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隐喻(深度文艺患者的随笔集,记录了作者近些年来游走世界各地的心得体会)
运费: | ¥ 0.00-20.00 |
库存: | 49 件 |
商品详情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深度文艺患者的随笔集,记录了作者近些年来游走世界各地的心得体会,从日本到巴基斯坦,从迪拜到尼泊尔,由所见所闻引发的所思所感,或工作或旅行,或长或短的文章,或人或景的摄影作品,无一不展现着一个佛系文艺中年心底最敏感、最细腻、最柔软的情感世界,以及世间万物的样子,从一点一滴中去探寻生活的细微真相。
作者简介:
安孜,作家,摄影师,歌手。出生于中国,曾在中国、日本、希腊工作生活,毕业于中国清华大学、日本国立政策研究院。曾为《三联生活周刊》等杂志供稿、写作专栏、或担任特约摄影师,早年在国家宏观经济部门工作十年,任经济外交官。目前在巴基斯坦、中国工作生活,专事自己喜爱的写作和摄影。
目录:
那些没人告诉你的经验1
生活的隐喻83
旅行教会我的177
写作的意义209
究竟在追逐什么231
字我两忘247
路上的光267
精彩书摘:
舍不得与摆不脱
意识到拥有可能成为一个问题,是在接触“断舍离”的理念之后。那时我在日本生活,住一间临海的单人公寓。日式公寓储物空间有限,我也知道自己在日本的居留有期,于是将自己置办物品的原则规定为:起居物品和服装配饰不得超过必需,奢侈和额外的物品一概不予购入。
那时我衣服当然是每天会更换,也会调整妆容,但每个季节都没有额外的装饰品,冬天一副手套,夏天一顶帽子,太阳镜是大品牌轻便的经典款式,连凉鞋都只有一双。房间内因此清爽利落,收纳和打扫方便轻松。但即便如此,离开东京之前,我还是为处理带不走的物什伤透了脑筋。
那时便意识到:我的拥有,还是太多了。
所谓“太多”的标准,不在于事物曾经带给我多少便利,而在于离弃它们时有多艰难。舍不得与摆不脱,成为那时候我情绪问题的根源。
离开东京后许久,我经历了一系列生活的波折。慢慢明白,舍不得与摆不脱的,又岂止是物什而已。我自己和身边的人,无一不在情感中经历告别之艰——或是自己不肯放手,或是对方不肯离开。纠结与挣扎让离别如同火中取栗,无论目的实现与否,都已经落得伤害。当初求得爱人的心有多难,离开他(她)时就可能千百倍不易。
我见过太多烦恼,源于对过往的恋恋不舍或挥之不去。记得四年前在成都,我和朋友因为航班延误而不得不在双流机场喝了一下午的峨眉雪芽。他向我抱怨工作中的不得志,对曾经错失的机遇耿耿于怀,并为是否跳槽而苦苦思索。如今我已离开既往的生活与工作,他却依然身处与当年无二的境地。我不知他是否还记得当年的困惑,但显然他还没有处理好过往、现在与未来的关系,也不知道在舍弃和获得之间,人生的天平应该倒向哪一边。
我们总是这样,未来即使重过泰山,却依然放不下此时手中的一缕线。
似乎这就是世间的真相:获得之难我们往往很有准备,但出乎意料的却是放弃和摆脱的不易。
可是我们也都明白,唯有放弃,才是获得重生与机遇的发端。被占满的双手无法把握新的机遇,拥有也可能成为幸福的阻碍。
离开与放弃的艰难如同跳伞选手在万米高空面对打开的机舱门,浑身战栗,满心恐惧。但我们也都明白,纵身一跃后,便是海阔天空。
也便是新天新地。
匮乏与美好
朋友去了不丹,发回了虎穴寺的照片。那是山峦之间的壮观寺庙,如同来自人类之外的力量建成。令我感慨的是她配发的那句话:“在艰难之境才能有令人动容的信仰奇迹。”
世上美好清净之处甚多,为何信仰者多在险要处建设修行之地?和虎穴寺一样,希腊中部的Meteora奇绝险幻,被称为“天空之城”,至今修士进出修道院仍需借助滑索,可以想见当年建设之艰。
远离尘嚣可能是信仰者选择这些地方的原因,但更大的可能是:在绝望之境绽放希望,才是信仰最大的力量。
近来越来越觉得,人生中得到的美好,多是起源于匮乏。人类的眼睛对富足的资源从来视而不见,对遍布世间的阳光空气水,我们总是大剌剌当作理所当然。然而对于稀缺的事物,例如美貌、健壮、智慧以及财富,却总是念念不忘,耿耿于怀。然后就会有人不计艰难和时间,为追求自己欠缺的那些事物付出努力。
于是有了文学、艺术、财富和美,但也有了挫败、嫉妒和纷争。在匮乏中看到什么,是人与人之间巨大的分野。有人因不足而进取,也有人因残缺而堕落。
那些将修行所在构筑在悬崖峭壁之上的,绝不会是被嫉恨充斥的心灵。也只有这样的心灵,才能于匮乏之中建造美与虔信。
愿你我能看到生命的不足,更能于不足中创造美好。
雅典老城区,阳台上被弃置的人体模特。
有多少人,看到她的寂寞?
