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书名: 儿童自然法则+正念教养套装2册
定价: 120.0
ISBN: 9787308226271T
作者: 徐莉,明淙,塞利娜 · 阿尔瓦雷斯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开本: 32
《儿童自然法则》
儿童一出生就拥有学习和爱的能力。神经科学的研究向我们展现了儿童不可思议的大脑潜能,每一天孩子都能够从周围世界中汲取有助于智力发展的养分。然而,由于成年人对这些知识缺乏了解,强加给儿童违背他们幼小大脑发展规则的教育系统,反而阻碍了孩子们天生具有的学习能力和爱心的发展。
这本讲述重要教育理念的书,揭示了看待孩子的一种新的方式,以及在家庭和学校培育孩子的一种新方法。作者用简单清晰的语言解释了神经科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并结合自己的实验,接受有助于发展孩子自身潜力的实际操作法,和成年人在儿童教育中应该保持的姿态。
《正念教养:如何不焦虑、不内耗地与孩子相处》
这本书诞生在咨询室的沙发上,围绕着5个深受亲子关系困扰的家庭展开。两位作者开创性地采用元认知思维养育法,陪伴这些家庭脱离冲突、逼仄的负面状态,建立起积极、温暖的健康关系。
昼夜颠倒,陷入睡眠障碍的孩子,隐藏在背后的厌学抵触情绪,是否源自父亲带有操控性的捏泥人养育方式?频频失去理智,对孩子暴力相向的母亲,她难道不爱自己的孩子吗?叛逆的孩子,争锋相对的父女,青春期问题是否不可避免?父母对孩子非黑即白的“贴标签”,愈演愈烈的手足问题,多子家庭该如何平衡孩子之间的矛盾?抑郁、偏激、自我伤害——脆弱又尖锐的孩子,尽心尽力维系生活的父亲,陷入绝望边缘的单亲家庭,究竟是哪里出了错?
作者在本书中基于元认知思维养育法的理念体系,结合这5个家庭的真实案例来分别阐述自我内核思维、流动思维、软性外沿思维、心域思维和平等思维这5种正念思维在亲子关系中的应用,以图引领内卷时代下的家长们如其所是地探索自己与孩子的真实需求,厘清矛盾背后的问题所在,修正亲子关系中存在的种种扭曲和失控,从而实现科学养育,让健康幸福的亲子关系成为孩子日后人生路上内心的一罐金子。
《儿童自然法则》
1 人类大脑可塑性
① 大脑可塑性
未发育完全的幼儿大脑
儿童日常生活建构大脑
和孩子一起生活,意味着参与他的大脑塑造
两岁之前的关键期
亲和环境的必要性
生活就是一种学习
② 儿童习得的自然法则
从体验中学习
他人的指导必不可少
混龄教学必不可少
内在动力
犯错的重要性
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
重返大自然怀抱
丰富的环境,而非过分堆积
留点儿时间放空,胡思乱想
睡眠至关重要
孩子记住有意义的事
自由活动不可或缺
紧张感是一剂毒药
仁爱
③ 热讷维耶试点班概述
试点班的典型一天
稳固的人际关系
大人得到解放
大人的角色
迈出独立的第一步
整齐有序的空间
2 教学辅助
① 加强感知力
配对与排序
三段式教学法训练感知表达
更好地看世界
更好地听
更好地触摸
更灵敏的嗅觉和味觉
孩子通过练习加强感官敏锐性
感官更敏锐,发现新世界
感官训练活动仅仅是教育辅助
② 用浅显易懂、循序渐进、生动形象的方式教授科学文化
地理
几何
音乐
③数学
1到 10计数
从1到10数字与数量的关联
组成从 1到 10的数量
10以上的计数和算术
十进制算法
掌握大数量
保护内心迸发的激情
④ 阅读与书写启蒙
阅读促使大脑重组
阅读的重要原则
热讷维耶试点班采用的教学法
第一条重要法则:听音
认识字母符号
一起学习
加强字符理解力
自主阅读起步
从拼读到自动识别
读词
读句
阅读书籍
自发书写
丰富的词汇量
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阅读、释放自己
家庭教育
3 培养智力发展的核心基础能力
① 敏感期
识别创造期
一岁孩子的两个敏感期
执行力的培养
② 执行力
学习的生理基础
比 IQ更有预见性
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
③ 培养日常独立性
孩子智力发展取决于我们的做法
不要束缚孩子成长
课堂里的独立性培养
耐心地准确示范
练习的目标是提升孩子的内在能力
大人的姿态
准确性
一对一陪伴
靠自己努力不断完善
日常实践活动
动作练习
使用生活用品
帮助孩子学会表达
帮助孩子学会等待
培养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具有自我判断的自律性
尊重孩子对秩序的需求
④更多自由
减少亦步亦趋的活动
贴近生活、融入自然
保护孩子不受心理压力的侵害
保护孩子不受暴力侵害
帮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保护自己
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⑤保护孩子不受心理压力的侵害
保护孩子不受暴力侵害
帮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保护自己
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⑥回归自我
4 秘诀就是爱
①依赖感的力量
关系的魔力
依赖感是一种回报
依赖感让人愉悦,更懂得感同身受
分离——破坏、遏制了情感的发展
孤立状态下的身体拉响了警报
热讷维耶试点班孩子的依赖感
创造一个有利于社交的环境
依赖感,不是依赖
②支持孩子表达社交意愿
内在的同情能力
无私的本能动力
被扼制的社交意愿
道德本能
奖励法是否可行?
