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起映创店铺主页二维码
益起映创 微信认证
官方直营店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后浪正版 诺兰变奏曲 奥本海默电影导演幕后访谈 全彩精装

199.00
运费: ¥ 0.00-10.00
库存: 379 件
后浪正版 诺兰变奏曲 奥本海默电影导演幕后访谈 全彩精装 商品图0
后浪正版 诺兰变奏曲 奥本海默电影导演幕后访谈 全彩精装 商品图1
后浪正版 诺兰变奏曲 奥本海默电影导演幕后访谈 全彩精装 商品图2
后浪正版 诺兰变奏曲 奥本海默电影导演幕后访谈 全彩精装 商品图3
后浪正版 诺兰变奏曲 奥本海默电影导演幕后访谈 全彩精装 商品图4
后浪正版 诺兰变奏曲 奥本海默电影导演幕后访谈 全彩精装 商品图5
后浪正版 诺兰变奏曲 奥本海默电影导演幕后访谈 全彩精装 商品图6
后浪正版 诺兰变奏曲 奥本海默电影导演幕后访谈 全彩精装 商品图7
后浪正版 诺兰变奏曲 奥本海默电影导演幕后访谈 全彩精装 商品图8
后浪正版 诺兰变奏曲 奥本海默电影导演幕后访谈 全彩精装 商品图9
后浪正版 诺兰变奏曲 奥本海默电影导演幕后访谈 全彩精装 商品图10
后浪正版 诺兰变奏曲 奥本海默电影导演幕后访谈 全彩精装 商品图11
后浪正版 诺兰变奏曲 奥本海默电影导演幕后访谈 全彩精装 商品图12
后浪正版 诺兰变奏曲 奥本海默电影导演幕后访谈 全彩精装 商品图13
后浪正版 诺兰变奏曲 奥本海默电影导演幕后访谈 全彩精装 商品图14
后浪正版 诺兰变奏曲 奥本海默电影导演幕后访谈 全彩精装 商品缩略图0 后浪正版 诺兰变奏曲 奥本海默电影导演幕后访谈 全彩精装 商品缩略图1 后浪正版 诺兰变奏曲 奥本海默电影导演幕后访谈 全彩精装 商品缩略图2 后浪正版 诺兰变奏曲 奥本海默电影导演幕后访谈 全彩精装 商品缩略图3 后浪正版 诺兰变奏曲 奥本海默电影导演幕后访谈 全彩精装 商品缩略图4 后浪正版 诺兰变奏曲 奥本海默电影导演幕后访谈 全彩精装 商品缩略图5 后浪正版 诺兰变奏曲 奥本海默电影导演幕后访谈 全彩精装 商品缩略图6 后浪正版 诺兰变奏曲 奥本海默电影导演幕后访谈 全彩精装 商品缩略图7 后浪正版 诺兰变奏曲 奥本海默电影导演幕后访谈 全彩精装 商品缩略图8 后浪正版 诺兰变奏曲 奥本海默电影导演幕后访谈 全彩精装 商品缩略图9 后浪正版 诺兰变奏曲 奥本海默电影导演幕后访谈 全彩精装 商品缩略图10 后浪正版 诺兰变奏曲 奥本海默电影导演幕后访谈 全彩精装 商品缩略图11 后浪正版 诺兰变奏曲 奥本海默电影导演幕后访谈 全彩精装 商品缩略图12 后浪正版 诺兰变奏曲 奥本海默电影导演幕后访谈 全彩精装 商品缩略图13 后浪正版 诺兰变奏曲 奥本海默电影导演幕后访谈 全彩精装 商品缩略图14

商品详情

基本信息

著    者:[英]汤姆·肖恩(Tom Shone)

