频繁的洪水等,是摆在人类面前的巨大挑战。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充分未雨绸缪,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并能团结合作的社会,才更容易渡过气候危机。未来人类的命运如何,将直接取决于人类社会当下的行动。

《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
比尔·盖茨分享了他在十多年来研究气候变化和为解决这些问题而投资创新的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并为世界如何构建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所需的工具制定了愿景。
比尔·盖茨解释了他为什么如此关注气候变化,以及是什么让他对世界能够避免气候危机最可怕的影响感到乐观。盖茨说:“我们可以在地方、国家和全球层面开展工作,建立技术、企业和产业,以避免气候变化的最坏影响。”他对气候变化的兴趣是他的基金会努力减少贫困和疾病的自然结果。根据盖茨的说法,气候变化对那些做的最少的人影响最大。作为一名技术专家,他亲眼目睹了创新如何改变世界。盖茨相信,通过投资研究、发明新技术并迅速大规模应用,气候变化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盖茨说:“为了防止气候变化的最坏影响,我们必须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这个问题很紧迫,争论也很复杂,但作者相信我们可以一起发明新的零碳技术,利用现有的技术,最终避免气候灾难。”


《零碳社会:生态文明的崛起和全球绿色新政》
零碳社会:一个应对气候变化、改变世界经济、创建全球绿色文化的紧急计划
这本书大胆预言了一场即将到来的经济泡沫——到2028年时,价值约100万亿美元产值的化石燃料资产即将搁置,这一搁置将引发全球经济的大规模崩溃。
作者预测了剧烈的经济动荡、气候变迁和物种大灭绝危机,深入探讨了政府和社会的应对策略——生态文明和全球绿色新政。它们能够帮助结束金融危机后多年的紧缩和不安全,实现更公平的收入分配,扭转数十年来的环境退化。
作者呼吁世界各国联合起来,向零碳社会转型,帮助人类社会渡过灾难。这本书展望了建设零碳社会的前景,为世界经济的转型开辟了道路。人类将由此进入一个全新的零碳时代,及时应对气候变化和地球上物种的大规模灭绝。
零碳社会和全球绿色新政已经在“千禧一代”中以闪电般的方式流行起来。美洲、欧洲和亚洲都不断涌现类似的呼吁。这本书可能成为将全球性灾难转变为生态文明的重要里程碑。


《气候变迁与文明兴衰》
前言
作者说明
15 000年前至今的重大气候与历史事件年代表
绪论:开始之前
第一章  冰封的世界(约3万年前至约15 000年前)
第二章  冰雪之后(15 000年前至约公元前6 000年)
第三章  特大干旱(约公元前5500年至公元651年)
第四章  尼罗河与印度河(公元前3100年至约公元前1700年)
第五章  罗马的衰亡(约公元前200年至公元8世纪)
第六章  玛雅文明之变(约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15世纪)
第七章  众神与厄尔尼诺(约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15世纪)
第八章  查科与卡霍基亚(约公元800年至1350年)
第九章  消失的大城市(公元802年至1430年)
第十章  非洲的影响力(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450年)
第十一章  短暂的暖期(公元536年至1216年)
第十二章  “新安达卢西亚”与更远之地(公元1513年至今)
第十三章  冰期重来(约公元1321年至1800年)
第十四章  可怕的火山喷发(公元1808年至1988年)
第十五章  回到未来(今天与明天)
致谢
注释

《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
《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比尔·盖茨给世界的解决方案》
目  录
前言 从510亿吨到零排放
第一章 为什么是“0”?
实现“0”的目标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而是“净零排放”,这是一个巨大的经济机遇。
第二章 艰难之路
如果没有创新驱动,人类无法实现零排放的目标。
第三章 气候对话中的5个关键问题
我们需要新的技术、新的公司和新的产品来降低绿色溢价。
第四章 电力生产与存储
零碳电力的10大创新举措。
第五章 生产和制造
创新生产材料与生产工艺,实现“零碳”制造的4个路径。
第六章 种植和养殖
给植物施肥、饲养牲畜、减少食物浪费和改变饮食习惯的新方式。
第七章 交通运输
利用电力驱动我们能驱动的所有交通工具,并以廉价替代燃料为其他交通工具提供动力。
第八章制冷和取暖
实现电气化,发展清洁燃料,和更高效利用能源的解决方案。
第九章 适应暖化的世界
让适应气候变化而设的投资项目具有吸引力,同时评估金融市场中气候变化相关的金融风险。
第十章 政府要扮演的角色
明智的政策可以帮助解决气候问题。政府应全力做好的7件大事。
第十一章 零排放计划
2030年实现减排目标的策略和实践路径。
第十二章  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作为一个公民、消费者、雇员或雇主,你可以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后记  气候变化和COVID-19