认识社交本能,支持社交能力的积极发展
班上的孩子将来会是怎样的人?
③为了学会共同生活而共同生活
结语 让我们释放出最美最灿烂的天性
后记
附录
《正念教养:如何不焦虑、不内耗地与孩子相处》
推荐序
自 序
第一章 自我内核思维:找到真正属于孩子的内驱力
第一节 少年的睡眠障碍
第二节 捏泥人的养育方式
第三节 大脑的构造
第四节 孩子骑手的成长
第五节 元认知和冥想
第六节 构建孩子的元认知
第七节 睡眠障碍消失
第八节 自我内核思维
第九节 颠覆成功的定义
第十节 珍珠瞬间的妙用
第十一节 协助孩子自我内核成长
第十二节 信任的培养
第十三节 真正的内驱力
尾记 鸿宜的信
第二章 流动思维:从源头上处理负面情绪
第一节 我想离开这个家
第二节 爱的定义是什么
第三节 情绪急救的方法
第四节 如其所是地看见
第五节 流动思维的核心
第六节 痛苦漩涡的真相
第七节 感受的生命周期
第八节 特殊的礼物
第九节 乌云之上有蓝天
第十节 最后的锦囊妙计
尾记 从韵的信
第三章 软性外沿思维:不伤害孩子也不伤害自己
第一节 时尚女孩的烦恼
第二节 什么是自我外沿
第三节 感到指令被攻击
第四节 自我外沿的冥想练习
第五节 自我外沿中的大活人
第六节 青春期的禁忌之爱
第七节 摘掉堵住耳朵的纸团
第八节 怎样判断真实的攻击
第九节 什么是有效规则
第十节 自我外沿的终极形态
尾记 飞飞的信
第四章 心域思维:感知、理解和接纳身边的人
第一节 谁是受害者
第二节 底层情绪和情绪质量
第三节 什么是心域
第四节 拓宽心域的三个步骤
第五节 社交恐惧的感受
第六节 心域思维的冥想练习
第七节 改变别人真的很难吗
第八节 结局奇妙的沙盘大战
第九节 将孩子纳入心域的效果
第十节 怎样处理兄弟间的矛盾
第十一节 成长历程对心域的影响
第十二节 陪伴孩子拓展心域
尾记 来自浩浩和瀚瀚的礼物
第五章 平等思维:亲子间互动最顺畅的状态
第一节 拍视频的工作邀请
第二节 记忆中的创伤
第三节 抗争权威和自我伤害
第四节 曾为军人的父亲
第五节 不平等关系的转换
第六节 构建平等的亲子关系
第七节 明亮的眼中世界
第八节 恶意评价的来源
第九节 团体评价就是权威吗?
