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书名: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增订版)
定价:109.0
ISBN:9787301340394
作者:何顺果
版次:2
出版时间:2023-08
内容提要:
本书以“文明演进”的视角观察从远古至当代的世界历史进程,以时间为序,分五编叙述了农业文明在东方的兴起,蛮族入侵引起的文化交流,工业文明在西方的孕育,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现代化道路上进行的各种尝试,以及高科技革命带来的人类社会的变迁。全书体例新颖、综合性强,关于建立科学的“世界历史”概念、构建古代世界历史体系和论证高科技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等发表了许多独到见解,文字也很简洁流畅。
增订版完善了全书的结构和内容,将原先的“补篇”扩大为“第五编”,不仅力图摒弃长期以来以西方为中心叙述文明发展进程的偏见,并且努力还原中国在世界历史中的位置,凝结了作者毕生的心血。
作者简介:
何顺果(1944—2023),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二级教授,曾获聘北大教授一级岗,是美国史、西方史学理论和史学史两个专业方向的博士生导师。曾担任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史学理论研究会理事、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世界历史》杂志编委、《美国研究》杂志编委、《北大史学》执行主编。著有《美国边疆史》《美国“棉花王国”史》《美国史通论》《美国历史十五讲》《资本主义史文集》《美国史研究》等学术著作。
目录:
增订版序
初版序
导论 人类的起源与分布
第一编 农业文明兴起于东方
1.1旧石器时代的文化及其特征
1.2氏族制度的起源及其演变
1.3农业革命:人类最终摆脱野蛮走向文明的转折点
1.4亚欧农业带从狩猎和采集世界中脱颖而出
1.5耕作制度的改进与原始公社的演变
1.6农村公社:人类社会走向多样化发展的起点
1.7基于农业的文明首先兴起于东方:两河流域与苏美尔文明
1.8印度河流域与哈拉巴文明
1.9黄河流域:华夏多元一体文明的诞生地
1.10尼罗河流域与古埃及文明
1.11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东方文明的西传
1.12近农业带游牧民族的兴起之一:闪米特人和印欧语族
1.13近农业带游牧民族的兴起之二:塞族人、月氏人、匈奴人、鲜卑人及中国北方诸族
1.14近农业带游牧民族的兴起之三:突厥人、蒙古人和女真人
1.15远农业带游牧民族的兴起:斯拉夫人、日耳曼人和非洲游牧民
1.16远农业带半开化土著人:澳大利亚人及大洋洲其他土著文化
1.17神话时代和庙宇文化:祭司和权威的形成
第二编 蛮族入侵与文化交流
2.1蛮族入侵与文化交流
2.2希克索斯人的入侵与古埃及文明的中断
2.3赫梯、腓尼基和希伯来
2.4阿卡德、巴比伦、亚述和新巴比伦
2.5波斯帝国、安息王国、萨珊王国
2.6吠陀时代、列国时代、孔雀帝国
2.7由夏商周到秦汉:华夏文明的两大转变
2.8由希腊到罗马:西方古典文明的兴起及其理性基础
2.9“丝绸之路”:开辟东西方两大文明交通与交流之路,并赋予“亚欧农业带”以新的内涵
2.10匈奴的崛起及其对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的影响
2.11中华民族的重新统一和强大:盛唐时期的文化及其特点
2.12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和东西文化交流
2.13日耳曼人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和西欧诸国的建立及其封建化
2.14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与罗马法之整理
2.15成吉思汗、蒙古帝国及其四大汗国
2.16蒙古帝国在东亚的变体:中国的元朝
2.17突厥在西亚的崛起:奥斯曼帝国
2.18伊斯兰化蒙古人与印度莫卧儿帝国
2.19边缘文明之一:日本国的形成及其文化
2.20边缘文明之二:莫斯科与大俄罗斯的统一
2.21边缘文明之三:黑非洲的古文明
2.22边缘文明之四:美洲印第安文明
2.23宗教时代:四大文化—价值体系的形成与对立
第三编 工业文明孕育于西方
3.1西欧的“黑暗时代”
3.2土地拓殖与耕作制度改革
3.3“行商”的出现、城市的兴起和十字军远征
3.4市场、市集与商业组织的变化
3.5西欧社会经济生活走向商品化
