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林出版社旗舰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译林出版社旗舰店
本店铺为译林出版社自营店铺,正品保障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牛津通识】腐败

27.30
运费: ¥ 0.00-20.00
库存: 8 件
【牛津通识】腐败 商品图0
【牛津通识】腐败 商品缩略图0

商品详情

名:腐败

 

广告语:腐败现象的危害、衡量、解释及应对

 

外文书名:Corruption: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ISBN: 9787544770699

 

(国别)作者:(澳大利亚)莱斯利·霍姆斯

 

译者:胡伍玄

 

定价:39.00

 

出版年月:2019.1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码:294

 

内文用纸:70克纯质纸

 

重量:(编辑不填)

 

——————————————————————————

 

主题词:反腐倡廉—研究

 

中图法分类号:D035.4

 

上架建议:政治经济

 

印张:18.5

 

正文语种(注意是否双语书):中文,英文

 

版次、印次:11

——————————————————————————

 

 

【编辑推荐】

腐败可以说是全球的首要问题,更甚于贫困、失业、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气候变化和恐怖主义。腐败被认为是导致全球范围内贫困的主要原因,它对于当今世界的危害不应被低估。这部通识读本阐释了为什么腐败在国际社会一直存在,却仅在近20年间才得到重视。作者从多个视角审视了腐败现象,比如影响腐败如何被界定的文化差异、腐败的后果、导致腐败的多种原因以及解决腐败问题的思路。

 

【作者简介】

作者

莱斯利·霍姆斯  墨尔本大学政治学教授,波兰华沙社会研究研究生学院、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校长期访问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腐败。著有《腐朽的国家?》(杜克大学出版社,2006)、《共产主义:牛津通识读本》(牛津大学出版社,2009)等。曾任世界银行和透明国际腐败问题顾问。

 

序言作者

汪丁丁 财新传媒学术顾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研究领域为经济学思想史、制度分析基础、行为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与社会选择理论)和演化社会理论(演化认识论与演化道德哲学)。

 

【内容简介】

    1990年代中期以来,腐败日益成为全球问题。腐败涵盖的活动范围极广,从跨越全球的非法贩卖到恐怖主义,再到行贿受贿和任人唯亲;不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腐败都是经济不平等的主要推手。

在这部通识读本中,莱斯利·霍姆斯考察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定义腐败的棘手之处,以及在评估其规模和性质时出现的问题。对于腐败,霍姆斯从环境、经济、社会、政治和国际等角度进行了极为重要的探讨,并对这个世界性难题的解决之道提出了思路。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何为腐败? 

第二章 腐败何以成为问题? 

第三章 腐败能否衡量? 

第四章 心理—社会解释和文化解释 

第五章 制度相关的解释 

第六章 国家能做些什么? 

第七章 还能做些什么? 

    索引 

    英文原文 

 

【相关图书推荐】

(编辑不填)

 

【序言】

序言

汪丁丁

经济的长期发展,有据可查的三千年世界经济史,在历史的“局外人”视角下,表现出两大模式。其一称为“稳态”,以1800年人均GDP1单位,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1850年,大致围绕1单位波动,史称“马尔萨斯陷阱”。另一模式称为“过渡态”,1850年以来,被纳入“全球资本主义”潮流的地区,人均收入迅速攀升至12单位。尚未被纳入这一世界潮流的地区,人均收入依旧围绕1单位波动。也因此,这一模式又称为“大分流”。

上述的三千年世界经济史,在历史的“局内人”视角下,各区域之间有显著差异。人口稠密的区域,五百年兴衰,人去楼空,断瓦残垣。人烟稀少的区域,车水马龙,兴旺发达。究其原因,良治社会激活企业家潜能,是经济发展的通例。首先是“斯密—杨格”定律,由下列环节构成的良性循环:(1)劳动分工与专业化,千百倍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被称为“国民财富的源泉”;(2)分工与专业化的深度,受制于市场的广度;(3)市场的广度,依赖于货币收入购买力的增长,货币收入购买力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上升。

因此,其次是“奈特—诺斯”命题:“政治的和经济的企业家精神是人类社会演化的核心驱动力。”这里的企业家精神同时表现为三大特征— —敬业、合作、创新。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市场广度的拓展,依赖于社会成员身上蕴含着的企业家精神在多大程度上被激活。良治,被定义为能够充分激活社会成员身上蕴含着的企业家精神的社会过程,有下列三项特征:(1)足够广泛的产权保护。这里,受到保护的,不仅限于君主和贵族的产权,而且扩展至平民百姓的产权。商鞅变法,取信于民而后效。保护产权是承诺,是社会契约,非有足够广泛的信任感而不能生效。足够广泛的社会信任,固非一日之功,却可毁于一旦。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这是复杂社会的通例;(2)充分自律的精英群体。“充分自律”可定义为“使足够广泛的社会成员有尚且满意的发展机会”。“精英”可定义为“对具有根本重要性的问题保持足够的敏感性并且被社会认为是重要的故而拥有社会权力的社会成员”。精英可能丧失对于具有根本重要性的问题的敏感性却依旧拥有社会权力,同时,未获得社会权力的社会成员可能对具有根本重要性的问题保持敏感性。这样的错位,称为“精英错位”,常见于转型期社会,也常成为社会瓦解的主因;于是,(3)足够高的社会纵向流动性。这里,“足够高”的含义是,首先,精英群体得以吐故纳新,从而长期保持对具有根本重要性的问题的敏感性。其次,社会各群体不致固化为“阶级”,从而不致形成摧毁社会根基的“阶级斗争”。

