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作者简介
星野道夫,生态摄影师,旅行作家。一九五二年生于日本千叶县市川,庆应大学经济学系毕业后,听从内心召唤,深入阿拉斯加追寻极地风光。旅居北极二十年,创作了大量摄影与文学作品,声名渐起。一九九六年八月,在堪察加半岛遭遇棕熊攻击,不幸离世,终年四十三岁。
一九八六年荣获第三届平凡社动物摄影奖,一九九○年获第十五届木村伊兵卫奖,一九九九年获日本摄影协会追赠特别奖。后人称星野道夫为“与安塞尔•亚当斯齐名的自然摄影师”。
内容简介
《森林、冰河与鲸》是生态摄影师、旅行作家星野道夫生前最后一部作品,曾连载于《家庭画报》,后因作者在堪察加半岛遭遇棕熊袭击,不幸离世,戛然而止。这部夹杂着人类学田野笔记的趣味的图文旅行手记,被星野道夫研究者誉为高峰和经典。书中,他从阿拉斯加东南部开始,一路向北,跨过白令海峡,再向西,完成从阿拉斯加到西伯利亚,从美洲到亚洲的文化寻根之旅。途中,作者记录下与部族长老的会面,以及找寻神话起源的经过,以及森林、冰河与鲸,三个关键词串联起一个永恒的主题——时间。回到洪荒,从自然中获得直觉与领悟,坚持不懈地用照片与文字去表现真理,以体验和温度,得到幸福。
目录
渡鸦氏族的后裔
在日渐消失的图腾柱森林
Last Ice Age River
鲸鱼的神话在宇宙荡漾
人类的诞生
灵魂归家
落入林中的树枝
冰河时代的遗物
利图亚湾的悲剧
循着熊道
朱诺冰原的夜晚
艾斯特·谢伊的话语
渡鸦一路向北
海底的村落遗迹
西伯利亚日志
星野道夫年谱简表
注释
精彩书摘
《森林、冰河与鲸》:
遥想那个4月的午后,我邂逅了一位不可思议的印第安人。那是个大晴天,在那片多雨的土地实属罕见。直到现在,我还是会不由自主地琢磨,那到底是个巧合,还是冥冥之中早有安排。
当时我满脑子都是渡鸦。他一张嘴,竞对素未谋面的我说出了那句话。为什么会这样?为了追寻渡鸦的神话,我正要踏上前路未卜的旅程。而我与他的邂逅,就发生在为期一年的漫长旅行的第一天。
那天,我来到阿拉斯加东南部的港口城市锡特卡,拜访作家理查德·纳尔逊。他也是我十分敬爱的朋友。他日若有机会,我一定要跟大家讲述他的故事。我一直觉得,他的自然观与我的理念有不少相通之处。他的著作以阿拉斯加原住民的世界为主题,换句话说,就是狩猎民族所特有的“自然与人类的关联”。
抵达锡特卡后,我坐上理查德的车,穿过小城街头。这座城是那么小,有个五分钟大概就能走穿了。但它其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都,在1804年之后的整整63年时间里,它始终扮演着“俄属北美首府”的角色,盛极一时。在当年的北美西海岸地区,锡特卡也是最早开放的港口城市,被誉为“太平洋的巴黎”。虽然繁华已成往昔,但它周围仍有环抱冰川的群山、深邃的森林与不计其数的小岛,烟雨缭绕,美得如梦似幻。而且,这里也是构筑起图腾柱文化的印第安人、特里吉特族和海达族的世界。
理查德兴许是在行人中发现了熟悉的身影,思索片刻后,他对我说:
“道夫,我介绍个有趣的家伙给你认识吧?”
他的灵光一闪,叫如今的我感激不尽。“有趣”这两个字背后,仿佛还藏着几分敬意。
于是我们掉头往城里开,却见那人正要拐过街角,他的步态有些滑稽,摇摇晃晃的,就跟醉汉似的,却也有种身在人世、心在别处的感觉。
“鲍勃!”