译    者:李思雪

字    数:453千

书    号:978-7-5139-4288-1

页    数:380

出    版: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印    张:23.75

尺    寸:184毫米×232毫米

开    本:1/16

版    次:2023年12月第1版

装    帧:精装

印    次:2023年12月第1次印刷

定    价:268.00元

正文语种:中文

正文用纸:120g东方雅韵


编辑推荐

如果你曾去过电影放映间,

看到放映时胶片从转盘里滑出来,落到地板上,

那你就会对时间流逝之无情和可怖有一种非常真切具象的体会,

而我们都活在这样的时间里。

——克里斯托弗·诺兰

 

诺兰的影片,易进却极其难出,

看完之后,它就像墨汁滴入水中,在你脑海中不断扩散开来。

我们没法从脑海中抹除刚刚看过的电影。它甚至还没有真正结束。

在诸多方面,其实它才刚刚开始。

——汤姆·肖恩

 

克里斯托弗·诺兰——当今世界zui受瞩目、zui具话题性的电影创作者之一,他的名字就是电影质量的保证,作品每次上映总能引发媒体争相报道、观众热情撰写上万字的解谜长文,围绕他本人的轶事也常为影迷津津乐道。“烧脑鬼才”“实拍狂魔”“胶片死忠”……我们零零碎碎地听过一些导演追求极致的幕后传说,而诺兰本人从未面向公众完整深入地回顾过个人成长故事与创作生涯。幸运的是,本书作者终于等到了机会,在诺兰的授权许可下,首度叩开了这扇大门:从诺兰早期的家庭生活、寄宿经历,到自学成才、业界崛起、在好莱坞稳占一席之地,再聊到手握话语权、不断刷新各项纪录……可谓巨细无遗,是全球影迷及诺兰粉丝期待已久的重磅之作。

 

◎ 与诺兰相识20余年的资深影评人、电影学者汤姆·肖恩,对诺兰进行了跨越3年、高含金量的独家深度专访。本书由对话访谈和肖恩的论述交织而成,前所未有的亲近视角与海量的一手资料殊为珍贵,可谓理解诺兰及其电影的必读之书。

◎ 各章以诺兰着迷的母题(“时间”“空间”“幻象”“梦境”等)结构成文,由导演亲自解说其11部长片与4部短片的灵感来源和幕后故事,深入挖掘剧作、配乐、美术、摄影、剪辑等各环节的匠心,为你答疑解惑,刷新对电影的认知。

◎ 收录近300幅剧照、片场照、故事板及诺兰亲笔绘制的概念手稿(含新作《信条》的手稿),包括未公开珍贵照片,图文并茂,全方位回顾创作生涯。

◎ 特邀作者题赠“致中国读者”手写信;诺兰老友罗科·贝利奇授权封面照片。新锐设计师操刀装帧设计,精装双封覆哑膜,雅致耐磨,适合珍藏。

◎ 全书全彩印刷,开本、版式设计复刻原版。内文纸选用120g东方雅韵(微涂超感纸),厚实不透页,文字不反光,极富色彩表现力。

◎ 随书附赠注释别册,对作者旁征博引的作品、术语、典故、趣闻等进行延伸介绍。

 

名人及媒体推荐

《诺兰变奏曲》实属罕见。它是讲述诺兰这位当代电影人的绝佳宝典,博学、复杂,宛若迷宫,并将拓宽你的心智。

——萨姆·门德斯(Sam Mendes),《1917》《007:大破天幕杀机》导演

本书是克里斯托弗·诺兰众多崇拜者期待已久的著作……肖恩在3年多的时间里与诺兰进行了海量对话,共同探索了诺兰的创作过程、其受到的广泛影响和他的电影作品……肖恩把这些对话无缝编织进了一路的讲述中,从诺兰在英国寄宿学校的成长岁月一直延伸到其职业生涯和创作的演变……这是一幅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肖像。在可预见的未来,这都会是关于诺兰zui权威的著作,也是影迷的必读之书。

