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书名:《回归艺术本身:艺术教育的影响力》
作者:[美]艾伦﹒维纳、[美] 塔利亚﹒R﹒戈德斯坦
、[法] 斯蒂芬·文森特-兰克林著;郑艳译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书号:9787567548923
出版日期:2016年10月
定价:39.00元
我们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呢?本书揭示了最具说服力的原因——艺术教育能够开发孩子的艺术思维习惯 ,诸如善于观察和探究。艺术思维习惯的开发会让所有的孩子受益,不论他们是否拥有艺术天赋。本书的研究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为何艺术教育是每个孩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本书主要从两大部分对艺术教育进行了讨论。第一部分对不同艺术教育形式对认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包括多元艺术教育、音乐教育、视觉艺术教育、戏剧教育、舞蹈教育对认知的影响和视觉艺术对阅读的影响,第二部分考察了艺术教育对创造力、主动性、社交技能、脑力开发等非认知方面的影响。该书通过对大量研究的客观而审慎的分析,提出接受一定形式的艺术指导将对某些具体技能的开发产生影响,特定艺术形式的学习会形成对应类型的技能,而这些技能可能“转移”到其他领域。例如,音乐学习涉及听觉训练,听觉提高会提升语音感知的技能,因而音乐学习就“转移”提升了语音感知技能。另外,戏剧学习中涉及人物分析,因此会影响到理解他人观点的技能。但该书同时指出,艺术教育对于创造性和关键思维、行为和社交技能的影响尚无法得出结论。
展望未来对艺术教育影响力的研究,该书作者希望实施更多的实证性研究,并且建议优先在在方法论和理论性上进行提升。更加具体的建议则包括考察艺术思维习惯、探究具体艺术和特定非艺术技能间的联系、比较研究艺术形式的学习和“转移”领域的学习等等。
译者郑艳,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博士,华东师范大学音乐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哈佛大学音乐系客座研究员,茱莉亚音乐学院音乐理论与分析系客座讲席教授,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曙光人才,2013年被授予哈佛大学Pforzheimer House客座艺术家。出版的专著有《印象主义音乐的先声》(2012)、《结构主义视域下的序列主义音乐研究》(2015)。在《音乐艺术》、《黄钟》等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万字。音乐创作有《再别剑桥》、《玉芙蓉》、《观猎》等。
近年来,她专注于音乐分析与教育、哲学的跨学科研究。曾获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2014)、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上海市精品课程、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上海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等。
执行摘要 16
第一章 艺术教育的影响力:从倡导到实证 20
我们的研究背景:创新教育、艺术倡导和艺术教育 21
评估艺术教育对非艺术类学习成果的影响 32
报告采用的方法 38
结论预览 44
第二章 综艺教育对认知的影响 67
对综艺教育和文化课进步研究的REAP元分析 68
REAP中的其它对综艺和文化课进步展开的研究 83
REAP之后进行的对综艺教育和文化课进步的准实证性研究 84
结论 87
第三章 音乐教育对认知的影响 103
音乐教育与文化课 103
音乐教育与智商 106
音乐教育、阅读及语音意识相关的阅读技能 110
音乐教育与外语学习 121
音乐教育与数学 122
音乐教育与视觉空间能力 131
音乐教育与专注度 137
音乐教育与记忆力 139
关于音乐教育和认知能力的总结 144
第四章 视觉艺术教育对认知的影响 169
视觉艺术教育与学习成绩 170
视觉艺术教育和阅读能力 175
视觉艺术教育和几何/空间推理 178
视觉艺术教育和观察力 183
概要和总结 185
第五章 戏剧教育对认知的影响 192
戏剧教育和学科成绩 192
戏剧教育和语文能力 194
第六章 舞蹈教育对认知的影响 214
舞蹈教育和学科成绩 215
舞蹈教育和阅读 217
舞蹈教育与视觉空间能力 218
舞蹈教育、解决问题及批判性思维 219
第七章 艺术教育对创造性的影响 226
综艺教育与创造性 229
音乐教育与创造性 233
视觉艺术教育与创造性 233
戏剧教育与创造性 234
舞蹈教育与创造性 236
对创造性的影响:总结 238
第八章 艺术教育对主动性的影响 246
综艺教育与学习动力 247
对主动性的影响:结论 256
第九章 艺术教育对社交能力的影响 260
综艺教育与学习中的自我概念 261
音乐教育对社交能力的影响 261
视觉艺术教育对社交能力的影响 266
戏剧教育对社交能力的影响 271
舞蹈教育对社交能力的影响 284
艺术教育对社交能力的影响:总结 287
第十章 艺术教育对大脑的影响 297
第十一章 艺术教育的意义-概要与总结 305
创新的技能和教育 305
对艺术教育影响力的新评论 307
未来研究的日程安排 312
政策日程 318
