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出版社店铺主页二维码
中信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坚持“我们提供知识,以应对变化的世界”的出版理念,以高端优质的内容服务,多样化的内容展现形式,为读者提供高品质阅读与视听内容,满足大众多样化的知识与文化需求。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4000年中国天文史 让马克博奈比多 著 科普读物 天文科普 天文版“这里是中国” 中信出版社图书 正版

51.75
运费: ¥ 0.00-15.00
库存: 0 件
商品已售罄 收藏 / 分享
4000年中国天文史 让马克博奈比多 著 科普读物 天文科普 天文版“这里是中国” 中信出版社图书 正版 商品图0
4000年中国天文史 让马克博奈比多 著 科普读物 天文科普 天文版“这里是中国” 中信出版社图书 正版 商品图1
4000年中国天文史 让马克博奈比多 著 科普读物 天文科普 天文版“这里是中国” 中信出版社图书 正版 商品图2
4000年中国天文史 让马克博奈比多 著 科普读物 天文科普 天文版“这里是中国” 中信出版社图书 正版 商品图3
4000年中国天文史 让马克博奈比多 著 科普读物 天文科普 天文版“这里是中国” 中信出版社图书 正版 商品缩略图0 4000年中国天文史 让马克博奈比多 著 科普读物 天文科普 天文版“这里是中国” 中信出版社图书 正版 商品缩略图1 4000年中国天文史 让马克博奈比多 著 科普读物 天文科普 天文版“这里是中国” 中信出版社图书 正版 商品缩略图2 4000年中国天文史 让马克博奈比多 著 科普读物 天文科普 天文版“这里是中国” 中信出版社图书 正版 商品缩略图3

商品详情

天文版“这里是中国”,你需要知道的“国家宝藏”;

书名:4000年中国天文史

定价:69元

作者:让马克博奈比多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20-05

页码:282

装帧:平装

开本:24开

ISBN:9787521713527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零压力掌握

“国民天文科普教科书”

你需要知道的关于中国的天文、地理、历史、传统文化知识一网打尽

紧贴社会热点,向中国天文学致敬之作,纪念中法两国合作探索太空项目

天文学博士后翻译,专家内容:

法国天文学家潜心力作

中科院自然研究所研究员、天文学博士后倾力翻译

中法SVOM项目中国首席科学家魏建彦、中法SVOM项目法国首席科学家贝特朗·科尔迪耶(BertrandCordier)联袂做序推荐

中科院大学天文学教授苟利军审阅推荐

中科院自然研究所提供珍贵古星图

大饱眼福,200张全彩图,10张中国珍贵古星图

法国大使馆傅雷翻译资助项目


天文学是个古老的基础学科,古人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作为认知的标准,观测星空更是人类迈出认识世界的重要一步。早在4000多年前,中国就重视“观象授时”等天文实践活动,逐步发展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哲学思想。中国古代的天文成就曾处于世界高峰,亦对之后全球的天文学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法国天体物理学家让-马克?博奈-比多的这本著作,通过回顾中国天文的历史及其科学贡献向中国天文学致敬。他带我们穿越回一个又一个朝代,踏上了中国天文4000年发展之旅。现代天文通过探测、定位和准确的记录这些瞬间的宇宙现象,可以更好地解释我们的宇宙,就像汉代的天文学家在2000多年前所做的那样。下一次仰望星空时,我们不仅看到的是闪烁的星光,更是古人的的智慧积累,这些是我们的历史,更是我们的国家宝藏。希望每一位读者对过去和未来充满好奇心和认知的渴望。

作者参与了计划于2021年发射的中法合作的SVOM(天基多波段空间变源监视器)太空望远镜项目,这也将是中法两国在空间科学领域的二次合作。《4000年中国天文史》得到中法SVOM项目中法SVOM项目中国科学家魏建彦、法国科学家贝特朗·科尔迪耶(BertrandCordier)的联名支持,并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研究所倾情提供珍贵古星图图片。

推荐序

序言

北宋时期的天象记录:1054年的“客星”

伟大的汉学家

天地的臣民

中国历代天文学发展

本书凡例

第一章夏朝:基本宇宙观形成

千年文明的方位

共工神话:宇宙的起源

天命:中国古代官方首要科学

第二章甲骨天文

商朝的“图书馆”

