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书名: 寻味米其林
定价: 59.00
ISBN: 9787200159424
作者: 凯迪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6
装帧: 平装
开本: 32
作者从米其林发源地欧洲出发,遍寻世界各地米其林餐厅,介绍不同地方的美食文化,名厨故事和食材趣闻。20余家米其林餐厅探店体验,餐厅覆盖米其林发源地(法国意大利)、米其林三星多的国家日本、中国本土及其他地区。本书搭配精美的米其林美食图片,深入浅出介绍名厨拿手好菜,专业视角解析米其林美食理念。从食材选择到创意烹饪,从餐具摆放到餐酒搭配,多维度科普,让你发现米其林不只是好吃。在探店的同时,作者拜访多位世界大厨,与大厨深入交流,让读者可以在“阅读美食”的同时,感受米其林美食背后世界大厨别具一格的“匠心”。
一章 外国人的一日三餐 / 001
初识西餐 / 002
大厨的厨房 / 008
丹麦味道 / 013
黑暗料理 / 021
第二章 入门米其林 / 027
米其林星星的由来 / 028
食材的意义 / 031
如何把食物做好吃 / 038
创新,是美食烹饪的灵魂 / 046
米其林的性价比 / 052
发挥稳定的重要性 / 059
米其林餐厅的分级 / 061
第三章 米其林探店实战 / 069
入门米其林,这些套路你要了解 / 070
吃到扶墙出的米其林大餐 / 080
一次吃米其林三星餐厅是怎样一种体验 / 090
当美食遇到时尚 / 100
超市里的米其林餐厅 / 107
天价小龙虾背后的万水千山 / 116
米其林三星满分答卷 / 122
“疯老头”和他的 17 颗米其林星星 / 131
我吃的不是饭,是南美大陆的万水千山 / 140
第四章 名厨专访 / 153
解读东方美学 / 154
邂逅“日本料理之神”小山裕久 / 161
世界一餐厅主厨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 167
后记 / 171
美食的意义,不只是好吃 / 171
附录 / 175
从预约到离场—米其林餐厅用餐全攻略 / 175
凯迪
知名旅游博主,欧盟EMTM旅游管理硕士,WSET二级品酒师。旅居欧洲两年,探访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丹麦、斯洛文尼亚等国旅游局可持续发展旅游开发项目。《钱江晚报》专访称之为“把法国米其林文化引入中国的关键人物”“中国米其林女孩”,新华社授予其“一带一路文化使者”荣誉称号。在湖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30多所高校举办分享讲座“我的大学是全世界”,拥有忠实年轻的读者群,在社媒平台拥有140万粉丝。
初识西餐
大多数人开始接触西餐,应该就是肯德基和麦当劳。这两者有一点区别:麦当劳主要是以纯肉的汉堡为主,而肯德基则是以卖鸡翅、吮指原味鸡等含有骨头的炸鸡为主。“有没有骨头”看似简单,在使用刀叉的西方,却截然不同。在物资丰富的北欧国家,超市里可以买到方方正正的一大块鸡胸肉,碗口粗、半米长的猪五花,却找不到鸡翅、鸡爪和鸡骨架—在这些地方,人们只会用刀叉吃整块无骨的肉。因此,在北欧,虽然经常可以看到麦当劳,却少有肯德基,因为当地人不太习惯从嘴里吐出鸡骨头的感觉。
再高级一点的西餐,就是胜客了。记得我一次吃胜客的时候,有点紧张,尝试着左手拿叉、右手拿刀,笨拙而又努力地切下一角比萨放进嘴里,觉得自己优雅极了。在20多年前的中国,吃一顿西餐,还是非常有面子的事情,虽然多数人面对着带血的牛排无从下口,几乎要靠面包填饱肚子,而且要花一笔不少的钱。那个时候,人们对西餐往往有一种敬畏的态度,花了这么多钱,又是高级料理,能不好吃吗?不好吃肯定是因为自己吃不惯,不好吃也得说好吃。
我刚刚走出国门的时候,对西餐的认识,也就这么多。飞机落地,我就到了“世界上幸福的国家”——丹麦。
西餐
休息过来后,我还没精力自己下厨做饭,想出门简单吃点东西填饱肚子。我在小镇里绕了好久,也没见到“煎饼馃子”“台湾手抓饼”“沙县小吃”这样的路边摊,连简单的小吃店也没有,街道两边都是精致如画廊一样的设计店铺,大落地窗前陈列着水晶玻璃杯盘或者搭配好的极简风服饰,画面很美,却少了点国内的烟火气。我后来终于找到了一个卖热狗的小店。在选热狗前,我先点了一个蛋卷冰激凌。金发碧眼的服务生问我是否想在冰激凌上加一 点巧克力酱,我很高兴自己听得懂她的意思,赶紧点了点头。随后她又给我荐了一种丹麦特有的糖浆,白色、黏稠,类似酸奶的质地。正当我感慨丹麦人对外国朋友如此友好,买一个冰激凌还会附赠两种酱料的时候,这种白色糖浆 的齁甜味就刺激到了我,迫于无奈我现场又买了一瓶矿泉水。买单时我傻了眼:蛋卷冰激凌25元,巧克力酱5元,糖浆10元,矿泉水10元,整整50元!而它只是一个口感非常普通甚至比不上麦当劳甜筒的冰激凌,既没有哈根达斯如广告宣传语“爱她,就带她吃哈根达斯”的浪漫,也没有“网红”冰激凌店的独特口味。
