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出版社旗舰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上海教育出版社旗舰店 微信认证
经营中小学教材、教辅及教师教育理论等其他图书。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第二版) 语言学经典文丛

27.00 限时折扣 原价:¥54.00
运费: ¥ 0.00-26.00
库存: 1 件
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第二版) 语言学经典文丛 商品图0
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第二版) 语言学经典文丛 商品缩略图0

商品详情


作者简介

李宗江,解放军外语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汉语史和汉语词汇研究,主要著作有《汉语新虚词》

《现代汉语通论》(编者之一)《浅说“及其”》《演变视角的汉语研究》等。

【内容简介】

汉语常用词演变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点问题,也一直是汉语史研究领域的薄弱环节。本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产生的,被公认为是汉语常用词演变的研究领域的第一部学术专著。作者根据当前研究的前沿理论和最新成果,作了较为全面的修订,学术价值较高。

【编辑推荐】

本书是汉语词汇研究,尤其是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领域的开创之作,在学术界有重要影响。

【目录】

专题讨论

关于研究对象的界定

衍生性演变

交替性演变

常用词演变的原因

常用词演变研究所要回答的问题

常用词演变研究的方法

常用词演变研究的意义

常用词演变问题存疑

个案研究

“V得(不得)”与“V得了(不了)”(1994)

《红楼梦》中的“与”和“给”(1996)

“即、便、就”的历时关系(1997a)

“进”对“入”的历时替换(1997b)

“也”的来源及其对“亦”的历时替换(1997c)

汉语总括副词的来源和演变(1998a)

汉语“才”类副词的演变(1998b)

汉语“还”类副词的演变(1998c)

汉语限制副词的演变(1998d)

关于《“进”对“入”的历时替换》的几个问题

                       ——答董志翘先生(1998e)

汉语重复副词的演变(2002)

参考文献

语料文献

【精彩书摘】

讨论词汇演变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讨论一个词怎样变生出另外一个词。这又分为以下三种情况。第一,一个词由a义位演变出b义位,这个词在两个义位上读音(有时包括文字形式)发生了分化,有时词类也发生了转化。如由“长(zhǎng)”到“胀(zhàng)”读音和字形都变了。“衣”由“上衣(yī)”演变出“穿着”(yì)”,这两个意义不但读音不同,而且词性也不同,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词。第二,一个词由a义位演变出b义位,这个词在两个义位上读音和字形都不发生分化,只是词类发生了转化,如“餐”由动词义的“吃饭”变为名词义的“饭食”。第三,一个词由a义位演变出b义位,仅是增加了一个义位,读音和词类都不发生分化。在词典上,一般把第一种情况的两个义位看作两个不同的词,即演变的结果产生了一个新词;而把第二、第三这两种情况仅仅看作是产生了一个新义,不看作是产生了一个新词,这是因为编词典着眼于几个意义之间的联系。但从词汇系统的角度来看,这三种情况都可以看作是产生了新词。因为一个词多了一个义位,就在词汇系统中多了一重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也就等于产生了一个新词,原有的语音形式带着这个义位以一个词的身份参与新的聚合内成员的历时替换。例如“亡”在“丢失”这个义位上,与“失”构成同义聚合关系,与“得”构成反义聚合关系,与指物名词构成组合关系,如“亡羊补牢”;在“灭亡”这个义位上,与“灭”、“废”等构成同义聚合关系,与“存”、“兴”等构成反义聚合关系,与表示“国家、政权、军队、民族”等等名词构成组合关系,如“亡国”。所以在下文的讨论中对词和义位不作区分,只要是产生了一个新的义位就看作是产生了一个新词,不管语音是否分化,也不管词性是否转类。我们管这种从甲词变生出乙词的词汇演变叫“衍生性演变”,管甲词叫“源词”(需要时也称为“源义位”),管乙词叫“新词”(需要时也称为“新义位”)。