书写天空

古代的纪时:六十甲子

第三章彗星帛书

马王堆汉墓

古彗星图

两千年的彗星观测

837年的大彗星

哈雷彗星的轨道

彗星朝向的认识

欧洲和彗星

《春秋的日食典》

第四章天官之书

焚书之祸

史学家的回忆

《历书》

《天官书》

第五章时间的主人

智慧之光

宇宙论

盖天说

浑天说

宣夜说

天文思想

太阳黑子

第六章敦煌星图

千佛洞的宝藏

敦煌星图

星图谜团

中国的天宫

中国的二十八宿

北极点的进动

中国的古代星图

第七章唐朝子午测量

庞大的帝国

圭表测影

一行的子午测量

印度数学在中国

第八章宋朝的客星

1054年7月4日的“客星”

寻找“客星”

古代天象记录

欧洲和超新星

苏颂的天文钟

第九章元朝的天文台

外来的王朝

四丈高表

郭守敬的简仪

大汉的科学宫

有限的接触和交流

第十章日食的天意

耶稣会的交食预报

“历狱”的灾难

日食和地震

北京古观象台

耶稣会的误解

第十一章当代中国的望远镜

艰难的重建

见证人类首次登月

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

“玉兔号”的挑战

中国的航天规划

第十二章中国与欧洲的误解

错失了四次良机

中国是近代科学的先驱

另一种天文学史

李约瑟难题

两个世界互补的愿景

译后记

附录古代星图及文字说明


让马克博奈比多(Jean-MarcBonnet-Bidaud)法国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员会(简称CEA)天体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参与中法合作的SVOM(SpaceVariableObjectsMonitor,天基多波段空间变源监视器)太空望远镜项目计划于2021年发射的SVOM太空望远镜也将是中法两国在空间科学领域的二次合作。热衷于科普传播工作,并负责CEA天文学的公众宣传,为LaRecherche和CieletEspace等杂志顾问,第57届国际艺术展(ARTE2017)中国天文学纪录片的创作人和科学顾问。

天体物理学家让-马克·博奈-比多的这本著作,通过回顾中国天文学的历史及其科学贡献,向中国天文学致敬。这本书以一位欧洲人的视角,对中国历史上的天文成就进行了非常好的阐述,这也是对中国悠久天文学传统的颂扬!

——贝特朗·科尔迪耶(BertrandCordier)中法SVOM项目法国科学家

魏建彦中法SVOM项目中国科学家

中国史书是古代天文现象研究的宝藏。本书作者作为一名法国天体物理学家,凭着自己对中国古代天文的兴趣,通过走访及挖掘中国古籍,整理出了一部系统性的4000年中国天文史。本书内容覆盖了各种天象及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天文仪器和设备,令人惊叹。作者在书中同时补充了对一些古代天文现象的现代认识,让此书内容更为完整,值得收藏。

——苟利军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黑洞研究小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学教授、北京天文学会副理事长

博奈教授撰写这本书的初衷是结合自己的个人科研经历向西方读者,尤其是欧洲的读者介绍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历史。然而,对于一名中国读者来说,这样的一本书是否值得我们去阅读呢?正如中国历史学家朱维铮先生所说的那样,外国人研究中国历史有什么意义?朱维铮先生的回答是:中国的历史就像一间屋子,中国的历史学者坐在屋子里,虽然可以看清屋内的每个细节,但他们的视野却只限于屋子内部,他们无法从更高的维度来看清这间屋子所处的位置,而这个问题,只能由站在屋外往里看的人,也就是外国的学者来提供答案。或许,这正是我们读外国人撰写的中国历史著作的价值所在。

——李亮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本书译者


荐序

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中国,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古代中国也是天文学发达的国家之一。中国先民关注天空的变化,早在四千多年以前就十分重视“观象授时”等天文实践活动,发展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哲学思想。

天文学在中国古代具有官办的性质,天文与帝王以及朝廷有着紧密的联系。得益于历代帝王的中央集权,在组织、人事、物力,乃至法律等方面,为天文学的发展提供了长期且可靠的支持,使其一直保持着地位。历代皇家天文台都聚集了数百名学者,他们日复一日地观测天空,一切异常的天象都会被发现、追踪和记录下来。这些天象观测记录,不但年代连续,而且内容相当丰富。这些记录成了珍贵的科学和文化遗产宝库,也为解决和验证一些现代天文学问题提供了诸多重要的历史依据。

