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售 好好告别 关于临终你需要知道的常识与智慧 凯瑟琳·曼尼克斯 著 当死亡随时可能到来如何安静舒适有尊严地告别 社会科学
¥59.90
运费: | ¥ 5.00-15.00 |
商品详情
书名: 好好告别
定价: 79.90
ISBN: 9787572502583
作者: 凯瑟琳·曼尼克斯
出版社: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
姑息治疗专家,生命终点守护者,40年行医经验倾囊相授,6大阶段助你和家人安养zui后的恬静时光。 专业姑息治疗医师,英国姑息治疗开创者凯瑟琳·曼尼克斯40年行医经验与感悟完整集结,让你摆脱对死亡的无知、茫然与恐惧,从容面对人生zui后大考。 ●帮助家人提高临终生活质量,安然度过人生zui后一段;让照护者摆脱无助与疲惫,获得科学、温暖的指导。热映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同题材故事,深度思考和直面每一个普通人都会面临的问题——当死亡随时可能到来,我们要做的就是爱与珍惜。 每个家庭都避不开的人生困惑、每个人都要面对的旅程终点,生命长河里,比长度更重要的是宽度,比开始更重要的是结束,我们无法选择如何来到世间,但可以选择如何恬然离开。在他人的故事中找到自我救赎。 ●2018年惠康图书奖(Wellcome book prize)入围作品。美国亚马逊高分好评图书。 《好好告别》是曼尼克斯对40多年工作生涯的总结与思考,图书出版后获得了广泛好评并入围了2018年惠康图书奖,更荣获亚马逊86%的五星好评。
●30个临终故事,描述了每个人从容面对人生终点的可能;6件重要的事,描绘出英国知名姑息治疗专家献给每个家庭课;40年行医经验倾囊相授,助你和家人安养时光。帮助临终者提高临终生活质量,安然度过人生zui后旅程;帮助照护者摆脱无助与疲惫,获得科学、温暖的指导。
●在这本书中,作者从了解临终模式、找到合适的告别方式、选择讨论死亡的更佳时机、调整生命的预期,到留下给世界的赠礼、超越生命的局限等6大方面,用30个娓娓道来的感人故事,写出了一本让读者了解缓和医疗与临终关怀的之作。
●如果你正在陪伴人生临近终点的亲人与朋友、如果你正在从事缓和医疗相关工作,如果你想扩宽自己人生的宽度,提升生命的质量,那这本书有助于你更多了解死亡、更深思考自我、更能无所畏惧,逆风翻盘,笑对人生。
推荐序 / 生命末期的“养尊处优” – I
序言 / 死属于生命,就如生也属于生命 – V
导读 / 如何阅读本书 - IX
01了解临终的模式 - 001
传达坏消息的人 - 003
生命尽头的样子 - 009
虚假的能量 - 017
不宣而至的再见 - 032
最后的守夜 – 044
02找到合适的告别方式 - 053
不是对死亡说“不”,而是对生活说“是” - 055
永远别让我离去 - 063
重启复原力 - 078
不惧怕恐惧感 - 089
03选择讨论死亡的更佳时机 - 101
令人心痛的误解 - 103
说再见需要做好准备 - 111
讨论不可言及的话题 - 119
谁做那个先开口的人 - 129
感受你的每一次呼吸 - 138
父母之爱 – 149
04调整生命的预期 - 163
生命两端有着相似的情形 - 165
“放我走”的一面 - 174
“放我走”的另一面 - 180
旅行的最后一站 - 189
以希望的方式死去 – 200
05留下给世界最后的赠礼 - 215
分享临终计划 - 217
的牵挂 - 227
逝者提供的答案 - 237
告别礼物 - 247
给予离去爱的支持 – 256
06超越生命的局限 - 267
生命边缘的相遇 - 269
身体的痛,心理来治愈 - 275
老年人的个性 - 283
生命的每一天都是礼物 - 293
享受每一个当下 – 305
结语/ 生命终将结束,也终将获得圆满 – 311
专业术语 / - 313
书信模版 / - 321
致谢/ - 325
参考资料和有用的信息/ - 317
凯瑟琳·曼尼克斯(Kathryn Mannix),专业姑息治疗医师,认知行为治疗师。拥有40多年的缓和医疗工作经验。1993年,曼尼克斯开创了英国专为临终患者提供服务的认知行为治疗诊所,帮助人们在临近死亡时提高生活质量。她在职业生涯中一直与患有不治之症和处于重症晚期的人打交道,陪伴了数千名患者走完人生一程。她还热衷于公众教育,并对姑息治疗专业人员提供专业技能培训。
