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书名:中信国学大典:礼记孝经
定价:42.00元
作者:刘志辉[导读] 著 饶宗颐 编 刘志辉,胡平生,陈美兰 注
出版日期:2014年2月
页码:328页
装帧:平装
开本:16
ISBN:9787508644004
★ 香港中华书局百年典藏,全套50册;跨越经典巅峰、引领国学变革
★ 独一无二的权威创作团队,国学泰斗饶宗颐名誉主编,集结两岸三地空前阵容,全球汉学界的顶尖学者倾力打造
★ 深具国际视野,展现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融,以现代眼光、世界眼光、未来眼光来抚慰人心的摩登新国学
★ 贴近当代社会的解读,挖掘古代国学经典的当代意义,浮躁社会的醒世箴言,迷茫心灵的治愈良药
★ 老少皆宜,修身必读、学习必备,导读、原典、注释、译文、赏析与点评、名句索引、插图等一应俱全,解读全面专业权威。真正读懂伟大思想、受益一生
★ 诗书传家久,国学继世长,双色印刷,装帧典雅,用纸考究,附全彩阅读指南,馈赠佳品、传世国学典藏
《中信国学大典》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中信国学大典既收录了《论语》、《老子》、《孙子兵法》、《孟子》、《庄子》等不可不读、不可不知的中华经典名著,也囊括了《礼记·孝经》《心经·金刚经》《六祖坛经》《净土三经》等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
《礼记》是一部以儒家礼论为主的论文汇编。今本《礼记》共四十九篇,其中《曲礼》、《檀弓》、《杂记》三篇因篇幅较长而分上下篇,实际为四十六篇,阐释礼经意涵,可指引后人阅读礼经的思考方向。
孝道,是“中国固有文化的精华”,以“尊老,敬老、养老、送老”为基本内涵;而《孝经》一书,涉及孝道,说到了一些行孝的具体事项,其核心是以“孝”劝“忠”。一些内容在今天,仍是新社会的伦理道德的一个组成部分。
礼记
《礼记》导读
曲礼
檀弓
王制
礼运
学记
乐记
祭法
祭义
经解
仲尼燕居
冠义
昏义
孝经
《孝经》导读
开宗明义章第一
天子章第二
诸侯章第三
卿大夫章第四
士章第五
庶人章第六
三才章第七
孝治章第八
圣治章第九
纪孝行章第十
五刑章第十一
广要道章第十二
广至德章第十三
广扬名章第十四
谏诤章第十五
感应章第十六
事君章第十七
丧亲章第十八
名句索引
刘志辉,中国研究文学硕士(香港科技大学),宗教研究文学硕士(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文文学硕士(香港城市大学)。现任香港公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兼任导师。著有《香港当代文学精品:诗歌卷》(合著)、《含英咀华:通识与中国文化》(合著)、《中西大不同》(合著)及《古今大不同》(合著)。
《礼记》导读
今天,为什么我们还要读《礼记》?
一、《礼记》的作者、成书及研究
《礼记》,又称《小戴礼记》。
在先秦时期,《礼记》并未成书,它只是单篇流传,或被收录在一些儒家弟子的“记”文之中,所以《礼记》的篇章并非成于一人之手。至于《礼记》的编纂人是谁,历来说法纷纭,据《隋志》、《唐志》所载,西汉宣帝时,礼学家戴圣将春秋末年至战国晚期一些解释和补充《仪礼》的文献编纂成书。不过,按孔颖达《礼记正义·序》引东汉郑玄《六艺论》云:“戴德传记八十五篇,则《大戴礼》是也;戴圣传礼四十九篇,则此《小戴礼》是也。”这里只说了戴圣传授《小戴礼》,却未说戴圣是编者。关于今本《礼记》的编者谁属,从来就各有说法。不过据近现代之学者考证,戴圣为今本《礼记》的编者的可能性颇大。
汉宣帝时,戴圣(叔)、戴德(侄)与庆普的礼学,号称为《仪礼》三家之学,至汉平帝时,三家同被立为官学。故大、小二戴《礼记》都是今文学派的作品。
与此相比,若说大、小二戴的《礼记》是属于今文学派的,那么汉代刘向(前七十七年至前六年)的《礼记》辑本则是古文学派的代表。据《汉书·艺文志》记述,有《记》(即《礼记》)百三十一篇、《明堂阴阳》三十三篇、《王史氏》二十一篇、《乐记》二十三篇、《孔子三朝》七篇,上述各篇可能都是刘向《礼记》的辑本来源。据研究显示,就成书时间而言,大戴《礼记》可能成书于宣帝中期,小戴《礼记》约成书于元帝永光四年至五年之间。至于成帝末年,始有刘向《礼记》问世。
众所周知,今、古文经在两汉经学上一直纠结不清,关系复杂,而上述的三种《礼记》辑本,虽然在材料选编和篇目订定上都各有取舍,互不相袭,但是三者都可以说是今、古文经“互动”的“混合体”。以对古文《礼记》的吸收为例,三部《礼记》中,刘向最为积极,他辑录了二百零四篇古文经,戴德次之,戴圣最少,仅从古《礼记》二百余篇中选取了四十余篇,然而,比较大小戴与刘向三家整合《礼记》的做法,可以看出其中的分歧并不是今古文经学的分歧。 到了东汉,大、小二戴的《礼记》垄断了官学的位置,但据《后汉书·儒林传》所记,官方今文经的传人颇多,唯独今文系统的大、小二戴《礼》学的传人“不显”,未记名氏,由此可见,大、小二戴《礼》学在东汉时已逐渐衰微。
不过官学毕竟是官学,小戴《礼记》(下称《礼记》)早已有人研究或作注疏,据《后汉书·桥玄传》记载,戴圣在世之时,弟子桥仁已著《礼记章句》四十九篇。其后,马融(《礼记注》)、卢植(《礼记解诂》)等都对《礼记》进行注解。当然,东汉末年郑玄的《礼记注》是至今仍然完整保存的《礼记》最早注本。除了曹魏至西晋时王肃的《礼记》三十卷被立为官学,郑玄之学曾一度被压抑之外,郑氏的《礼记》一直为学者所宗。至南北朝时期,义疏之学兴起,是时南朝皇侃(《礼记义疏》四十八卷),北朝熊安生(《礼记义疏》三十卷)均以为郑注《礼记》作义疏而闻名。皇、熊二氏之《礼记义疏》开唐人注疏之先河,唐太宗时期,国子祭酒孔颖达(五七四至六四八)奉诏考订《五经》,把《礼记》(《小戴礼记》)与《周易》、《尚书》、《毛诗》、《春秋左氏传》并举,撰写成官方经学教科书——《五经正义》。自此,《礼记》正式跻身“经”的行列,而且广受天下读书人的欢迎。又因孔氏宗郑氏之学,又好南学,使郑玄之学得以彰显,不过其他注本皆不传。
……
所谓“礼源于俗”,《礼记》所记的不是老掉牙的《礼义》,而是一种历久常新的“生活体验”。准确地说,《礼记》揭示的正是个人与他人、社会、国家,甚或是宇宙之间的“互动过程”。
——刘志辉
若“自我”是船,《孝经》就是锚。船有了锚,就可以定下来,不再随波逐流,四处飘荡。如果我们认同“I”世代的“自我”陷于迷失之中,那么《孝经》正是一本“导善”和“救乱”之书。
——刘志辉
- 中信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坚持“我们提供知识,以应对变化的世界”的出版理念,以高端优质的内容服务,多样化的内容展现形式,为读者提供高品质阅读与视听内容,满足大众多样化的知识与文化需求。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