——《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

在一个个由主题和母题(“时间”“混乱”“梦境”等)引领的章节中,我们得以用前所未有的亲近视角去观察这位导演。肖恩探寻了诺兰的灵感之源、他的洞见、他神秘的童年过往……还有他的电影。从故事情节、情感连结,到身份认同、感知体验,肖恩进行了方方面面的解读,一直讲述到诺兰的新作大片《信条》。

——《综艺》(Variety)

 

著者简介

汤姆·肖恩(Tom Shone),著名影评人,曾供职于《星期日泰晤士报》。文章亦曾发表于《纽约客》《纽约时报》《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经济学人》《Vogue服饰与美容》等报刊。其他已出版著作有《马丁·斯科塞斯:电影人生》(Martin Scorsese: A Retrospective)、《大片:好莱坞如何学会停止恐惧并爱上暑期档》(Blockbuster: How Hollywood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Summer)等。现居布鲁克林。


译者简介

李思雪,影视文化方面记者兼自由撰稿人,青年电影学者,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硕士,英国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Birkbeck, University of London)电影策展专业硕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学士。现于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内容简介

克里斯托弗·诺兰——当今世界zui受瞩目、zui具话题性的电影导演之一,凭借《蝙蝠侠》三部曲、《盗梦空间》《星际穿越》《敦刻尔克》等极具个人风格的大片,屡屡创造口碑、票房双收的神话,他本身已然自成一个品牌。

本书将深入探索他的作品、他受到的影响,以及他神秘的成长经历。哪些作家、导演和艺术家曾带给他启发?他迷恋何种独特的主题与形象?每部作品有着怎样的灵感来源和幕后制作故事?他如何解读自己那些烧脑大作的谜底,又怎样面对业界、媒体和观众的反应?……

资深影评人汤姆·肖恩与诺兰相识逾20载,获得了这一空前机会,对后者进行跨越3年的独家深度专访,试图解答以上问题。本书由对话访谈和肖恩的论述交织而成,得到了诺兰本人的全力支持配合,以罕见的亲近视角回顾了诺兰的个人生活,梳理其电影生涯的发展轨迹,探寻其杰作背后的魔力所在。各章以诺兰着迷的母题(“时间”“空间”“幻象”“梦境”等)结构成文,由导演亲自解说其11部长片与4部短片,深入挖掘剧作、配乐、美术、摄影、剪辑等各个环节的匠心。诺兰也前所未有地将自己的笔记、故事板、概念手稿(包括新作《信条》的手稿)以及片场照、生活照公之于众,首度如此彻底地敞开心扉。

这是一幅层次丰富、信息量惊人的“导演画像”,是一次潜入21世纪zui耀眼的梦想家之天才头脑的迷人旅程。总之,这是理解诺兰及其电影的必读之书。

 

目  录

引言 INTRODUCTION

第1章 结构 STRUCTURE

第2章 方向 ORIENTATION

第3章 时间 TIME

第4章 感知 PERCEPTION

第5章 空间 SPACE

第6章 幻象 ILLUSION

第7章 混乱 CHAOS

第8章 梦境 DREAMS

第9章 革命 REVOLUTION

第10章 情感 EMOTION

第11章 生还 SURVIVAL

第12章 知道 KNOWLEDGE

第13章 结局 ENDINGS

 

致谢

诺兰电影作品年表

参考书目

插图来源

出版后记

 

出版后记

克里斯托弗·诺兰——当今世界zui受瞩目、zui具话题性的电影创作者之一,他的名字就是电影质量的保证,作品每次上映总能引发媒体争相报道、观众热情撰写上万字的解谜长文,围绕他本人的轶事也常为影迷津津乐道。“烧脑鬼才”“实拍狂魔”“胶片死忠”……我们零零碎碎地听过一些导演追求极致的幕后传说,而诺兰本人从未面向公众完整深入地回顾过个人成长故事与创作生涯。幸运的是,本书作者终于等到了机会,在诺兰的授权许可下,首度叩开了这扇大门:从诺兰早期的家庭生活、寄宿经历,到自学成才、业界崛起、在好莱坞稳占一席之地,再聊到手握话语权、不断刷新各项纪录……可谓巨细无遗,是全球影迷及诺兰粉丝期待已久的重磅之作。

