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出版社店铺主页二维码
中信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坚持“我们提供知识,以应对变化的世界”的出版理念,以高端优质的内容服务,多样化的内容展现形式,为读者提供高品质阅读与视听内容,满足大众多样化的知识与文化需求。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中信出版 | 呼吸06:非必要之必要 英国Breathe编辑部著

48.30
运费: ¥ 0.00-15.00
中信出版 | 呼吸06:非必要之必要 英国Breathe编辑部著 商品图0
中信出版 | 呼吸06:非必要之必要 英国Breathe编辑部著 商品缩略图0

商品详情


书名: 呼吸:非必要之必要

定价: 69.00

作者: 英国Breathe编辑部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 2023-01-02

页码: 192

装帧: 平装

开本: 16

ISBN: 9787521749953



★创刊于英国,遍及世界的正念生活读物
★一本帮你平衡身心的正念启发书,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微光
★心理学家李松蔚担纲《呼吸》中文版主编,撰写主题文章
★花园旅行家@蔡丸子、心理学家@陈海贤、歌手@钟立风、“简单心理”创始人@简里里鼎力荐;
★旅行之要、诗歌之要、露营之要、幽默之要……那些非要之外的领地,是我们确认自我的锚点。
★我们习惯了为了工作、为了他人度过那些“要”时光,本书希望让读者了解,生活并非全是由价值和产出填充的,其中多多少少包含着一些无法定义的时间碎片,或许是消磨,或许被称作浪费,但这些“非要”是自我确认自主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期《呼吸》以“非要之要”为主题,探讨那些或许微小、甚至对他人来说无关紧要但对自我非常重要的事。它可能是人生求真的哲学,是去野外生活的行动,是专注当下的松弛与心流。它可能是旅行、跑步、音乐、诗歌、喜剧,是友人的聚会——是我们抵达自我、复苏身心的良方。
特邀心理学家李松蔚、创意工作者东东枪、复旦大学哲学教授姜宇辉、跑者老樊、园艺作家蔡丸子、露营爱好者丸子、公益诗歌组织创始人康瑜探讨不同面向的生活。
全书内容分为幸福、生活、正念、创造力、逃离五大部分,书中既包含、绘画、散步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也包含对找寻内在自我、减少焦虑方式的介绍,旨在帮助读者调节情绪,关注内心感受,从而实现自我成长。
书中既有思想探讨,也有行动指导,兼具知识性和实用性。此外,书中配有大量插画及摄影作品,图文结合,为读者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

目录
IV
在要的领地之外
IX
3000 公里 100 天,我和我的猫一起跑长城
XIV
花园之要
XVII
去野之要
XX
诗歌之要
XXIV
兔子的下场
XXVII
你不是真正的幽默
XXX
呼吸特别征集

Wellbeing幸福
3
天助自助者
8
了解手印
13
感受振动
19
压死骆驼的后一根稻草 ?
25
诗歌疗法
30
拔牙
34
身心健康

Living生活
45
脱水,脱轨
53
极乐之巅
59
悉心呵护
65
园艺日记

Mindefulness正念
72
享受孤独
78
你被手机掌控了吗 ?
84
身心平衡
89
暂停的力量
93
嗯,好吧……
99
脑海中的声音

Creativity创造力
108
思绪之轮
114
智慧箴言
119
编织 , 呼吸
123
不设限

Escape逃离
132
镜头框
136
银幕世界
139
大开眼界
145
生命之流
149
脑海里的粉色泡泡

英国Breathe编辑部,Breathe编辑部,创刊于英国,旨在帮助读者获得更平静、更轻松的体验。Breathe编辑部的内容宗旨是帮助你“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每一期都包含清新的插画、手工制作及艺术内容,还包括专业心理内容,帮读者从压力中解脱出来,找到更大的幸福。

无常是生活的真相,无可逃避,让人疑虑丛生。但是疑虑再大、再重,也大不过你此时此地的一次呼吸。
——心理学家、《呼吸》中文版主编@李松蔚

正念是什么?正念是一座思想的花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正念花园中一株轻盈生长的花草,呼吸着自由、新鲜的空气。而这本《呼吸》,就是一座纸上的正念花园。
——花园旅行家、园艺作家@蔡丸子

