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书名:农村水环境问题的经济机理分析与管理创新制度研究
定价:66.0
ISBN:9787030549518
作者:李雪松
版次:1
出版时间:2017-10
内容提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农村自然生态系统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大量的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农业面源污染物等使我国农村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本书通过对农村水环境管理相关问题背后的经济机理进行系统分析,旨在刻画出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全貌和变迁历程,厘清宏观经济发展、微观经济主体与农村水环境污染之间的作用机理,探讨制度安排对农村水环境的作用和影响,并在总结国外农村水环境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水环境防治机制与管理体系,对创新农村水环境管理制度做出有益探索,以期为我国农村水环境管理实践提供系统完整的参考依据。
目录:
目录
第*章 导论 1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4
三、研究内容与思路 6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8
五、可能的创新 9
参考文献 10
第二章 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现状与时空分布 12
一、中国水安全综合评价 12
二、农村水环境问题的特点 17
三、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核算 19
四、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时空分布 22
五、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总体评价 27
参考文献 28
第三章 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宏观经济机理 30
一、经济发展与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理论基础 30
二、经济发展与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理论分析 33
三、主要经济发展特征与农村水环境污染效应分析 38
四、经济发展与农村水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检验 41
五、本章小结 46
参考文献 47
第四章 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微观经济机理 48
一、农民环境意识的农村水环境污染效应 48
二、农民生产行为的农村水环境污染效应 50
三、农民消费行为的农村水环境污染效应 56
四、企业生产行为的农村水环境污染效应 60
五、本章小结 60
参考文献 61
第五章 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制度因素分析 62
一、农村水环境的公共物品理论与外部性理论 62
二、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市场失灵 65
三、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政府失灵 67
四、农村水环境治理投融资与运营管理机制 68
五、本章小结 71
参考文献 72
第六章 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政策效应 73
一、政策影响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研究现状 73
二、农业财政政策实施与改革的历史回顾 74
三、农业税财政政策的水环境效应机理分析 76
四、研究方法与数据 78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 79
六、结论与对策 85
参考文献 86
第七章 农村水环境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 87
一、农村水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政策工具 87
二、国外农村水环境管理的政策与实践措施 89
三、国外农村水环境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98
参考文献 99
第八章 农村水环境管理体系的构建 100
一、农村水环境污染防治政策的现状 100
二、农村水环境管理体系构建的基础 101
三、农村水环境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 102
四、农村水环境管理体系构建的内容 104
参考文献 115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117
一、结论 117
二、研究展望——中国水资源制度创新目标的构建 121
参考文献 122
附录:梁子湖流域农村水污染治理研究报告 123
一、梁子湖概况 123
二、梁子湖水污染状况 124
三、梁子湖流域水污染来源分析 125
四、梁子湖流域农村水污染治理举措 128
五、梁子湖流域农村水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 131
六、加强梁子湖流域农村水污染治理的对策建议 132
参考文献 134
在线试读:
第*章 导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和2011年7月中央召开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标志着中国的水资源问题被放在国家战略的层面上提了出来,表明党和政府对水资源危机的重视,标志着中国治水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农村水环境主要是指分布在农村地区的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包括河流、湖泊、沟渠、池塘、水库等,调节着农村地区的雨、洪、旱、涝,成为大地的脉管系统,同时也是农业生产的生命之源。农村水环境问题关系着农业生产的稳定、农村人口的健康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是水安全建设的关键部分,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与稳定和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中国水资源管理面临严峻的挑战。尽管占有全球1/5的人口,但水资源总量却不到世界水资源总量的6%。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集中式发展政策,水利基础设施的缺失和乡镇企业的大发展,带来如缺水、不安全的饮用水、水污染和废水的任意处置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与之对应地出现了生态和人类健康的巨大风险以及管理系统的严重不完善。提供安全饮用水和足够的水资源供给已经成为中国农村一个重要的优先战略。在中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农村和农业的水污染控制已成为各级决策者关注的重要问题。