取得诺兰信任、拿到这把珍贵门钥匙的,是资深影评人、电影学者汤姆·肖恩。他与诺兰相识20余年,曾数次发出合作著书邀请,终于在《信条》筹备制作期间得偿所愿。本书基于肖恩对诺兰进行的跨越3年、高含金量的独家深度专访,书中诺兰亲自讲解其全部作品的灵感来源、创作理念和制作过程,前所未有的亲近视角与海量的一手资料殊为珍贵,让我们得以直接感受诺兰的能量与坚持、深刻见解与开放态度。肖恩的笔法则提供了“特写”“正反打”与“全景”:既聚焦诺兰的个人自述和文本细读,又站在困惑的观众、媒体角度出题设问,而诺兰一一接招、坦诚以对,此外还给出了每部影片公映之际的时代背景。阅读本书时,不妨配合“导演评论音轨”同步重看诺兰电影,相信你会有新的收获和乐趣。把诺兰提到的小说、电影、音乐等找来补课或重温,也一定会带来更充实、立体的阅读体验。

《诺兰变奏曲》初上市时有美国版(Alfred A. Knopf公司出版,2020年10月)和英国版(Faber & Faber公司出版,2020年11月),两版在个别字句上稍有差异。简体中文版依作者要求,以英国版为底本进行翻译。作者的论述部分常用结构繁复的句式,译文在保留原表达气势的基础上,尽量试着贴近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我们还为简体中文版特别编写了注释别册(译注164条、编注170条)。别册中对作者旁征博引的作品、术语、典故、趣闻等进行了简要介绍,希望有助于读者理解。译者费心查找、一一标出了原书引文的中译本出处,编注则提供了大量幕后纪录片和花絮资料,感兴趣的读者可进行查阅。编校做注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影迷组织“诺兰中文资讯”译制的部分物料,特此致谢。

后浪电影学院

2023年5月


正文赏读

引言  INTRODUCTION

尽管本书的开头记述了诺兰的早期生活,随后以时间顺序梳理他的电影,但这并不是一部传记。这是诺兰首度乐于谈论他跨越大西洋两岸的成长经历、他的寄宿学校岁月,以及在拿起摄影机拍电影之前,所有对他造成影响的事物、他的涉猎积累和灵感来源。但他仍然近乎生理性地讨厌别人从生平传记的角度来解读自己的作品。“我不想自比希区柯克,但是我认为,我遭受着被同样误解的风险,因为我的作品之间有很多非常明显的关联,我真的不否认这点,但这更多出自一个匠人(craftsman)的视角,而非一种内在的执念。我也是这样看待希区柯克的。他是一个极为出色的匠人,其电影里不存在什么弗洛伊德式的潜文本。是的,你可以在更深的层次上分析他的电影,但这样做的问题是,你会忽视其作品中更为明显的驱动力。我感觉我的创作,更多是基于技巧手法、抽象概念和戏剧性。说真的,我觉得自己更像个匠人,而非艺术家。我这样讲不是在假装谦虚。我认为有些电影人是艺术家,比如特伦斯·马利克(Terrence Malick)就是一位艺术家。也许这两者的区别就在于,你是运用电影来表达纯粹个人的、发自肺腑的、不吐不快的东西;还是说,你是在努力和观众对话、交流,连通他们的期待和经验。与大家所以为的情况相比,我的作品更多关注制作电影的实务(filmmaking)。”