    第二个问题是讨论词汇成员的新增旧减以及新旧词语的历史交替。我们管这种意义上的词汇演变叫“交替性演变”。本书着重讨论交替性演变问题,下文再提到词汇演变时,只要不作说明,一律指交替性演变而言。由于讨论交替性演变离不开衍生性演变,因为在交替性演变中要讨论新词的产生,而新词的产生主要是衍生性演变的结果,所以也将涉及衍生性演变的类型及相关问题。

【前言】

此书中有的内容最早发表于1994年,已经过去了整整20年,就是全书正式出版到现在也15年了,岁月已将它的作者从盛年(40岁,45岁)送入衰年(60岁),青丝白发,风光不再;但令人欣慰的是,书中所讨论的问题---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却在这段时间里由冷转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今天再回过头来看,书中讨论的很多问题,人们的认识已经深入拓展了许多,按理说,再版的时候,应该按现在的认识做出较大的修订。但征得出版社同意,我还是决定基本按原貌刊出。因为这本小书,作为国内较早讨论汉语常用词演变的专著,不仅代表了我个人学术历程中的一段稚嫩的足迹,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当时学界的认识水平,如果按照今天的认识作太多的修改,就使一段历史失去了真实。与第一版相比,再版所不同的地方除了更正一些字句上的错误,调换个别不合适的例句,增加几条当时遗漏的参考文献外,还对有些后来的研究有重要进展或不同意见的地方,以加脚注的方式进行说明,并列出相应的文献,这样读者既可以看到本书的原貌,又可以通过脚注了解后来的发展。还有就是在个案研究部分增加了《汉语重复副词的演变》一文,因为这篇文章在当时的选题计划之内,且写作风格也与其他几篇一致,只是因为当时正在联系刊物发表而未收入书中。

在过去了一二十年之后,再来看这本小书,它到底有哪些可以肯定的地方,又有哪些不足,我愿意借再版的机会说说我的看法。可以肯定的地方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当时发表过的国内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客观全面的总结介绍,尽可能多地占有了资料,这些资料仍是今天研究相关问题时需要参考的;二是对一些重要概念,如常用词、词汇演变、衍生性演变、交替性演变、历时替换、平等衍生等等给出了明确的界定,这些概念在后来的研究中被反复使用、引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三是书中根据当时学界的研究,结合具体个案提到了一些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没有展开,但在我个人或学界后来的研究中被展开、充实,有的成为热门话题,如关于词汇化、关于一个词来自词汇化和来自构词法的不同、关于实词虚化的逆向演变(即后来广泛讨论的去语法化或语法化的单向性)、关于意义有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差别,关于词汇演变的跨语言共性、关于认知规律与词汇演变的关系、关于时间顺序原则对汉语句法的制约性存在古今差异等等问题;四是书中提出了常用词交替性演变研究的一系列方法,这些方法在后来的研究中被证明是有效的,直到今天大家在研究中仍然会经常使用,书中对某些方法重要性的预测与后来相关问题的研究方向基本一致,如书中提到“以语义场为单位的研究在常用词演变研究中应占据中心位置”,近年来常用词演变研究的主流确是向着这个方向在发展;五是文中所提出的某些观点,我认为就是在今天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中仍然具有方法论的重要意义,如注意词汇演变的形式验证问题,语法对词义演变的作用问题,方言和跨语言的影响问题等等。当然指出如上这些值得肯定的方面,不是说我有多么高明或先见之明,因为很多问题并不是我发现或创造的,也不是说后来的发展是我这本书所促成的,而是想说明书中所写到的一些方面至今仍有参考价值。从今天看来,本书的不足的地方当然更多一些,至少从大的方面来说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个人兴趣的关系,无论专题讨论部分,还是个案研究部分,涉及到的个例分析以虚词为多,而实词较少,而作为常用词的研究,毫无疑问应该以实词为主, 这就有点主题跑偏的感觉;二是现在看来,书中对常用词演变的研究理解得稍嫌简单了,对常用词演变研究的难度估计不足,许多重要的复杂问题当时没有想到,如:字和词的关系、词位同一性的确定、义位的分合、通语词和方言词的分别、文言词和白话词的分别、主导词和非主导词的关系等等问题,书中都没有专门进行讨论,而这些问题恰恰是后来的个案研究中经常出现问题并影响研究质量的重要方面;三是在研究方法的讨论上,只是着眼于具体研究中的操作方式,而缺少更高层次的带有方法论意义的提升,如描写和解释的关系,共时和历时的关系,现代语言学方法和传统语文学方法的关系等等,书中没有说到,而这恰恰是近些年来的研究中取得突破的地方;四是限于作者的英语水平,对国外的有关文献参考较少,即使提到也是用的第二手材料,对于港台的研究成果也注意不够。

