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书名:相遇语文好课——好学好用的课堂教学艺术
主编/作者:王益民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6808-2
版次/印次:2017年12月
定价:45.00元
余映潮、王君、肖培东、刘祥、顾之川等名家名师点评推荐。
既有理念支撑,又有范例展示,理念与实践相结合,直抵语文魅力课堂的核心。
解码语文好课的特质,并通过经典课例呈现铸就好课的现实路径。
课例所展示的课堂教学艺术,好学好用接地气,是一线教师看得懂、拿得走的技巧与方法。
本书分为理念篇和实践篇。理念篇,共有四篇文章,分别回答了什么样的课是好课,好课的理想状态是怎样的,好课是如何练就的,如何去阅读好课。实践篇,九个课例均出自作者的公开课,基本涵盖了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文体。每个课例又自成一个单元,由四个部分组成:课堂实录、教后反思、现场感受、名师点评。四个部分功能不同却互相支撑,直抵好课的核心,揭示好课的真谛。
王益民,江苏省镇江市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教学名师,“王益民语文工作室”主持人,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湖南理工学院、合肥师范学院“国培班”导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课程主持专家。出版专著《语文好课真相》等八部(含散文集、诗集各一部),发表文章300余篇。近年专注于课堂“对话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以及语文课程开发。《语文教学通讯》等多家杂志封面人物。《中国教师报》《江苏教育》《京江晚报》等十几家媒体作过专题报道。
序:名师是在课堂里生长的(顾之川) / 001
理念篇好课是怎样炼成的
解码好课:语文好课质素的特征 / 003
求索好课:最好的课堂,到底长啥样? / 025
磨砺好课:好课的孵化、出壳与成长 / 032
读懂好课:我是这样品悟好课课例的 / 038
实践篇好课的应有样态
可以这样教《穿井得一人》 / 053
【课堂实录】《穿井得一人》,可以这样“玩” / 053
【教后反思】文言文,为什么要这样“玩”? / 060
【现场感受】狂妄不自知,自知以明智 / 062
【专家点评】智教?乐学?生长 / 064
可以这样教《秋颂》 / 067
【课堂实录】《秋颂》:从散文诗到诗歌 / 067
【教后反思】一起写一首秋天的诗 / 072
【现场感受】师生共舞三色“秋之韵” / 075
【专家点评】语文课堂,美在一分明澈 / 080
可以这样教《写“豆腐干”文章》 / 085
【课堂实录】融于活动的写作实践 / 085
【教后反思】作文:“在捕鱼中学会捕鱼” / 092
【现场感受】以课例看特级教师“特”在哪里 / 096
【专家点评】作文教学:必须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 / 098
可以这样教《松树金龟子》 / 106
【课堂实录】《松树金龟子》:科学与诗 / 106
【教后反思】教学内容转化为教学设计的三个策略 / 111
【现场感受】简约的设计,丰富的活动 / 114
【专家点评】追求“科学与诗”的说明文教学境界 / 117
可以这样教《乡愁》 / 124
【课堂实录】咂摸《乡愁》 / 124
【教后反思】“余”音绕梁的“乡愁” / 133
【现场感受】与孩子们一起煨出乡愁的滋味 / 140
【专家点评】款款地浸入诗境,细细地咂摸情韵 / 144
可以这样教《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 150
【课堂实录】《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逻辑 / 150
【教后反思】议论文教学,先从结构开始 / 156
【现场感受】议论文的知识习得中建构 / 158
【专家点评】议论文教学可以这样“启蒙” / 162
可以这样教《背影》 / 165
【课堂实录】还原一段父子真爱 / 165
【教后反思】语文课要“贴着学生飞” / 173
【现场感受】一堂值得玩味的语文课 / 181
【专家点评】教出语文的宽度、温度和深度 / 183
可以这样教《沁园春?雪》 / 189
【课堂实录】朗读涵泳滋味长 / 189
【教后反思】朗读教学的复调音乐风貌特征 / 196
【现场感受】放低姿态,刹那花开 / 198