诺兰的这番自我评价最令人惊讶的地方,可能在于它与诺兰的猛烈批评者的观点竟如出一辙。后者认为他不过是个有洁癖的演艺人,搞些电影版的“魔术眼”(Magic Eye)式解谜游戏——那是精于工艺但空洞无物的奇技淫巧,对于创造性表达的使命全无热情,完美的玻璃切面之外毫无生气。诺兰和其批评者之间唯一的不同,在于他们如何评价这种玻璃般的质感。批评者感觉缺乏个性的部分,诺兰却如魔术师一般,为这种“自我消失”的技巧而自豪。我写这本书的原因,就在于我认为两者都不对。诺兰电影的自传性或许不像《穷街陋巷》(Mean Streets,1973),甚或《E.T.外星人》(E. T. the Extra-Terrestrial,1982)那般,但它们都具有个人色彩。他的作品在拍摄过程中所使用的代号经常源于他的孩子们——《黑暗骑士》是“罗里的初吻”(Rory's First Kiss),《盗梦空间》是“奥利弗的箭”(Oliver's Arrow),《黑暗骑士崛起》是“马格努斯王”(Magnus Rex),《星际穿越》是“弗洛拉的信”(Flora's Letter)。诺兰电影构建的景观与神话,对于这位创作者而言,其一点一滴的个人色彩,不亚于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的廉价酒吧,或者斯皮尔伯格的城郊小区。这些电影以诺兰生活过的城市和国家为背景,呼应那些他居住或研究过的楼宇建筑,借鉴那些塑造了他的书籍和电影,把他成年之路上遇到过的主题打乱重排:放逐、记忆、时间、身份、父职。他的电影是极为个人化的幻想,应其创造者之需,这些幻想被赋予一种紧迫感和说服力,让人不把幻想视为现实的二流版本,而是将两者等量齐观,幻想就如氧气般不可或缺。他睁着眼睛做梦,并要我们同他一起。

这本书也不是诺兰的访谈合集,尽管它是数十小时访谈的成果。访谈在他位于好莱坞的家中进行,前后用了三年时间。在这期间,诺兰编剧、筹备、拍摄并剪辑了他的最新作品《信条》(Tenet,2020)。他有什么准则?一个了不起的剧情反转和一个“还行”的反转差别在哪儿?他的电影究竟有多个人化?什么能打动他?什么让他害怕?他认为理想的情节时间跨度应该有多长,几周、几天还是几小时?他的政治观点是什么?……采访诺兰时,你很快了解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若直截了当地问他那些独特的主题和迷恋源于何处,你是得不到什么答案的。比如,你问他最初怎样对迷宫产生兴趣,过不了多久,你自己也会陷于迷宫之中。“我真的不太记得了,并不是我不愿透露。我觉得我是在开始讲故事、开始拍电影的同时,逐渐对迷宫和其他事产生明确兴趣的。”多问几句某个他迷恋的事物,反而得到更多的迷恋之物,它们形成了一条长长的递归链。“我想,我对身份的痴迷,可能真的源于我对叙事主观性的痴迷。”他会这么说,或者:“我想,我对时间的痴迷,其实源于我对电影的痴迷。”他想要遵从生活与电影之间泾渭分明的界线,于是有了这种修辞习惯。他的迷恋(obsession),或者我称之为“痴迷”(fascination),如同亚历山大·考尔德(Alexander Calder)的动态雕塑一般飘浮在半空中,每一部分都互相连接,最终回归到原初的痴迷——电影(cinema)本身。条条大路通罗马。

采访中你了解到的第二件事,是他经常用“迷人”(fascinating)这个词。以下列出了一些他在访谈过程中提到的“迷人”事物:

 

◎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画作中那些模糊头颅的形象

◎ 大卫·里恩(David Lean)执导的《阿拉伯的劳伦斯》(Lawrence of Arabia,1962)中英雄气概的缺失

◎ 霍华德·休斯成为孤儿

◎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在《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1968)中对微缩模型(miniature)的运用

◎ 《盗火线》中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一伙人划破装钱的真空袋的时刻

◎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的作品

◎ 在《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1979)的结尾处,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吟诵T.S.艾略特(T. S. Eliot)的《空心人》(“The Hollow Man”)