3.6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西欧的资本主义萌芽和东欧的农奴制再版
3.7英、法和西班牙:由等级君主制到君主专制
3.8易北河以东:普鲁士王国、俄罗斯帝国和波兰贵族共和国
3.9从文艺复兴到宗教改革,由神权共和国到世俗共和国
3.10革命浪潮激荡于大西洋两岸:英、美、法革命的差别与联系
3.11拿破仑战争:一次对封建欧洲的大震动
3.12重商主义与殖民主义:世界的联系与分割
3.13一场静悄悄发生的革命:原工业化、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
3.14工业革命向大西洋两岸传播:工业世界在西方的形成
3.15西欧革命和改革向纵深发展:以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为典型
3.16普鲁士的改革与德意志的崛起
3.17意大利的统一:中断了的发展重新启动
3.18俄罗斯帝国:斯拉夫派和西方派关于俄国发展道路的争论及1861年农奴制改革
3.19美国内战:一艘来自西方尽头的世界级航船的发动机
3.20日本的明治维新和“脱亚入欧”:从东亚驶出的另一艘初露桅杆的世界级航船
3.21盛开的物质文明之花:19世纪最后30年的经济发展与西方现代化进程的结束
3.22现代工业社会的结构与过程:工业革命的社会影响
3.23理性时代的思想和文化
第四编 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
4.1西方冲击下的农耕世界:第三世界的形成及历史起源
4.2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与俄罗斯:努力打造“核心地区”之外的第一个新兴工业带
4.3列强激烈争夺中的三大伊斯兰帝国:奥斯曼帝国、萨非伊朗和莫卧儿印度
4.4伊斯兰现代化的正式启动:从青年土耳其党到凯末尔革命,伊朗的立宪运动和伊斯兰革命,埃及华夫脱党及护宪运动
4.5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
4.6拉丁美洲现代化起步的必要条件:独立革命战争与政治体制的共和化
4.7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拉丁美洲的“依附性发展”
4.8“进口替代”的提出与实施:拉美成为“核心地区”之外的第二个新兴工业带
4.9“脱亚入欧”后的日本: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和日本殖民体系的形成
4.10从日本占领到二战后朝鲜与中国台湾的农地改革:亚细亚式传统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
4.11东亚“四小龙”的崛起: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成为“核心地区”之外的第三个新兴工业带
4.12鸦片战争:中国面临的危机与现代化的启动
4.13从太平天国、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中国现代化模式的第一次大转换
4.14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新起点
4.15发展模式与历史传统:对现代化的文化诠释
第五编 高科技革命与人类的变迁
5.1高科技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5.2二次大战如何引发高科技革命
5.3战后两大阵营及“冷战”局面的形成
5.4发展高科技及其产业成为美国基本国策
5.5个案研究:北加州“硅谷”成为引领美国乃至全球的高科技中心
5.6以“创新”为特征的高科技革命在全球的传播
5.7美国联邦政府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苏东剧变、“一超独霸”与“全球整合”
5.8作为发展中大国的新中国:17年发展,“十年动荡”“改革开放”与重新崛起
5.9高科技革命背景下的财富分配趋势:就全球而言是分散大于集中,但在一国之内却是集中大于分散
5.10美国的相对衰落与多极世界的初现
5.11高科技引发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变化:以美国为典型
5.12互联网时代的文化:生活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中的人们,生产、生活、工作、交往与思维方式的变化
5.13“后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后现代主义及其影响
余论
进一步阅读书目
定价:109.0
ISBN:9787301340394
