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一城书集店铺主页二维码
新华一城书集 微信认证
上海新华书店官方微信书店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敦煌遇见卢浮宫:何以为美 (罗依尔)

88.50
运费: ¥ 5.00-20.00
库存: 5 件
敦煌遇见卢浮宫:何以为美 (罗依尔) 商品图0
敦煌遇见卢浮宫:何以为美 (罗依尔) 商品图1
敦煌遇见卢浮宫:何以为美 (罗依尔) 商品图2
敦煌遇见卢浮宫:何以为美 (罗依尔) 商品图3
敦煌遇见卢浮宫:何以为美 (罗依尔) 商品图4
敦煌遇见卢浮宫:何以为美 (罗依尔) 商品图5
敦煌遇见卢浮宫:何以为美 (罗依尔) 商品图6
敦煌遇见卢浮宫:何以为美 (罗依尔) 商品图7
敦煌遇见卢浮宫:何以为美 (罗依尔) 商品图8
敦煌遇见卢浮宫:何以为美 (罗依尔) 商品图9
敦煌遇见卢浮宫:何以为美 (罗依尔) 商品图10
敦煌遇见卢浮宫:何以为美 (罗依尔) 商品缩略图0 敦煌遇见卢浮宫:何以为美 (罗依尔) 商品缩略图1 敦煌遇见卢浮宫:何以为美 (罗依尔) 商品缩略图2 敦煌遇见卢浮宫:何以为美 (罗依尔) 商品缩略图3 敦煌遇见卢浮宫:何以为美 (罗依尔) 商品缩略图4 敦煌遇见卢浮宫:何以为美 (罗依尔) 商品缩略图5 敦煌遇见卢浮宫:何以为美 (罗依尔) 商品缩略图6 敦煌遇见卢浮宫:何以为美 (罗依尔) 商品缩略图7 敦煌遇见卢浮宫:何以为美 (罗依尔) 商品缩略图8 敦煌遇见卢浮宫:何以为美 (罗依尔) 商品缩略图9 敦煌遇见卢浮宫:何以为美 (罗依尔) 商品缩略图10

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png

艺术脱口秀创始人罗依尔沉淀数年,诚意打造这本梗直、料足、有东西的艺术轻读物。

1.谁才是真正的女神?希腊雕塑VS敦煌彩塑,什么才是美的标准?换个角度品鉴卢浮宫经典

在全方位对标里重新定义美。

2.敦煌也有像达;芬奇一样的传奇画家吗?无闻的敦煌画师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抽丝剥茧,从文献中寻找画师线索。重重推理,在古画里捕捉画师痕迹。

3.敦煌艺术历史上也曾有过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西方艺术和敦煌艺术之间存在某种呼应?一组组意想不到的奇妙对比,直观感受东西方艺术审美上的流变。

4.西斯廷天顶VS九层楼大佛,伟大如何造就?东西方艺术中对信仰的表达有何异同?在不同艺术背后看见力量与觉醒,艺术创作是对美的追问,也是心灵的救赎。

5.珍贵资料首次公开,高清大图完美画质呈现,尽享VIP观洞及博物馆体验。

6.双封面精美装帧,180度无死角平摊阅读,开启惬意的纸上艺术之旅。

内容简介.png

断臂维纳斯、蒙娜丽莎、文艺复兴三杰,卢浮宫让我们站在文明之巅尽览世间杰作。但敦煌的艺术杰作你能说出几件?留下这些作品的艺术家又是谁,他们在壁画上留下过自画像吗?如果达;芬奇穿越到敦煌,他会对哪个洞窟更感兴趣?面对九层楼大佛,米开朗基罗又会生发出什么样的灵感?就现在,让我们打开脑洞,在卢浮宫和敦煌的梦幻联动中,开启一场横跨东西的艺术碰撞实验。在欢笑中遇见敦煌艺术,在对比中发现敦煌之美。


