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出版社店铺主页二维码
中信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坚持“我们提供知识,以应对变化的世界”的出版理念,以高端优质的内容服务,多样化的内容展现形式,为读者提供高品质阅读与视听内容,满足大众多样化的知识与文化需求。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书单来了专享】海错图笔记(套装3册)中国国家地理系列 张辰亮 著 中信出版社图书 正版书籍

168.00
运费: ¥ 0.00-15.00
库存: 0 件
商品已售罄 收藏 / 分享
【书单来了专享】海错图笔记(套装3册)中国国家地理系列 张辰亮 著  中信出版社图书 正版书籍 商品图0
【书单来了专享】海错图笔记(套装3册)中国国家地理系列 张辰亮 著  中信出版社图书 正版书籍 商品图1
【书单来了专享】海错图笔记(套装3册)中国国家地理系列 张辰亮 著  中信出版社图书 正版书籍 商品缩略图0 【书单来了专享】海错图笔记(套装3册)中国国家地理系列 张辰亮 著  中信出版社图书 正版书籍 商品缩略图1

商品详情


书名:海错图笔记(套装3册)

定价:224.00元

作者:张辰亮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ISBN:20190830001



海错图笔记

※“博物君”解读故宫藏品《海错图》中的生物密码,内含13篇从未发表文章!抽丝剥茧、推理分析、辨别真伪……博物君的物种解密过程读起来让人酣畅淋漓、过瘾痛快!高晓松、马伯庸、@海鲜大叔联袂推荐!

 ※聂璜,一位具有现代博物精神的清代手绘师。《海错图》一本面世不久即被皇家珍藏的清代海洋生物图谱。张辰亮,一位专注科学传播,拥有520万粉丝的“博物君”。30篇精彩的海洋生物探查笔记,50余张清代古书原版图,200余张物种照片,共成一场跨越时空的科普“对谈”,一次详解清代海洋生物的博物之旅。

 

《海错图笔记·贰》

※清代画师聂璜与现代博物小亮再次聚焦故宫藏品《海错图》。小亮对《海错图》继续深入解读,共考证39幅《海错图》原图,涉及50多种生物,收录了新的24篇考察、论证笔记。

※《海错图笔记》di二弹,篇幅更大、内容更丰富,古图更多、全书更富古韵。

高晓松、马伯庸、@海鲜大叔、张雪梅、张洁联袂推荐!

海错图笔记·叁


博物小亮潜心两年书写《海错图笔记·叁》

63幅故宫典藏海洋生物古图,20篇长文笔记

一场跨越时空的科普“对谈”,一次酣畅淋漓的海洋博物之旅

高晓松、@河森堡、马伯庸、史航、王昱珩、@战争史研究WHS、张腾岳联袂推荐!

体量之大,超出想象

考证北京、台北两地故宫珍藏,63幅“海错”原图,酣畅痛快的物种解密。

物种之难,中西比对

查找古籍资料,对比中外历史记载,梳理从古至今的物种信息。

手作之趣,叹为观止

鳓鱼头骨可变身吉祥仙鹤·标本达人千里相助,终于再现古人雅意。

科研之乐,上下求索

一年时间寻找,分子实验室鉴定,一种长“小翅膀”的蚶,终于找到你!


海错图笔记

海错的“错”,是种类繁多、错杂的意思。

清代画家兼生物爱好者聂璜绘制的《海错图》,共描绘了300多种生物,几乎涵盖无脊椎动物门和脊索动物门的大部分主要类群,还记载了不少海滨植物,是一本颇具现代博物学风格的奇书。

但时代所限,书中也有很多不靠谱之处,比如有些动物聂璜未曾亲见,仅根据别人描述绘制的外形,就会有很大失真。关于生物习性的记载,也是真假混杂。

正因如此,当我开始用今天生物学的角度,对《海错图》中的生物进行分析考证,从他的文字和画作中发现蛛丝马迹,辨别真伪,一步一步推理分析后,鉴定出画中生物的真身——这就像在破案一样,非常过瘾。

在这期间,我还去了辽宁、福建、广东、广西、天津及日本、泰国等地搜集素材、实地考证……到今天一年半多了,不知不觉也写了30篇文章。“破译”还将继续,先集为一本《海错图笔记》,大家看着玩。

