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大师之所为能成为大师,本身的实力是一方面。世间那么多的能人,能成为巨匠的又有几人?他们所具有的格局和认知是他们成为巨匠的关键。全书深入分析钱锺书其人其事,让读者在了解他人生传奇的同时,也能受到人生启示。钱锺书的一生并不能用顺遂来形容,从原生家庭的父爱缺失,到中年成名后的黑暗经历,再到老年病痛到痛失独女……无论多深的苦难他都坦然面对,这种精神和气度值得现在迷茫且脆弱的人学习和体会。
这本书完整、全面地讲述了钱钟书的一生。从天才少年,到低调的大师……多个视觉、多个方位的带领读者认识一个真实的钱钟书。作者文字温婉细腻,史料全面详实,认识深刻、看法睿智,是一本适合全民阅读的作品。
林希美知名作家、编剧。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学和佛学方面颇有造诣。代表作品《张幼仪传:一无所有,一无所惧》《墨上花开:一本书读懂风雅古诗词》。
第一章 江南天才初长成 不凡的钱氏家族 / 002 被过继的万金郎 / 007 钟情于书 / 013 聪明的孩子都是“坏”孩子 / 018 第二章 傲啸清华,心怀世界 天书似的数学 / 028 “横扫清华图书馆” / 035 他决定活得有趣 / 042 “书虫”太锋芒,改名“中书君” / 047 第三章 异国他乡读世界 与最才的女订婚 / 054 返回南方任教 / 060 结婚吧,一起去牛津 / 066 读闲书,玩闲情 / 072 第四章 乘槎去牛津,不是浪浮家 只要这么一个女儿 / 080 去巴黎进修 / 085 有趣的朋友们 / 091 终于归来 / 096 第五章 归国不等于归家 去昆明任教 / 104 不开心的昆明时光 / 110 辗转到蓝田 / 116 我是俗人,渴望回家 / 121 第六章 有你,世间没有孤岛 回到上海 / 130 惊险的《谈艺录》 / 136 交游上海 / 142 《写在人生边上》和《围城》 / 147 第七章 重返清华,遭遇坎坷 留下来,只因爱国 / 154 继续笔耕不辍 / 159 阳光和青草的味道 / 162 回到北京 / 167第八章 钱氏旋风,势不可挡 为学术再次出国 / 174 老友夏志清 / 177 在日本生了“怨” / 182 幽隐,不再出山 / 187 第九章 终于过上了“我们仨”的生活 只愿守着她和书 / 194 她成了“守门人” / 200 不必认识下蛋的鸡 / 206 热闹的钱学,劳心的钱氏 / 212 第十章 再见,是以后再相见 旧疾再犯 / 220 女儿,不能说的秘密 / 226 我走了,你要好好活 / 231 你不写的传,她来写 / 237……精彩书摘不凡的钱氏家族
自古以来,但凡有成就的作家、学者、艺术家等,都会写一本自传。即使他们没有留下长篇大论的自传,也会简单地写一个小传,或者在活着的时候请人代为作传。他们不想让后人误解自己,能在活着时讲清楚的事情,没必要待后人揣测。
有人建议钱锺书写自传,他听完无奈地笑了一下。他认为,回忆是最靠不住的东西。当一个人回忆时,想象力会变得异常丰富,离奇又惊人。他不想被回忆捉弄,所以不愿写自传。同时,他不愿亲自写下材料和题目,送到“考据家”的手中。所以,这种“想象力丰富”的工作,他留给了想要为他作传的人。
不过,传记终归不是小说,人物经历不能虚构。钱锺书说:“自传就是他传,他传就是自传。”意指他人“考据”来的可以当作“自传”,“自传”加了“回忆的想象”反而成了“他传”。所以,“考据家们”代写传记,纵是“他说”,也算有“自”的成分。这个“自”,是传主的亲身经历;是人们采访他时,他说出来的亲身感受;是他的家人、亲友,留下的只言片语。
“考据家们”以此为依据,广泛搜罗材料,才有了传主不凡的一生。
钱锺书的一生是不凡的,在学术上的地位和成就也是不凡的。他的《围城》曾轰动一时,是流传于世的经典作品。他的《管锥编》博大精深,包含了古今中外各种学问,少有人敢说一定读懂了它。他的散文、诗作、评论,更是一部大书,像极了他的一生,历经万般坎坷,仍是恣意洒脱。
如果这世间有谶语,那钱锺书便有“谶作”。他的《围城》不仅困住了世间人,也让自己置身于“围城”之中。
不过他认为,身边有了“最才的女”,人生经历的所有磨难与劫难都不算什么。毕竟,除了学问外,没有什么比与夫人杨绛相视一笑,与她携手共度余生更重要的了。
有时,他会站到“围城”上面,看一看在“围城内外”来来往往的人。见他们还不肯清醒,也会说些至理名言劝一劝他们。
无奈,很多人是劝不醒的。于是,他以身作则,用对学问孜孜不倦的追求,为人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这学问一做,就是鸿篇巨制。这些作品,虽是学术,但也是做人的学问。那懂得了,是否就能醒过来?