然而,当前研究和解决中国农村水问题的研究非常有限。已有的研究表明,水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例如,超过半数的中国人喝的水当中含有化学和生物类型的污染物,如石油、氨氮、挥发性酚类和汞等。此外,大约88%的疾病和33%的人类死亡直接关系到不安全的生活用水。近7亿人喝的水含有过高浓度的大肠杆菌,近1.8亿人喝的水中含有有机污染物。因而,研究中国农村水环境问题,以提高整体管理水平非常必要。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点关注方面。当前,农村人口在我国人口中仍占据较大的比重,农村生产承担着我国粮食安全的重大任务,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亟须拉动的短板,农村市场是我国消费升级下一个将要发掘的蓝海。改善农村环境、发展农村经济是弥补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发展短板所必须要采取的举措。自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我国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在高速的经济增长背景下,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与农业集约化生产程度的提高,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及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村的生态环境却同时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大量的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农业面源污染物等使我国农村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并呈现出加重的趋势,整体状况不容乐观。随着水环境污染问题的凸显,国家已经将水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水污染与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成为国家环境治理的三大着力点,农村水环境的有效防治与管理也将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之一。
结合现实情况从经济学的角度去剖析农村水环境的管理问题,会发现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我国整体的水环境安全情况如何?其中农村水环境又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宏观经济发展对农村水环境管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微观经济主体在其中又扮演什么角色?制度安排能否有效管理好农村水环境?别的国家是如何有效地管理农村水环境的?我国的农村水环境管理体系又该如何构建?基于以上种种疑问,本书拟对农村水环境管理相关问题背后的经济机理进行系统分析,旨在刻画出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全貌和变迁历程,厘清宏观经济发展、微观经济主体与农村水环境污染之间的作用机理,探讨制度安排对农村水环境的作用和影响,并在总结国外农村水环境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水环境防治机制与管理体系,对创新农村水环境管理制度做出有益探索,从而为我国农村水环境管理实践提供系统完整的参考依据。
(二)研究意义
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既关乎个人生命安全与权利保障,也关系着国家的稳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对这一问题的系统研究,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1. 理论价值
(1)在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中,一直是重城市轻农村,重点源轻面源,重技术轻管理。各项政策都是向城市倾斜,而把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放在次要地位,即使是在有限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对农村环境的特点认识也不够,精力主要放在点源而忽视了面源,更多地注重技术而不是全局的管理。农村环境污染的关键部分是水环境污染,但是在农村水环境管理方面,现有的防治措施和管理政策主要还是以工程建设为主,停留在技术操作层面,并没有去挖掘其背后的社会经济因素,还没有清晰地认识到水环境污染和落后的体制管理、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紧密联系,而恰恰是这些与人相关的因素才是决定农村水环境污染能否根治的决定因素。因此,对农村水环境管理问题进行经济学分析,并从经济学角度设计农村水环境防治机制和管理体制,既是对环境经济学的拓展,也是对农业经济学的丰富,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
(2)目前对农村水环境问题的研究贯穿其形成到解决各个环节,涉及全国、流域、省等各个层面,成果颇丰。然而,目前的研究大都局限于定性的理论探讨,缺乏量化与实证研究,这主要是因为农村水环境污染涉及点源与面源等多方面因素,其中面源污染尤其难以测度,现有的统计资料中与其直接相关的指标和数据也较为缺乏,因此农村水环境污染的量化成为这一领域研究的难题和亟须拓展的瓶颈。尝试对农村水环境污染进行系统的量化评估,对拓宽农村水环境领域的理论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3)农村水环境生态保护是典型的农村公共物品。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农村公共物品在供给方面存在较大的短缺,但对于解决方案还缺少实际性的进展,对于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研究不够。通过在经济学背景下对农村水环境管理的研究,分析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经济机理,对于进一步拓展和深入农村公共物品课题分析,具有重大研究价值。
(4)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城乡发展不平衡是这一新矛盾的表现。因此,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反哺农村已经是一种理所应当的必然趋势。*近几年,国家接踵推行多项发展战略、国家政策和地方规划,推动城乡之间的区域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认识、适应和引*新常态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在全面推进产能出清、化解多余库存的供给侧改革中,农村市场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新的发展阶段和政策导向下,研究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原因,探索有效的农村水环境污染防治体系,可以为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团结各方人民度过经济的放缓期提供理论支撑。
2. 现实意义