结语 321
第一章艺术教育的影响力:从倡导到实证
读者可通过本章了解全书的背景框架、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和本书采用的方法论。你可以看到,决策者们不仅开始重新强调创新技能,而且鼓动将艺术教育作为此政策议题的一部分。同样的,艺术教育的倡导者们也日感艺术教育的“濒危”,为此他们声称艺术教育对非艺术类的技能也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本书的目的旨在告诉读者们,这些说法中哪些是有实在的研究结果作为证据来支撑的。我们将为读者呈现本报告的研究范围,讨论“转移”的概念,并简述本次报告的目的和采用的方法。最后我们将预先介绍下我们的结论。
包括决策者在内的大多数人都认为,艺术教育能够激发人类的创造力或者培养人们一些有助于改革创新的能力。在这个“知识就是力量”的时代,创新就是驱动经济发展的引擎,而艺术教育作为超越形式手法和文化疆界的一种教育手段,其培养人们创新所需的能力和态度的效果也越来越被大众认可。但是,艺术教育在人们非艺术类创造活动上真能起到积极作用吗?它真能提高我们的数学、科学、阅读成绩吗?-此类学科在我们所谓的“知识时代”实在是太重要了!它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自信心和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吗?在创新型社会,它真能积极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社交技巧(这一点被认为对创新型社会来说至关重要)吗?本书将通过考查最新的关于艺术教育对不同种类技能的影响的实证知识,来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读者可通过本章了解全书的背景框架、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和本书采用的方法论。你可以看到,决策者们不仅开始重新强调创新技能,而且鼓动将艺术教育作为此政策议题的一部分。同样的,艺术教育的倡导者们也日感艺术教育的“濒危”,为此他们声称艺术教育对非艺术类的技能也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本书的目的旨在告诉读者们,这些说法中哪些是有实在的研究结果作为证据来支撑的。我们将为读者呈现本报告的研究范围,讨论“转移”的概念,并简述本次报告的目的和采用的方法。最后我们将预先介绍下我们的结论。
我们的研究背景:创新教育、艺术倡导和艺术教育
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和决策者们不得不一遍遍检查孩子们的课程表,以确保学生们具备适应和驱动创新型社会的能力(经合组织,2010)。如果可以的话,我们究竟该在学校课程大纲里,设置多少节艺术教育课程?教授这些艺术课程的宗旨应该是什么?考虑到学校艺术教育的边缘化处境,艺术教育倡导者始终坚持:艺术教育也能够促进学生的非艺术类学科技能发展。人们开始重新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也提出了一些与艺术教育预期效果的传统主张伴随而来的新问题。
艺术教育与改革创新的需求
教育系统与各种培训体系正逐步被看作是提高人们创新技能的有力武器。由于在当今社会,创新和知识就是人类生生不息和安居乐业的要素,因此2010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部长级会议上来自35个国家的部长联合表态:他们将考虑各国国情,让各国人民能够通过相关教育和培训来锻炼和提升创新能力。几个月后,在另一个经合组织部长级会议上,来自38个国家的教育部长也讨论了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即如何让21世纪的学生们用技能“全副武装”自己,奔向美好生活。他们已经达成一致,即严守基础技能的高标准不放松,并强调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例如:创业精神、创造力和沟通能力)之间需要取得“适当的平衡”。在会议讨论中,一些国家部长着重强调了艺术教育的激发性特点,并明确指出:艺术教育是达成上述目标的重要手段。
同样的,《欧洲议会及欧理会关于终身学习能力的联合建议》(2006年12月18日,2006/962/欧共体)突出强调了包括文化意识和表达能力在内的八个主要能力,并表示“批判性思维、创造力、主动性、解决问题能力、风险评估、决策力和良好的情绪控制力都在这八大能力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
一些由政府和企业赞助的国内外调研小组和科研项目推出了他们各自定义的“21世纪才能”,包括:强大的学术能力、创造力、批判性思维以及社交和情感技能。举个例子,由各国政府(澳大利亚、芬兰、哥斯达黎加、荷兰、俄罗斯、新加坡和美国)和信息技术公司(思科、英特尔和微软)联合资助的“21世纪才能评估和教育”计划就推出了他们认可的21世纪才能,包括创造力、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能力、决策能力以及学习、交流与合作能力。另一个例子,美国政府和一些着眼于21世纪全球经济竞争优势的IT公司,联合组建了“21世纪才能合伙人”这个联合体,并公布了他们认可的“才能框架”(特里林和法德勒,2009)。他们的“才能框架”由四个要素组成:包括艺术在内的核心学科能力、学习和创新能力(创造力,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决策能力以及合作沟通能力)、运用信息技术和媒体的能力、生活和事业能力(应变能力、自主自觉性、自我导向力、社交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生产力、诚信度、领导力和责任心)。
