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书名: 库尔斯克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坦克战
定价: 69.8
ISBN: 9787552025187
作者: 周明,李巍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08
装帧: 平装
开本: 16
本书详细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规模的坦克战——库尔斯克战役。对战役双方的策划、部署、战前准备、作战经过以及对战争进程的影响,同时也介绍了参战主要将领和部队,是全面介绍了库尔斯克战役的资料性、故事性一体的书稿。
库尔斯克战役是苏德战争的分水岭。战役之前德军掌握有限的战略主动权,能够自主选择发动战略进攻的时间和地点;战役之后,德军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并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苏联红军从这里开始了收复国土的大规模进攻。库尔斯克会战同时也被视为东部战线的又一个,也是*后一个关键转折点。本书对整个战役展开了详细的叙述,对于军事读者有比较高的资料的价值。
前言/1
一章惨烈的东线战场/1
让全世界屏息凝神的“巴巴罗萨”/1
斯大林的误判/6
德军的全线突破/9
摇摆不定的主攻方向/15
铩羽而归的台风/17
血腥的城市争夺战/22
苏军开始反攻了/25
曼施坦因的回马枪/27
形成了一个大突出部/30
第二章德军的“堡垒”计划/35
库尔斯克成了焦点/35
曼施坦因的正向和反向两项计划/39
德国高层的反对之声/42
“堡垒”计划还是出台了/48
德军的战前准备/59
第三章严阵以待的苏军/63
苏军已经今非昔比/63
锁定库尔斯克是目标/73
苏军同样也有两种意见之争/79
苏军的作战计划/83
构筑攻不破的堡垒/89
第四章空中的殊死搏杀/95
重要的是制空权/95
双方都调集了精兵强将/98
一次空中战役/105
第二次空中战役/108
库尔斯克大空战/110
第五章大战来临前夕/117
千里之外的蝴蝶效应/117
延期延期,再延期/118
朱可夫的报告/120
如何突破大纵深防御/122
一天之内要突破两道防线/129
重点恢复装甲部队战斗力/130
兵不厌诈的欺骗/135
并不平静的战役前夜/136
第六章德军在北线的攻势/139
希特勒不可违背的意志/139
暴风雨终于要来了/141
先发制人的炮火反准备/143
一天的激战/146
苏军以攻对攻/151
战事进入白热化/155
莫德尔的后努力/157
进攻后还是停顿了/160
转折点已经来临/165
第七章德军在南线的攻势/167
南线是德军的主攻方向/167
第48装甲军的一天/175
战果大的党卫军第2装甲军/185
拖后腿的肯普夫战役集群/194
瓦杜丁调兵遣将/199
7月6日,危急的一天/202
7月7日,德军的攻势渐趋停顿/210
7月8日,党卫军装甲军转向了/214
7月9日,关键的一天/220
第八章普罗霍罗夫卡坦克战/227
曼施坦因和霍特的矛盾/227
党卫军装甲军的进攻/229
7月10日,坦克大战的序幕/232
担心的事情发生了/238
霍特还是很乐观的/240
7月11日,大风暴的前夜/242
别列佐夫卡村战斗/247
第6装甲师的大胆夜袭/250
瓦杜丁的大反攻计划/253
中央主战场/263
南翼战场/271
北翼战场/276
西部战场/280
南翼战场/284
艰难的一天/288
后的努力——“罗兰”行动/291
坦克大决战难道只是个神话/297
第九章苏军开始反攻了/303
为了救援意大利/303
早就出台的反攻计划/306
“库图佐夫”行动/319
朱可夫制定的反攻计划/326
“鲁缅采夫”行动/331
高歌猛进中隐藏的危机/338
第十章这就是结束的开始/343
曼施坦因又杀了个回马枪/343
德军的后一搏/346
收复哈尔科夫/350