(1)农村水环境污染直接关系着居民的生活安全与我国的农作物安全,我国的农村发展速度相对较缓,很大程度上已制约了农村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寻找农村水环境污染防治的有效对策,对保护农村人口生命安全、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业生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转移,会给农村带来环境污染的转移,广大农村的县域经济可能是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方,这将使本已非常脆弱的农村环境雪上加霜。因此,保护好农村水环境,深入分析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矛盾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探索合理的农村水资源治理机制,避免先污染后治理,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3)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角度系统全面地刻画我国农村水环境的状况,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我国的农村水环境国情,激发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推动农村水环境保护措施的出台和落地,对改善农村水环境污染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农村发展、环境治理和水安全等都是中国面临的重要挑战,农村水环境既关系着农村地区的发展和稳定,也是环境治理的重要领域,更是水安全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基于对农村水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一些学者对相关命题进行了研究。现有的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主题:一是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现状描述;二是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成因探讨,三是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改善对策。这里分别对这三个主题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
(一)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现状描述
系统地研究农村水环境问题,首先应该对其发展现状和特点有清晰的认知,这种认知通常建立在定量刻画或者典型案例分析上。目前对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认知的途径可以有三种:一是从政府或者组织公开发布的资料中直接获取信息;二是通过实地调研获得基础资料;三是利用科学的方法在其他可得的数据基础上进行测算。目前并没有专门的农村水环境污染信息公开系统,相关资料非常少且散落在各个报告中,但因为实地调研工程巨大且能覆盖的区域十分有限,而间接测算尚无统一的方法和标准,所以,对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的分析仍然主要是基于一些公开的间接指标数据,如化肥农药施用量、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等。在通过实地调研来研究农村水环境发展现状的方面,主要是在研究农村环境质量的大课题下进行的子课题研究,如程慧波等(2015)对甘肃省73个村庄进行实地监测发现甘肃省农村地表水质一般而地下水质优良,唐丽霞和左停(2008)对全国141个村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农村的水资源退化和污染比较严重。金书秦(2013)以湖南省双峰和湘潭两县为案例调查了农村水污染的情况,发现农村水污染形势十分严峻,生活垃圾焚烧带来的二次污染未受重视、禽畜养殖分散污染严重和农药废弃物任意丢弃等现象屡见不鲜。此外,在间接测算方面,目前并没有关于农村水环境污染测算的研究,但是在相关的农业面源污染方面,赖斯芸等(2004)、陈敏鹏等(2006)、梁流涛(2009)、张吉香等(2015)许多学者运用清单分析、输出系数法等方法进行了定量的测度与现状分析。
(二)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成因探讨
在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形成原因和内在机理方面,许多学者从经济学、生态学等多种角度出发进行了探讨。从源头来看,研究表明农村水环境污染来源点面掺杂,非点源污染居多,居民生活垃圾、污水污染、化肥污染、农药污染、畜禽污染、乡镇企业污染等都是形成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直接原因(幸红,2010;李顶,2013;范彬,2014)。从其背后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因素来看,沈满洪(2001)和赵海霞等(2007)指出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是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苏杨和马宙宙(2006)认为城镇与乡村社会断裂是农村水环境恶化的深层结构性原因且两者之间存在恶性循环。Reddy和Behera(2006)认为制度因素是解决农村水环境问题的关键,而严旭阳等(2009)则认为农村水环境污染的产生既有制度因素,也有经济和社会因素,包括不完善的市场体系、信息不对称与有限理性、市场失灵和环境政策失灵、落后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方式、存在二元经济结构、农村工业化的发展等。黄森慰等(2011)认为人的因素和农村水环境自身的特性是导致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原因,人的因素包括发展观、价值观、科学观与消费观,农村水环境自身的特性是指其公共性、外部性及管理制度的滞后性。Zilberman等(1999)、Meijl等(2006)认为农业生产是导致发达国家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Alauddin和Quiggin研究了水资源的灌溉行为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认为公共产权和外部性是改善农村环境亟须解决的阻碍因素。从微观个体行为角度来看,郝仕龙等(2005)和于文金等(2006)通过建立模型分别研究了农户经济收入和农户经济行为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发现他们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Shi(2007)和Feng等(2010)认为农户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也受到农户职业选择的重要影响,通过化肥等投入品的数量来间接作用于农村水环境质量。
(三)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改善对策