◎ 《平克·弗洛伊德:迷墙》(Pink Floyd: The Wall,1982,以下简称为《迷墙》)

◎ 工业光魔(Industrial Light & Magic)的作品

◎ 诺兰父亲为雷德利·斯科特所做的广告作品

◎ 电影中的空间错觉

◎ 哥特式建筑

◎ 爱因斯坦(Einstein)有关“分离双胞胎”的思想实验

◎ 大英帝国和俄国在中亚地区的“大博弈”(Great Game)

◎ 威尔基·柯林斯(Wilkie Collins)的小说《月亮宝石》(The Moonstone)

◎ 茂瑙(F. W. Murnau)执导的《日出》(Sunrise: A Song of Two Humans,1927)如何通过建筑表达道德观

◎ 没人明白iPad的运行原理这件事

◎ 大卫·林奇的作品

◎ GPS卫星如何将相对论影响的因素纳入运算

◎ 维基百科

◎ 16岁时他观看的一部倒着放映的自然纪录片

◎ 水翼船(hydrofoil)

 

第12章  知道 KNOWLEDGE

诺兰很久以来都想写一部间谍惊悚片,毕竟他是看着《007》系列电影、读着伊恩·弗莱明以及后来的约翰·勒卡雷的作品长大的。勒卡雷的《夜班经理》(The Night Manager)尤其对《信条》产生了影响。小说描绘了一名受英国权贵势力保护的军火商,还有他那腐败又富有的核心圈子。在新近改编的同名电视剧集(2016)中,军火商的女友也是由德比茨基饰演的。

诺兰的版本中,在阿马尔菲(Amalfi)海边的游艇上,布拉纳饰演的“007”式反派低吼着威胁主角:“你想怎么死?”“老死。”“那你入错行了。”诺兰承认道:“游艇上的情境非常有弗莱明的味道,确切地说,像他的短篇小说《微量的慰藉》(‘Quantum of Solace’),这一篇的描写比人们想象中的詹姆斯·邦德更多一点亲和力。但是,我认为比起弗莱明笔下的反派,萨托尔更像是弗里茨·朗片中的反派,因为他如恶魔般邪恶,却未必是个天才。他很凶残,让人感觉他的爪牙遍布各地。弗里茨·朗或许是对我构思该片影响最大的导演,尤其是他的《间谍》(Spies,1928)。我很早就看过这部电影,但没有放给剧组成员看。我觉得它的指导意义不够直接,但是回过头看马布斯博士,以及片中秘密社团如何融入组织肌理、利用官僚体制来掩盖犯罪活动——朗在这方面确实是第一人。”

《信条》中的时间逆转机器,或称“旋转门”(turnstile),位于自由港(Freeport)之内,世界各地(奥斯陆、新加坡、日内瓦、苏黎世)的机场里都有这种巨型高科技保险库,有钱人可以在此存放价值数千亿美元的名画、美酒、贵金属甚至老爷车,还不用缴税。自由港里有7吨重的安全门、几百个摄像头,以及顶级的保存条件和温湿度控制技术,这让自由港看起来不像仓库,而更像是一座现代主义博物馆或酒店。本片中的自由港就像《007之金手指》(Goldfinger,1964)中的诺克斯堡(Fort Knox)一样。《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曾在2013年的文章中,称自由港为“平行的金融宇宙”,那是诺兰第一次注意到它——一个靠闭门不见光的易货贸易维持的世界。