《零碳社会:生态文明的崛起和全球绿色新政》
推荐序  向零碳社会转型已刻不容缓 /何建坤
自  序 三巨头 
前 言 

第一部分 大转型:脱钩风起,化石燃料资产遭遇搁浅

第一章 基础设施是重中之重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范式 003
连点成线 011
基础设施应该归谁所有? 018
谷歌的治理与矫正方法 023

第二章 人民的动力:免费的太阳能和风能
欧盟政治活动家怎样推出绿色新政 031
信息通信技术与通信互联网 035
可再生能源互联网 038

第三章  零碳生活:无人驾驶电动汽车、物联网节点
建筑与智能生态农业
边际成本接近于零的交通 053
物联网节点建筑 063
为美国劳动力走进绿色时代做好准备 068
智能生态农业 070
弹性时代 074

第四章 转折点:2028年前后,化石能源文明崩溃
2020年的“20-20-20”目标 077
大转型:跨过绿色线 081
错过警告 086
北美视而不见 091
黑金的诅咒 098
金融界敲响警钟 100

第二部分 从废墟中崛起的新政

第五章 唤醒巨人:养老金打破沉默
颠覆马克思的观点 108
从理论到实践:革命开始 119

第六章 经济转型:新社会资本主义
社会责任投资成为焦点 130
成本几何? 134
资金从何而来? 143
收回基础设施 149
能源服务公司:绿色新政的商业模式 153

第七章 动员社会:拯救地球上的生命
欧洲新目标 164
像一个物种一样思考 168
发展中国家的绿色新政 171
全球数字泛大陆 175
超越看不见的手 176
绿色新政的23点重要倡议 177
代表大会制度 183

注 释  195


布莱恩·费根(Brian Fagan)

世界知名考古学家,剑桥大学考古学和人类学博士,曾任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人类学系教授。他著作等身,且乐于传播人类学和历史学知识,用平易近人的语言为大众写作,于1997年被美国考古学会授予“公共教育贡献奖”,2013年获得美国考古学会“霍尔顿图书终身成就奖”。他的著作《世界史前史》《考古学与史前文明》《小冰河时代》《大暖化》《洪水、饥馑与帝王》《法老王朝》《床的人类史》等已被译成中文出版。

在对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研究中,费根发现了气候变迁与人类历史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他认为,这种关联被人们严重忽视了。他致力于开拓这个领域的研究,为认识历史提供新的视角。 纳迪亚•杜拉尼(Nadia Durrani),毕业于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博士,专攻阿拉伯考古。曾在英国最畅销的考古杂志《当代世界考古》以及《当代考古》担任编辑,与布莱恩•费根合作撰写有《床的人类史》《考古学入门》等书籍。

《气候变迁与文明兴衰》
“充满激情……富有教育意义……费根和杜拉尼的作品提供了一个独到的历史视角。”——《出版人周刊》

“对过去三万年相关历史的细致调查。”——《自然》

《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


《零碳社会:生态文明的崛起和全球绿色新政》


《气候变迁与文明兴衰》
一部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的杰作。作者追问我们能从过去的成功和失败中学到什么,并由此得出对我们生存至关重要的六大教训。
——丽莎·卢塞罗,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人类学教授

气候变化正在发生,但这在以前也发生过很多次。这本书讲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故事,它讲述了数千年来的野火、特大干旱、灾难性的旋风和洪水、持续数十年的酷热和突然出现的地域性冰期。当我们应对当代气候变化时,我们相对于祖先的最大优势是科学知识。我们会明智地使用这些知识吗?《混乱的气候》恰恰展现了这一点。
——格雷格·伊斯特布鲁克,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成员

人们常说,不学习历史的人注定会重蹈覆辙。人类造成的气候变化是人类文明迄今面临的最大挑战,如果我们要迎接这一挑战,就必须从过去吸取教训。在这方面,我想不出比《混乱的气候》更好的参考材料了。这本书探讨了我们的祖先如何应对气候不稳定带来的挑战,为我们如何避免气候危机提供了一些经验。
——迈克尔·E. 曼,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大气科学资深教授

