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书名: | 山海经全集精绘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19 |
ISBN号: | 9787302460404 |
《山海经全集精绘》用近700幅彩色插图复原再现了《山海经》时代华夏大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其中包括追溯远古文明的《帝禹山河图》及20幅山海经艺术地理方位复原图、多幅远古部落景观图等。作者对《山海经》全文进行了精辟的解读,是历史上第一次对《五藏山经》26条山脉447座山的地理方位进行全面文献考证。 《山海经全集精绘》每部分内容由原文、译文、讲解及图画构成,更易了解及学习《山海经》。 |
王红旗,中国资深职业学者、博学专家,拥有知识杂交优势,擅长创新型思维,曾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科研管理工作;全面考证山海经地理方位并与孙晓琴女士创意绘制42平方米巨画《帝禹山河图》;撰写完成书稿60余部,已在海内外出版著作40余部。 |
精耕《山海经》30多年,绘制历史巨制《帝禹山河图》及多幅艺术复原图及部落景观图,将上古时期的自然及人文景观展现于今人面前,从信息学及历史学等多个角度解读,独一无二! |
第一篇 南山经 南次一经 鹊山:招摇山—堂庭山—猿翼山— 第二篇 西山经 西次一经 华山:钱来山—松果山—太华山—小华山—符禺
北次一经 单狐山—求如山—带山—谯明山—涿光山—
东次一经 樕山—藟山—栒状山—勃齐山—番条
中次一经 薄山:甘枣山—历儿山—渠猪山—葱聋山—涹 中次八经 荆山:景山—荆山—骄山—女几山—宜诸山—纶山—陆
结匈国—南山—比翼鸟—羽民国—二八神— 第七篇 海外西经 灭蒙鸟—大运山—夏后启—三身国—一臂 第八篇 海外北经 无国—钟山神烛阴—一目国—柔利国—共 第九篇 海外东经 丘—大人国—奢比尸—君子国— —朝 第十篇 大荒东经 少昊国—甘山—皮母地丘—大言山—波谷 第十一篇 大荒南经 踢、双双—苍梧之野(舜与叔均葬所)—黑 第十二篇 大荒西经 不周负子山—淑士国—女娲之肠—石夷—狂 第十三篇 大荒北经 附禺山(帝颛顼与九嫔葬所)—胡不与国— 第十四篇 海内南经 瓯居海中—三天子鄣山—桂林八树—伯虑 第十五篇 海内西经 危与贰负杀窫窳—大泽—雁门山—高柳— 第十六篇 海内北经 蛇巫山—西王母—大行伯—犬封国—鬼国— 第十七篇 海内东经 钜燕—国在流沙中者—国在流沙外者—西胡 第十八篇 海内经 朝鲜、天毒—壑市—氾叶—鸟山—朝云国、司 附录 山海经部落景观图 炎帝部落图—黄帝部落图—少昊部落图—帝颛 |
让我们来共同欣赏这样一部博大精深的著作,这就是千古奇书、中华宝典《山海经》,她记述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进程。《山海经》的成书经历了2000年的岁月,她公开流传至今又经历了2000年的光阴。 我用了30多年的时间来阅读她,每次阅读都会从中得到新的信息和新的解悟。在对《山海经》信息密码的不断探索和解读过程中,撰写成了本书的文字稿。与此同时,我的夫人画家孙晓琴根据《山海经》的文字内容和我的研究成果,创作出612幅彩色插图,约百幅国画,多幅山海经艺术地理方位复原图、远古部落景观图,井创作完成了42平方米的巨画《帝禹山河图》.再现出远古文明的迷人景观,现在也都收人本书中。 20世纪70年代初,我从兰可桢先生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联想到我国远古神话传说可能记录有那个时代的自然变迁及其社会变动信息。从此,用自然科学视角和信息传输原理解读远古神话传说就成为我的众多研究课题之,也就是在那时开始第一次全文阅读(山海经》:她像是一部天书,信息丰富,形貌诡异,难以捉摸。 20世纪80年代初.我读到了袁珂先生的《山海经校注》一书,该书版式清楚,注释详实,旁征博引,发挥畅快,同时也与袁珂先生建立了联系,从中获益良多。这时《山海经》-书对我来说已经变成一座名副其实的信息宝库,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打开一肩扇封藏着远古信息的门窗。 1983年夏,我撰写了第一部专著《追寻远古的信息》,论述了远古神话传说作为人类文明初期信息载体的重要性及其相应的规律。其一,先有传说.后有神话;传说是对事件的记忆,神话是对传说的解释。其二,由于古人没有掌握记录大尺度时间的方法.因此神话传说记录的远古信息具有“时间压缩律”,即那些很久提久以前的彼此相距很长时间的事件会被叠压成彼此相隔很短的事件。