冰激凌
我被这个冰激凌的价钱吓得顾不上买热狗,仓皇而逃。毕竟对于一个囊中羞涩的留学生而言,50元买一个蛋筒冰激凌实在是太不值了。从这以后,我就放弃了探索丹麦美食的念想,决定接下来的半年全靠小厨房自力更生。
难怪有调查数据显示,丹麦人很少外出聚餐,平均每人每年在餐厅用餐的次数只有一次半。
我在超市里逛了一圈,发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自己在国内拿手的几道好菜没有原料,只好拿鸡腿替换鸡翅中来做可乐鸡翅,黄瓜条铺底代替葱丝做京酱肉丝。我仔仔细细找遍了超市的角落,终于买到一小瓶吃寿司蘸的soy sauce,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酱油,也顾不上研究是生抽还是老抽了。而不可少的醋,倒是煞费苦心请店员帮我找来了一瓶。 醋熘土豆丝上桌,那股刺鼻而劣质的酸味让人难以下咽,与我合租的德国小伙委婉地告诉我:“凯迪,你买的那瓶醋,是用来清洗马桶的醋酸,不能用来炒菜。”
那天我忍不住对家里人抱怨国外的生活,妈妈天真地给我讲,吃不惯当地的东西,总可以自己煮碗凉面,擦点黄瓜丝,撒上一小撮虾皮,拌上麻酱。我非常无奈,因为这里的黄瓜要5元一根,不是家乡那种顶花带刺的脆生生的 黄瓜,而是皮厚到刀切不动,毫无黄瓜味的另外一个品种。没有虾皮,没有麻酱,就连普通的挂面,都要跑好远去专门的亚洲超市买。在经历了初的波折后,我决定向我的外国同学们学习如何养活自己。和自力更生的他们比起来,中国留学生看起来有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放学后的傍晚,大家做好了自己的晚餐,端到屋外的木桌上,欣赏着湖景落日,来一顿世界美食大荟萃。我震惊于他们食物的美丽:硬硬的法棍切片放进烤箱烤得焦脆,西红柿一切两半在面包上粗粗地抹几下,自然成熟的西红柿带着饱满的籽,汁水浸泡着面包,就是典的西班牙餐前小吃(tapas),它在西班牙美食界的重要性,不亚于中国的蛋炒饭;贝壳形状的意大利面,用加了罗勒叶的酱汁翻炒,嫩绿配上奶白,就是意大利非常有名的“青酱意大利面”;德国人切两片粗粮做的黑面包片,中间整齐地摆放着奶酪片、西红柿片、生菜,棕色、黄色、红色、绿色的鲜艳配色以及漂亮的线条,让我忍不住心动。和这些色彩明艳又摆盘精致的晚餐比起来,我那黑乎乎的一坨酱油肉丝,确实有些上不了台面。聊天时,我也感受到各个国家在“吃”这件事上的讲究。在中国人看来一概而论的“西餐”,其实也有非常细的地域区分。 胜客里很受欢迎的一款典美食“肉酱满溢千层面”,其实是一种意大利面。就像中国的面食可以细分出葱油拌面、刀削面、裤带面、牛肉拉面等一样,意大利面也有自己的“家谱”。常见的长而细的意大利面,是spaghetti;圆柱状空心的短条,就是俗称通心粉的pasta,那些大大小小的蝴蝶结形状的意大利面,以及浪味鲜一样卷卷的短棒,每种叫法都不一样,但几乎都可以统称为pasta;而像中国的馄饨一样包了奶酪或者肉馅的意大利面,则有自己特有的名字ravioli。在如此众多的意大利面里,千层面是我喜欢的。
Pasta
Ravioli
通常在超市里可以买到一盒盒的硬干面皮,自己调出肉馅,在烤盘里铺一层肉馅、一层芝士碎、一层面皮,层层堆叠,后浇上浓浓的芝士面糊,上烤箱烤熟,就是家庭版千层面了。讲究一点的意大利人还会自己和面、手擀面皮,素食主义者们会把肉馅替换成南瓜泥加奶酪的馅料,当然对食物有着严格标准的意大利人会直言“没有肉馅的千层面不配被称为肉酱满溢千层面”。这道菜在意大利的邻国希腊有了一点本土化的改革,希腊人会用茄子或西葫芦切成大而薄的片替代面皮,吃起来会有不同的风味。此时,意大利面的正统传人意大利人在评价时,会非常犀利地指出“味道不错,但是做法不太对”。 简单一碗面,细分下来都有各种讲究,更不用说那些复杂的牛排、法餐几道式、红酒搭配。很少有人能脉络清晰地梳理出所谓正宗的西餐,只能靠多吃、多讨论,慢慢摸索生成自己的判断,何为正宗,何为好吃。因此你看,在 讨论米其林餐厅之前,有这么多工作要做。
- 中信书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 美好的思想和生活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