《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


《零碳社会:生态文明的崛起和全球绿色新政》
关于 “绿色新政”的理念,学术界、产业界都已经讨论了很多,但迄今为止,观点都比较零散、传统,人们还没有找到完成这一使命的清晰且系统的实现路径。《零碳社会》这本书的问世,则正当其时,可为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转型、创新绿色新能源文化、建设零碳社会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清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何建坤

杰里米•里夫金杰再一次预测了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并一如既往地提出了令人信服的理由。《零碳社会》是美国向后碳经济转型的清晰路线图,针对我们今生有望目睹的经济机遇,里夫金提出了鼓舞人心的设想。投资家、企业家和决策者都可以读读这本书。
维珍航空创始人
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爵士

挑战?对!不切实际的挑衅?谈不上!工人们希望把他们的资金投向可持续的未来——技术以人为本、人人有工作、合乎公义的过渡……杰里米•里夫金提出了现实可行的时间表和不可忽视的行动路线图。地球若灭亡,何谈就业!
国际工会联合会秘书长
莎兰•伯罗(Sharan Burrow)

长期以来,全世界开明政治领导人一直把杰里米•里夫金的突破性思想奉为圭臬。《零碳社会》证明,他的研究价值更上一层楼。里夫金讲述了化石燃料工业化过程的自然衰退,为绿色经济开启未来的可持续增长提供了令人信服的方案。
联合利华前CEO、联合国全球契约副主席
保罗•波尔曼(Paul Polman)

杰里米•里夫金是全球经济和生态的能源转型大使……他提出了宏伟的未来设想:过去50年从未有人敢于提出的一种高瞻远瞩的方法。对于欧洲和美国的草根运动和政策制定者来说,《零碳社会》值得一读。
德国前副总理兼经济事务部长
西格玛•加布里埃尔(Sigmar Gabriel)