《好好告别》是曼尼克斯对40多年工作生涯的总结与思考,图书出版后获得了广泛好评并入围了惠康图书奖(Wellcome Book Prize)。
死属于生命,就如生也属于生命
我的大半辈子都在陪着人死去,现在竟然还愿意花额外的时间讲述他们的故事,这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我希望读者通过阅读书中的这些故事,能够陪伴这一个个行将死去的陌生人。这样的愿望可能看起来多少有些冒昧,然而,这正是本书的创作初衷。
作为一名医生,我很清楚,在遇到生死攸关的大问题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期望。无论面对的是生死、爱、失去,还是重大变故,人们都会以既有的认知框架构建自己的体验。问题是,虽然人们对出生、爱甚至丧亲之类的话题已经有过广泛的讨论,但是对死亡这一话题越来越讳莫如深。由于未来的死亡不可预测,很多人便从电视、电影、小说、社交媒体和新闻等媒介中获得相关线索。这些关于临终和死亡的资讯虽然耸人听闻,却对人们的认知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旁观周围人的死亡,见得多了,便概括出种种模式,知道如何在生命活力逐渐衰退的情况下过好生活,甚至了解了死亡的进程。
20 世纪下半叶,人们对死亡的上述看法逐渐消失。逐步改善的医疗条件,如出现了抗生素、肾透析和早期化疗之类的新疗法,以及更好的营养、免疫方案和其他科研成果,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患病及治病过程,为患者带来了治愈的希望或者至少延缓了疾病的发展过程,而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这些进步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病入膏肓的人能够被迅速送往医院治疗,而不是在家等死。人们的预期寿命得以增加,许多生命也因此得到延长。
然而,对于生命的救助,这些备受欢迎的医疗技术的进步也有其局限性,除了能让人们活得“够好”之外,其他一切都没有任何改变。新的临终仪式中加入了技术因素,意味着人们对死亡的抗拒战胜了以往的死亡经验。然而,人终有一死,生命后几天的样子和实际死亡的方式都与往昔无异。与过去那个死亡被认为是不可避免之事的时代相比,今天的人们丧失了对这个过程曾经有过的熟悉感,也丧失了在临终前对亲人说说心里话和保持良好礼节的机会。很多人无法在所爱之人的环绕下、在亲切而熟悉的屋子里死去,而是在救护车、急诊室、重症监护室里死去,维持生命的机器把将死之人和至爱亲朋隔绝开来。
本书记录的都是真实事件。我讲述的都是过去40 年里发生在某个人身上的故事。为了保护故事主人公的隐私,我修改了几乎所有人的姓名和职业,还修改了一些人的性别或种族。因为我的目的是讲故事而不是报告病史,所以我有时候会把几个人的经历改编成一个人的故事,以便描述死亡过程的某些特定方面。很多故事可能让人觉得似曾相识,那是因为,尽管我们闭目塞听,死亡还是不可避免。因此,我的故事与许多人的经历有相似之处。
我主要从事姑息治疗,因此大多数故事将描绘一些有机会接触姑息治疗专家的人。一般来说,接受姑息治疗意味着患者那些令人痛苦的身体症状都得到了良好而合理的控制,情绪问题也得到了关照。姑息治疗并不只是关注死亡过程:在病程的任何阶段,只要患者有需求,他们的身体症状都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然而,我接触的患者大多处于生命的后几个月,因此,我们有机会在患者知道自己即将死亡的时候,了解他们特别的生活方式。我希望这些故事传递的正是这部分信息:行将死去的人是如何生活的。
总的来说,我分享给读者的是我的见闻、我在病床边的观感、我在谈话中的角色以及我对某些事情的看法。本书所有可资借鉴之处都出自故事主人公的馈赠;任何错谬都是我的原因,由我来承担。
人们是时候直面死亡这一话题了,而本书正是我对推进这件事情所做的一点贡献。
- 中信书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 美好的思想和生活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