作者:何顺果
版次:2
出版时间:2023-08
内容提要:
本书以“文明演进”的视角观察从远古至当代的世界历史进程,以时间为序,分五编叙述了农业文明在东方的兴起,蛮族入侵引起的文化交流,工业文明在西方的孕育,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现代化道路上进行的各种尝试,以及高科技革命带来的人类社会的变迁。全书体例新颖、综合性强,关于建立科学的“世界历史”概念、构建古代世界历史体系和论证高科技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等发表了许多独到见解,文字也很简洁流畅。
增订版完善了全书的结构和内容,将原先的“补篇”扩大为“第五编”,不仅力图摒弃长期以来以西方为中心叙述文明发展进程的偏见,并且努力还原中国在世界历史中的位置,凝结了作者毕生的心血。
作者简介:
何顺果(1944—2023),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二级教授,曾获聘北大教授一级岗,是美国史、西方史学理论和史学史两个专业方向的博士生导师。曾担任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史学理论研究会理事、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世界历史》杂志编委、《美国研究》杂志编委、《北大史学》执行主编。著有《美国边疆史》《美国“棉花王国”史》《美国史通论》《美国历史十五讲》《资本主义史文集》《美国史研究》等学术著作。
目录:
增订版序
初版序
导论 人类的起源与分布
第一编 农业文明兴起于东方
1.1旧石器时代的文化及其特征
1.2氏族制度的起源及其演变
1.3农业革命:人类最终摆脱野蛮走向文明的转折点
1.4亚欧农业带从狩猎和采集世界中脱颖而出
1.5耕作制度的改进与原始公社的演变
1.6农村公社:人类社会走向多样化发展的起点
1.7基于农业的文明首先兴起于东方:两河流域与苏美尔文明
1.8印度河流域与哈拉巴文明
1.9黄河流域:华夏多元一体文明的诞生地
1.10尼罗河流域与古埃及文明
1.11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东方文明的西传
1.12近农业带游牧民族的兴起之一:闪米特人和印欧语族
1.13近农业带游牧民族的兴起之二:塞族人、月氏人、匈奴人、鲜卑人及中国北方诸族
1.14近农业带游牧民族的兴起之三:突厥人、蒙古人和女真人
1.15远农业带游牧民族的兴起:斯拉夫人、日耳曼人和非洲游牧民
1.16远农业带半开化土著人:澳大利亚人及大洋洲其他土著文化
1.17神话时代和庙宇文化:祭司和权威的形成
第二编 蛮族入侵与文化交流
2.1蛮族入侵与文化交流
2.2希克索斯人的入侵与古埃及文明的中断
2.3赫梯、腓尼基和希伯来
2.4阿卡德、巴比伦、亚述和新巴比伦
2.5波斯帝国、安息王国、萨珊王国
2.6吠陀时代、列国时代、孔雀帝国
2.7由夏商周到秦汉:华夏文明的两大转变
2.8由希腊到罗马:西方古典文明的兴起及其理性基础
2.9“丝绸之路”:开辟东西方两大文明交通与交流之路,并赋予“亚欧农业带”以新的内涵
2.10匈奴的崛起及其对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的影响
2.11中华民族的重新统一和强大:盛唐时期的文化及其特点
2.12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和东西文化交流
2.13日耳曼人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和西欧诸国的建立及其封建化
2.14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与罗马法之整理
2.15成吉思汗、蒙古帝国及其四大汗国
2.16蒙古帝国在东亚的变体:中国的元朝
2.17突厥在西亚的崛起:奥斯曼帝国
2.18伊斯兰化蒙古人与印度莫卧儿帝国
2.19边缘文明之一:日本国的形成及其文化
2.20边缘文明之二:莫斯科与大俄罗斯的统一
2.21边缘文明之三:黑非洲的古文明
2.22边缘文明之四:美洲印第安文明
2.23宗教时代:四大文化—价值体系的形成与对立
第三编 工业文明孕育于西方
3.1西欧的“黑暗时代”
3.2土地拓殖与耕作制度改革
3.3“行商”的出现、城市的兴起和十字军远征
3.4市场、市集与商业组织的变化
3.5西欧社会经济生活走向商品化
3.6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西欧的资本主义萌芽和东欧的农奴制再版
3.7英、法和西班牙:由等级君主制到君主专制
3.8易北河以东:普鲁士王国、俄罗斯帝国和波兰贵族共和国
3.9从文艺复兴到宗教改革,由神权共和国到世俗共和国