《气候变迁与文明兴衰》
马匹、匈人与恐怖场面(约公元370年至约公元450年)
西罗马帝国的东边,坐落着广袤的欧亚大草原,上面没有树木,只有一望无际的草地与灌木丛。那里的降雨毫无规律且变幻莫测,全然取决于来自西部的暴风雨的移动路径。古罗马人很瞧不起那些在无法耕作的大草原上到处流浪的游牧民族。古罗马人与中国的汉族都属于定居的农耕民族,可游牧民族却在不停地迁徙;他们骑马放牧,同时挤占定居民族的土地,先是袭扰中国中原王朝,后来又向西进犯。公元4世纪,一群群游牧的匈人出现在罗马帝国东部的边境。青藏高原的一系列桧树年轮表明,那里属于一种大陆性气候模式与季风气候相结合的环境。从公元350年前后至公元370年间,这个地区遭遇了2 000年来最严重的一个大旱时期。这一点,可能就是游牧部落开始向西迁徙的原因。
气候导致人们进出干旱环境——人们在降水较充沛的时期进入这些地区,而在气候干旱时则离开——这种效果开始发挥作用。匈人应对干旱的办法,就是跳上马背、四下散开,为他们的牧群寻找水源较为充沛的牧场。大草原上的政治权力中心,也从西伯利亚的阿尔泰地区向西转移。这次突然迁徙的时间,与游牧民族形成的不同联盟之间展开激烈竞争的一个时期相一致。古罗马军人兼历史学家阿米亚努斯•马凯林努斯,曾经生动直观地描绘了匈人的情况:“虽具人形,然皆丑陋,生活坚忍,乃至无须用火,无须美食……几至臀不离鞍。”他们那种威力强大的反曲弓,据说射程达到了150米。他们所用的战术极其凶狠,令人生畏。
随着游牧民族不断从多瑙河中游地区向西迁徙,匈人的处境也到了紧要关头。公元378年,瓦林斯皇帝在阿德里安堡附近的一场血战中被打败。有多达2万名罗马士兵在这场屠戮中丧生。公元405年至410年间,面对哥特人和后来其他民族的不断入侵,西罗马帝国逐渐衰亡了;入侵民族越过莱茵河,洗劫了高卢,并且向西征伐,远至西班牙。公元395年狄奥多西一世皇帝死后,罗马帝国的东、西两半就再也没有统一到一个君主治下。公元410年,哥特人的统治者阿拉里克进入罗马。西罗马帝国的军事力量已经荡然无存,而罗马的实力也随之瓦解。阿提拉是所有匈人头领中最臭名昭著的一位,曾大肆劫掠了巴尔干地区。直到遭遇一场瘟疫,此人才在君士坦丁堡的城门前止了步;当时的君士坦丁堡,已因公元447年的一次大地震而遭到了重创。随后,阿提拉进军高卢和意大利,但因出现饥荒和军中流行在潮湿低地感染的疟疾而撤退,回到了大草原上。到6世纪时,由于始终须靠其他地方生产的粮食才能维生,故罗马的人口也急剧减少了。
公元4世纪之初,戴克里先与君士坦丁两位皇帝已经加强了对帝国行政的控制。他们宣称自己是神圣的君主,崛起于东部诸省的繁荣兴旺之中。戴克里先让皇帝变成了一位高高在上的国君,极其倚重礼仪上的治国方略来扩大自己的权力,与早期那些从一座城池迁往另一座城池的皇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君士坦丁大帝则把自己的都城建在海上,建在连接东方与西方的贸易线路上。他的统治,是罗马帝国晚期的根基。君士坦丁堡取代罗马,成了国际贸易的十字路口和一个重要的希腊文化中心。原本运往罗马的粮食,如今则转道往东而去。
没有什么比每年对帝国粮库进行审计更能突出皇权之显赫。归根结底,皇帝最基本的义务,就是养活手下的臣民。都城有50万居民,皇帝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靠运气。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控制着税收与粮食供应。都城的安全至关重要,而这种安全是靠提供粮食来保证的。饥荒的威胁曾经在罗马引发内乱,故首都有了大量的粮食储备,足以养活50万人;其中光是获得免费面包口粮的人,就达8万之多。与数个世纪以来的情况一样,君士坦丁堡的粮食供应也来自埃及。在查士丁尼统治时期(527—565),每年都从亚历山大港运来31万升小麦。
每一年,皇帝都会登上自己的战车。整个帝国中权力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禁卫军首领,会亲吻皇帝的双脚。皇家的游行队伍开进城中繁忙的市场区,然后朝着金角湾那些巨大的公共仓库进发;一艘艘装载着货物的船只,就停泊在金角湾里。到了这儿,掌管粮仓的庾吏就会呈上他的账簿。如果一切都没问题,庾吏及其会计就会获得10磅黄金和丝绸长袍,以资奖励。这场煞费苦心、精心上演的公开盛事向所有人表明,帝国的粮食供应很安全。
查士丁尼大帝统治着一个真正全球性的和很不稳定的城市,其中到处都是来自已知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与货物。当时的君士坦丁堡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位于众多较小城市组成的广袤网络的中心。不过,就在皇帝率领群臣巡察粮仓时,生态系统中的另一个成员却在暗中冷眼旁观着:那就是学名为Rattus rattus的黑鼠。这种无处不在的啮齿类动物身上携带着鼠疫杆菌,也就是导致腺鼠疫的那种微生物。
瘟疫于541年传播到埃及,并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里蔓延到了罗马帝国全境。史称“查士丁尼瘟疫”的这场疫病,起源于中国西部的高原地区。到了6世纪,无论是经由陆路还是横跨印度洋的那些古老的贸易线路,罗马帝国与亚洲之间的贸易都已是一桩大生意,尤其是胡椒与其他香料贸易。丝绸也是一种珍贵的商品,但其生产大多集中在红海地区。红海以西,是埃塞俄比亚地区信奉基督教的阿克苏姆王国,以东则是阿拉伯半岛南部的希木叶尔王国,该国当时信奉犹太教,并且脚踩两只船,与罗马和波斯都结了盟。这个地区极具战略意义。因此,公元571年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选定在红海沿岸阿拉伯半岛一侧的麦加降生,也就不足为怪了。
病菌随着商人而来,而藏在船只运载的货物当中、已经感染了瘟疫的黑鼠也是如此。瘟疫首先出现于培琉喜阿姆,那里靠近红海北部的克莱斯马港(Clysma),从印度而来的船只经常在此停靠。从那里开始,瘟疫轻而易举地传到了尼罗河流域,然后进入了罗马帝国。登陆之后,瘟疫便朝着两个方向传播:一是往西传至亚历山大港,然后沿着尼罗河流域而上;二是往东,不但蔓延到了地中海沿岸,还传播到了整个叙利亚与美索不达米亚。罗马帝国那个高效的网络将瘟疫带到了内陆地区,但瘟疫经由海路传播得尤其迅速。1542年3月,疫情扩散到了君士坦丁堡,并在城中持续了2个月之久。在疫情高峰期间,据说每天都有16 000人丧生。城中的50万居民当中,死了25万至30万人。当地社会崩溃,市场关门,结果出现了饥荒。就连各级官吏,也十去其一。尽管人们将死者集中安葬在一座座大坑中,可尸体还是到处堆放着。许多死者层层叠叠,陷进“下方尸体渗出的浓液中”。以弗所的教士约翰曾目睹了当时的恐怖场景,并且撰文声称他看到的是“神烈怒的酒醡”。整个国家在这场灾难中摇摇欲坠。小麦价格暴跌,因为要供养的人口大幅减少了。一场严重的财政危机削弱了国家的力量,帝国几乎无力调动一支军队,更别提支付军饷了。东罗马帝国的人口,行将骤减。从542年至619年,君士坦丁堡平均每15.4年就会遭到一场瘟疫重创。公元747年,由于有太多的人死于新的瘟疫,皇帝只得通过强制移民的方式往这座几乎荒无人烟的城市重置居民。