“我想,对动作片来说,这是个多神奇的地方啊,然后就把它记好归档。我们在片中把它呈现得花哨了一些,但并不过分夸张;本质上,它就是一种富人的中转厅。如果弗莱明知道这种地方,他肯定会写进小说里的,因为它很迷人,但其实也有点可鄙。《007之诺博士》里有一幅著名的惠灵顿公爵肖像,邦德走进来看到它时还愣了一下,然后才缓过神来。这个桥段放到现在已经不灵了,因为如今没人会记得,他们拍这片的两年前,那幅画就被偷了,这事当时还见报了。所以大家对这个秘密的艺术收藏世界有一种幻想,你懂的,好比《蒙娜丽莎》(Mona Lisa)的真迹其实在莫斯科之类的。事实上,更多的情况是偷来的艺术品没法转手卖掉,它是作为一种抵押品在罪犯之间流转。自由港的设定就是这种做法的高端版,因为在自由港里,你不需要真给藏品报关,它们的买卖交易其实都没离开过自由港。因而一件价值连城的艺术品压根儿不会流出到市面上,在自由港里就几易其主了。”

诺兰在调研中也发现了俄罗斯的“秘密城市”网络,这些地方被核试验弄得无法居住,因而遭到废弃,在任何地图上都找不到了。这为他的反派萨托尔提供了背景故事。萨托尔在其中一座秘密城市——斯塔尔斯克12号(Stalsk 12)的瓦砾堆中长大,于后苏联时代,也即片中角色普里亚指出的“核武器史上最不安全的时刻”,在废墟上建立起自己的军火商铺,把军火卖给出价最高的人。

影片的开场戏是发生在基辅歌剧院的一起劫案,这座歌剧院采用的是苏联时代建筑常见的粗野主义风格;高潮戏则发生于斯塔尔斯克12号,这座鬼城“阶梯状的露天矿与地表融为一体,边上是灰色的混凝土和废弃的工业区”。从开场到高潮,《信条》都宛如一座粗混凝土富矿,一首高调的混凝土诗歌,甚至让《黑暗骑士崛起》都黯然失色。

当时,诺兰和美术总监内森·克劳利、摄影师霍伊特·范·霍伊特玛一起,研读了一本又一本关于苏联粗野主义的书籍,比如说弗雷德里克·肖班(Frédéric Chaubin)的《CCCP:共产主义宏伟建筑摄影集》(CCCP: Cosmic Communist Constructions Photographed)、彼得·查德威克(Peter Chadwick)的《粗野此世》(This Brutal World)、祖帕格拉菲卡(Zupagrafika)出版社的《东方街区》(Eastern Blocks)……然后他们偶然发现了一座苏联时期的旧体育馆。这座名叫“林纳哈尔”(Linnahall)的体育馆位于爱沙尼亚,原是为了1980年夏季奥运会而建的列宁文化体育宫,后被废弃。在《信条》里,它被用作影片开场基辅歌剧院的拍摄地。诺兰说:“你还记得吗?美国抵制了那年的奥运会。林纳哈尔体育馆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建筑,有着非凡的设计,墙体是那样下来的,但却被弃置了10年左右。虽然设计得很漂亮,但是施工质量很差,因此它都快散架了,我们必须重新修缮一下。我从没见过这么多混凝土,我们都有点为之疯狂了。”

对霍伊特玛和诺兰而言,本片受到的另一个重大影响来自敦刻尔克的马士基(Maersk)造船厂,他们几年前参观过那里。“我们拿到了一本宣传册,上面介绍了他们在世界各地建造的惊人船只。这些惊人的基建所具备的视觉潜力把我们迷住了。我们在挪威和爱沙尼亚探访了好几家造船厂,那里有巨大的起重机,那些设备的效率极高,其中蕴含着惊人的工程技术。更让我们感兴趣的是这些东西,而不是间谍小说和间谍电影中的高科技世界,比如高级的监视器和奇怪的图表之类的。那些东西出现得够多了,现在已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这些实物所在的才是更真实的世界。事物的物理特性,还有我们在丹麦拍的工业用船舶和风力发电场,它们的那种实物感。非常美妙,色彩缤纷,一切都是亮蓝色和明黄色。它们的美学着实非凡。”