其三,神话传说所使用的文字符号,其内涵需要重新解读,例如十日并出,后羿射日、夸父逐日、女蜗补天、共工撞倒不周山等,记述的是远古发生的天地大冲撞事件。由于我在大学的专业是近代物理学,在文史研究领域既无家传、又无师承,以及社会接受新观点需要-个过程,因此该书15年后才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 1983年底,赴成都参加全国第一届《山海经》学术讨论会,提交的论文《山海经试注(选)》被收入大会论文集)《山海经新探》一书中。1987年《民间文学论坛》第五期发表我的《昆仑山地望探索》一文,这是我在阅读《山海经》十余年后首次对《五藏山经》的地理方位进行研究,并指出《五藏山经》经所记述的昆仑丘位于今日黄河河套以南的鄂尔多斯高原。事实上,如欲解读《五藏山经》26条山脉447座山的地理方位,首先就要复原出当时的昆仑位置。在这个问题上,我受益于徐旭生先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书所附的《读山海经札记》一文.该文引用杨钟健先生黄河河套古为湖泊的观点,指出泑泽可能不是古人所说的罗布泊,而是在河套地区。 此后,我开始分课题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实社会文化现象,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今天,已陆续撰写出《山海经与中国远古文明》等二十几部专著。 1994年,我开始与夫人画家孙晓琴合作编写出版《天地人电神图鉴》《中国古代神异图说》《中国古代民间福佑图说)等书,尝试用图说的形式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其中亦涉及《山海经》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萌生了为《山海经》等远古神话传说重新绘图的设想。 1995年,孙晓琴创作出山海经神异图350幅(包括黑白图和彩色图),我为每幅国配写了简短的文字说明,并模写出12万字的《山海经点注》,上述内容合集成《新绘神异全图山海经》-书,于1996年出版。 1997年的某一天,我们忽然意识到一项历史性的任务选择了我们,这就是为《山海经》绘制艺术地理复原图,重现帝禹时代的《山海图》,以使读者能够直观地从画面上了解《山海经》所蕴含的人类文明信息。这是因为,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山海经插图均过于简单,一是缺少山川地形地貌内容(而这正是《五藏山经》最有价值的部分),二是某些绘画内容未能揭示出《山海经》文字内涵的科学与文化信息,三是《山海经》记述的许多重要的古代文明话动场最没有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显然。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绘画创作尝试,为此孙晓琴要求我提供《五藏山经》447座山的相互地理方位关系。有鉴干此,我再一次深人全面地研究《山海经》这部旷世奇书。 在1997年夏天的几个月里,我的大脑里装满了《山海经》的每座山,它甚至不断出现在梦中,渐新地它们的彼此方位情晰了,并且与实际的地形地貌对应起来。我认识到《山海经》不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文明典籍,同时也是一部记录中华民族地理大发现的伟大著作,它记述着那个时代的远古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中华民族文明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以及这种生存和发展所凭依的自然生态环境,具有极其珍责的和无可替代的文献价值。 《山海经》一书应该是由帝禹时代的《五藏山经》(包括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夏代的《海外四经》(包括海外南经、海外西经、海外北经、海外东经)、商代的《大荒四经》(包括大荒东经、大荒南经、大荒西经、大荒儿经),周代的《海内五经》(包括海内南经、海内西经、海内北经、海内东轻和海内经)合辑面成的。主要依据是《五藏山经》没有记述帝禹时代以后的内容,《海外四经》没有记述夏代以后的内容,《大荒四经》没有记述商代以后的内容,《海内五经》则表现出浓厚的追溯历史的兴趣和倾向,因此其成书也相对较迟。