研究农村水环境污染的问题,*终的落脚点是寻求改善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对策和机制,许多学者就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理论与观点。曹海林(2011)提出要构建政府、市场和社区三者统一的农村水环境保护的新策略。郑开元和李雪松(2012)基于公共物品理论构建了城乡统筹水环境管理体制、利益平衡协调机制、市场化运行机制、经济激励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五位一体的农村水环境治理体系;王夏晖等(2014)从建立责任共担体系、政策引导体系、分区治理体系、考核评估体系、创新驱动体系五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农村水环境管理体制机制的对策建议。更多的研究则是从法制的角度呼吁加强农村水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尉琳,2016)。国外关于农村水环境污染防治方面的研究已经非常成熟,涌现了外部性理论(马歇尔,1964;庇古,2006;Baumol and Oates,1988)、环境产权理论、公共物品供给理论(Ostrom,2000;萨瓦斯,2002)以及环境库茨涅茨曲线理论(Arrow and Costanza,1996;Munasinghe,1989;Grossman and Krueger,1991;Panayotou,1993)等一大批成熟的理论。在此基础上,也有很多学者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治理机制。例如,Osborn和Datta(2006)分析了政府在治理破坏环境行为时所采用的环境管制与非管制的优缺点,提出包括管制、规划、排污权交易、居民自治等多种手段在内的综合环境措施,指出推行自主参与政策有利于农业面源污染的减排。Aftab等(2010)建立了面源污染的多目标管理体系,并探讨了管理措施与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治理机制。
(四)综合评述
综上所述,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成因与机制和治理对策是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其中国外与国内相比,更加侧重对其机制与防治对策的探讨。尽管在农村水环境问题上已有了上述诸多的研究,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第*,对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研究或者以某一个地区为例,或者以某一类型的污染为例,缺乏系统性与对比性;第二,现有研究大多是从静态的角度去评价农村水环境的情况,对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特征和动态演变规律刻画不足;第三,现有研究一般是就农村水环境谈农村水环境,很少将其置于整个农村发展甚至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下去系统地考虑它与外界的联系;第四,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理论研究已经较为成熟,但在量化和实证方面仍然较为缺乏。随着研究的深入,理论论述转向更为严谨的实证分析、简单的一般性描述转向与实际实践相结合的完整描述将是未来的热点。
三、研究内容与思路
(一)研究内容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十部分。
第*部分,导论。这一部分主要介绍本书的目的和意义,分三个方面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评述,并介绍本书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可能的创新点。
定价:66.0
ISBN:9787030549518
作者:李雪松
版次:1
出版时间:2017-10
内容提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农村自然生态系统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大量的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农业面源污染物等使我国农村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本书通过对农村水环境管理相关问题背后的经济机理进行系统分析,旨在刻画出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全貌和变迁历程,厘清宏观经济发展、微观经济主体与农村水环境污染之间的作用机理,探讨制度安排对农村水环境的作用和影响,并在总结国外农村水环境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水环境防治机制与管理体系,对创新农村水环境管理制度做出有益探索,以期为我国农村水环境管理实践提供系统完整的参考依据。
目录:
目录
第*章 导论 1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4
三、研究内容与思路 6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8
五、可能的创新 9
参考文献 10
第二章 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现状与时空分布 12
一、中国水安全综合评价 12
二、农村水环境问题的特点 17
三、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核算 19
四、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时空分布 22
五、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总体评价 27
参考文献 28
第三章 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宏观经济机理 30
一、经济发展与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理论基础 30
二、经济发展与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理论分析 33
三、主要经济发展特征与农村水环境污染效应分析 38
四、经济发展与农村水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检验 41
五、本章小结 46
参考文献 47
第四章 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微观经济机理 48
一、农民环境意识的农村水环境污染效应 48
二、农民生产行为的农村水环境污染效应 50
三、农民消费行为的农村水环境污染效应 56
四、企业生产行为的农村水环境污染效应 60
五、本章小结 60
参考文献 61
第五章 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制度因素分析 62
一、农村水环境的公共物品理论与外部性理论 62
二、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市场失灵 65
三、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政府失灵 67
四、农村水环境治理投融资与运营管理机制 68
五、本章小结 71
参考文献 72
第六章 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政策效应 73
一、政策影响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研究现状 73
二、农业财政政策实施与改革的历史回顾 74
