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空间旗舰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文人空间旗舰店 微信认证
文人空间官方有赞商城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常书鸿作品集:《新疆石窟艺术》

59.40
运费: 免运费
库存: 9993 件
常书鸿作品集:《新疆石窟艺术》 商品图0
常书鸿作品集:《新疆石窟艺术》 商品缩略图0

商品详情

【基本信息】

上架建议:传统文化 艺术研究      

书名:《新疆石窟艺术》

书号:978-7-5726-0026-5

作者:常书鸿

主编:常沙娜

装帧:精装

定价:99元

出版日期:2022.10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开本:32    印张:9.25   

读者:大众读者、艺术爱好者

 

【内容简介】

新疆石窟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是古代聚居于我国新疆地区各族劳动人民在民族文化传统基础上接受外来文化的艺术成果。
  《新疆石窟艺术》是常书鸿先生以其亲身考察新疆石窟的经历,结合数十年对石窟艺术的研究,所写成的一本介绍新疆地区各处重要石窟的历史、文化、艺术特色的通识型读本。阅读本书,可以了解中国石窟艺术创始和发展过程中演变的情况,并了解中国人民如何在民族艺术的优良传统上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的因素,从而丰富艺术创作的内容与形式。

 

[编辑推荐]

◎一本系统介绍新疆石窟的通识读物

新疆石窟是比敦煌石窟还要古老的存在。“敦煌守护神”常书鸿基于多次实地考察的翔实资料,系统介绍了新疆地区十三处石窟的分布情况、创造年代和艺术特点。

书中既有对重要的新疆石窟如克孜尔石窟、库木吐拉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等的详尽分析。

又有对不为人知且难以涉足的吐峪沟石窟、雅尔崖石窟、胜金口石窟的充分阐释。

◎一份新疆深度旅行指南

新疆不只有美食、美景,还有古老的人文景观。这本书可以补全你对新疆的认知拼图,看到新疆的另一面,为你的新疆之行带来新的视角和更丰富的内涵。

◎一次不容错过的新疆石窟视觉盛宴

    封面为常书鸿1955年临摹的克孜尔石窟第69窟《睒子本生》,图中墨线勾勒的人物、动物等,形象遒丽天成,动势自然流畅。

内附常书鸿亲笔所临的路线图、方位图、线描图以及他考察新疆石窟时所拍的黑白照片。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顾问霍旭初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尔石窟研究所倾情提供的多张珍藏彩色照片,从外景到内景,从壁画到彩塑,多角度立体呈现新疆石窟艺术。

◎敦煌学专家饶宗颐、樊锦诗、柴剑虹担纲顾问

◎全彩印刷,品质装帧,宜收藏,宜阅读

 

【作者简介】

常书鸿(1904—1994),著名画家,敦煌艺术研究家,我国敦煌学的奠基者和敦煌文化事业的开创者,被誉为“敦煌守护神”。1927年赴法留学学习油画,作品屡获大奖,并被法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因在书摊偶遇《敦煌石窟图录》,决心放弃巴黎的舒适生活,回国投身敦煌石窟保护工作。1942年参与筹备敦煌艺术研究所,并任首任所长。1949年后历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国家文物局顾问、甘肃省文联名誉主席。

 

【主编简介】

常沙娜(1931— ),常书鸿之女,新中国第一代工艺美术设计家、图案学家、设计教育家、艺术家,原中央工艺美院(现清华美院)院长,中国文联“终身成就美术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曾参与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等经典建筑的设计。

 

【建议上架】

传统文化 艺术研究

 