宽广宏大与细碎绵长
第一本书《念念好日》出版后的一年间,我不断收到读者的反馈。很多人说喜欢文字的细腻,也有人说书里的小细节让他们初次踏足东京时,感到有如挚友故交般的熟悉。我很开心。
也有很多人说:你为什么就不写点波澜壮阔的事?还有人说:细节太过,内心戏太足……
对于这样的评论,作为作者,我没有“呵呵”或置之不理。我知道,这世上有两种作者:描写宽广宏大的,和描写细碎绵长的。这世上也有两种读者:喜欢宽广宏大的,和喜欢细碎绵长的。
身为第二种作者,我深知自己的知音更多的是第二种读者,虽然我对宽广宏大绝无任何异议。
那就说说宽广宏大与细碎绵长。
我和我大多数读者成长的年代,是属于宽广宏大的年代。速度就意味着激情,高大上是褒义词。从小我们学写作,总要想象有什么值得写的题材;从小我们阅读,总是不会忘记概括中心思想。建筑,我们喜欢高大雄伟的;演出,我们希望是场面宏大的;一部电影,如果没有大场面和大制作,电影票的那几十块钱就总觉得花冤枉了。
经过多年的训练,在宽广宏大的语境下,我们知道如何说话。但悖论的是,在宽广宏大的语境下,我们却不知道说什么。
我们准备好了那么多漂亮的形容词:灿烂的、庄严的、振奋人心的。我们也知道那么多漂亮的副词:有力地、快速地、坚定不移地。可是当要写下主语和谓语的时候,我们却茫然了。
那些雄伟壮丽,都是书本里别人的事,已经被殷勤赞颂了千百遍。而属于我们自己的,却都是些平凡、琐碎、清淡、悠长。这些东西,似乎不能,也不值得写下来。
我们也知道,当我们倾心爱上一个人,想要做的就是夜凉时给她披一件外衣,或是给他蒸一条最新鲜的鱼;当我们喜欢一本书,就会给它包上抽屉里珍藏许久的漂亮招贴纸;当我们珍视一段旅途,必会细细密密地记录下那一行的感受,不论是用文字、照片还是回忆;当我们喜爱一种茶,就会在三五知己小聚时精心冲泡,那茶,也就分外清甜。
你看,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细碎。与平安喜乐相关的,似乎都不是宽广宏大。我们准备多年的那些美好字眼,在细碎的生活面前一下子变成了热播的所谓真人秀——我们叫它真人秀,但也都知道这样的东西从来就不会发生在真正的日子里。
于是我们学会了两种价值标准:对外界,我们歌颂宽广宏大,而关起门来面对自己时,有的尽是细碎绵长。那些把生活过得跌宕起伏的人,从来就不曾接近幸福;而真正幸福的样子,也不能用我们曾经学到的宏大字眼描述。
可是作为写作者,我难免觉得有点遗憾:我手写我口的状态,是不是就真的如此难得?那些扎实的幸福,是不是就甘愿藏身于市井乡居,让华丽的辞藻永远寻隐不遇?
试图捕捉生活中细碎绵长的幸福,试图沉淀个人化的回忆与写作,并不是目光短浅,我只是和很多人一样心细如发,用自己的文字去描摹我们生活的真实样貌。
愿你在我的文字里看到生活的另一面,也愿你我都拥有熨帖的细碎绵长。
温暖熨贴与雷霆霹雳
2013年冬季最寒冷的那些天,我在尼泊尔巴克塔普尔。这是一座停留在中世纪的古城,神庙、王宫、街巷、店铺甚至当地人的饮食起居,都似乎遥遥落后于时代。每天早晨,我跟着穿纱丽的女人走到城边的水井,看她们汲水装满铝罐,然后把水罐或顶或抱带回家去。天色将晚的时分,家家燃起炊烟,焚烧柴草的烟味与咖喱香混合的气味,可能弥漫过数百年来的每一个黄昏。电力不足,几乎每个晚上都会停电,只是断电的时间或早或晚,或长或短。当地人对此全无抱怨,我也学会了与黑暗的古城相伴。
有一天入夜,我在尼瓦尔餐厅吃完晚饭,走过陶器广场时,全城陷入一片漆黑。适应黑暗后,我远远看见街角有一簇火光。走近才知道,这是一场向大神湿婆祈福致敬的Puja(礼拜)。
引领众人唱诵的是一位戴着菱格软帽的老者,不时摇响手中的铜铃。同行的尼泊尔朋友告诉我,这是当地一位德高望重的guru(上师)。那一夜我被Puja宁静的气氛深深打动,我以为guru就应当是这样,平和温暖,慈眉善目。
几天后的中午,我又走过陶器广场。光线昏暗的店铺里冲出一个年纪幼小的学徒,一把扫帚从店铺飞出,差一点打到他的头。愤怒的斥骂声从店铺里传出来,我不禁好奇,探身过去一看究竟。没有想到的是,店铺里大光其火的就是几天前深夜遇到的guru。
同行的尼泊尔朋友没有向我翻译上师愤怒的话语,只是淡淡一笑走开。当时我觉得困惑,不知眼前愤怒的老人和几天前温和的上师,哪一个是他的真相。
前段时间写作长篇,这个细节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我想把它写进故事,却又觉得自己尚未参透其中的深意。我不能讲述给读者自己未曾理解和接受的事物,于是这段情节我最终没有使用。结稿以来,我偶尔还会想起这件事,如同一道未解开的谜题,困在脑海中央。
直到今天,一个素未谋面的朋友在微信里向我诉说情感困惑。她只发来短短几十个字,背后却是人性和情感的大问题。我对着屏幕左右为难,明知答与不答都可能是错,最终决定直言不讳,直抵真相。也许我的答复会触痛她,但很多时候只有痛才会带来成长。
我想起那年冬天在巴克塔普尔遇见的guru。火盆边温暖平和的是他,店铺里厉语叱咤的也是他。真理的示现可以样貌迥然,全在于施者与受者心绪的进展。年少时我曾渴望找到慈护关爱的师长,但如今觉得如果有前行者给予劈面的真相,可能是更大的造化。
愿你我能感受温暖熨贴,也不妨体会雷霆霹雳。真理的到来,也许不是我们期许的样子,但可能是最适合我们的样子。
善良
有朋友问我:“当你一次次选择信任,却一次次发现那些都是谎言的时候,你该怎么做呢?会不会再次选择信任?”