第十节 每个家长的最佳角色
第十一节 如何做孩子的陪伴师
尾记 来自荣誉的问候
参考文献
徐莉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大学副教授。
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拥有大学任教16年,心理咨询师10年从业经验。专注于青少年常见问题,包括厌学、辍学、网瘾及社交障碍等,同时擅长亲子关系咨询,在家庭养育方法上有自己独到的解决方法和实战经验,在客户中享有很高口碑。
明淙
资深心理咨询师,心理学讲师。
毕业于常春藤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长期致力于传播科学心理学理念,并创新提出一套思维方法,在改善焦虑、失眠、拖延等问题,稳定情绪,提升内驱力和自控力,找到幸福感等方面有显著效果。
塞利娜 · 阿尔瓦雷斯 (CÉLINE ALVAREZ)
曾经是法国公立幼儿园教育体制内的一名老师。她坚定地主张推行基于认知神经科学基础上的教育法。2011 年,阿尔瓦雷斯在法国热讷维耶镇的一所幼儿园开始她的教学实验。教学实验于 2014年停止,此后她专注于培训幼儿教师和传播教学理念。
《儿童自然法则》
取得教师资格证两年之后,我获得了国家教育部的支持,全权委托我从2011年9月开始在热讷维耶市的一所教育优先区幼儿园进行历时三年的试点。国家教育部允许并鼓励我进行试点,并由专家对孩子们的进步情况进行测评。
试点从25个三到四岁的孩子开始(幼儿园小班和中班)。用的教材大部分基于塞甘博士和蒙台梭利博士的教育理念。我可以重新布置教室,让孩子们自由活动。我把玩具和教具放在孩子够得着的地方,他们可以自己取放。我挪走了不少桌子,铺上小地毯,作为活动空间。孩子们自己做主怎么玩——可以独自一人玩,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可以和小伙伴自由交换玩具,喜欢的游戏想玩几次就玩几次。从上午8点到下午4点,整个课堂就这样交给孩子们自己来主导,除了午餐和每日固定的集体活动会打断他们。当然也有课间休息,但不固定,根据孩子的需求现场安排,休息时长也随时调整。
我由衷感激凡尔赛学区教育局,允许我在试点阶段自由挑选班级老师。于是,安娜·比什(Anna?Bisch)担任了助教兼生活老师,她的这个岗位帮我更好地适应了这种基于孩子为主导的课堂模式。她帮助我设立了更广义的岗位职能,偏向教育,而非仅仅辅助生活起居。除了所有这些条件,我还需要得到我的“圣杯”,才能让试点经验得到顺利推广,也就是说,我需要一纸审批公文,证明这个班级为试点班,解析何为试点,并要求教育部长支持试点三年,同时不受教育部人事更迭的影响(避免继任者不再支持前任推行的项目)。虽然这只是一份基础文件,而我又有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作风,但这份文件的获取仍是历尽波折,一纸难求。到了2011年9月,试点班已经开班,我依然没有得到任何审批文件。
教育传统
首先,我要明确指出,我的研究基于儿童习得的自然机制体系,虽然听起来像是一种创新观念,其实是受18世纪的法国精神病医生让·伊塔尔的启发。后来,伊塔尔的学生爱德华·塞甘将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化。随后,玛利亚·蒙台梭利多次在研讨会中指出,她重拾塞甘留下的教材,结合德国实验心理学的成果加以发展。这三位来自三个不同年代的心理医生,根据自身经验和当代科学发展新论,将前人的研究不断丰富和推进。1907年,玛利亚·蒙台梭利创办“儿童之家”,招收了40多个三岁到六岁的儿童,将生活和教学相结合,核心教学原则是让儿童在成人陪伴下获得引导性的自由发展。玛利亚·蒙台梭利医生的研究吸收了前人的多项成果,如今也得到教育科学研究的大力推广。
不过,玛利亚·蒙台梭利并没有把自己的研究模式化、固定化,而是希望随着人类知识的发展得到不断完善和改进,就像她吸收前人研究成果那样。她认为她的科学研究将有助于人类潜能的完全释放,应用。
我将试点班的一些班级活动视频和借鉴的基础理论陆续放在博客上。我急于分享经验的心和很多幼师寻求改进教学法的期待不谋而合。我们之间的共鸣获得令人震惊的成效,仅仅两年,几百名幼师和十几所纯公立幼儿园都从试点班经验中获得了启发。我不断收到很多幼师的反馈,他们的工作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他们告诉我孩子的知识获取能力大大提高,而且自主性得到极大的释放。老师们也感觉到动力满满。