这或许没有答案,但开卷有益,这总是一件好事。
宣统二年十月二十日(1910年11月21日),钱锺书在无锡出生。他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锺书,字默存,号槐聚。钱锺书的“锺”字讲起来,离不开他家族按族谱字辈起名。
钱氏家族往前追溯,可至极早,据钱基博在《无锡光复志·自叙篇》中所载,是“得姓于三皇,初盛于汉,衰于唐,中兴于唐宋之际,下暨齐民于元明,儒于清”的世系。钱镠(吴越武肃王,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开国国君)之后相传十世左右,钱氏一支搬迁至无锡梅里堠山,成为堠山钱氏始祖。
堠山钱氏在无锡经历宋元明清,至清末民初,钱氏已有一房在无锡中心七尺场造屋定居,这便是当地有名的“钱家大院”。这所大院的大门旁,立着一副古刻楹联:“文采传希白,雄风劲射潮。”希白,指宋代文学家钱易,他才学赡敏,真宗时以第二名及第。下联则是指钱镠,传说吴越王钱镠,在杭州时曾指挥大军发箭射潮,修筑海塘,才有了今日的“钱塘江”。钱氏一族文武双全,以文采长传不衰,正如钱基厚在《孙庵私乘》中所说:“钱家历代无大显贵,但多读书有成者。”
P2_4……前言/序言序言人生是一场在“围城”中不断破城,又重建的过程即使你没有读过《围城》,你也应该听过: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钱锺书创作《围城》时,已经历了珍珠港事变,处于上海沦陷时期。此时,上海是大多数人的“围城”,但却不是他的 “围城”。他在狭小的天地里创作、读书,与妻女逗趣,与友人闲谈,获得了比常人更为广阔的自由。这一时期,他写下这 本思索了很久的小说——《围城》。他认为,自己已看透人生,他不是“城里人”,也并非“城外人”,他是站在上帝视角的智者。他娶才女杨绛为妻,没有想要“冲出”婚姻这座城墙的欲望。他天生不慕名利,对于名誉堆起的高山,也并不想要攀爬。他只是一个追求学问的人。殊不知,追求学问也是一座“围城”,只要人还有所求,便逃不出身陷“围城”的命数。可是,人就该无所求吗?非也!假如一个人生无所求,那他很容易会成为一个“无用” 之人。上天造出我们,并非要让我们一无所长,一无所用,而是为了让我们成就更好的自己。事实上,当我们意识到人生有“围城”时,我们才会想要打破它。当如钱锺书一样,在学问的“围城”里,不断打破、重建,最终归于平凡,活出无所谓“城里城外”的人生态度。历史倒回到19世纪初期。那时,中国还是大清的天下。这个统治了近三百年的王朝,因辛亥革命的爆发彻底瓦解。历史突破了它的“围城”,重建了一个新的时代。钱锺书生于清朝末期,那个动荡的年代。不过,因为他出身大户人家,这些动荡与他并无太大关系。他在缓慢的时光里,读着书,做着游戏,模仿着小说里的人物。那时,他不知道学问为何物,只知道读书是一种乐趣,这里面有他从未见过的世界。那时,他是一个想要冲进“围城”的人,如饥似渴地希望打开一座座文化宝库。待他长大,走进校园,他才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其他国家,其他文化。为了探索未知世界,他开始努力地自学英文,试图解开另类密码。后来,他留学、作诗、写文章、编著诗词等,都是为了打破这一座又一座城墙,让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正因为钱锺书知道“围城”的存在,所以他总是在想办法“打通”中西文化,还学术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人生有“围城”不可怕,可怕的是身在“围城”而不自知。他的笔,便喜欢书写这些“不自知”的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文章,让沉睡的人醒来,让打不通的打通,这是一个文人的悲悯之心,也是一个学问家的责任。书是什么?西汉刘向曰:“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清朝大儒曾国藩曰:“静坐自我妄为,读书即是立德。”培根则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对于钱锺书来说,书是他的生命,是他打开城门的钥匙。这一座座城墙,非要练就一身硬功夫去硬拼,去打破它吗?大可不必!找到钥匙,你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走出去!事实上,人生就是不断解锁的过程。换句话说,是在“围城”中不断打破城墙,又重建的过程。普通人有普通人的城墙,作家、艺术家也有自己看不见的另一面世界。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钱锺书在现代文学领域里已是德高望重的巨匠,其学问之浩博,常人难以企及。不过传记本身,并非研究文学的学术论文。它更多的是探索传主的生活故事,以及做学问的点点滴滴。在这本传记里,记录了钱锺书的为人之道,有他的婚姻相处之道,也有他的做学问之道。与阅读他的皇皇巨著相比,翻一翻他的传记,反而能让人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钱锺书。他的智慧,后人受益良多。他的生平故事,也会给人深刻启迪。无论身处哪个时代,人都需要一个高山仰止的榜样。他是我们的照路明灯,是我们不断求索的领路人,是我们想要放弃时给我们鼓励的人。钱锺书是天纵之才,可是他的成就也离不开他自身的努力。这样的天才都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我们常人又怎能放弃对知识的探索和渴求?这就是传记的意义。我们了解一个人物,并非是为了看一看他的生平,然后捂住嘴巴说一句“好厉害呀”,而是我们自己能从传主身上看到什么,学到什么,然后把它变成自己的营养。他是唯一的钱锺书,你也是唯一的你。记得上绘画课时,老师曾说:“我们来世间走一遭,为的不是学个手艺,也并非一定要成就什么,而是为了在临走的时候,能够带走一个更为洁净的灵魂。这才是我们来一趟的目的。”当你越来越洁净,灵魂上的“淤泥”自然就越来越少。当你的灵魂变得越来越轻灵,这世间的人、事、物,也自然再也不能困住你。“努力”二字从来都不是“鸡汤”,而是一个人最为实在、踏实、平凡的生活。 ……
- 新华一城书集 (微信公众号认证)
- 上海新华书店官方微信书店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