尽管上述项目所定义的才能不尽相同,但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超越了不同学科中的内容性和程序化的知识,期望在不同“技能组”间寻求一种平衡。他们不仅重新强调要追求对各类繁多的有益的学习成果的认可,而且重申了对有关高阶思维技巧的周期性争论。加德纳(Gardner)关于“多元智力”和“未来思维”的研究工作(加德纳,1983,1993,2006)强力地支持了前者。我们此次调研便是建立在这些项目及其想法和理论的基础上,本书中我们把技能和学习成果简单分为三大类:学术和认知能力,它包含人们在特定学科(尤其是基础学科)领域中的知识和专业能力;思维和创造能力;社交和行为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让学生做事更积极主动和持之以恒、有更好的沟通能力、能更好地控制情绪和更加自信。
尽管人们对于哪一条路最能培养创新能力有不同的见解,但艺术教育,无疑是其中一条,并且多数人都是认可的。以下文本是美国教育部长阿恩•邓肯(Arne Duncan)2011年的发言,作为一个例子,它可以证明,政治谈话是如何支持艺术教育作为一种培养未来创新社会 的合适技能的方法的。
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比以往更加凸显。在全球化的经济中,创新就是一切。为了成为高效而富有创造力的劳动者,今天的人们,需要的不仅仅只是知识和技能。且看苹果手机的发明者和谷歌的开发人员,他们拥有智慧的同时还有着非凡的创造力。通过这二者的结合,他们改变了我们的交流方式、社交方式、甚至做生意的方式。对于工程师、商务经理和成百上千的专业人员来说,他们每天的工作都离不开创新。为了今后的成功,美国儿童需要善于创造、足智多谋和富于想象力。而最好的培养创造力的方式,就是艺术教育(美国总统艺术人文委员会,2011,P.1)。
的确,相关证据表明艺术毕业生,或许应该说艺术教育,是创新的重要因素。基于一项对大专院校毕业生毕业5年后的就业特点的国际分析,阿维萨蒂(Avvisati)、雅各汀(Jacotin)和文森特-兰克林(Vincent-Lancrin)(2013年)发现,在产品创新方面,文科类的毕业生也非常可能正在从事高度创新类的工作,一点儿不亚于工程学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高度创新类工作不仅要求工作人员为创新机构工作,还要能够为团队贡献个人创新力量)。根据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员的自我描述,虽然艺术教育项目吸引的人群本身持有的技能就使他们更容易趋向选择这类职业,但专门的艺术教育磨练并加强了这些技能也似乎是合情合理的。(见图1.1)
图1.1专业领域的大专毕业生从事高创新度工作的百分比
有关艺术教育的举措
尽管艺术教育仍然处于边缘化地位,但是为了使教育更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基于艺术教育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正一步步取得进展。这些举措均试图在教学方面给学生营造一种富有创新气息的文化氛围,借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成绩、塑造良好的性格品质,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
举个例子,新加坡信息交流与文学艺术部(MICA,the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and the Arts)在2008年成立了新加坡艺术学校(the School of the Arts),他们旨在发展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全面发展各种技能(而不是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的应试技巧)。这所独立的高中为13至18岁的学生提供了一个6年的艺术教育计划。学生在学习常规科目之余,每周还要至少花10个小时学习他们所选择的艺术课程。学校已经采取了“关联课程”(珀金斯, 1993)作为它课程计划的一个切入点,即通过艺术课教授学术类科目。例如,学生可以通过雕塑课学习物理原理,通过给东西上釉和陶艺学习化学原理,通过音乐学习数学原理。此外,让执业艺术家与学生一起在学校进行艺术创作,也是为了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更强调实验、表达和探索。艺术体验,不仅被作为一种培养专业技术能力的一种手段,也被用来塑造孩子的情感与感悟。
2013年,新加坡艺术学校的第一届毕业生全部通过了国际文凭考试,几乎44%的学生获得了40或以上(这使他们在参加考试的学生当中排名前5%)的分数。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学术成果,因为学校每年只通过新加坡“直接招生计划”(DSA,Direct School Admission)招收约200名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其中包括那些根据小学毕业考试成绩(据统计)来看不太可能进入大学的学生。不过按时间来看,DSA在小学毕业考试成绩知道前就开始进行了,这个小学毕业考通常在新加坡教育体系中被视为入学和政策的风向标。对于学校的教学进程和教学结果的研究仍在进行中。在陈(Tan)和篷努萨米(Ponnusamy)最初的分析里,他们把这所学校的成功归结于“关联课程”的设置,学校借此营造了教师们在教学中协作解决问题的氛围。这种做法不仅促进了教师的积极性,同时也给了他们自由和时间来在实践中不断打磨自己的课程设置,并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实践。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已经作为学习知识的方法被人们重新审视并得到合法化,它再也不是从前那个畏缩在正规教育边缘的“课余活动”了。