在本书中,我采用了中国传统本草书的分类法,把书中生物归为“介部、鳞部、虫部、禽部”4类,以展示古人是怎样给生物分类的。有海洋生物的科普,有故纸堆里的考据,有中国人和大海之间的轶事,也有一些我个人的絮叨。说白了,就是我读《海错图》时做的30篇笔记。如果你看完后,觉得这是一本有意思、有意义的书,那我就很高兴了。


海错图笔记·贰

本书是继《海错图笔记》之后,《博物》杂志编辑张辰亮对《海错图》继续深入解读的又一次心得分享。di二册收集了作者新的24篇考察、论证笔记。较册相比,di二册虽比册少6篇,但这次考证了40余幅《海错图》中的原图,内容更丰富。此外,在di二册中,减少了现代照片的比例,增加了古代日本、欧洲的博物学手绘,用图风格更偏古韵。

《海错图》是清朝康熙年间,由画家聂璜绘制的一组海洋生物图谱。他用生动的图片和文字描绘了300多种生物,涵盖大部分的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主要类群,还记载了不少海滨植物以及他在中国沿海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各种奇闻异事和风土人情,雍正、乾隆、嘉庆、宣统等清代皇很喜爱这部图谱。

受时代所限,书中记述虽妙趣横生,但时有夸张,亦真亦假。作者自2015年7月起通过考证、分析、比对……抽丝剥茧地鉴定、解读书中所绘的海洋生物。他的加工让现代博物爱好者更容易阅读这本清代奇书。作者对书中每种物种的描述,既有观察记录,又有文献考证,并沿袭了他科学考据一贯的高冷严谨又有接地气的趣味调侃。全书采用清代《海错图》的故宫授权原版图,现代照片大多为作者或其好友实景拍摄,共同为读者带来一场视觉与味觉的飨宴。

 

海错图笔记·叁
《海错图笔记》系列是本土原创自然科普读本,作者张辰亮专注科学传播,这系列书是他对清代图谱《海错图》的解读分析。

《海错图笔记·叁》是本系列第三册。作者从现代生物学角度,对《海错图》记载的生物进行分析、考证与实地考察。这本“笔记”引经据典,论证纠错,生动描述海洋生物几大类群的分类分布、生活史特征、行为及繁殖,乃至饮食文化,文字接地气,通俗易懂,是相当有料有趣的科普读物。在这本书中,作者又考证了63幅清宫《海错图》原图,收录了的20篇考察、论证笔记。因为考证难度越来越大,每篇文章内容比前两册有显著增加。本次笔记,作者更是搜集了东、西方的传说故事及历史记录,使全书更具内涵。

 