曼施坦因的谢幕/360
突破德军的“东方壁垒”/362
库尔斯克会战,这就是结束的开始/366
周明
笔名光亭,1971年出生,长期从事军事历史研究,曾任《国际展望》杂志编辑,创办“知兵堂”工作室,出版过《碧海群狼》《大德意志师》等多部著作,多次担任凤凰卫视、上海电视台军事栏目的嘉宾,现为《老周的深度军事》微信公众号主笔。
李巍
笔名李三万,吉林延吉人,曾留学日本鹿儿岛大学。《现代兵器》杂志、《中国国防报》特约撰稿人,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著有《二战十大战舰》《东瀛之刀日本自卫队》等书。
第二章德军的“堡垒”计划
库尔斯克成了焦点
1943年3月,苏德战场上从1942年7月开始的将近半年之久的激烈搏杀终于平静了下来,但这只是短暂的宁静,苏德双方都在加紧调整和补充,酝酿和准备下一场战役。
进入1943年,对于德意日轴心国阵营来说,随着战争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同盟国更加雄厚的资源、技术和工业优势逐渐开始发力,战争胜负的天平已经开始向同盟国倾斜。在欧洲战场,东线苏德战场德军在1941年的莫斯科战役和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两场关键性的大战中接连失利,不但损失了大量有生力量和技术装备,而且战场主动权也已然易手,开始出现了夏季作战德军获胜冬季作战苏军占据上风的规律性“魔咒”,战争陷入了对德国极为不利的胶着拉锯状态;西线英美盟军已经逐渐取得了制空权,对德国的战略轰炸投入的兵力逐渐增加,轰炸规模和强度稳步提升,德国的军事、经济和工业目标都遭到了越来越猛烈的轰炸,更令人不安的是,英美盟军在西欧登陆开辟第二战场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北非战场上盟军已经在法属北非成功登陆,和突尼斯的盟军形成夹击之势,德意军队在北非的彻底失败已经为时不远;在大西洋战场德国潜艇的海上破交作战正进入高潮,但是随着盟军反潜兵力的增加和战术的改进,德国潜艇的损失也在急剧增加,正开始走向低谷;在太平洋战场日本接连在中途岛海战和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中遭到惨败,兵员和装备的损失难以弥补,盟军已经开始转入战略反攻。因此,轴心国阵营的一些仆从国如罗马尼亚、匈牙利、芬兰都已经开始出现动摇的迹象,土耳其也放弃了加入轴心国对苏宣战的打算。面对如此严峻的战局,希特勒自然迫切希望能在1943年的夏季攻势中赢得一场至关重要的胜利。
此时,只要打开苏德战场的态势图,就算稍有军事常识的人也都会被双方战线当中以库尔斯克为中心的巨大的突出部所吸引。所谓突出部,顾名思义就是突入对方战线的部分,在进攻时是非常有利的出发阵地,但同时突出部左右两翼都暴露在对方威胁下,很容易被对方从根部切断,从而导致突出部里的部队遭到合围。库尔斯克突出部呈反S形楔入德军战线,因此丝毫不出意外地引起了希特勒的关注。虽然希特勒在一次世界大战中只不过是个下士,并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军事教育,但是在军事上却很有几分无师自通的能耐,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出兵吞并苏台德区,进攻波兰,闪击西欧,确实让自诩专业的德意志军官团也不得不折服。但是在还没有完全解决英国的情况下对苏联开战,使德国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困境,被认为是明显的失策而饱受诟病。在此后的“巴巴罗萨”行动中又将中央集团军群的2个装甲集群分别调往南北两线,从而影响了中央集团军群向莫斯科的突进,终导致莫斯科战役的失败。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也固执地坚持不让被围的第6集团军突围,使第6集团军遭到了全军覆没的厄运。所以现在德军将领对希特勒的军事指挥也是多有微词。
