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内容简介
《梵·高:我心如葵,画语人生/GO INTO MASTER大师新探索系列》的上部着重讲述了梵·高是如何发现向日葵,并最终把它确定为自己的绘画主题的。《梵·高:我心如葵,画语人生/GO INTO MASTER大师新探索系列》的下部讲述了这七幅创作于1888—1889年间的《向日葵》之后的命运。
《梵·高:我心如葵,画语人生/GO INTO MASTER大师新探索系列》通过新的研究,包括极为罕见的早期照片,让我们有可能去追踪阿尔勒的这些静物画是如何成为梵·高具代表性的符号的。
《梵·高:我心如葵,画语人生/GO INTO MASTER大师新探索系列》通过新的研究,包括极为罕见的早期照片,让我们有可能去追踪阿尔勒的这些静物画是如何成为梵·高具代表性的符号的。
作者简介
马丁·贝利,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梵·高,并著有大量关于梵·高的书籍,是英国著名的梵·高艺术评论作家。他在著书的同时,还多次策划展览,也是一名策展人。他的著书《来自普罗旺斯的信件》(Letters from Provence)累计销售60000册,并被翻译成多图文字在全球发行。
前言/序言
去年,我在伦敦参加新年晚会和一位来宾聊起了梵·高。让我感到惊讶的是他随即说到他的朋友发现了一封艺术家的书信。当新年的钟声响起时,他向我讲述了他们的故事。这是一对居住在巴黎的夫妻,他们偶然在塞纳河边的一家古董店里淘到了一本梵·高的旧书。这对夫妻把这本书买下后,没来得及细看就把它丢在了书架上,直到很多年以后,他们才想起它,把这本已落满灰尘的书从书架里翻了出来。
一张对折的纸片从书中滑落出来。纸上的字迹有些褪色且很小,但还是依稀可辨。信的开头这样写道“我亲爱的朋友保罗·高更(Paul Gauguin)”,结尾的签名清楚地写着“Vincent”(文森特)。虽然这对夫妻觉得这张纸片或许是有些来历的,但他们还是把它重新夹回了书里。没过多久,这位我在晚会上结识的朋友在去阿姆斯特丹(Amsterdam)的途中路过巴黎,于是这对夫妻就托他把这张纸片带去了梵·高美术馆。我的这位朋友从梵·高美术馆馆长汉·范·克里姆彭(Hanvan Crimpen)处得到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这封信是真迹且信中的三分之二内容曾在1906年出版的保罗·高更的自传中出现过。尽管研究梵·高生平和作品的资料非常多,但这封信却提供了很多新的内容。
梵,高的书信为我们展现了这位艺术家创造性的生命历程,在这方面,它们远远超过了其他艺术家的信件,这些书信为研究梵·高的生活和艺术经历提供了一个无可替代的视角。在梵·高现存的820封信件中,大部分是他写给弟弟提奥(Theo)的,剩下的则是给其他家庭成员和一些艺术家朋友的。在梵·高死后,他们都把这些信件视如珍宝。这封我在新年晚会上结识的朋友带到阿姆斯特丹的信是为数不多的失而复得的信件之一。
一张对折的纸片从书中滑落出来。纸上的字迹有些褪色且很小,但还是依稀可辨。信的开头这样写道“我亲爱的朋友保罗·高更(Paul Gauguin)”,结尾的签名清楚地写着“Vincent”(文森特)。虽然这对夫妻觉得这张纸片或许是有些来历的,但他们还是把它重新夹回了书里。没过多久,这位我在晚会上结识的朋友在去阿姆斯特丹(Amsterdam)的途中路过巴黎,于是这对夫妻就托他把这张纸片带去了梵·高美术馆。我的这位朋友从梵·高美术馆馆长汉·范·克里姆彭(Hanvan Crimpen)处得到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这封信是真迹且信中的三分之二内容曾在1906年出版的保罗·高更的自传中出现过。尽管研究梵·高生平和作品的资料非常多,但这封信却提供了很多新的内容。
梵,高的书信为我们展现了这位艺术家创造性的生命历程,在这方面,它们远远超过了其他艺术家的信件,这些书信为研究梵·高的生活和艺术经历提供了一个无可替代的视角。在梵·高现存的820封信件中,大部分是他写给弟弟提奥(Theo)的,剩下的则是给其他家庭成员和一些艺术家朋友的。在梵·高死后,他们都把这些信件视如珍宝。这封我在新年晚会上结识的朋友带到阿姆斯特丹的信是为数不多的失而复得的信件之一。
- 今日美术馆微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