三、农业税财政政策的水环境效应机理分析 76
四、研究方法与数据 78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 79
六、结论与对策 85
参考文献 86
第七章 农村水环境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 87
一、农村水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政策工具 87
二、国外农村水环境管理的政策与实践措施 89
三、国外农村水环境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98
参考文献 99
第八章 农村水环境管理体系的构建 100
一、农村水环境污染防治政策的现状 100
二、农村水环境管理体系构建的基础 101
三、农村水环境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 102
四、农村水环境管理体系构建的内容 104
参考文献 115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117
一、结论 117
二、研究展望——中国水资源制度创新目标的构建 121
参考文献 122
附录:梁子湖流域农村水污染治理研究报告 123
一、梁子湖概况 123
二、梁子湖水污染状况 124
三、梁子湖流域水污染来源分析 125
四、梁子湖流域农村水污染治理举措 128
五、梁子湖流域农村水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 131
六、加强梁子湖流域农村水污染治理的对策建议 132
参考文献 134
在线试读:
第*章 导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和2011年7月中央召开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标志着中国的水资源问题被放在国家战略的层面上提了出来,表明党和政府对水资源危机的重视,标志着中国治水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农村水环境主要是指分布在农村地区的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包括河流、湖泊、沟渠、池塘、水库等,调节着农村地区的雨、洪、旱、涝,成为大地的脉管系统,同时也是农业生产的生命之源。农村水环境问题关系着农业生产的稳定、农村人口的健康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是水安全建设的关键部分,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与稳定和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中国水资源管理面临严峻的挑战。尽管占有全球1/5的人口,但水资源总量却不到世界水资源总量的6%。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集中式发展政策,水利基础设施的缺失和乡镇企业的大发展,带来如缺水、不安全的饮用水、水污染和废水的任意处置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与之对应地出现了生态和人类健康的巨大风险以及管理系统的严重不完善。提供安全饮用水和足够的水资源供给已经成为中国农村一个重要的优先战略。在中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农村和农业的水污染控制已成为各级决策者关注的重要问题。然而,当前研究和解决中国农村水问题的研究非常有限。已有的研究表明,水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例如,超过半数的中国人喝的水当中含有化学和生物类型的污染物,如石油、氨氮、挥发性酚类和汞等。此外,大约88%的疾病和33%的人类死亡直接关系到不安全的生活用水。近7亿人喝的水含有过高浓度的大肠杆菌,近1.8亿人喝的水中含有有机污染物。因而,研究中国农村水环境问题,以提高整体管理水平非常必要。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点关注方面。当前,农村人口在我国人口中仍占据较大的比重,农村生产承担着我国粮食安全的重大任务,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亟须拉动的短板,农村市场是我国消费升级下一个将要发掘的蓝海。改善农村环境、发展农村经济是弥补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发展短板所必须要采取的举措。自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我国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在高速的经济增长背景下,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与农业集约化生产程度的提高,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及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村的生态环境却同时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大量的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农业面源污染物等使我国农村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并呈现出加重的趋势,整体状况不容乐观。随着水环境污染问题的凸显,国家已经将水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水污染与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成为国家环境治理的三大着力点,农村水环境的有效防治与管理也将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之一。
结合现实情况从经济学的角度去剖析农村水环境的管理问题,会发现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我国整体的水环境安全情况如何?其中农村水环境又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宏观经济发展对农村水环境管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微观经济主体在其中又扮演什么角色?制度安排能否有效管理好农村水环境?别的国家是如何有效地管理农村水环境的?我国的农村水环境管理体系又该如何构建?基于以上种种疑问,本书拟对农村水环境管理相关问题背后的经济机理进行系统分析,旨在刻画出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全貌和变迁历程,厘清宏观经济发展、微观经济主体与农村水环境污染之间的作用机理,探讨制度安排对农村水环境的作用和影响,并在总结国外农村水环境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水环境防治机制与管理体系,对创新农村水环境管理制度做出有益探索,从而为我国农村水环境管理实践提供系统完整的参考依据。
(二)研究意义
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既关乎个人生命安全与权利保障,也关系着国家的稳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对这一问题的系统研究,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1. 理论价值