那么这次希特勒的决策到底有没有道理呢?库尔斯克位于莫斯科以南约330千米,处在俄罗斯南部的大草原地带,靠近图斯卡里河和谢伊姆河交汇处,是个人口仅有12万的小镇。在此之前,除了因为地下蕴藏着大量磁铁甚至会让指南针失灵而为矿产地质的专业人士熟悉外,普通人几乎从来都不知道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库尔斯克突出部正面南北宽约250千米,而根部南北宽度只有约70千米,是个倒喇叭口形,东西纵深约90千米。西部正面是德军第9集团军,北部是德军第2装甲集团军,南部则是第4装甲集团军,对整个突出部形成了三面合击之势,加之地形平坦,很适合德军的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行动,而且突出部南北两翼的要点奥廖尔和别尔哥罗德都是交通枢纽,铁路公路交通便利,便于德军的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机动,对于德军从南北两翼的根部发动突击,是极有地理优势的。而一旦削平了这个突出部,不但可以围歼驻守突出部的大量苏军,再创造一次类似基辅围歼战的大胜利,而且能够大大缩短防线正面,节省下18—20个师的部队,这一点对于兵力已经捉襟见肘的德军来说更是重要。
让希特勒对库尔斯克战役更有底气的是纳粹德国从1943年1月13日开始宣布全国总动员—从1939年9月1日入侵波兰算起已经整整三年四个月,就是从1941年6月入侵苏联算起也有一年半,德国才刚刚开始总动员,所以动员太晚也是一直都受到质疑的—减少学生免服兵役的数量,征召范围扩大到男性16—65岁,女性17—45岁,甚至开始在外籍人员和战俘中征召志愿者服役,通过这些措施,德军在1943年新征召了200万人服役。同时从被占领国家强行征召200万劳工到德国企业里劳动,从而替换下德国青壮劳力参军服役,并且将每周工作时间延长到80小时。整个战争期间共有700万被占领国家劳工在德国企业劳动。
军工生产上,1943年各种武器生产也因此比1942年大为提高,1943年飞机产量为24?947架,比1942年的15?574架增加了60%,坦克产量增加了71%,而且还有很多性能更出色的新型武器装备如“虎”式坦克、“豹”式坦克、“斐迪南”坦克歼击车、Fw-190战斗机等都陆续开始投产。正因为如此,1943年6月,纳粹德国的军备和战时生产部长阿尔贝特·施佩尔就宣称“我们向前线提供的新武器,飞机、坦克和潜艇,其数量足以使我军不仅能赢得每次战斗,而且将获得后的胜利”。德国国防军高统帅部总参谋长凯特尔元帅也说:“德国拥有的军事工业实力和先进的装备,不仅可以弥补众所周知的情况所造成的损失,而且可以使德国军队的装备达到所有的水平。”这样的描述并不夸张,由于当时纳粹德国几乎控制了大半个欧洲的资源和军事工业,而苏联则因为战争初期的严重损失和大量军事工业东迁,此消彼长之下,从1942年到1943年间,德国军事工业几乎是苏联的两倍!
此外,在希特勒的全盘考虑中,库尔斯克作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在削平了库尔斯克突出部,拉平了战线之后,将马不停蹄地乘胜出击—对苏联西南方面军的后方展开突击,歼灭西南方面军主力,将战线尽可能向东推,这个后续的作战行动代号“金钱豹”。这当然还不够,希特勒的野心还不止在南线,在德军的预定计划中,1943年的秋季攻势是以列宁格勒为重点,但是德国在1943年已经没有能力发动全线进攻,所以只能先在夏季进攻库尔斯克,得手之后再转移力量到列宁格勒方向发动代号“练兵场”的攻势作战。可见,希特勒对库尔斯克作战还是信心满满的,因为在苏德战场上,夏季作战的胜利者一直都是德军,所以希特勒充满信心地认为1943年夏季在库尔斯克,德军将以一次辉煌的胜利重新夺回苏德战场的战略主动权。
- 中信书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 美好的思想和生活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