海错图笔记

第一章介部

【海和尚】013【海夫人】019【龟脚】027【鲎】033

第二章鳞部

【蟳虎】047【夹甲鱼】055【石首鱼】061【四腮鲈】069【马鲛】077

【龙头鱼】083【钱串鱼】089【带鱼】095【跳鱼】103【人鱼】111

【海鳝】117【海蛇】123【鳄鱼】131【赤鳞鱼】137

【海】143【虫宅鱼】149

第三章虫部

【龙肠】159【龙虱】165【海蜘蛛】171【土鳖】177【海粉虫】185

【泥翅】193【泥钉】201【石乳、墨鱼子】209

第四章禽部

【雀化鱼蛤】219【金丝燕】225


海错图笔记·贰

第一章介部

【西施舌】013【江瑶柱】023【海月】031【撮嘴】041【海荔枝】051【珠蚌】061【七鳞龟】073【瑇瑁】081

第二章鳞部

【河豚】091【顶甲鱼】105【锯鲨】113【刺鱼】123【水沫鱼】131

【鲥鱼】139【海鳗】151【铜盆鱼】159【墨鱼】169【海马、七里香】179

【寉鱼】189【红鱼】197【飞鱼】203

第三章

【腽肭脐】217【海獭】227【井鱼、海、跨鲨】239


海错图笔记·叁

第一章鳞部

【珠皮鲨、海鳐、锦魟、黄魟】013

【箬叶鱼、真比目鱼】023

【双髻鲨、云头鲨、黄昏鲨】037

【神龙、闽海龙鱼、曲爪虬龙、盐龙、螭虎鱼、蛟】047

【章鱼、章巨、鬼头鱼、寿星章鱼】067

【刀鱼、鮆鱼】077

【鳓鱼、鲥鱼】091

【鲻鱼】101

第二章介部

【毛蟹】113

【福州膏蠘、拨棹、蝤蛑、石蟳】127

【海燕、海铁树、狮球蟹、海茴香】141

【琴虾、大蚶虾、虾虱】151

【丝蚶、布蚶、朱蚶、江绿、巨蚶、蚬、飞蟹、石笼箱】161

第三章虫部

【海蚕、海蜈蚣】177

【天虾、虾化蜻蛉、蝗虫化虾】189

第四章异象

【海市蜃楼、雉入大水为蜃】201

【花鲨、魟腹、麻鱼、燕魟】213

【附浮石、广东石蟹、蛎虱】223

【鹿鱼化鹿、虎鲨、鲨变虎、蝙蝠化魁蛤】235

【鲎蟹龟鳖螺蚌蚶蛤鱼虾负火】247

 


张辰亮

专注科学传播的“博物达人”,微博1055万粉丝心中的“什么都知道”。

昆虫学硕士,《博物》杂志策划总监,官方微博账号@博物杂志运营者,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协2017十大科学传播人物。

热爱大自然,喜欢研究动物、植物和中国历史文化,擅长用幽默的文字为网友鉴定物种,轻松有趣的风格深受年轻人喜爱。



海错图笔记

在中国的古书中,到处可见“海和尚”的传说。这种海中的神秘生物长什么样,一直没有统一的说法。有人直接把它等同于人头鱼身的人鱼。《广东新语》云:“人鱼雄者为海和尚,雌者为海女。”

有人说它像秃头的猴子。《子不语》写道,某渔民起网时,发现“(渔网中)六七小人趺坐,见人辄合掌作顶礼状,遍身毛如猕猴,髡其顶而无发,语言不可晓。开网纵之,皆于海面行数十步而没。土人云:此号‘海和尚’”。至于《海错图》,则采用了和《三才图会》类似的说法:“海和尚,鳖身人首而足稍长。”还提供了一件目击案例:“康熙二十八年,福宁州海上网得一大鳖,出其首,则人首也。观者惊怖,投之海。此即海和尚也。”说实话,很难给这种怪物找到一个现实中的原型,毕竟每个传说都口径不一。我们不妨缩小范围,只看《海错图》的描述。

首先,这个“鳖身”就很有意思。这意味着海和尚虽是龟形,但壳被皮肤包裹,像鳖一样。海里没有鳖,只有海龟。现存的海龟中,只有一种符合以上描述——棱皮龟。棱皮龟是地球上现存最大的龟,能长到3米,远远大于其他海龟。严格来说,棱皮龟不算海龟。因为其他海龟都属于海龟科,唯独它属于棱皮龟科。棱皮龟科里只有棱皮龟一个种。它的后背没有角质的甲片,而是包了一层革质的皮肤,与其他海龟截然不同,不知道的人也许真的会以为是个大鳖。棱皮龟也是世界上移动速度最快的爬行动物之一。按身体比例来讲,它的前肢是海龟中最长的。这么长的前肢划起水来,可以达到每小时35公里的速度。这也正好和海和尚“足稍长”的记载相符。

至于“人首”嘛,就见仁见智了。棱皮龟脑袋光光,倒是符合和尚的特点。而它的五官,说像人也像,说不像也不像。有些传说里所说的,海和尚被抓住后会流泪、口念经文,可能是棱皮龟从眼中的盐腺排出含盐液体、发出沉重的呼吸和低吼的现象。

海错图笔记·贰


【序】一次更话痨的《海错图》考证历程

《海错图》是明末清初的浙江人聂璜绘制的一部海洋生物图谱。聂璜把他在中国沿海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各种生物都画在了这部图谱中。时代所限,书中的记载亦真亦假,时有夸张,但妙趣横生。此书在雍正年间被太监苏培盛带入宫中,深受历代皇帝喜爱,现13册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第4册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2014年,北京故宫出版了前三册,我买了一本。2015年,我开始考证书中的生物,并在2016年出版了初步的成果:《海错图笔记》册。这本书收录了我对《海错图》中34幅画作的考证。