《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
前言    从510亿吨到零排放(节选)

关于气候变化,你需要知道两个数字:第一个是510亿,第二个是0。
510亿是全球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的大致吨数。观察每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或略高或略低,但总体呈上升趋势。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境况。
“0”是我们需要达成的目标。要想阻止全球变暖,要想避免气候变化的最坏影响——这些影响将是非常糟糕的,我们人类需要停止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
这听起来很难,实施起来也确实不容易。我们从未开展过如此大规模的全球行动,每个国家都需要改变自己的方式。事实上,现代生活中的每一项活动(种植、制造和出行)都涉及温室气体排放,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将会转向这种现代生活方式。当然,这是好事,因为它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正变得越来越好。然而,如果除此之外其他一切都没有改变,那么这个世界将会继续产生温室气体,气候必将持续恶化,它对人类造成的影响极有可能是灾难性的。
但“除此之外其他一切都没有改变”只是一个大的假设,我相信事情是可以改变的。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我们需要的工具,至于那些现在还没有的,以我个人对气候和技术的了解,我很乐观地认为我们可以发明它们,并对它们加以部署。如果我们的行动足够迅速,那么气候灾难是可以避免的。
本书讲的就是如何避免这一灾难,以及为什么我认为我们可以做到这一点。
20年前,我从未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公开谈论气候变化问题,更别提写这么一本书了。我学的专业是软件工程,而不是气候科学。我现在的专职工作是和妻子梅琳达一起经营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简称“盖茨基金会”)。在这个高度聚焦的机构,我们重点关注全球健康及发展和美国教育问题。
我是以一种间接的方式,也就是通过能源贫困问题,开始关注气候变化的。
21世纪初,在盖茨基金会刚刚起步时,我开始到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地区的低收入国家旅行,以便更好地了解当地的儿童死亡率、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及其他一些我们正致力于解决的重大问题。我的心思也并不总是放在疾病上,我常飞去大城市,伫立窗前,眺望窗外,我就会想:“为什么那里一片漆黑?我在纽约、巴黎或北京看到的灯光都去了哪里?”
我了解到,全球约有10亿人无法获得可靠的电力供应,而这其中有一半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现在的情况较彼时已略有改善。今天,全球约有8.6亿人还没有用上电。)我想到了盖茨基金会的核心理念——“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过上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然而如果你所在地区的诊所因冰箱不能运转而无法做到疫苗的冷储存,那么要过上健康的生活又谈何容易。如果你所在的办公室、工厂和呼叫中心没有规模庞大的、可靠的、可负担得起的电力供应,那么那里就绝无可能构建一个人人都拥有就业机会的社会。
大约在同一时间,已故科学家、剑桥大学教授戴维·麦凯(David MacKay)给我看了一张图,它展示了居民收入和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一国人均收入与该国国民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这张图的横轴标示着各国的人均收入状况,纵轴标示着各国的能源消耗情况,两者之间的关联关系一目了然。
随着所有这些信息的积聚和沉淀,我开始思考这个世界怎样才能让贫穷国家的民众用上可靠的、可负担得起的能源。让盖茨基金会去解决这样一个重大问题并没有意义——我们需要它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使命,但这时我开始同一些发明家朋友讨论我的想法,并进一步阅读了与该问题相关的资料,其中就包括科学家、历史学家瓦科拉夫·斯米尔(Vaclav Smil)撰写的多部令人大开眼界的作品,我从中了解到能源对现代文明的极端重要性。
我知道温室气体正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但我以为周期性变动或其他因素会以一种自然的方式阻止真正的气候灾难发生。另外还有一点是我难以接受的,那就是只要人类继续排放温室气体,全球温度就会持续不断地上升。
我开始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现有的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能和太阳能)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上可以发挥重大作用,但我们在部署这些能源方面所做的努力还不够。
另外还有一点也越来越清晰,那就是仅靠可再生能源,我们并不能实现零排放的目标。风不会一直吹拂,太阳不会一直照耀,而我们也没有可负担得起的、可长时间存储大量能源(比如足够供一个城市使用的能源)的电池。再者,发电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只占全球总排放量的27%。即便我们在电池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我们仍需要减掉另外的73%。
几年下来,我确认了这样三件事情。