3.10革命浪潮激荡于大西洋两岸:英、美、法革命的差别与联系
3.11拿破仑战争:一次对封建欧洲的大震动
3.12重商主义与殖民主义:世界的联系与分割
3.13一场静悄悄发生的革命:原工业化、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
3.14工业革命向大西洋两岸传播:工业世界在西方的形成
3.15西欧革命和改革向纵深发展:以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为典型
3.16普鲁士的改革与德意志的崛起
3.17意大利的统一:中断了的发展重新启动
3.18俄罗斯帝国:斯拉夫派和西方派关于俄国发展道路的争论及1861年农奴制改革
3.19美国内战:一艘来自西方尽头的世界级航船的发动机
3.20日本的明治维新和“脱亚入欧”:从东亚驶出的另一艘初露桅杆的世界级航船
3.21盛开的物质文明之花:19世纪最后30年的经济发展与西方现代化进程的结束
3.22现代工业社会的结构与过程:工业革命的社会影响
3.23理性时代的思想和文化
第四编 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
4.1西方冲击下的农耕世界:第三世界的形成及历史起源
4.2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与俄罗斯:努力打造“核心地区”之外的第一个新兴工业带
4.3列强激烈争夺中的三大伊斯兰帝国:奥斯曼帝国、萨非伊朗和莫卧儿印度
4.4伊斯兰现代化的正式启动:从青年土耳其党到凯末尔革命,伊朗的立宪运动和伊斯兰革命,埃及华夫脱党及护宪运动
4.5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
4.6拉丁美洲现代化起步的必要条件:独立革命战争与政治体制的共和化
4.7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拉丁美洲的“依附性发展”
4.8“进口替代”的提出与实施:拉美成为“核心地区”之外的第二个新兴工业带
4.9“脱亚入欧”后的日本: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和日本殖民体系的形成
4.10从日本占领到二战后朝鲜与中国台湾的农地改革:亚细亚式传统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
4.11东亚“四小龙”的崛起: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成为“核心地区”之外的第三个新兴工业带
4.12鸦片战争:中国面临的危机与现代化的启动
4.13从太平天国、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中国现代化模式的第一次大转换
4.14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新起点
4.15发展模式与历史传统:对现代化的文化诠释
第五编 高科技革命与人类的变迁
5.1高科技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5.2二次大战如何引发高科技革命
5.3战后两大阵营及“冷战”局面的形成
5.4发展高科技及其产业成为美国基本国策
5.5个案研究:北加州“硅谷”成为引领美国乃至全球的高科技中心
5.6以“创新”为特征的高科技革命在全球的传播
5.7美国联邦政府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苏东剧变、“一超独霸”与“全球整合”
5.8作为发展中大国的新中国:17年发展,“十年动荡”“改革开放”与重新崛起
5.9高科技革命背景下的财富分配趋势:就全球而言是分散大于集中,但在一国之内却是集中大于分散
5.10美国的相对衰落与多极世界的初现
5.11高科技引发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变化:以美国为典型
5.12互联网时代的文化:生活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中的人们,生产、生活、工作、交往与思维方式的变化
5.13“后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后现代主义及其影响
余论
进一步阅读书目
- 北京大学出版社旗舰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 【发票】在订单留言电子邮箱、发票抬头、税号、(统一开电子发票,缺一项都不能开票,自行下载打印)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