如果说该片设计上的“格式塔”(gestalt,德语“完形”之意)受到约瑟夫·斯大林的影响,那么其智性层面的教父则是J.罗伯特·奥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他为影片提供了麦格芬——一种由核裂变产生的逆辐射。并且,影片原定的上映日期是7月17日,正是1945年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引爆日的后一天。那是由奥本海默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中引爆的,核试验场地的代号为“三位一体”(Trinity),出自奥本海默最喜欢的诗人约翰·多恩(John Donne)的诗作。核爆产生的光亮高达1万英尺(约3千米),相当于几个太阳在正午同时放射光芒,100多英里(约161千米)之外都能看见光亮,20英里(约32.2千米)之外都能感受到热度。“几人笑,几人哭,大多数人沉默无言。”奥本海默后来如是写道,“我想起了印度教经典《薄伽梵歌》(The Bhagavad Gita)中的一句话,那是毗湿奴在设法劝诫王子履行自己的职责,为了打动后者,毗湿奴变为多臂形态,说道:‘我现在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因为奥本海默的引用,“我现在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成为《薄伽梵歌》中流传最广的一句,但是被奥本海默翻译为“死神”(Death)的梵文原词,其实更常被解释为“时间”(time)。因此在企鹅经典的版本里,这句话被译为“我是永恒不灭的时间,吞噬一切”。

奥本海默是终极的浮士德式人物——事实上,1932年时,在哥本哈根的尼尔斯·玻尔研究所里,奥本海默曾参演过一出模仿《浮士德》的戏剧,当时和他一起演出的还有几位物理学家同仁,包括沃尔夫冈·泡利(Wolfgang Pauli)、保罗·埃伦费斯特(Paul Ehrenfest)和詹姆斯·查德威克(James Chadwick)。出于同样的原因,奥本海默在智性上完美衬托出了诺兰的风格。奥本海默又高又瘦,神经敏感,身上有种近乎傲慢的贵族气质。广岛和长崎遭核爆之后,他的神经崩溃了。“他不停抽烟,不停抽,不停抽。”多萝西·麦基宾(Dorothy McKibbin)如此说道,她是“曼哈顿计划”(Manhattan Project)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实验室的行政主管。有一天,奥本海默的秘书安妮·威尔逊(Anne Wilson)注意到,他看起来格外忧虑,便问他怎么了。他回答道:“我只是一直在想那些可怜的平民。”长崎近80,000人被原子弹化为焦灰——两年之后的11月25日,奥本海默在麻省理工学院(MIT)发表了一场公开演讲,题为《当代世界的物理学》(“Physics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他在演讲中说道:“从某种粗略的意义——某种任何糙话、笑话或大话都无法完全消解的意义来看,物理学家见识过罪恶,他们不能忘却这一认知。”这篇文章收录于奥本海默战后发表的演讲选集,书中穿针引线地表达出他对核技术的矛盾心理。在《信条》的杀青派对上,罗伯特·帕丁森将这本演讲集作为礼物送给了诺兰。

“阅读的感觉很怪异,因为他们释放出来的东西也让他们纠结。该怎么控制它呢?责任可是巨大无比。一旦这个知识曝光于世,你还能做什么呢?挤出来的牙膏就收不回去了。这其实是一份思虑周到、颇有洞察力的杀青礼物,因为你我一样,都成长于后核时代。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的《水之乡》里,有一整段关于世界末日的思考。核技术具有终极毁灭性——我们都在知道这点的阴影下长大。如果这项技术消失了,你不太会怀念它。就像电影《天使之心》引用的那句索福克勒斯(Sophocles)的台词,我看了这片才知道这句话:‘在智慧对智慧者不利的地方,拥有智慧多么可怕!’一般来说,知道某件事意味着能够掌控它。但是,如果反过来才是对的呢,如果知道某件事意味着被它控制呢?”

益起映创店铺主页二维码
益起映创 微信公众号认证
官方直营店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后浪正版 诺兰变奏曲 奥本海默电影导演幕后访谈 全彩精装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打开微信,扫一扫

或搜索微信号:pmovie_service
拍电影网助手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