呼吸是变化,是与世界的交流,是生命的流淌。
——心理学家、《了不起的我》作者@陈海贤

让我愉快的事包括:彼此无须解释,相互分享沉默……这一切,仿佛一呼一吸,仿佛时间流逝又倒回。
——写作者、歌手@钟立风

人需要一个安全的角落,离开他人的评价和语言,听自己头脑中的声音,感受自己的身体。《呼吸》的每一篇内容都很轻,颜色和图画都很美。每次我翻它的时候,都觉得像捧着一汪湖水,很轻盈。
——“简单心理”创始人、首席执行官@简里里

在要的领地之外
李松蔚

这是一个饱受失眠困扰的来访者,“每天都睡不着”。不是绝对意义上的睡不着,只是用来入睡的时间超过一个小时,他觉得有点长。他希望每天一沾床就可以睡着, 而且是高质量的睡眠。他认为只有这样,白天才能够有尽可能多的时间,可以精力饱满地应对他的工作——他有太多工作要做了。

他干练,利落,惜字如金。我有一个印象,仿佛睡眠对他也是一项工作。

睡觉不为睡觉,而是补充体能,为了保证第二天的工作效率。他总是说“为了”——睡觉为了工作,工作为了创造价值,创造价值为了赚更多钱和实现更高的人生理想,每件事都有明确的目的性。可以说,他每天的工作 时长不止 8 小时,甚至不止 12 小时,而是整整 24 个小时——睡觉也算在内,全是为了特定的结果服务。这样一个满满当当的时间表,现在多出一小时的空白时段,这是巨大的空耗。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满心不安。

我跟他讨论,这段空白对他有什么意义。

“意义”这说法似乎也等于某种要性:“为了”什么。 他找不到意义,无论这段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躺到床上后还会有一段睡不着的、无价值无产出的时间。

我问他:有没有想过,无价值无产出正是你想要的呢? 想要,但是不要。生活并非全是由价值和产出填充的,其中多多少少包含着一些无法定义的时间碎片——我称之为“非要”的时间,说是消磨也好,浪费也好,确实没有直接的成果,但它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很多人忙完一天的工作,并不急于休息,哪怕已经很累了,还要在房间里东走走西摸摸,刷刷手机,吃点零食。在他们心里,这是“属于自己的时间”。这段时间他不需要规划, 没有任何期待的结果,也不对任何人负责。它(这段非要的时间)的存在本身就是意义。

非要的意思,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要点在于无所谓,无所谓就具备着一切可能。可能做点什么,可能不做,可能做得好,也可能搞得一塌糊涂。怎么都行,所以是“可能性”。当然可以浪费,把时间都浪费掉也是可能性之一。

我们接受的教育是浪费可耻,这也是从要性的角度定义的。但人确实可以浪费时间,“可以”自然不是须。不过,如果说人有什么是“须”的,我想就是须拥有一点“非要”的空间。人之所以是人而非机器,恐怕就因为多了这么一点空间。不是每件事情都须计较投入和产出的比例,指向一个明确的结果。一家人在一起忙活一下午,包顿饺子,就时间成本而言当然比不上下馆子,但我们心里都会珍惜这样的时间。

极限状态下,是有人可以把时间安排得严丝合缝。我以前在大学,学校里有一对双胞胎姐妹很出名,她们俩的日程表可以从早到晚规定好,精确到了每分钟要做什么。习惯是很好,做计划让人的效率大化,每分钟都可以有用处。但归根到底我们还是要面对这么一个问题:总会有突发情况,计划被打破,假设就是有一些计划外的状况呢,怎么样?