理查德喊了他一声,可他好像没听见。我们一路小跑,走到他跟前,他才停下脚步。
“鲍勃,好久不见啦,最近怎么样啊?哎,我想介绍个朋友给你认识……”
印第安人鲍勃却面不改色,一边盯着我的脸,一边说道:
“我昨天在墓园找到了渡鸦的窝昵……”
我与鲍勃·山姆就是这样相识的。
我一时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同他交换过几句老套的寒暄后,才战战兢兢地问道:
“能带我去看看渡鸦的窝吗?”
他继续盯着我,思考片刻后幽幽道:
“哦,行啊。明天就在这儿见吧。”
不可思议的是,我竞从一个连微笑都不给的陌生男人身上感受到了温暖。就在这时,鲍勃再次迈开步子,仿佛他的前方有某种肉眼看不见的目标。摸黑前行一般的旅途,忽然多了一缕光亮。
渡鸦的神话……我对它的兴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特里吉特族和海达族就不用说了,连阿萨巴斯卡印第安人和爱斯基摩人都有渡鸦神话。为什么渡鸦成了这些民族的创世神话的主人公?为这个世界带来光明,还塑造了人类的渡鸦,在他们心里究竟占据着怎样的地位?长久以来,我百思不得其解。说白了,就是我想了解人们当年是用怎样的眼睛看世界的。
在我深入阿拉斯加东南部的这几年里,这个念头愈发强烈了。这片土地与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相连,有着被原生林和冰川覆盖的幽邃自然。从日本流经阿留申群岛,在海中划出一道弧线的黑潮。将湿润的大气盖在这条海岸山脉上,造就了丰沛的雨雪。点缀着无数小岛的海岸线是如此丰饶,每逢夏天,便会有大量的座头鲸回来觅食。但我之所以被阿拉斯加东南部的自然牢牢吸引,并不是因为它的美,而是因为我感觉到了蕴藏在这片土地中的,来自远古时代的气息。那正是生活在渡鸦神话时代的古人的视线。
内容简介
以记录美丽而严酷的极北之地阿拉斯加而闻名的星野道夫,不仅是一位生态摄影师,还是一位旅行作家。《旅行之木》精选星野道夫创作于1993—1995年的33篇随笔。它们发表于作者成名伊始,33篇旅行手记,也是33个故事,33段邂逅。对作者而言,旅行路上邂逅的人会在今后的人生中画出怎样的地图,总归是想要了解的。通过旅行,找到答案,安静而意味深长地记录了下来,写成书,是“幸福汇报”。星野道夫的文字,有种“告别了某种人生”的人所特有的温柔,本书让我们能够与他并肩看到许许多多的风景。
目录
第一编
新的旅程
红崖海湾
北国之秋
春天的脚步声
狼
加拉帕戈斯的落日
老渡鸦
写在萨尔茨堡
阿米什人
第二编
聊聊坂本直行先生
岁月
海流
第三编
白夜
早春
鲁斯冰川
另一种时间
寻觅图腾柱
我与阿拉斯加的邂逅
爱斯基摩奥运会
锡特卡
夜航
万烟谷
勿忘我
精彩书摘
《旅行之木》:
新的旅程
费尔班克斯(Fairbanks)也迎来了新绿季的尾声,初夏的脚步近了。
夕暮时分,我正忙着收集枯枝,在家门口点篝火。四面八方传来红松鼠的叫声。森林的地毯上已不见残雪的踪影,只剩下一颗颗圆滚滚的粪便。那是冬天的驼鹿所特有的。我不由得纳闷,那么大的动物,究竟是在什么时候路过我家附近的呢?