从这个角度来说,《山海经》乃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宝典,也是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它是一种与埃及金字塔同样雄伟的文明聚集,其文献资料有助于我们今天重现先夏时期的文明与文化场景,有助于我们寻找祖先失落的文明,为人类增加数千年有文字记录的生存经验,具有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充足资格。 与此同时,我注意到《五藏山经》所记述的东西南北中五个区域的26条山脉,它们彼此之间存在着某种没有直接说出来的排序规则,这种规则就是先内后外、先近后远、无中心后外围,其地理中心大约在今日渭水与黄河交汇处。而且,《五藏山经》的第一条山脉南次一经,也与《五藏山经》最后一条山脉中次十二经存在着地理方位的衔接关系。 我对地理和地图有着浓厚的兴趣,小时候的理想之一就是当地质勘探队员,喜爱的书之一就是《徐霞客游记》, 家里挂的装饰画就是地图,这些都对我解读《山海经》的地理方位提供了重要的帮助。此外,我不是一个喜欢用静止角度和唯一视角观察事物的人,这也有助于我从自然环境交迁的角度去理解《五藏山经》的地理方位。事实上.根据现化的地理研究,山东半岛的胶菜平原在四千年以前曾经长期被海水淹没.而《东山经》东次三经部分山的地理方位正是在胶莱平原一带,其文字记述亦称这些山(可泛指地名)被海水分隔着。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1997年秋,我撰写出《山海经地理复原图注》,对《五藏山经》的地理方位进行了全面的文献考证,主要观点于1998年起在《地图》杂志连载两年;当然,这种文献考证还需要田野考证的进一步验证,而田野考证需要相当的资金投人和多领域的协作。 与此同时,孙晓琴根据我对《五藏山经)的地理方位考证,与我不断探讨和争论如何用绘画艺术的手段复原再现《山海经》时代的山川地貌景观和人文活动场景.开始了新的艺术创作历程,并绘制出山海经艺术地理复原图组画数十幅。应当说这是一段非常艰巨的艺术路程,需要不断地变换视角和比例关系,同时还要对画面背景色调进行大范围的协调。这种艺术上的探索,诞生出一种全新的艺术地图绘画形式,其艺术的无穷魅力植根于深厚的文化内涵之中。 《山海经》产生的时代并不洪荒,因为它是文字成熟使用后的作品,文字数量多达3万余字,而且用字简洁准确,基本上都是陈述句,即有什么说什么。我们今天之所以感到阅读《山海经》非常困难,一是其所使用的许多字到今天已经变得相当生僻了,二是其所记述的自然社会环境与今天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三是其在流传过程中发生了大量章节、文字的错讹,四是其所指称的事物与其所使用的字面意义存在着许多差异;五是其文本身存在着缺陷或疏漏.例如对每一条山脉内的山与山之间有着距离和方位的记述,却没有对东西南北中五大区域及其26条山脉之间的方位进行描述;六是今人在阅读《山海经》时不大容易设身处地思考那个时代的现象和理念,往往把自己的矛盾和困感当成了《山海经》的问题。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地理发现的开拓精神,有绘制地图的文明渊源,有撰写图书的文化传统。相传中国最古老的图书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尚书序):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显然《九丘》属于国土资源白皮书,亦即《山海经》类图书。 《古三坟?地皇轩辕氏政典》曰:“太常,北正。尔居田制,民事尔训。尔均百工,惟良。山川尔图,尔惟勤恭哉。”也就是说轩辕黄帝时代的太常一职,不仅要绘制自然地理图,而且还要绘制人文地理图(包括丈量划分田地,以及调整手工业生产布局,当时有可能已经考虑到环境污染问题,例如风向与气味、烟尘的关系)。此外,《轩辕本纪》还记有神兽白泽的故事:“(黄)帝巡狩,东至海,登桓山,于海滨得白泽神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因问可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者凡万一千五百二十种,白泽言之;帝令以图写之,以示天下。”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白泽图相当于民族或部落分布图(包括动物分布图),显然也是有其实用价值的。 《吕氏春秋?先识》称:“夏太史终古见桀迷感,载共图法奔商;商内史向挚见纣迷惑,载其图法奔周。”据此可知,我国至少在夏代就已经建立了国家图书档案管理体系,并可能收存有先夏时期的图书典籍。 公元前516年秋冬之交,晋国出兵支持周敬王复位,王子朝在占据王城数年后,携周室典籍投奔楚国,定居在今河南省南阳石桥镇。