作者简介.png

罗依尔,敦煌文化守望者,策展人、跨文化研究者。艺术脱口秀创始人,千余场巡演让观众在欢笑中爱上艺术。


目录简介

第一章

从浮华盛世走入荒凉大漠:卢浮宫与莫高窟 001

卢浮宫有股路易十四的味道 003

超越博物馆的莫高窟体验 012

卢浮宫、敦煌与艺术在地性 017

第二章

女神的诞生:断臂维纳斯与 45 窟胁侍菩萨 027

古希腊文明与雕塑的演化 028

断臂维纳斯的前辈们 038

美的奇迹,降临! 047

45 窟与敦煌盛唐艺术 054

大理石与黏土:两种美的对决 063

第三章

自我与超越:达;芬奇与敦煌画师的黄金时代 073

艺术之神与无名工匠 074

超越阎立本:进击的敦煌画师 080

孕育大师的竞争年代 088

当达;芬奇遇见经变画 095

“小恶魔”萨莱与超越性别的美 106

发现莫高窟中的自画像 112

第四章

美的历程:拉斐尔与敦煌的美人们 121

完美的“过时” 121

飞天:属于敦煌的轻快感 133

简单的完美:拉斐尔的“初唐” 140

那一低眉的温柔:美人观音与 57 窟 152

大制作:教皇签字厅与 220 窟 160

盛世“美男子”:卡斯蒂缪内伯爵与维摩诘 167

内卷:矫饰主义与中晚唐洞窟艺术 177

第五章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米开朗基罗与洞窟里的信仰 187

血红底色:被打断的鼻子与北凉洞窟 187

完美的身体:大卫与 205 窟 193

不止于艺术:西斯廷与弥勒巨像 206

彼岸的世界:《降魔变》与《最后的审判》 218

痛苦与觉醒:垂死的奴隶与舍身饲虎 226

后 记


……精彩书摘

让我们走进卢浮宫的方形沙龙(salon carreacute;),来解读卢浮宫和莫高窟体验的另一个本质性的不同。相较于其华丽的顶部,这个展厅的展墙很白很朴素,人也不多。原因很简单,里面的作品以现在的眼光看并不很美,毕竟是文艺复兴之前的 12_15 世纪的审美。这些中世纪的艺术作品被以前的鉴赏家们扣上“原始”“灭人性”的帽子,也难怪在这个展厅的作品中几乎找不到一张笑脸,都有点丧。

其中两幅比较著名的是契马布耶的《圣母子》与他徒弟乔托的《圣方济各接受圣痕》。两幅画都尺幅巨大,都很尖。这种“尖”是哥特式艺术特有的形状,就像教堂那高耸入云的尖塔。

这两幅画一直是阿西西的圣方济各教堂(Eacute;glise San Francesco de Pise)里的祭坛画,直到拿破仑横扫欧洲时期出台的“杰作归法国”政策(le rapatriement des chefs_d' oeuvre)。政策出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当时全欧洲最著名的艺术杰作都在运往法国的路上,或已经在改名为“拿破仑博物馆”的卢浮宫里了。当时的馆长德农,在陪拿破仑参观博物馆的时候自豪地说:“我们在漫步过程中,就可以欣赏到一部绘画史。”

德农在 1811 年来到意大利,以超越时代的眼光在众多“收缴品”中选了《圣母子》和《圣方济各接受圣痕》这两幅前文艺复兴时期作品。当时的欧洲人和现在的我们一样,都没觉得中世纪绘画重要。

1815 年拿破仑战败后,几乎所有古希腊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都被讨回去了,但这两幅画没有。

想象一下,阳光穿过教堂那巨大的彩绘玻璃照亮了祭坛,我们穿过几个正在祈祷的信徒上前,顺着烛光抬头见到这幅《圣方济各接受圣痕》。这种体验与在卢浮宫的白墙前直面乔托大作肯定不同。这就是争论不休的作品在地性问题,抛开来源不谈,宗教画是应该放在博物馆还是放在教堂原址?

敦煌莫高窟大多是家族的寺庙,是修行和宣教的场所。我们之前分析的当代洞窟参观方式,和千年前信徒在莫高窟的活动方式很接近。当时有一种修行方式叫“禅观”,简单来说就是内心集中又安定地仔细观看佛像和壁画,在观览的信徒们身边很可能就有一位僧人在讲解壁画所传达的教义,以助禅观。今天,莫高窟的讲解员取代了这一角色,长期在圣地工作的他们,比任何博物馆人员都更接近讲经僧的角色。

在莫高窟,艺术的在地性与接近原本使用场景的参观方式都令我们记忆犹新。成熟的宗教仪式不正是最杰出的艺术作品吗?或者说,很多古代艺术就是宗教仪式的一部分,而当代艺术又在模仿并试图接近宗教。如果第一座哥特式教堂的设计者絮热和策划建造 254 窟的那位无名天才穿越到今天,肯定都是超级策展人。

当然,也有作品是更适合放在卢浮宫里观赏的。走进达鲁厅和莫里恩厅,血红的背景让人不禁感到严肃,又有些躁动。厅里布满了尺幅巨大的作品,包含了“历史书常客”,比如加冕时拿自己屁股对着教皇的拿破仑,虽然叫浪漫主义但比泰坦尼克号惨很多的梅杜莎之筏。