风拂过脸颊时的感触也变得轻柔了,我能清楚地感觉到,新的季节即将来临。在阿拉斯加的生活已然走过了15个年头,可我依然喜欢这片土地的季节感。四季的流转就跟翻书页一样,干脆而分明。
人的心境也真是够滑稽的了。因为它会无可救药地被鸡毛蒜皮的日常生活所左右,却也能在风的感触与初夏气息的撩拨下心花怒放。人心是那么深奥,却也浅薄得不可思议。人之所以能活下去,也一定有这份浅薄的功劳吧。
我结了婚,也开始了新的生活,有某些东西正要走向变化。前些天,我在整理旧物的时候,忽然发现了一件教人怀念的东西。那是1978年的日记本。也就是说,那里面有我移居阿拉斯加的第一年写的日记。
本子已布满岁月的痕迹。我一时兴起,翻开第一页一看,只觉得万千怀念涌上心头,仿佛重新邂逅了遥远过去的自己。那篇日记是在从羽田飞往阿拉斯加的飞机上写的。看着看着,苦笑便浮上了嘴角,因为那些文字简直像在表决心似的。我当时的情绪就是如此高昂吧。明明是看着就让人脸颊发烫的内容,但怀着一片真心,想要走进阿拉斯加这片未知世界的自己就在那里。我不禁把整理工作放在一边,翻着老旧的日记本读出了神。
那时的我的确是满脑子都想着阿拉斯加。简直跟烧糊涂了的病人一样,脑海中唯一的念头就是“去阿拉斯加”。既没有找到指南针,手头也没有地图,但无论如何都得扬帆起航。
抵达费尔班克斯机场以后,我马不停蹄地赶往阿拉斯加大学。因为我无论如何都要进这所大学的野生动物系。然而,当我去入学管理办公室提交必要的文件时,工作人员告诉我,学校对外国学生的英语成绩是有要求的,而我差了30多分。言外之意,我今年是别想入学了。可我已经没法回日本去了。对阿拉斯加的念想已经熟透了,船都已经起航了啊。
于是我便找到了野生动物系的系主任。我给他写过好几封信,所以他早就知道我要来了。我连英语都说不利索,却使出吃奶的力气,对系主任诉说自己的热枕。
我告诉他,从今往后,我想踏踏实实地研究远北的自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无论如何都得进这所大学的野生动物系,不能因为区区30分白白浪费一整年……我还告诉他,来阿拉斯加是我长久以来的夙愿。
现在回想起来,我也不由得感叹,自己怎么能对初次见面的系主任说这么一通歪理呢。毕竟我的难处和想法,跟大学一点关系都没有啊。但我当时已经被逼得走投无路了,只觉得“因为区区30分无法入学”的规定简直太不讲道理了。
系主任耐心听我讲了许久,然后微笑着说道:
“好,我做主收你这个学生。我这就打电话,你去入学管理办公室等着吧。”
我欣喜万分,仿佛升上了天堂一般。激动的心情让我无法慢慢走路,竟在大学校园里狂奔起来。校园位于一片高地。在遥远的彼方,环抱冰川的阿拉斯加山脉连绵起伏,清晰可见。
内容简介
《魔法的语言》收录了星野道夫十篇演讲,包括他在堪察加半岛遇难前88天的最后一次公开分享。演讲内容围绕他在阿拉斯加定居的十八年生活,从熊仔谈到驯鹿,从座头鲸谈到马哈鱼,从招手即停的火车谈到夜航的无人区飞行员……字里行间,流露出星野道夫对阿拉斯加的情有独钟,再现了他持续拍摄的极地荒野、野生动物,以及原住民生活的点滴瞬间。这些演讲的听众,既有中学生、大学生,也有摄影初学者和自然爱好者。十篇演讲构成了作者本人生活哲学的完整呈现——尽情做喜欢的事,在阿拉斯加,“玩”就是如何与自然相处的答案。
目录
第一章 毕业寄
第二章 为阿拉斯加倾倒
第三章 与流转的季节共生的人们
第四章 真正的野生
第五章 极光当空
第六章 阿拉斯加东南部与座头鲸
第七章 来自空无一人的森林
第八章 两种时间,两种自然
第九章 百年后的风景
第十章 印第安人的祈祷
精彩书摘
《魔法的语言》:
我与阿拉斯加的缘分,要追溯到十五六年前。那时我大概十九岁,跟在座的各位同学差不多大吧。
