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浮士德》
—
[ 德 ] 歌德 著
杨武能 译
出版:上海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6月
ISBN:9787553518985
开本:16开
装帧:平装
定价:68元
西方知识分子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浮士德》是德国作家歌德创作的一部长达12111行的诗剧,第一部出版于1808年,共二十五场,不分幕。第二部共二十七场,分五幕。
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
《浮士德》(Faust)是歌德的代表作,是他毕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结晶。《浮士德》的构思和写作,贯串了歌德的一生,1768年开始创作,直到1832年——前后一共64年。
《浮士德》构思宏伟,内容复杂,结构庞大,风格多变,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炉,将真实的描写与奔放的想象、当代的生活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杂糅一处,善于运用矛盾对比之法安排场面、配置人物、时庄时谐、有讽有颂、形式多样、色彩斑驳,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 我穿任何衣服,都感到局促人生的痛苦。让我一味玩耍,我未免太老,但要我清心寡欲,我又太年轻。这世界还能给予我什么呢?你应当安贫守命!应当安贫守命!这永久的歌曲响在每人耳旁,在我们漫长的一生中,每个时辰都在沙哑地向我们歌唱。每天早晨醒来,我总是惶惶不可终日,几乎泪流满脸,眼见这几天悠悠忽忽,又将一事无成,一事无成,连每种兴致的预期都会为任性的吹求所消磨,活跃胸臆的创造精神倒为千百种人生蠢态所耽搁。
◎ 让我回到那个时代, 那时,我还在成长之中, 那时,诗泉滚滚而来, 日新月异地不断迸涌, 那时,雾霭笼罩着世界, 蓓蕾有可能蔚为奇观, 那时,我去丛谷之间, 把盛开的百花采来。 我一无所有,却满足非常, 因为我追求真理,爱好幻想。 还我那种不羁的冲劲, 深厚而充满痛苦的造化, 憎恨的威力和爱的权柄, 还我消逝的青春年华!
◎ 一辆火焰车鼓起轻捷的羽翼 向我驶来!我觉得我已决心, 在新的路上贯穿太空的清气, 向着纯粹的活动的新天地迈进。 这种崇高的生活,神的欢畅! 你刚才还是微虫,有资格消受? 好,你对这尘世的亲切的太阳, 要毅然把它撇在脑后! 任何人都想过而不入的大门, 你要敢于前去把它推开。 时机已到,要用行动证明: 男子的尊严并不屈服于神的权威, 你并不害怕那个黑暗的洞府, 尽管幻想想象得那样痛苦难熬, 你敢冲进那条通路, 不怕全地狱之火在入口处燃烧; 你敢下决心欣然走这一步, 尽管存在着危险,会使你堕入虚无。
◎ 他凭什么去征服一切? 难道不是出自胸中的和音, 把世界向内心回摄? 大自然缫着永恒的长丝, 始终如一地在纺锤上运转, 万汇参差不齐, 讨厌地互相震撼: 是谁生动地分出匀称的序列, 而使它具有旋律? 是谁号召万物而浑成一体, 发出奇妙的宫徵? 是谁使狂飙怒号? 是谁使晚霞成绮? 是谁将缤纷的春花. 向情侣联步的道上散布? 是谁把平常的绿叶 编织荣冠以表功绩? 是谁稳立奥林巴斯而聚集神衹? 这都是人的能力,在诗人心中得到启示。
◎我常常觉得《浮士德》是关于西方知识分子的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梁文道,著名学者
◎《浮士德》是歌德全部生活意义的反映,歌德生命中*深的问题于此表现,也于此解决。
——宗白华,中国现代著名美学家、哲学家
◎ 《浮士德》是诗歌精神的最伟大的创作,是新诗的代表,如同《伊利亚特》是古代的经典纪念碑。
——普希金,俄罗斯著名诗人、现代俄国文学奠基人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他在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葛兹·冯·伯利欣根》,从此蜚声德国文坛。1774年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他名声大噪。1776年开始为魏玛公国服务。1831年完成《浮士德》,翌年在魏玛去世。
译者
杨武能,翻译家,四川大学教授。毕业于南京大学,后师从冯至研修德语文学,2013年被国际歌德学会授予"歌德金质奖章",2018年获得中国译协"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主要译作有《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等。
献词 1
天堂里的序幕 3
舞台上的序幕 8
悲剧第一部 13
悲剧第二部 159
译者记 398
【《莎士比亚全集》(8部) 】
朱生豪译本·皮面精装
一位长者曾说:“如果一个人对莎士比亚的戏剧一无所知,他就是精神贫儿。”
这个结论,可以有一堆“名人现身说法”:1786年,美国开国元勋亚当斯、杰弗逊访问英国,参观破陋的莎士比亚故居,一个在房前跪下,亲吻土地以表敬意;一个用小刀在莎士比亚用过的椅子上切了一块木片当做纪念品带回家。
1864年,美国总统林肯在别人给他画肖像时觉得无聊,于是他——瓜烂熟,饱含深情地,背诵了《理查三世》和《哈姆雷特》的大段内容,他不止一次这么干。
1977年,曼德拉在监狱中读莎士比亚,并在《尤利乌斯·恺撒》的经典台词,“懦夫在未死之前,就已经死过好多次;勇士一生只死一次。”旁签下了名。
甚至,大独cai者希特勒,他认为莎翁完爆所有德国文学巨匠,并用自己的方法表达了热爱,1933年,在一本纳粹刊物上,莎士比亚成为了德国人!
……
如果列一个莎翁忠实读者清单,你会得出一个结论,小心身边读莎士比亚的人,他们很可怕——优秀得可怕。清单上面会写满如雷贯耳的名字:歌德、狄更斯、雨果、博尔赫斯、丘吉尔、霍金、鲁迅、金庸……
歌德说:我读到他的第一页,就使我这一生都属于他了。
丘吉尔说:宁可失去一百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金庸说: 如果有一天能上太空,又只能带一套书,那必须是莎士比亚全集。
……
今天各种各样的文艺形式,也让莎翁一代接一代地转世重生。举几个你非常熟悉的例子:
美剧《纸牌屋》借鉴了莎翁的历史剧《理查三世》;
动画片《狮子王》的灵感来自于悲剧《哈姆雷特》;
《罗密欧与朱丽叶》被翻拍了一次又一次;
就连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概念设计,
也借鉴了莎士比亚的传奇剧《暴风雨》。
……
莎士比亚为什么既叫座又叫好,而且经久不衰?
至少有三点,永远吸引人:
1.莎翁对人性的洞察以及救赎。
2.莎翁的文字太精彩好看了,要是他被纳入类似论文统计的数据库,很可能是史上引用次数最高的作者。
3.在莎翁的剧中,会看到西方文化精神的底色,即基督教信仰和自由自治精神。
看看莎翁对人性的洞察: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过度的情感,是智慧的欠缺。”
“我们常装出信仰的表情和虔诚的举动,却用糖衣来包裹恶魔的本性。”
《哈姆雷特》有句台词:
“我即使被关在果壳中,
仍自以为是无限空间之王。”
霍金以它作为终身信念,
在它启发下,
写出物理科普名著《果壳里的宇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直接将莎翁的忌日(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
一个有书架的人,可能都想要有一套莎翁的巨著。先知书店为您推荐,莎翁中译第一人,朱生豪译本《莎士比亚全集》。这个译本的最大优点是文采极好。西方文学翻译家苏福忠说:“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任何一种译本超过朱生豪的译本。”
- 先知书店
- 读好书的人,先知道未来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