我猜她们的回答是:也不会怎么样。

要允许适度的弹性。好的计划是人的“意愿”,但不是“绝对”。人只有在被充分接纳的前提下,事情才能做得更好。允许你不做,在此基础上你还是做了,这件事才是出于你个人的意愿。一旦没有这份允许,你只能做,那就是一种强制。而我们会本能地反抗各种强制。你现在就可以体会一下“不允许”的滋味:让自己在一分钟之内不咽唾液,或者不许在头脑中想一头大象。你看,这些事原本你也不想的,现在却有些忍不住了。

控制伴随失控。端的控制,带来的往往是剧烈的失控。像我那个来访者,甚至不允许自己在入眠前经历一段“非要”的辗转反侧,这只会让他的焦虑更强烈,蔓延到每时每刻。太精准的安排往往具有这种脆弱性,经不起一点点冲击。我们以为一个坚硬的框架可以保护自己,但如果一点弹性都没有,也许我们反而成为被框架困住的牺牲品。

什么是要的?这个问题还有一个关键元素,就是主语——“谁”。

谁来定义要?谁负责掌管这片领地?

喜不喜欢,我们自己说了算;可是不要,存在某种泾渭分明的判断标准。那是一种完全凌驾于个人喜好之上的权力。就像小时候,上学读书才是要的,其他都是玩物丧志。你喜不喜欢没有用,重点在于父母的意志。他们把生活中的一切事物看成两种,比如书有正经书和闲书,他们说闲书读下来对学习没有帮助,纯属浪费时间,“没要”。

问题不在于闲书有没有用。今天也有貌似开明的父母鼓励孩子什么都读,开卷有益,但紧接着又会说:刷短视频就没要。从本质上讲,都是一个人在替另外一个人决定他应该怎样活着。这里的“要性”无论获得多么充分的论证,对这个人的人生有着怎样不可替代的价值,都在传递一个声音,就是我可以决定你一部分的生活。

我们多多少少要学着去接受,我们的人生的确有一些部分是不能自己主宰的。谁也不能做到完全为自己而活,尤其在如此高密度快节奏的城市当中。我们很自然地让渡一部分空间给领导,一部分空间给客户,还有一部分给亲人。但我们不能让渡得太轻易了。人生本来就那么有限,划一片给工作,再划一片给家庭,再有就是“自我成长”(很多“成长”也是为了符合别人的期待)。我们自己的地方呢?除了一个称职的员工、一个负责的丈夫或妻子,一个好爸爸好妈妈,一个光宗耀祖的儿女,那么我呢?我在哪里?

我们的真身,就躲在有“要”的领地之外。

我的另一个来访者,是一个人文素养高的人,平时会写一些严肃的文艺评论。但他有一个秘密:他有时工作不下去,就会偷偷看一些玄幻修仙的网文,他知道这是一种“低级”的快乐,但他就是欲罢不能。他为此很痛苦,他认为这不只是一种爱好,而是对信仰的“背叛”,背叛了他的身份认同。

我告诉他,你信仰的自我仍然是被某个“他者”定义的,你在百分之七八十的时间内都可以满足“他”的要求,那已经很不错了。而你毕竟不是百分之百为那个定义而活。毕竟在定义之外,你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那么你仍然需要拥有一些纯粹留给自己的时间。这段时间你做些不高级、不漂亮、上不得台面的事,只要你开心,就可以。你头脑中会有一些严厉的声音,说这没有意义——让它闭嘴就好了。

说起自己的时间,常常有一个悖论,我们一面希望多一点自己的时间,另一方面又希望这段时间过得“有意义”。这还是在代入一个威的立场审判自己,期待自己在做的事——虽说是出于自主——也能体现出某种正当的要性。但那样一来,就不再是自主了。

某种意义上,自主性要在“非要”的前提下才能得以确立。主动学习的小孩,没办法判断他写作业究竟是出于自主意愿,还是无形中受到了父母的压制。要澄清这一点,他须暂停学习,读点“非要”的闲书,看看会怎么样。只有这段时间被充分允许,他收到另外的允许,这时候他再去做那些“要”的事,才是出于他自己的选择。

这一期《呼吸》,盘点了生活中的一些“非要”。

旅行。跑者老樊带着他的猫一起跑长城,我们看看他如何讲述这段100天3000公里的经历。疫情这几年,旅行对大多数人都成了一种奢求。“何出门自找麻烦”,现在我也开始这么想了。作为权宜之计不得不如此。但希望我们偶尔还可以回想一些旅行的快乐。它不是需品,永远待在一个地方当然也能活。但走得远一点,家才有不一样的意义。不要因为在家里待得久了,就认为只有这么几十平方米的生活。别忘了还有些人在路上。