从此绝大多数周宝典籍下落不明,它们很有可能被王子朝及其随行人员密藏地下,而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古代历史之所以模糊不清,与此事件关系重大。与此同时,也有少量周室典籍流散民间,被孔子等学者收集整理成《书经》《诗经)等著作。此外,还有-部分周室典籍则被楚国获得,其中可能就包括《山海经》。由于《山海经》在当时仍然具有政治军事价值,故而长期被秘藏在楚国档案馆里,只有少数高层官员才能读阅,这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很少有人知道《山海经》的原因,也是屈原在《天向》等作品中能够大量使用《山海经》内容的原因。此后,秦灭楚,《山海经》等典籍被收入秦国档案馆,因此吕不韦在《吕氏春秋》中也引用有《山海经》的内容。再以后,汉灭秦,萧何尽数取走秦档案馆的文献资料,由于时过境迁,前朝图书解密,《山海经》等著作经刘向、刘秀(歆)父子整理后成为公共图书资源,从此世人方知《山海经》。 根据《山海经以及其他典籍《尚书》《吕氏春秋》《史记》《淮南子》的记载,大禹治服洪水之后,率众大臣和科技人员考察华夏山川大地,记录物产风情,撰写国土资源白皮书,绘制国土资源分布图,并在此基础上将帝国统辖地域划分为九个行政区,称为九州。当年的考察内容被记录在《山海经?五藏山经)的文字中,并流传至今。 与此同时,我们还能够从《山海经》中,获得数于年前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活动信息,它们接及那个时代的地理、地貌、湖泊、沼泽湿地、沙漠、山川及其变化们信息,矿物分布信息(古人对颜料矿石的寻找加工促成冶金术的诞生),植物分布信息 (记录着气候变迁)、动物分布信息(记录着动物的迁徒与灭绝、变异与演化),民族部落的分布、交往、迁徙信息,以及那个时代的医药学、预测学、天文学、历史学、民族学等人文活动信息,其中大量信息是从出土骨头、陶片上难以获得的。 相传与《山海经》同时成书的还有《山海图》,《山海经》是《山海图》的文字说明,《山海图》曾被铸在九鼎上,由于九鼎失踪《山海图》亦随之失传。此后,《山海图》成其部分内容可能被重新绘制在楚先王庙、楚公御的庙堂内,以及汉宫室的墙壁上。再以后,晋代学者郭璞、陶渊明曾见到山海经图,从其记述可知属于插图性质。南朝梁代画家张僧繇、宋代画家舒雅先后绘有山海经图十卷,均失传。据《中兴书目》称其“每卷中先类所画名,凡二百四十七种”可知,当属于插图性质。请代学者吴任臣的《山海经广注》,汪绂的《山海经存》各绘有数百幅插图,仅有怪兽人神形象,而无山川环境背景。 唯独宋代欧阳修在《读山海经图》诗里说:“夏鼎象九州,山经有遗载;空蒙大荒中,香霭群山会。炎海积熇蒸.阴幽异明晦;奔趋各异种,倏忽俄万态,群论固殊禀,至理宁一概;骇者自云惊, 生分孰知怪。未能识造化, 但尔披图绘;不有万物殊,岂知方舆大。”仿佛他看到的是一幅有着山川地貌的山海经图,可惜未言何人所绘,而同时代的其他人则似乎都没有见到过这幅图。 1999年9月9日,孙晓琴的《帝禹山河图》向世,我国神话传说学领域的泰斗袁珂先生题词称赞《帝禹山河图》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辉煌成就”,北大著名教授张岱年先生欣然题词“深研山海经,精绘山河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地理知识》等许多报刊都给予了报道介绍。与此同时,我的学术论文《根据中国古籍山海经复原绘制的中国4200年前的古地图》被收人第20届国际制图大会论文集中,《帝禹山河图》的彩照作为唯一的手绘艺术地图也在国际地图展上同时展出。事实上,我们祖先在四千多年前进行的国土资源普查,乃是人类文明史和科技史的伟大创举,其功绩一定会被炎黄子孙乃至世界人民永远铭记在心中。 2002 年春,上海辞书出版社约我和孙晓琴绘制撰写一部以彩图为主的前所未有的大开本《山海经》专著,我们欣然应允,2003 年《经典图读? 山海经》问世。2014 年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张立红主任找到我们,表示想再版此书,我们高兴不已。此次再版不仅内容做了修订,补充了译文,修改补充了书中彩图,而且版式也进行了优化,更为美观。历经四年多,李跃娜等编辑做了大量校订工作,付出了巨大心血。如果说《山海经》是一座信息宝库,那么本书就是这座宝库的一扇大门,走进来,你会看到一个光辉灿烂的文明世界,她的物质实体虽然已经消失在地平线下,但是她的信息却是永存的。 |
- 清华大学出版社旗舰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