在《海错图笔记》册的序里我说过,解读海错图是一项长期工程,这不,在一年之后,第二册写完了。

经过多次与出版社的讨论和打样,我们把第二册的内页换成了呈现效果和阅读感受更好的纸;封面从裸脊线装换成了圆脊精装,让整本书更显品质,满足了一些读者的收藏需求,加了书脊也方便大家在书架上查找取阅。

体量上,在第二册中,我考证了39幅《海错图》原图,集成24篇文章,页数比册多24页——这次的文章篇幅更大、内容更丰富。

在写册时,我还保留着杂志编辑的习惯。在我供职《博物》杂志中,一篇文章顶多6页,因为内容太丰富,每个栏目不会占太多篇幅。所以写册时,字数一过2000,我就自动开始慌,生怕字多了读者看着烦,于是文章篇幅普遍较小。但书出版后,看看读者反馈,发现大部分人反而对我字数较多的那几篇更感兴趣,而且普遍反映意犹未尽。于是,在第二册里,我放飞自我,写了不少3000~5000字的文,希望大家看得更过瘾。

这次我增加了许多自己的考证过程。一来我本人就是个考据癖,二来我在查找资料过程中发现,很多美食家、作家、科普作者甚至科学史工作者,在考据海洋生物时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纰漏,有的是对古籍理解有误,有的是缺乏生物分类学的知识。写册的时候我就发现了,没好意思说,到第二册我实在忍不住了,在某些文章里有节制地吐槽了一下,另外列出了我自己的考据过程,供读者参考,让大家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在第二册中,我减少了照片的比例,增加了许多古代日本、欧洲的博物学手绘。有不少都是和《海错图》同时代的,可以对比一下古代的中国人和外国人是如何看待同一类生物的。另一方面,古代绘画也比照片更符合本书的风格。手绘的来源均为合法,没有版权争议。

除了古代手绘,现代的手绘也是必要的。我邀请了多位年轻的科学插画师为本书绘制了插图,帮助读者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

册出来后,很多人问,为什么里面有这么多海鲜的吃法?是否违背动物保护的宗旨?其实写文时我都考虑过。首先,《海错图》原书里,几乎每种生物都附上了其吃法,为了大限度地向读者展现《海错图》的原貌,不可避免地要介绍吃法。其次,大家可能忽视了一个事实:我们所食用的陆地上的生物,如今大部分已经来自人工养殖。而海鲜呢,很大一部分依然来源于野捕。也就是说,你所吃到的海鲜,很多都是野生动物。这是海洋食材和陆地食材的大区别,海洋的生产力之高,是陆地无法比拟的。只要合理利用,海鲜就能既满足人类需要,又不影响自然种群。我们不能把保护陆地生物的标准硬套在海洋生物上。对于数量骤减,需要保护的物种,我会明确地在文章中告知读者。而对于可以合理合法地食用的物种,何必回避其饮食文化?作为一名科普工作者,我对国人“见啥吃啥”的习惯深恶痛绝,也对极端动物保护者不敢苟同。我希望读者们拥有这样一种观点:人类应该合理利用海洋,而不是禁止利用海洋;人类应该合理吃海鲜,而不是禁止吃海鲜,更不是吃完海鲜之后禁止别人介绍怎么合理吃海鲜。

另一类必不可少的内容,就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今年由于我喜得爱女,导致出行机会不多。但还是尽量抽时间去北京海鲜市场、青岛、晋江、厦门、马里亚纳群岛等地搜集了资料。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到,手资料对一个作者是多么重要。所以,大海依然是我以后经常要去的地方。

从2014年次翻开《海错图》至今,已是第4个年头。越研究,越发现这本书实在有趣。请大家先看这第二册《海错图笔记》吧,我去继续考证了。

——张辰亮

海错图笔记·叁
一场艰苦的《海错图》攻坚战


《海错图》成书于清康熙年间,是浙江人聂璜绘制的一部海洋生物图谱。聂璜把他在中国沿海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海洋生物都画进了这部图谱。书中记载亦真亦假,妙趣横生。清雍正年间,此书传入宫中,深受历代皇帝喜爱。现第一、二、三册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第四册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初中参观故宫时,我第一次看到了《海错图》原本,感觉非常有趣,在心中埋下了种子。2014年,我开始系统地了解这部书;2015年,正式考证书中的生物;2016年出版了《海错图笔记》;2017年出版了《海错图笔记·贰》。按这个节奏,《海错图笔记·叁》本应该在2018年出版,然而现在已经是2019年了。