您正在阅读的这本书,着力于推广试点班经验,不受习得研究的生物学重要原理(这也是我的研究基础)的限制,也不受教育固定模式的限制。我们重点分析了为孩子创造一个高质量、丰富多彩、富有活力的环境的重要性,孩子的智力发展可塑性非常强,早期教育有助于激发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完成喜欢的游戏活动。本书第二部分阐述了帮助孩子组织和利用外部世界信息的重要性,尤其是以借助教具的形式给孩子提供详细具象的信息,比如基本地理、音乐、识字和算术。第三部分则强调了在孩子有需求的时候,不宜早不宜迟,应适时给予孩子机会,让他自由发挥与生俱来的潜能。第四部分论及了教育环境最核心的一点: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丰富多样、热情友善的人际互动,是人类智力充分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些都是教育的“不变式”。从理论上说,这些因素恒久不变,所有人都熟知,优于方法论,而且逐渐成为一切激发和尊重人类潜能的教育法的共同点。这些重要原则尊重人类自然规则,而不是漠视。当今世界惯于将意志、思想和信仰强加于生命自然法则之上,让我们摆脱这样的旧世界,认识自然法则、践行自然法则,谦逊包容,打破惯例,重建未来世界,美好的奇迹定将不期而遇。
P10-21应该得到应用和进一步的发展。在她生命最后两年发表的一部著作中,她在文末明确地写道:“现在,我请你们继续补充,就像沿袭和发展家族之路那样。”遗憾的是,我并没有看到狂热的追随者践行蒙台梭利的心愿,有些人甚至在她生前就已经拂逆她的想法。她的研究著作被神圣化,变成僵化的教育法,被奉为不可亵渎的教条理念,而这恰恰是蒙台梭利想要避免的事。她的孙女瑞妮尔德·蒙台梭利曾经说到祖母晚年觉得很孤单,她经常喃喃自语:“Propio non hanno capito niente,propio non hannocapito niente”,意思是“他们没有理解,他们根本不理解”。
我接触到蒙台梭利博士的著作时,立刻被这种不教条、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教育法深深吸引。而且,这种教育法展示了令人惊讶的公平性,极具远见,富含人性思考。七年多以来,我每天研究蒙台梭利的理论,并结合当今人类学和法语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加以丰富。
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基于儿童行为潜能发展的思考(这一阶段是儿童潜能发展的高峰期,下文将详细展开论述),我致力于研究结合法语语言特征的各种语言训练,以及巩固各种基本行为能力所不可或缺的集体活动。而且,尤其关键的是,我减少了固定活动,留出更多时间给孩子加强社交往来,更多活动是为孩子们营造一起玩耍的快乐互动时光,而不是僵硬的知识灌输。我们竭尽全力,希望孩子们能建立真正的联系,一起欢笑,相互交流,自我表达,相互帮助,一起学习,共同生活。这种“社会联系”是培养积极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的真正的催化剂。
试点初见成效
虽然一直未能得到一纸官方认定,不过,在第一学年期末,我们得到教育部和教育局的允许,由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格勒诺布尔分院进行幼儿发展测试。测试结果令大家惊讶。曾经有专家对我说,第一年不可能有什么成效,需要时间慢慢来。然而,到了6月,测试结果与专家的预测截然相反,“除了一名学生外,其他所有学生进步速度均超过平均线,有很多学生进步飞快。低于平均线的那名学生缺席最多”。有些孩子刚入学时落后平均线几个月,甚至几年,但是一年之后,不仅赶超平均线,而且在基本认知能力等方面进步喜人。
其中有一个孩子,入学时在功课记忆上落后了八个月。要知道,功课记忆是能否成功完成学业的预知性能力。一年之后,测试结果表明,这个孩子不仅弥补了差距,甚至超前了二十八个月。测试结果还指出,大部分四岁孩子的阅读能力,超过小学一年级的“警戒水平”。“警戒水平”是文盲预防专家所设定的小学一年级学生在1月时必须掌握的最低阅读能力,如未达标,则难以继续学业。到了7月,57%的中班孩子都已超过了“警戒水平”。而最让人震撼的是,孩子们的这一阅读能力是在快乐、高效和轻松的氛围中养成的。