关于近十多年来汉语常用词演变的研究情况,汪维辉教授在《南开语言学刊》(2007年第1期)发表《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的若干问题》,对1995年以来的研究进行过总结,并对如何研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如果对从本书出版到现在的十五年间进行总结,我觉得除了汪先生谈到的,还有以下几点可以说说:一是研究受到重视,成果渐丰。从已发表的成果看,成本的著作不多,如:白云《汉语常用动词历时和共时研究》、丁喜霞《中古汉语常用并列双音词的成词和演变研究》、雷冬平《近代汉语常用双音虚词演变研究及认知分析》;期刊的论文较多,以下是国内主要语言学期刊发表的文章:汪维辉《汉语说类词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唐莉《近代汉语词语发展的更替现象》、殷晓杰《近代汉语一会儿义词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唐智燕《商贸类常用词的历史演变》、谢志香《手部动作常用词词义演变类型与动因论析》、杨明泽《常用词“泣、啼、号、哭”的演变研究》、孙秀青《常用词“欺、诈、骗”历时替代考》、陈秀兰《敦煌变文与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霍生玉《汉语吃喝语义场历史演变的动因分析》、崔宰荣《汉语“吃、喝”类词群历史演变》、王彤伟《常用词“疾”、“病”的历时替代》、王彤伟《常用词“犬、狗”的递嬗演变》、丁喜霞《“桥”、“梁”的兴替过程及原因》、史光辉《常用词“焚、燔、烧”历时替换考》、吕传峰《“嘴”的词义演变及其与“口”的历时更替》、胡海琼《“牢”“栏”“圈”的历时演变》、栗学英《汉语史中“肥”“胖”的历时替换》、牛太清《常用词“隅”“角”历时更替考》、徐时仪《“忙”和“怕”词义演变探微》、张庆庆《唐宋时代他称代词的演变研究》。另外还有不少博士和硕士论文,博士论文如苏州大学张庆庆《近代汉语几组常用词演变研究》、南京大学杨荣贤《汉语六组关涉肢体的基本动词发展史研究》,南京大学吕传峰《汉语六组涉口基本词演变研究》,浙江大学郭晓妮《古汉语物体位移概念场词汇系统及其发展演变研究》等。硕士论文如:浙江大学赵永超《古代汉语“快速”语义场研究》、内蒙古大学吕文平《汉语“买卖”类动词语义场的历史演变研究》、苏州大学吕海霞《汉语“适、往”的历时演变研究》、西北大学常荣《汉语“建筑”类动词语义场的历史演变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白莉莉《“睡觉”类常用词历史演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徐磊《汉语“跌倒”类常用词历史演变的描写与解释》、西北大学张玉代《“背负”类词汇历时演变研究》、广西民族大学杨明泽《几组汉语常用词的演变研究》、暨南大学王文红《“穿着”类动词的历时演变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的杨琴《“责怪”类动词的历时演变研究》等。除了一些期刊外,一些高校或研究机构主办的语言学集刊,如社科院语言所《历史语言学研究》、北京大学《语言学论丛》、南开大学《南开语言学刊》、浙江大学《汉语史学报》、四川大学《汉语史研究集刊》等也成了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的主要阵地。二是经过十几年的研究探索,汉语常用词演变的研究在方法上逐渐形成了一些与传统的词汇研究不同的特点,包括:1.描写和解释相结合,人们不仅仅是描写常用词演变的过程,理清演变的历史线索,而且还从文化、社会、认知和语用等方面进行解释,理论意识更强。2.纵横结合,即很多研究将常用词的历时演变和方言分布结合起来,更加注重语言演变规律性的探索。3.点线结合,对近代汉语时期的常用词演变进行研究时,人们不只是局限于近代时期,而是“瞻前顾后”,上与中古或上古相联系,下向现代延伸,词汇史的意识更加凸显。4.传统语言学方法与现代语言学方法相结合,汉语常用词演变的研究涉及到字和词的关系,音和义的关系等,也涉及到对传统语言学相关成果的利用,因而进行这方面研究的学者需要具备汉语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方面的素养,同时也涉及到义位的分合,对演变过程的描写和解释等,也需要利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很多研究都利用了现代认知语言学、语义学、历史语言学、语法化和词汇化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学术视野更加开阔。