幽默。苦闷的时候,人人都能从脱口秀或《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吸取几分钟的快乐。这期《呼吸》里,东东枪老师谈到了幽默。幽默自然不能当饭吃,但是古往今来,笑话始终有着惊人的生命力。恐怕真的到了没有饭吃的一天,也会有人摸着空空如也的肚皮,讲几句有气无力的玩笑吧。幽默是痛苦的麻药,甚至在不能缓解痛苦时,单纯发笑也是一种态度:在本应笑不出来的时候,还能笑,这是一种微不足道的坚持。我们可以被生活的苦难打垮或者消灭,但我们终还能保留的自主选择,也许就是这么一点儿俏皮。

音乐,诗歌,一幅画,一杯茶。生活中有太多事物都可以是非要,就像中国艺术里的留白:表面上什么都没有,但那刚好是展开无穷联想与诗意的空间。

我建议你在生活中也保留这样一点空间,不用很大。也许一年当中拿出那么几天,或者一天当中拿出几分钟也好。这是一段非要的时间。跟朋友聊聊天,散个步,坐着发发呆,手边有这本书的话就翻开看两页。我这样说还是像布置任务,或者换句话吧:一个字看不进去也可以。这段时间是踏踏实实属于你的,你怎么用都很好。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都无须为此不安。感受一下:这是完全属于你的生命,你怎么活着都行。

对了,还有呼吸。呼吸是每时每刻都不停歇的任务,但一个人安安静静地什么也不做,专注于自己的呼吸,这是生活中难得的一种平静。你有多久没试着关注自己的呼吸了?试试吧。简单的正念,把心系在自己的呼吸上。

还想说几句,在“非要”背后,有我们对自己的信心。

我们执着于掌控,让生活中布满要之事,是因为我们总担心在留出一点空白后,事情会变得更坏。我遇到过很多父母对孩子表达这样的担心。他们问我:孩子放学回家后,不是一时间写作业,而是东游西逛,吃一会儿零食,扯几句闲篇,该怎么让孩子抓紧一些?我想这不就是我们面对工作的常态吗,父母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但他们就是无法释然。我问他们,孩子浪费的时间有多长,父母答不上来。孩子晃荡了没有两分钟,父母就忍不住开始介入。如果一直不催促会怎样?父母说:“那他一晚上都不会动笔!”其实他们并没有试过,得出这个结论更多是出于一种恐惧:一旦放开控制,坏的事就会发生。

我请他们试一试。这个问题很容易就有真实答案。

结果往往比他们想象的轻松——任由孩子磨蹭,父母一句话都不说,孩子往往也只耽误几分钟,多半小时,就会一边抱怨今天作业好多,一边吊儿郎当地把书本文具拿出来。父母怕的噩梦并没有成真。换句话说,孩子知道什么是“要”的。但这种要又须在他先浪费一些时间,确认过“非要”的权利之后,才能转变成一种自主。

成年人也一样。说自己在蹉跎人生的,也不会真的无止境地蹉跎。长远来看,我们都会在自己的领地上做一些有意义、有回报,多多少少对得起自己的事情,只是我们需要先确认这片领地真正属于“自己”。一确认的方式,就是先让自己什么都不做。

所以非要的背后,指向的是信任问题——我敢不敢相信自己?

后再说说文章开头的来访者。他后来接受了,每天可以有一两个小时的放松。他开始对睡不着的时间充满期待,想趁这段时间追一个剧。但他后来发现,一躺床上就困意来袭,甚至连一集都没看完。你看,他甚至不需要“真的”花费这些时间,只要在心里拥有这样一种可能性。你知道自己可以有一块休息的地方,就能在路上走得更稳。
中信出版社店铺主页二维码
中信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坚持“我们提供知识,以应对变化的世界”的出版理念,以高端优质的内容服务,多样化的内容展现形式,为读者提供高品质阅读与视听内容,满足大众多样化的知识与文化需求。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中信出版 | 呼吸06:非必要之必要 英国Breathe编辑部著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