家长也都亲身感受到孩子们的巨大变化:他们变得安静、自立,开始懂得自律,看到小朋友会主动打招呼,懂得帮助人。孩子和他人相处变得极为融洽。我们拍摄的几位见证者都忍不住侃侃而谈,他们谈到孩子一开始沉默寡言,渐渐变得活泼好动。所有家长都一致觉得孩子不再暴躁,学东西很快,喜欢去学校,守纪律,自立,语言能力加强,尤其是变得热情大方,愿意分享。家长们反而觉得有点儿应付不过来,孩子电视看得少了,更愿意学习,大量阅读,帮助兄弟姐妹。他们渴望学习新知识,有时候让家长们应接不暇,比如带孩子出门,他们可能要在每一块指示牌前面停下来,解释牌子上的内容,或是每天晚上都要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才能满足他们求知若渴的愿望。
听到这个结果,我心潮澎湃。事实证明我是对的!根据孩子行为习得的自然法则,改变学习环境,可以让阅读、书写、算术学习成为快乐轻松的事。那些被人们定义为非认知的能力,如互助、合作、热情友好,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养成。人总是有意想不到的潜能,只是未遇到合适的时机展示出来。
《正念教养:如何不焦虑、不内耗地与孩子相处》
捏泥人的养育方式
随着时间渐渐流逝,比墙上的钟表更明确地做出反应的,是面前的两杯苹果汁。现在,它们已经氧化成了深褐色。
“鸿宜,这里画的是晚上吗?”我指着画作左上角弯弯的月牙。
“嗯,是。”
“你喜欢夜晚吗?晚上你一般都干点什么?”
鸿宜将上半身向后靠在沙发上,淡淡地道:“有时候玩游戏,有时候看直播或者短视频。看多了手机也会无聊,就躺在床上发呆,但就是舍不得去睡。”
“是不是白天的压力太大,晚上让你感觉更静谧和轻松?”
鸿宜想了想,用力点了点头。画作中有两棵很特别的树,树冠就像一片片的乌云,并被刻意地涂上黑黑的阴影,揭示着孩子心中所感受到的压力。
我问道:“你看直播或者短视频,喜欢看什么题材呢?”
“我喜欢看跑酷或者高空挑战这一类的,很刺激很自由,飞一样的感觉。”鸿宜回答。
“这个很不错,有空你也可以试试。”我看着眼前比我还高还壮实的小伙子。
“我吗?我可不行,我肢体是僵硬的。”鸿宜摇摇手表示拒绝,“你知道吗?我就像泥人。”
“什么泥人?”
“你听过‘女娲造人’的故事吗?女娲用泥巴捏了很多小人出来,都有头有脸,有四肢。但是,它们都是泥塑的,不会动,也没有表情。有一天我梦到了这个故事,我是其中的一个泥巴小人,动也动不了。”
鸿宜的眼神很清澈,看着他,我的内心突然涌出一阵感动:这个孩子有着深刻的见解,只是没有机会表达而已。
我笑了:“我猜,当年女娲捏这些泥巴小人的时候,应该是很用心的吧!手臂要比大腿细一些,女性的腰部有线条才好看。”
鸿宜也露出孩子气的笑容:“对对,有的小人是双眼皮,有的是单眼皮,连睫毛都向上卷翘着,一根一根的……”
一直以来,鸿宜的父亲很用心地雕刻着儿子外在展现的形态,从学校的学习,到与人交往的动作,再到生活中的习惯。父亲认为,只要鸿宜在每一件事上都能做得像个成功人士一样,未来当然就可以走向成功。而他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一直所做的事,本质上都不是在培育良才,而是在“捏泥人”。
现代社会中,很多父母秉持着和鸿宜的父亲同样的养育方式,担心孩子走弯路,所以始终在尝试着控制孩子的行为,就像是在捏一个“泥人”一样。我们忽略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应该有自己的主体性。即使沟通过程再温柔且坚定,手段措施再缜密,也会使孩子的真实感受被压抑和埋藏,我们称之为“阻断”。这种阻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以某种不健康的形态在父母或孩子身上清晰地呈现出来,就像鸿宜的睡眠障碍一样。他被封印的情绪在内心堆积,用回避、背离和疏远来消极反抗父亲的控制。最后身体知道答案,潜意识中自己选择了夜晚的清醒和白天的昏睡。
与鸿宜见面后的第二天,我约了鸿宜的父亲乔阜来聊聊。他的皮肤比一般人黑一点,这天穿着米白色的休闲上衣,上半身很宽,给人一种敦实的感觉。
“来喝杯茶。”我笑着和他打招呼,泡了一杯茶递到他的面前。
乔阜把茶杯端起来却没有喝,又放回了桌面上,开门见山道:“老师,我很期待和您的见面。您已经见过我儿子了,他现在睡眠时间昼夜颠倒,我已经给他办理休学了。您看,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帮到他?”