【目录】

绪 论001

第一章 古龟兹国石窟036

第一节 古龟兹国石窟的分布情况、创造年代及其艺术特点038

第二节 克孜尔石窟067

第三节 库木吐拉石窟139

第四节 克孜尔尕哈石窟162

第五节 森木塞姆石窟166

第六节 玛扎伯赫及龟兹地区的其他石窟175

第二章 古焉耆国石窟184

第三章 古高昌国石窟190

第一节 古高昌国石窟的分布情况、创造年代及其艺术特点192

第二节 雅尔崖石窟200

第三节 吐峪沟石窟204

第四节 伯孜克里克石窟208

第五节 胜金口石窟216

结 语219

一、民族的形式与内容220

二、现实的作风224

附 图228

出版后记277

 

【精彩书摘】

从新疆的地理环境方面看,环绕着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周围的“丝绸之路”南北两道的交通环境是极其险恶的。数百里水草俱无的戈壁沙漠、难于攀登的巍峨高山、干燥而骤烈的气候变化,都为旅途往来增加艰难。特别是流沙的移动,往往会把仅有的河流和田舍掩埋起来,使昔日繁华的大道变成人烟荒芜的沙漠旷野。20世纪初发掘出来的尼雅遗址,就是因流沙掩埋了水流而被放弃了的汉代古城。

……从这些记载中可以了解东西交通旅行中极端艰苦危难的情况。这种旅行不啻是生与死的搏斗、成功与失败的考验。少数幸而渡过了难关的,像法显、玄奘等,也都是在九死中得到了一生,自然是值得庆幸。即使是不幸遇难中途殒命的遗尸白骨,也足够使孤寂的沙漠旅行者产生十分的同情。何况在这些死者中知道有往来东西的僧侣,那么这“为普度众生求法殉道”而来的遗骸,就更容易获得同路人或“善男信女”的尊敬。按照佛教的礼节,他们的遗骸应被烧成灰烟,变为“舍利”。如果这些遗骸是属于西方来的或者是东方去的高僧的遗体,那么他们所获得的礼遇将不是一时的哀悼与慕拜,十分可能有一些忠实的信徒——乌波娑迦,就随时中止他们的旅行,像对佛“舍利”圣骨一般,虔诚地守卫在“舍利”的坟塔旁边暂时不离开。于是他们就孜孜不倦地为后来经过这些艰险道路上的信徒、商贾和长途跋涉、背井离乡的远征将士们讲述已死高僧的品德戒行和他们出生入死、不屈不挠而牺牲的经过,并求得人们的同情和布施。当然,正处于这样艰险过渡中的旅客,就是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也是十分容易感动而愿意停留下来听听同路人不幸遭遇的故事的,同时也可以顺便打听打听到下一站去的旅途情况,例如到前站还有多少路,中途有没有水草等必须知道的一些问题,取得相互帮助和乐意的布施。也可能偶然碰到一个德行高超的过路的高僧,或者是一个兼长佛画的能手,于是乌波娑迦们看机会还要邀请他们临坛说法,或是对比丘们传授一点佛和菩萨画像的粉本。诸如此类等等,于是就在此创立了一个小小的佛教宣传中心。这个中心,也许起初是像中亚一带所有的坟塔,或是简单的支提。但后来的发展,必须安排一个能够容纳更多人的环境和有关生活供应的条件,人们在附近的土地上耕种了一些农作物,修盖了一些简单的房屋与说法的讲堂,等等,逐渐具备了塔寺的规模。这样发展的趋势,就必须看自然环境的具体条件。围绕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周围的绿洲并不是很富足和丰盛的,它们要靠天山或昆仑山上流下来的雪水进行灌溉,至于去西域的交通也就势必沿着山坡行进。僧侣们经过一天的劳累奔波之后,有时就停下来建造庙堂,或在山上开凿石窟。从新疆现存石窟及明屋分布的情况看来,沿塔里木盆地南北两路一般距乡村或城市都不超过一站路(约七十华里)。

我以为新疆石窟就是在上述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建立起来的。(P14-16)

 


文人空间旗舰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文人空间旗舰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文人空间官方有赞商城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常书鸿作品集:《新疆石窟艺术》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打开微信,扫一扫

或搜索微信号:wenrenkongjian
文人空间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