是我拖稿吗?不是,是前两本写得太快了。写第一本时,春节假期我连串亲戚都没去,坐在书房从早写到晚。写第二本时,正赶上女儿出生,写到半夜我还要去哄哭醒的娃,把她哄睡着了接着写。第二册出版后,我感觉身体状况特别差,于是和图书编辑说:海错·叁我得缓缓了。

除了需要调整身体状态,还有一个原因,是《海错图笔记·叁》里有一堆难啃的“骨头”。写第一册时,我都挑简单的写。第二册挑战了一些有难度的物种。到第三册,那些考证困难的物种,已经不能再拖下去了,必须解决掉。这是需要时间的。有些问题不是多看两本书就能解决的,必须自己亲手去做。

聂璜在书中随口提了一句“鳓鱼的头骨能拼成一只鹤”,我就花了半年的时间挖掘鹤的拼法,寻找手艺精湛的鱼骨标本制作者,复原拼鹤的全过程。聂璜画了一种长“小翅膀”的蚶,我在微博上意外发现线索,用了一年的时间,在福建找到了这种蚶,拿到实验室进行分子鉴定,才搞清它的真相。“鹿鱼化鹿”那张图,是我在美国看到一只野生的马鹿时才产生的灵感。

傅斯年说,研究历史要“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这两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些年我见过太多的所谓“考证”,都是东抄西抄,列举了一堆古籍,显得旁征博引似的,其实呢,别说自己亲自调查了,连抄的论据自相矛盾都看不出来。尤其是博物学考证,如果作者本身没有自然科学基础,考证出来的东西往往漏洞百出。为了不让自己的书成为这样的作品,我就得花更多的精力。

在第一册里,我写了30篇文章;第二册里有24篇;第三册只有20篇,但这并不是偷懒,而是每篇文章里考证了更多的物种数。第一册,我考证了38幅《海错图》原图(首印时是36幅,重印时多加了2幅),第二册考证了40幅,第三册考证了63幅,而且第三册每篇文章的字数比前两册有显著增加,你读了就知道了。考证的物种多了,考证难度大了,要说的话自然也就多了。

另外,台北“故宫博物院”在2017年免费公开了《海错图》第四册的全部影像版权,这是功德无量的事,于是我在第三册里考证了一些台北《海错图》中的物种,让两岸的海错尽量团聚。

这次,我依然请了自然插画师为文章绘制插图,有不少插图堪称精品,像蟹簖的结构图、东方苍龙的星象变化,之前从未有人画过如此详细的讲解。感谢画师们的妙笔!

出书之后,我才知道什么是众口难调。第一册的装帧方式是裸脊线装,很多人反映:“怎么没书脊?”于是第二册换成了圆脊精装,又一堆人说:“第一册装帧多好啊,古香古色的。”有的读者评价内文:“通俗易懂,好看!”有人就说:“怎么都是大白话?为什么不是《水经注》那样的学术著作?作者竟敢加入自己的心得体会,还吐槽聂璜,太不尊敬了!”实在闹不清楚哪种才是客观评价。后来我也想明白了,别纠结于具体的评价,得看整体效果。

《海错图笔记》和《海错图笔记·贰》得了不少奖:中国自然好书奖、2017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我被评为中信出版社的年度作者和最受欢迎作者……在电商平台上,这两本书的销量常年位居科普类前几名,豆瓣评分也都是8分以上。这就够了,说明我的方向没有错。最重要的是,考证《海错图》是我的爱好。只要自己喜欢干,大部分人又认可你,那为什么不继续干下去呢?

——张辰亮

中信出版社店铺主页二维码
中信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坚持“我们提供知识,以应对变化的世界”的出版理念,以高端优质的内容服务,多样化的内容展现形式,为读者提供高品质阅读与视听内容,满足大众多样化的知识与文化需求。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书单来了专享】海错图笔记(套装3册)中国国家地理系列 张辰亮 著 中信出版社图书 正版书籍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