和那些小小的贵族居家装潢之作不同,这些大尺幅作品的创作目的就是让观众吵闹地欣赏,而卢浮宫也在法国大革命之后变成了属于人民的博物馆,因而对于这部分作品来说,卢浮宫或许是最佳的归属。站在画作《自由领导人民》之前,不但耳边会响起《悲惨世界》的旋律,也会瞬间明白法国人勇于反抗的永恒“折腾”之心。红厅里的巨作们好像在确保游行的正当性,怪不得当时的国王路易;菲利普在买下《自由领导人民》后,把画迅速撤出了公众的视野。

莫高窟的在地性也体现在城市本身。如果从我国东南部地区转机到达敦煌,一般是白天出发,晚上才能到达,一整天的行程对当代人来说已经近乎“朝圣”,但因为地理时差的关系,敦煌可能依然是白天。下飞机的瞬间,顿时感到空气干燥,放眼望去尽是沙漠,截然不同的五感体验刺激大脑,提醒着我们:我正身处异域。到达市中心的旅店,会发现城市里没有繁华的街景,也没有喧闹的夜生活。在敦煌,莫高窟才是偶像,一位经历了 10 个朝代依然充满活力的文化偶像。在我们驱车前往洞窟的路上,远远地就能看见那些崖壁上的洞窟,千年来几乎都没有什么改变。进入洞窟,温度和音场都不一样了,洞窟内部没有电灯,唯一的光源就是讲解员的手电筒,这是当代生活中少数能让人不分神的场景,如同在剧院中那样。

站在博物馆的一件展品前,透过展柜的玻璃观赏,我们需要非常了解历史知识才能有穿越感。但在敦煌石窟中,我们本身就几乎被古代文物包围了,整个洞窟就像一粒时间胶囊,不必拥有太多想象力,就能穿越千年。

在地性让我们在莫高窟里体验到原汁原味的穿越,听说一些大馆有把祭坛画物归原主和各种“去中心化”的计划,但这就好比是要把好不容易收集满一箱的玩具主动送给其他小朋友,无疑是个艰难的决定,除非其他小朋友出钱或出“拳”。当然,脱离了使用场景的艺术品,更能彰显美的独立性,蒙娜丽莎不用只待在乔孔德先生的卧室,她无论以任何复制品的形态出现在电影、饼干盒、KTV等任何场景,都能展现强大的气场。而且当艺术品们在同一空间出现时,总会产生一些奇妙的对比与共鸣,比如吴道子作品和古希腊艺术,两者都少见原作,只见仿品;而古罗马的暴发户审美和拿破仑帝国风格又是如此琴瑟和鸣。 总之,能在一个地方窥见全人类文明的物证,岂不美哉?

敦煌让我们梦回千年之前,体验善男信女的虔诚;

卢浮宫让人站在文明之巅,享受上帝般的视野。


……前言/序言

如今,人人都见过大世面,视觉欲望被养得越来越大。App 的算法和机制可以刺激我们半永恒地刷着短视频,以上帝视角“拿捏住”古今中外的一切:10 分钟看完《指环王》三部曲,5 分钟参透“历史黑幕”,3 分钟理清艺术史。在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中,一块简单的文字展标早就无法满足观众,人们想看到柜中文物的使用场景,发掘地的航拍视频,显微镜下的材质样貌。在深度观看与了解中国文化艺术的过程中,求知欲一定会把我们引向一个问题:那时西方文明在干什么,这件作品放到那边大概是什么水平?把西方艺术作为一种对比的参照物,不但会发生有趣的“化学反应”,我们甚至可以通过对比东西方的异同之处而更加理解中国艺术与文化的特点。

本书尝试在敦煌与卢浮宫的相遇中呈现一种不同的敦煌艺术之美:从观众体验的角度对比巴黎市中心的皇家宫殿与西北大漠中的幽暗石窟带给人的震撼;在 45 窟胁侍菩萨与断臂维纳斯的美之巅峰对决里探索中西方审美与价值观的异同;在达;芬奇的一场穿越敦煌之旅中寻找莫高窟里的天才画匠与他的自画像;在 220 窟经变画和拉斐尔壁画的互鉴中,发现当时艺术赞助人的品位与追求;在米开朗基罗晚年的纠结与 254 窟“舍身饲虎”的对峙中观察人生的痛苦与解脱。

话不多说,让我们开始这场“脑洞清奇”的艺术之旅吧。


……

新华一城书集店铺主页二维码
新华一城书集 微信公众号认证
上海新华书店官方微信书店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敦煌遇见卢浮宫:何以为美 (罗依尔)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打开微信,扫一扫

或搜索微信号:xhbookmall
新华一城书集微书店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