我知道,这样的诘问来自受过伤的心,更来自善良的心。遭受了伤害后不断反思,这是善良的人才会做的事。
我曾见过太多善良者被伤害。认识一个非常内敛的男生,个性严谨体贴,生活富有情趣,一个人把日子过得井井有条,只是神情中总有种郁郁寡欢的落寞。后来熟了才知道,这个男生曾只身在最艰苦的国家外派数年,那是个缺电且食物不洁的地方,夏天的酷暑超乎耐受的极限,他不得不整夜睡在浴缸里,而那自来水温也都超过了体温。
他用那几年节余的收入供养了女友及女友的家人,女友家因此购买了房产,女友自己也获得了更高的学历。可是当一切困难被他的努力克服后,女友却以一句“不合适”结束了两人的关系。男生很长时间无法走出,他不明白,自己究竟错在哪里?
旁观者都看得清楚:他什么也没有做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爱和善良。不忍看见女友被贫穷和匮乏拖住,所以宁可放弃自己数年的积蓄。这背后,是柔软温暖的善良。只可惜遇人不淑,时光错漏,他的善良明珠暗投。所以有人说,善良,就有了软肋和掣肘,所以我也曾经以为,善良是一种缺陷。
我曾试和那个男生一样不停质疑自己,也试着寻找治愈这种缺陷的药方,或者觅到一副坚强的铠甲,让自己免受伤害。但是后来我发现,善良本身就是药方,就是铠甲。惟有善良才能够保护善良,变得邪恶或狡诈,那是错误之路的起点,一旦踏上,就会离安宁喜乐越来越远。
不信你看,那些被伤害后发誓报复的,哪一个获得了灵魂的平静?这样的人,归宿已经被经典悲剧上演千遍,他们所做的一切,既不能复过去的仇,更不能求将来的乐。而且你一定也发现了,善良的人学起坏来特别笨,总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亦步亦趋跟在真正的坏人后面,变成了帮凶或是走狗。更惨的是,原本善良的人在变坏的路上往往没走多远,就变成了坏人的牺牲品而倒下,没有了未来。
如果坚持善良,结果很可能会不一样。那个倾囊帮助前女友的男生,后来默默换了工作,走到了更远更美的地方,傍晚坐坐咖啡馆,周末去海边,厨艺见长的同时也练出了腹肌。看见他我就想,如果受伤后扬言报复或者拼尽全力追回曾经的财产,他的生活绝不会比现在云淡风清的自给自足更加美好。看到他放下过往,稳妥有担当,我就知道生活一定不会亏待他。
果然,对的人出现,善良和爱都有了回报。现在的他拥有了原本憧憬的一切,甚至更多。我喜欢一句话:善是被动的。因为被动,善良的人会把先手交给对方,但后手并非下风,决定事物最终走向的,不是先下手的人,而是下最后一手的人。
善良的人,可以决定自己是继续还是终止。单单终止这一个被动的动作,就具有下先手的人无法抗衡的能量。善良用最被动之力,给予了我们最柔软又最强大的护佑。
与其说善良是一种选择,不如说善良是一种天赋,一种让自己最终获得幸福的天赋。在这种天赋和幸福之间,你需要的只是一点点时间和明智的坚持。
愿善良者得享福报。
天黑前打开面向海滩的落地窗
铺好带着海洋气息的条纹桌布
摆开帆布餐椅
厨房的锅中炖着意大利吞拿鱼酱
红白两色的葡萄酒冰镇过又醒开
冷餐已经就位
忘记了时间如何过去
只记得微醺后话说得更多更密
- 联合读创 (微信公众号认证)
- 阅读创造生活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