天体物理学家让-马克?博奈-比多的这本著作,通过回顾中国天文学的历史及其科学贡献,向中国天文学致敬。中国是何时何地发展出天文学的?这些人是谁,他们使用了哪些严谨的科学方法?为什么他们对异常天象如此关注?他们在观测中使用了哪些天文仪器?他们又是如何持之以恒地记录数量惊人的天象记录的?这本书精彩地回答了这些问题,带我们穿越回一个又一个朝代,踏上了中国天文四千年发展之旅。

如今,现代天文学家们都知道,天空中发生的一切变化都会揭示不寻常的宇宙现象。例如,持续时间非常短暂的伽玛射线暴就能揭示大质量恒星在生命终结时的过程。伽玛射线暴的信号非常强烈,它可以在宇宙尺度的距离上被探测。除了射线本身,时空的结构也会因为黑洞或致密恒星的合并而发生扭曲,并以引力波的形式到达我们这里。人们已经可以在地球上通过激光干涉仪来探测引力波的存在。

所以,我们如今可以从转瞬即逝的太空中获知很多信息。探测这些宇宙现象正是中法合作的SVOM太空望远镜项目(SpaceVariableObjectsMonitor,天基多波段空间变源监视器)的主要目标,计划于2021年发射的SVOM太空望远镜也将是中法两国在空间科学领域的二次合作。

通过探测、定位和准确的记录这些瞬间的宇宙现象,可以更好地解释我们的宇宙,就像汉代的天文学家在两千多年前所做的那样。同样是对天空中异常天象的关注和探索,如今得益于SVOM项目,中法两国追求合作共赢,延续着中国千百年以来“精观细测”的传统。这本书以一位欧洲人的视角,对中国历史上的天文成就进行了非常好的阐述,这也是对中国悠久天文学传统的颂扬!

中法SVOM项目中国科学家魏建彦

中法SVOM项目法国科学家贝特朗·科尔迪耶(BertrandCordier)

汉字的力量:书写星空

1898年,一个决定性的考古发现揭开了商朝这个古老王朝的面纱。当时的一种较为原始的计数方式成了破译古老的天文观测记录的关键。这一年的冬天,在中国中部河南省安阳附近的一个小村庄,人们发现了中国X早的古文字痕迹。一场大洪水过后,雨水在土壤中冲出了一道裂缝,村民在裂缝中发现了一堆“骨头”。由于数量庞大,这些骨头被人们怀疑是中国神话中龙的骨架。几个月来,村民们都没有透露这个发现,因为他们认为龙骨是一具有奇效的药物,可以用来治疗多种疾病。龙骨被敲碎后磨碎,就变成了神奇的粉末,可以在当地出售。幸运的是,在这些龙骨被用完之前,途经该地的一位中国学者病倒了。为了给自己治病,他购来了所谓的“龙骨”,由于他对药方很感兴趣,所以他想看这些药粉从何而来。机缘巧合之下,他很快就发现了这些龙骨上都刻满了精美的文字,这就是中国的象形文字“甲骨文”甲骨文通常被刻画于牛的肩胛骨或者龟壳上,它是中国已知古老的文字,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所以这是一座宝藏。

目前出土的商朝甲骨碎片约有16万件,如今这些资料如同一座大型的图书馆,正在被全世界的学者利用。一种上千年以来都非常稳定的文字语言,可以很好地传播文化和思想。一些汉字的构造也表明了天与人之间的密切联系,这使中华文化自始至终都具有鲜明特征,反映出古人对宇宙概念更为深层的理解。在中国古人的思想中,宇宙就是“时空”,这种概念在公元前两个多世纪之前就已经形成,这不得不让人惊叹。要知道,欧洲完全理解这个概念是在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之后。

甲骨文中月亮的字符是一弯新月,后来也演变成方形的“月”字。当“日”和“月”两个明亮的天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明”字,也就是“亮光”的意思。“日”和“月”还是道教中相互对立的两极,即“阳”和“阴”。其他的天文术语也表明了当时造字的科学性,例如,自周朝起,“星”字的含义就是一颗星。它由表示太阳的“日”字和“生”字组成,这大概反映了古人对恒星本质的一种理解,即它们和太阳一样都是发光的天体,这也与现代人的认知完全相符。

中信出版社店铺主页二维码
中信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坚持“我们提供知识,以应对变化的世界”的出版理念,以高端优质的内容服务,多样化的内容展现形式,为读者提供高品质阅读与视听内容,满足大众多样化的知识与文化需求。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4000年中国天文史 让马克博奈比多 著 科普读物 天文科普 天文版“这里是中国” 中信出版社图书 正版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