【专家点评】意味深长的简单 / 200
可以这样教《父母的心》 / 207
【课堂实录】用心、用情体悟父母的心 / 207
【教后反思】补白、还原:千回百折的《父母的心》 / 215
【现场感受】听王老师《父母的心》的四点收获 / 221
【专家点评】情节:百转千回的父母之爱 / 223
后记 / 227
议论文教学可以这样“启蒙”
这是一个巧用课文对七年级学生进行议论文知识启蒙教育的案例。
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议论文。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作出科学的、有分寸的安排。
王益民老师做到了,而且做得好。
我们来大致观察一下这个案例——
第一,教师利用课文的方向是:对学生进行初步感知议论文、分析议论文、知晓议论文展开的基本规律的教学。
第二,教师设计、安排的教学思路是:“起”“承”“转”“合”。
起:“课前谈话”,摸底探路,了解学生所知晓的关于议论文的基本知识。
承:“提出问题”,利用课文开篇中所用的图形,引导学生分析图形,顺势点拨学生知道作者所提出的论点。
转:“分析问题”,突现课文教学的重点,训练学生分析理解课文“分析问题”这一部分的层次与内容。
合:“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知晓课文的“结论”,并顺势点拨一般议论文的基本结构规律。
全课的教学,思路明晰,重点突出,具有训练的力度与深度,知识教育到位。
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这个案例所表现出来的教学手法。
其主要的教学手法就是“导”。
第一导:引导学生谈谈关于对议论文知识的知晓,将教程顺利引入课文阅读训练。
第二导:利用课中图形,引导学生体味“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的巧妙提出。
第三导: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品析课文论析的重点内容,用分层推进的教学思维,有条不紊地品析课文“分析问题”时的几个重点。
这一块的“导”特别有智慧,运用了“设例”的手法,将训练的高度引导到“段的作用”的品析上,将训练的深度引导到对“段”的要点的分析归纳上。
全课的教学,要言不烦,手法生动,点拨有致,学生真有收获。
我曾经说过,凡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生动、教学效率较高、师生互动和谐的课都是好课、都是优秀的课。但从“课时效率”的角度来讲,我们需要从如下好课的角度来进行观察与评说:善于利用课文,教学思路清晰,教师提问精粹,课文品读细腻,面向学生全体,组织实践活动,知识教育落实,能力训练充分。
最重要的要看三个点:学生活动充分,知能训练扎实,课堂积累丰富。
反之,碎问碎答的课,一问到底的课,思路不清的课,无法安静的课,方法单一的课,纯粹解读的课,缺乏训练的课,预演过分的课,推行模式的课,分组“展示”的课,都不是有效率的好课。
由这个课例,我们可以知晓,什么叫作“利用课文”进行教学。
所谓“利用课文”,是相对于“就课文教课文”而言的。
“就课文教课文”,是课文阅读教学中最低层次的一种教学形态,教师以为阅读教学的任务就是将课文内容“教懂”,于是一律运用“碎问碎答”的教学方式,将课文内容作为无数次提问的目标进行教学。
在这种教学状态下,学生只是在应对教师零碎的提问,基本动作就是进行零碎的浅层次的课堂答问。
“利用课文”的教学高度则明显的不同。
“利用课文”,就是利用课文中的教育教学资源,设计课堂教学中丰富的学生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文朗读、语言学用、分析品析、文学欣赏、读中学写、辨析能力、想象能力、论说推理能力等诸多方面能够得到规范的有力度的训练。
在这种教学状态下,学生就能够参与“训练”,能力的发展与素养的提升就得到了真正的落实。
所以,我们崇尚“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的教学高度。
(余映潮,著名特级教师,湖北省荆州市教科院原中学语文教研员)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微信公众号认证)
- 本店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官方直营旗舰店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