这本小册子,题为《腐败》,其实必须嵌入上述的整体框架之内,才可凸显它的意义。官员随意侵夺社会普通成员的产权,是腐败。利益群体操纵公共政策和立法机构以寻求超过公平份额的租金,是腐败。大公司运用市场权力阻碍公平竞争,是腐败。交易不诚,可演化为腐败。学术不端,可演化为腐败。假天下之名以谋私利,可演化为腐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非正心诚意而不能免于腐败。惟不忘初心*难,是以,在野党转而为执政党,*难免于腐败。又诛心*难,是以,抵制腐败,与其诉诸思想改造运动,远不如诉诸制度更为有效。然而,制度与行为,二者相辅相成,共生演化。广义而言,制度是群体行为之规约。有天下大同的群体行为,有退而求小康的群体行为,未见有悖于群体行为而能运行之制度,故而,在人类演化的目前阶段,“六亿神州尽舜尧”固不可求,遂常见与小康群体行为匹配的社会制度。此中深意,留待读者“沉潜往复,从容含玩”。

 

【书摘】

第一章

何为腐败?

自有人类以来,腐败就一直存在,并且一直是个难题。罗马帝国之所以衰落,腐败和一般性的道德腐朽被归结为主要原因,与此同时,为回应天主教会中被视为腐败的各种问题(包括不正当地兜售赎罪券),宗教改革以同样的广度兴起了。

从传统意义来看,腐败指的是道德上的瑕疵。这个词本身的拉丁语词源意指“糟蹋、污染、滥用或毁坏”,具体取哪种意思依上下文而定。许多世纪以来,腐败观念已经发生变化,在不同文化中也有不同含义。在宽泛意义上,腐败被用来形容对规范的任何不正当的偏离;在过去,以及今天的伊朗等一些国家,这一点通常与宗教规范相关。当代英语中已罕有此种用法,今天这个词主要指与个人的公共职务相关的不当行为,而我们这本小书的关切正在于此。不过,对于什么是不当行为,甚至什么才叫公共职务,是有争议的。围绕着腐败在当今的含义产生的各种争论,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当前关于腐败定义的争论

 

反腐方面的努力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分析人士无法就什么是腐败完全达成一致。一种极端观点宽泛地认为,腐败和美一样,都取决于注视者的目光。另一种极端观点从法律角度看问题,认为只有法律明确规定为腐败的行为或疏忽才是腐败。

这种定义上的混乱可以从两个重要的例子中窥见一斑。首先,在联合国自称的“唯yi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反腐工具”,即《联合国反腐败公约》(UNCAC)中,就没有对腐败进行定义。个中原因,主要在于公约的制定者们无法就定义达成一致。其次,世界上主要的反腐败国际非政府组织,即透明国际(TI),在20世纪的大多数时间内一直使用两个定义,而现在却变得态度模糊。在该组织广为人知的调查结果,即每年一度的腐败印象指数(CPI)中,直到2012年使用的都是引述*广的那个定义,即“为获取私利而滥用公职”。这一定义与世界银行等许多机构采用的定义相近,甚至完全一致。但是在所有其他场合,透明国际又将腐败定义成“为获取私利而滥用受托的权力”。两个定义之间的*大差别是,前一个要求涉及国家公职人员,后一个(同时得到了国际刑警组织的认可)则更为宽泛,把诸如私人公司的高级行政人员,甚至纯粹发生于私人企业内部(公司对公司业务,见图1)的败德做法也确定为腐败行为。2012年,透明国际不再在腐败印象指数中为腐败下定义(不过在2013年指数的文字部分,它又“评估了公共部门的印象腐败程度”),此举反映了这方面的一般性混乱。

遗憾的是,即使是透明国际的第yi个定义,即狭义界定,也可以作多种解释。“滥用公职”是仅限于本质上属于经济方面的不当行为(有时称为“现代”腐败),比如挪用公款和接受贿赂,还是也包括人们有时所称的社会方面的不当行为,或者说“传统”腐败,比如任命亲属(任人唯亲)、朋友或同僚(任用亲信)担任公职,虽然他们并不是*佳人选?政党,尤其是在立法机构中没有席位的政党,算不算占据公职?如果不算,能否以这种狭义界定来指控其腐败?

近几十年来,随着新自由主义思潮蔓延全球,“公共职务”一词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新自由主义提倡弱化国家角色,强化市场作用。它的一个核心特征是,模糊“公共”与“私人”之间的界限。现在,许多国家都把一度由自己承担的任务外包出去,公众却仍然认为这是国家的职责。例如,以往监狱几乎毫无例外由国家负责运行,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监狱由私人公司与国家签订合同来运行。如果私人公司雇用的看守人员受贿后让毒品流入服刑人员手中,按照狭义界定,他们是否构成腐败?这样的人占据的是私人还是公共职务?我们的看法是,如果国民普遍认为某个职务*终应由国家负责,则滥用此职务牟取个人或团体好处就是腐败。

“私人利益”一词同样远不够明确。国家工作人员受贿而中饱私囊即是腐败,对此无人怀有异议。但是,那些任职于政党的人以组织名义接受性质模糊的捐款,同时表面上看起来又没有获得直接私人好处的呢?这个例子不像第yi个那么一目了然,众人看法各异。

写到这里,应该容易看出的是,对于腐败的一般定义以及如何确定某种行为或某种不作为(疏忽)是否构成腐败,各种不同看法的形成一般都有充足的原因。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原因。

 

 


译林出版社旗舰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译林出版社旗舰店
本店铺为译林出版社自营店铺,正品保障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牛津通识】腐败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