1. 要避免气候灾难,我们必须实现零排放的目标。
2. 我们需要以更便捷、更聪明的方式部署已有的工具,比如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设备。
3. 我们需要开发和推广突破性技术,并借此走完剩余的路。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零排放都具备坚实的逻辑基础。除非我们不再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否则全球温度会一直上升。这里有一个特别有用的类比:气候就好比一个正在被缓缓注水的浴缸,即便我们把水调到涓涓细流的程度,浴缸早晚也会被注满,而浴缸水满之后,水自然会流到地面上。这就是我们必须阻止的灾难。设定一个仅仅减少而不是消除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不够的,唯一合理的目标就是“0”。
尽管我欣赏抗议者的热情,但我不认为撤资行动能阻止气候变化,也不认为这样做可以帮到贫困国家的人。通过公司撤资行为来对抗种族隔离制度是可行的,因为政治制度的确会对经济压力做出反应,但仅仅靠抛售化石燃料公司的股票就想改变世界能源体系是不现实的,要知道能源行业每年的市场规模高达5万亿美元,而且这个行业是现代经济的基础。
时至今日,我依然这样认为。不过,我已经找到其他理由,这使我不再持有化石燃料公司的股票。换句话说,我不想看到这些公司的股价因我们没有开发“零碳”替代能源而上涨,我也不想因此获利。如果利益的获取是以延迟实现零排放为代价的,那我会觉得这很糟糕。所以,2019年,就像管理盖茨基金会捐助款项的信托基金一样,我也撤出了我在油气公司的所有直接投资。(我已经多年没有投资煤炭公司了。)
这是我个人的选择,也恰好是我能自己做主的选择。但我很清楚,这并不会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产生任何实际的影响。实现零排放需要一个更大规模的策略:利用我们掌握的所有工具推动彻底的变革,包括政府政策、现有技术、新发明、私人市场向广大民众交付产品的能力等。
……
这个故事的下一个转折点,对本书的每位读者来说都非常熟悉。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灾难随之发生。对任何了解流行病史的人来说,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破坏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基于我对全球卫生问题的兴趣,我对疫情暴发进行了多年的研究。这些研究让我深深意识到,我们这个世界还没有做好应对大规模流行病的准备,比如1918年那场导致数千万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2015年,我在TED大会发表演讲时,以及在此后多次采访中表示,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用于监测和应对大规模疾病暴发的体系,包括美国前总统乔治·W.布什在内的很多人也提出过类似的观点。
令人遗憾的是,这个世界几乎没有做任何准备。因此,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我们付出了惨重的生命代价,也承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是自“大萧条”以来从未有过的。这期间,虽然我没有放下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大量工作,但梅琳达和我已经把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列为盖茨基金会的优先事项,同时把它列为我们最主要的工作。每天,我都会跟高等院校和初创公司的科学家、制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或政府首脑交谈,看看盖茨基金会在病毒检测、疾病治疗和疫苗研发方面能提供哪些帮助。到2020年11月,我们对这场疫情的相关承诺捐助已经超过4.45亿美元,我们还开展了数亿美元的财务投资,确保疫苗、检测试剂和其他关键产品能以更快的速度进入低收入国家。
因为经济活动大幅放缓, 202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少于2019年。正如我在
中信书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中信书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美好的思想和生活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零碳社会+气候变迁与文明兴衰(套装3册)布莱恩费根 等著 碳中和 碳达峰 零碳经济 中信出版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打开微信,扫一扫

或搜索微信号:citicbooks-wx
中信书店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