“您别着急。鸿宜的睡眠障碍并不是身体机能上的问题,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是可以很快调整回来的。简单来说,我们要给鸿宜一个很好的理由,让他看到参与正常白天生活的吸引力和价值。”
“您的意思是说,是鸿宜自己不想起床,故意选择昼伏夜出吗?”乔阜问道。
“哦,并不完全是这样。您误会了,他不是主动在和您作对。只是,他的大脑正在无意识地选择一种半休眠的自救模式。这是一个信号,说明他的成长过程已经出现了一点问题——他的内驱力是缺失的。”
“内驱力,是指让他主动学习吗?”
“嗯嗯,内驱力是他的主观意愿,并且不只存在于学习领域,而是驱动他去做任何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的内部力量。鸿宜过去一直是个很乖的孩子,对吗?您让他做什么,他都会好好照做。您的要求、学校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这些共同构成了鸿宜成长过程中的驱动力,但这些都是来自外部的。在学习方面,来自学校老师的反馈可能尤为重要。”
“您这么说,我想起来了!”鸿宜父亲说道,“鸿宜小学的时候是当班长的,老师确实很喜欢他。刚上初中的那个学期,班主任是数学老师,鸿宜一直对计算都不太在行,数学题经常不会做,这对鸿宜的打击比较大。”
我回答道:“是啊,鸿宜上了初中以后,班主任可能对鸿宜有一些负面评价。外驱力忽然消失了,甚至变成了负向的反馈,这件事破坏了鸿宜的学习欲望。加上家庭给他的一些压力,他越来越对白天的生活产生了一种潜在的抵触情绪。所以我们看到的睡眠障碍,只不过是身体对这种心理状态的自然反应而已。”
乔阜听着,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我继续说道:“其实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很多孩子甚至成人都是靠他人的认可来肯定自己的。当一个人依赖外驱力去行动的时候,这种动力就会比较脆弱,这样的自我肯定需要借由外部的环境来不断地给予新的鼓励,反复印证。一旦外部的力量撤掉了,驱动力很容易忽然坍塌,就像鸿宜遇到初中数学老师后,学习动力突然消失的状况。”
乔阜的眼睛炯炯有神:“那我要做的是培养他的内驱力,是吗?”
我微笑道:“没错,这就是我今天想和您着重探讨的内容:自我内核思维。怎样将一个人做有价值的事情的驱动力从外部的正向反馈,转换为来自内部的正向反馈。对于鸿宜来说,就是怎样帮助他重新期待和享受白天的生活。”
乔阜皱着眉头说:“我还是不太明白,听起来好像很不容易。”
我解释道:“这其实也不复杂。您有过这样的体验吗?在通过努力完成了一件自己很看重的任务的时候,会感觉很有价值、很开心、很满足?”
“我在工作中,有时候能体会到您说的这种感觉。”
“这就是来自内部的正向反馈。这样一个个的正向反馈的瞬间,就像连点画的一个个点一样,引领着我们一步步地走向未来的成功。对于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以学习为例,假如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经常体会到价值感、愉悦感和满足感同时出现的瞬间,他就会充满动力,为了追求更深的知识而学习下去,不需要您的监督或管理。”
“这可真是我梦寐以求的状态了。”中年男人半开玩笑地笑着说,“只是现在,鸿宜离这种状态似乎还有很大的距离。抛开他现在已经休学在家不谈,即使是以前他状态最好的时候,也是我和他妈妈一点点陪着他学出来的。靠他自己,从来都没办法专注学习。”
面前的茶凉了,我重新泡了一壶,为乔阜添了一杯:“累了会想玩、想休息,这是人之常情啊。对于孩子来说,自我控制的能力比大人弱一点,这是由大脑的结构决定的。”
- 中信书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 美好的思想和生活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