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变革的课程领导丛书·杨四耕主编
书名:磁性课程:当文化与儿童相遇
作 者: 王平
出 版 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1月
I S B N : 9787561799802
定 价: 29.00元
瑞金二路小学以“磁性”作为富有吸引力的表达,并以此作为自己的教育追求——“磁性教育”。磁性教育,旨在创造性地借鉴磁性现象,用诗意化的表达方式表达瑞二人对小学教育的理解,即小学教育是一个文化场,它应在适应和满足小学生发展需要的同时,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并由此增添人类文化的生命活力,使人类文化与新一代人之间产生更多相互吸引的“磁性”。
瑞二小学把“磁性课程”作为实施“磁性教育”的重要抓手。秉承“课程即磁铁石”的课程理念,着眼于学生的成长需要,通过营造开放空间、创造学生参与的途径,力图打造学生喜欢的、对他们有吸引力的,并且可以促进学生成长的课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参与自己应有的课程决策,让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使学生喜欢学习,喜欢学校。
本书是对瑞金二路小学的校本课程的理念及其实践的具体阐释。
序一倪闽景
序二唐海宝
前言王平
第一章校不在大,有魂则灵
第一节磁性之源;历史的声音
一、“接纳善待”
二、“向工农开门”
三、“同在蓝天下”
第二节磁性之缘:现实的聆听
一、触摸时代的磁性诉求
二、让学校成为强力磁场
第三节磁性之愿:未来的向往
一、愿景:让学校更有吸引力
二、目标:彰显“磁性教育”特色
三、“磁性”与“文化”的相遇
第二章有一种信念叫“磁性”
第一节自由呼吸的教育
一、我们的信念:“磁性教育”
二、我们的期待:快乐学习、自能发展
第二节一所学校的生存哲学
一、学校的生存之道
二、把“磁性”写在“脸”上
第三节课程资源:拾起遗忘的贝
一、资源“无处不在”
二、资源“无所不能”
第四节儿童:自由的探索者
一、自由奔跑的儿童
二、发现学习的“美”
三、差异:挖掘自身的价值
四、正在成长中的儿童
第五节教师:与学生共成长
一、思想:温暖学生的灵魂
二、学习:与大师面对面
三、研究:在行动中收获
第六节课程:一段温暖的记忆
一、课程即文化与人相遇的情境
二、课程的“草根”属性
第七节课堂:富有亲和力
一、用热情点燃生命
二、以趣味激发动机
三、在生成中创造
第八节教学:最富有意义的“游戏”
一、“游戏”起点:因本性而教
二、教师激励:情感共鸣
三、教师引导:思维的激发
四、心灵期待:沉浸在“游戏”中
第三章“磁性课程”之“三维”谱系
第一节天时:我们的课程契机
一、世博——天赐的课程良机
二、科技——课程的一个关注点
第二节地利:我们的课程资源
一、与历史文化名人“对话”
二、这里有一条文化出版街
三、老城厢的“新变身计”
四、现代与传统的医术融汇
五、漫步在购物天堂
第三节人和:课程发展的关键
一、教师:完全的“课程人”
二、家长:进入课堂的感觉
三、学生:体验课程的魅趣
第四章“磁性课程”的独特气质
第一节田子坊的人文气息
一、捕捉田子坊的魅影
二、寻访魅力的田子坊
三、体验着学习的快乐
第二节绍兴路的书香情怀
一、初识绍兴路
二、品味书香的绍兴路
三、飘溢着浓浓的书香
第三节思南路的名人风韵
一、思南路的历史风情
二、漫步幽静的思南路
三、领略名人的风采
第四节职业启蒙教育的“真”体验
一、最有教育力量的课程
二、孩子们的“未来经验”
三、职业风采“我型我秀”
第五章“磁性课堂”的人文情怀
第一节“磁性课堂”之魅力
一、课堂即磁力场
二、课堂即文化场
第二节“磁性课堂”之建构
一、细化:解读课标,明确导向
二、设计:丰富内涵,凸显个性
三、差异:把握动态,发展潜能
四、探索:启发智慧,快乐游戏
五、贯通:环环相扣,完美融合
第三节“磁性课堂”之策略
一、情景:感染每一个学生
二、质疑:启发每一个学生
三、实践:吸引每一个学生
四、合作:眷注每一个学生
五、菜单:适合每一个学生
第六章“磁性课程”的领导路径
第一节价值判断:从“课程提议”到“课程审议”
一、价值取向:健康、快乐比什么都好
二、用制度确保课程富有磁性
第二节整体规划:从“课程哲学”到“课程设计”
一、基础型课程框架;自能发展的课程
二、拓展型课程框架:个性成长的课程
三、探究型课程框架:素质提升的课程
第三节精细设计:从“课程愿景”到“课程目标”
一、从“磁性”课程愿景出发
二、从“愿景”到“目标”
三、学校管理不仅仅是领导的事情
第四节深度实施:从“课程统整”到“课程精致”
一、统整:让课程开发有序起来
二、深度实施:责任比能力更重要
三、课程开发:一个精致化的过程
第七章“磁性课程”的评价考核
第一节“磁性课程”之愿景评价
一、“磁性课程”立意的评价
二、“磁性课程”计划的评价
三、“磁性课程”目标的评价
第二节“磁性课程”之投入评价
一、教育教学设施准备的评价
二、教师的知识基础与条件的评价
三、教学材料准备的评价
四、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准备的评价
第三节“磁性课程”之实施评价
一、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
二、一起参与到“磁性课程”评价之中
三、融通“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
第四节“磁性课程”之成效评价
一、把学生的参与度作为首要原则
二、更多地运用“质性”评价方式
三、把“鲜活”、“快乐”作为评价标准
四、关键是“达成度、满意度和后劲度”
后记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微信公众号认证)
- 本店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官方直营旗舰店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