就我本人来说,进入常用词演变研究领域属于误打误撞,在这个过程中给过我支持和帮助的,除了我在第一版前言中说到的以外,我要特别感谢张永言先生。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我在研究语法问题的时候,对历史上同功能成分之间发生的替代现象感兴趣,开始接触一些相关的语法和词汇演变现象,但并不知道这个问题的价值如何,甚至不知道这种现象叫个什么名称,我自己在写文章时起的名字叫“历时替换”。1995年末,张永言和汪维辉先生合作发表了《对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一点思考》一文,我读了这篇文章以后欣喜若狂,从这里我才知道我所感兴趣的这种现象属于“常用词演变问题”,也知道了这种研究的价值所在,这坚定了我的信心,也鼓起了我的干劲,于是到1997年我先后发表了《<红楼梦>中的“与”和“给”》、《“进”对“入”的历时替换》、《“即、便、就”的历时关系》等文章,这引起了张先生的注意,于是1997年四川大学主办第一届汉语史研讨会时,张先生让人给我发函邀我参会。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汉语史方面的会议,有幸结识了很多鼎鼎大名的汉语史学者。会上我报告了《“也”对“亦”的历时替换》一文,也向张先生专门汇报了我的一些想法,并参加了张先生主持的常用词演变研究专题沙龙,会上听了张永言、朱庆之、汪维辉、曹广顺、吴福祥、洪波等多位先生的发言,我当时的感觉就像是一个饥饿者见到了美食,囫囵吞枣,消化不及。回来后我又多次写信就相关问题向张先生请教,对我这样一个原本素不相识的初学者,张先生每次都亲笔写来回信,进行耐心的指导和鼓励。值此书再版之际,我要特别对张永言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祝老人家健康长寿,晚年幸福!

差不多三十年前,在北京大学上学时,年少轻狂,新年时大家喜欢在宿舍门上写一副对联,把住者的专业写进去,我当时和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的熊黑钢同住一室,我们写的对联是:求古索今片言宏论千年俗雅,走南闯北丸石挥写万世沧桑,横批:蜗室乾坤。一语成谶,我当时学的是现代汉语专业,这个随口诌来的上联却无意间预言了我后来的研究道路---关心语言的演变问题。 语言研究并非显学,这种学问的研究难分成败,只有经历和体验,我热爱这份事业,并感谢它给了我探索的充实和快乐!

最后感谢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才使本书得以再版。

                       作者 

2014年3月于昆山

上海教育出版社旗舰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上海教育出版社旗舰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经营中小学教材、教辅及教师教育理论等其他图书。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第二版) 语言学经典文丛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打开微信,扫一扫

或搜索微信号:seph_1958
上海教育出版社旗舰店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