在英国,非营利性组织“创造、文化与教育”(CCE,Creativity, Culture and Education)开发了一个有趣的计划:创意合伙人计划。2002年至2011年间,该计划与来自英国5000多所学校的超过9万名教师和一百万名儿童合作了8000余个项目。该计划的显著特点在于,他们在学校设置“创新代理人”岗位,并对代理人进行训练和部署,以解决他们觉得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这些代理人主要来自创意和文化产业,虽不全是艺术家,但他们在学校往往扮演来访者的角色(与教师角色相反)。例如,在2005年,普拉德霍社区高中(Prudhoe Community High School)(位于诺森伯兰郡,Northumberland)启动了一项以电影音乐为主题的名为“诺森伯兰颂歌”的项目。在纳入城市中的其他学校后,学生们在音乐家的帮助下学会了为电影场景作曲并演绎他们所作的新乐章,最终在创作和公开表演其中一曲时全场气氛达到了高潮。
对该企划的一项独立研究表明,它对学生的幸福指数,学识成就和记忆力,对教师的职业发展和学校的日常运做均有积极的作用(CCE,2012)。尽管调研将其积极影响归功于富有创造力的专业人士在课堂上塑造的教育学方法(这在后来也被教师们采用并运用到他们的日常教学实践中),而并没有归功于作为专业学科的艺术学习,我们必须看到该计划还是非常注重艺术教育和开展艺术项目的。由于其对学生的积极影响,这种做法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兴趣。2013年,许多项目效仿“创意合伙人”的运作机制,在德国、立陶宛、挪威、巴基斯坦等国纷纷涌现,还有其他一些国家也正在酝酿中。例如,德国联邦政府和几个州(巴登-符腾堡州、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柏林、图林根和汉堡)就联合推出了被称为“文化代理人”的项目,它支持通过加强学校、艺术机构和艺术家之间的关系来增强人们的社交能力。
国家政策层面的以发展非艺术技能为目的的艺术教育培育事例,超出了本书讨论的范畴。但我们可以仅举几例。在智利,受到艺术教育可以提高小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的他们的社交、行为能力的理念的影响,从2012年起,增加了艺术教育课程的时间。针对艺术教育是如何开发这些能力的一项评估也在计划安排中了。在奥地利,由教育部资助的“对话”栏目,支持学生们在上课时间同艺术家、教师协同完成学校的一些艺术项目。对该项目的评估将重点放在学生对他们学习成果的总结上:我们普遍发现,团队合作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增强是较为突出的学习成果(肖伯和艾斯莱斯纳, 2007)。在法国,2013年的一项改革将学校一周的时间做了重新分配。同时,法国政府还建议学生利用空余时间来参加体育、艺术和文化活动,并声称这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增加他们的求知欲。斯洛文尼亚每年会举行一次“文化集市”活动,它虽不是正规的政府项目,但它的目的是鼓励学校、幼儿园、文化机构(博物馆,剧院等)之间建立合作关系,为孩子打造高质量的艺术教育平台。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把艺术教育融入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教育越来越成为一种新趋势。韩国曾经推行了一个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STEA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rts and mathematics)项目,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们在艺术教育中获得的自信并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在美国,一个提倡融合艺术与设计并把它提上国家教育议程的运动也开始受到广泛支持和关注。2013年,新成立的国会专题研究核心小组(以及众议院51号决议)认为,在STEM领域中“增加艺术与设计”能够“刺激创新、促进美国经济的增长”。已经响应该项号召的学校包括:亚特兰大的德鲁查特学校(the Drew Charter School),纽约的布鲁学校(the Blue School)和波士顿城外的安多弗公立学校(Andover Public School)等。
……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微信公众号认证)
- 本店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官方直营旗舰店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