我从小就喜欢自然和动物,看的书基本上也跟动物、探险有关。好比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啦,阿尔谢尼耶夫。的《在乌苏里的莽林中》啦。儿时的我满脑子都想着,有朝一日,我也要跟这些故事的主人公一样。照理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会渐渐淡忘儿时的梦想,或是把兴趣转移到其他地方。可我大概是一直没长大吧,上大学以后,我的想法还是没变。大一那年,我就已经打定主意要去阿拉斯加了。为什么是阿拉斯加呢?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可能我潜意识里有一种对北极圈大自然的朦胧向往吧。
在那个年代,要想在日本找到和阿拉斯加有关的资料,难度实在是太大了。所以我从美国搞了几本书和资料。其中有一本影集深得我心,我每天都乐此不疲地翻它。里头有一页是我每天都要看上好几眼的,否则就浑身不舒服。那是一张航拍照片,特别特别漂亮。一座小岛漂浮在北冰洋上,岛上有一座爱斯基摩村庄。摄影师刚好在夕阳即将沉入北冰洋的时候,在飞机上按下了快门。
那张照片为什么对我产生了如此之大的吸引力呢?因为“人们生活在什么都没有的天涯海角”这件事让我觉得格外不可思议。我跟大家一样,在城里出生长大,所以一时间不敢相信有人能在那种地方过日子。渐渐地,我产生了“去那座村子看一看”的念头。照片旁边配了说明文字,仔细一看,里面用英文写着村子的名字,叫“希什马廖夫”(shishmaref)。我摊开地图,搞清了它在阿拉斯加的哪个位置。这下可好,越来越想去了。
可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啊。也没有熟人在那边。想去亲眼瞧瞧的念头却一天比一天强烈。
于是我心想,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写封信试试看吧。问题是,我没有具体的地址,也不知道该写给谁。后来,我想了个办法。既然是村子,那肯定是有村长的。翻字典一查,发现“Mayor”这个单词有“代表”的意思。然后我就给七座阿拉斯加村庄的“Mayor”寄了信,用蹩脚的英语写道:“我想拜访你们村子,但一个人都不认识。什么活我都愿意干,有没有人家愿意收留我呢?”
可回信一直都不来啊。由于地址和收信人写得乱七八糟,寄出去的信有一半被直接退回来了。几个月一过,我自己都快忘记这件事了。谁知半年后的某一天,我从大学回家一看,居然有一封寄给我的国际邮件。
那是一家住在希什马廖夫村的爱斯基摩人。给我的回信。信上写着:“我们可以帮你安排,尽管来吧。”虽然内容简单得很,但我真的高兴坏了。在那之前,我一直觉得阿拉斯加是个无比遥远的世界,可是收到回信的那一刻,阿拉斯加仿佛就在我眼前。第二年夏天,我就动身了。那年我还在念大一。因为我是个满脑子想着“要去阿拉斯加”的学生,一不小心留级了。
那个夏天,我与爱斯基摩人同吃同住,还跟着他们去打猎,是一次十分宝贵的经历。一切的一切,都与我自己的学生生活截然不同,既新鲜,又有趣。我还吃了很多从没吃过的东西,比如海象、海豹、鲸鱼……总而言之,那段日子真是开心得一塌糊涂。三个月一眨眼就过去了。
这段经历让我受益匪浅,总结下来有两点吧。
第一点正如我刚刚提到的那样,我意识到,原来那片天涯海角一般的地方也是有人住的。原来那么小的村子里,也有跟我们一样的生活,也有一户户的人家。才待了几个月,我就把自己当成了村里人。对生活在那片土地的人而言,那里就是世界的中心,宇宙的中心吧。说起来也许很简单,但是能切身感受到世界上有这样的生活存在,着实是不可多得的经验。
第二点还是无比壮阔的自然。我亲眼见到了远超想象的大自然,那感觉就像是有一股新风吹进了我的心田,又仿佛是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让我激动万分。
- 今日美术馆微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