(1)在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中,一直是重城市轻农村,重点源轻面源,重技术轻管理。各项政策都是向城市倾斜,而把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放在次要地位,即使是在有限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对农村环境的特点认识也不够,精力主要放在点源而忽视了面源,更多地注重技术而不是全局的管理。农村环境污染的关键部分是水环境污染,但是在农村水环境管理方面,现有的防治措施和管理政策主要还是以工程建设为主,停留在技术操作层面,并没有去挖掘其背后的社会经济因素,还没有清晰地认识到水环境污染和落后的体制管理、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紧密联系,而恰恰是这些与人相关的因素才是决定农村水环境污染能否根治的决定因素。因此,对农村水环境管理问题进行经济学分析,并从经济学角度设计农村水环境防治机制和管理体制,既是对环境经济学的拓展,也是对农业经济学的丰富,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
(2)目前对农村水环境问题的研究贯穿其形成到解决各个环节,涉及全国、流域、省等各个层面,成果颇丰。然而,目前的研究大都局限于定性的理论探讨,缺乏量化与实证研究,这主要是因为农村水环境污染涉及点源与面源等多方面因素,其中面源污染尤其难以测度,现有的统计资料中与其直接相关的指标和数据也较为缺乏,因此农村水环境污染的量化成为这一领域研究的难题和亟须拓展的瓶颈。尝试对农村水环境污染进行系统的量化评估,对拓宽农村水环境领域的理论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3)农村水环境生态保护是典型的农村公共物品。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农村公共物品在供给方面存在较大的短缺,但对于解决方案还缺少实际性的进展,对于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研究不够。通过在经济学背景下对农村水环境管理的研究,分析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经济机理,对于进一步拓展和深入农村公共物品课题分析,具有重大研究价值。
(4)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城乡发展不平衡是这一新矛盾的表现。因此,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反哺农村已经是一种理所应当的必然趋势。*近几年,国家接踵推行多项发展战略、国家政策和地方规划,推动城乡之间的区域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认识、适应和引*新常态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在全面推进产能出清、化解多余库存的供给侧改革中,农村市场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新的发展阶段和政策导向下,研究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原因,探索有效的农村水环境污染防治体系,可以为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团结各方人民度过经济的放缓期提供理论支撑。
2. 现实意义
(1)农村水环境污染直接关系着居民的生活安全与我国的农作物安全,我国的农村发展速度相对较缓,很大程度上已制约了农村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寻找农村水环境污染防治的有效对策,对保护农村人口生命安全、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业生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转移,会给农村带来环境污染的转移,广大农村的县域经济可能是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方,这将使本已非常脆弱的农村环境雪上加霜。因此,保护好农村水环境,深入分析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矛盾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探索合理的农村水资源治理机制,避免先污染后治理,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3)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角度系统全面地刻画我国农村水环境的状况,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我国的农村水环境国情,激发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推动农村水环境保护措施的出台和落地,对改善农村水环境污染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农村发展、环境治理和水安全等都是中国面临的重要挑战,农村水环境既关系着农村地区的发展和稳定,也是环境治理的重要领域,更是水安全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基于对农村水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一些学者对相关命题进行了研究。现有的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主题:一是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现状描述;二是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成因探讨,三是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改善对策。这里分别对这三个主题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
(一)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现状描述
系统地研究农村水环境问题,首先应该对其发展现状和特点有清晰的认知,这种认知通常建立在定量刻画或者典型案例分析上。目前对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认知的途径可以有三种:一是从政府或者组织公开发布的资料中直接获取信息;二是通过实地调研获得基础资料;三是利用科学的方法在其他可得的数据基础上进行测算。目前并没有专门的农村水环境污染信息公开系统,相关资料非常少且散落在各个报告中,但因为实地调研工程巨大且能覆盖的区域十分有限,而间接测算尚无统一的方法和标准,所以,对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的分析仍然主要是基于一些公开的间接指标数据,如化肥农药施用量、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等。在通过实地调研来研究农村水环境发展现状的方面,主要是在研究农村环境质量的大课题下进行的子课题研究,如程慧波等(2015)对甘肃省73个村庄进行实地监测发现甘肃省农村地表水质一般而地下水质优良,唐丽霞和左停(2008)对全国141个村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农村的水资源退化和污染比较严重。金书秦(2013)以湖南省双峰和湘潭两县为案例调查了农村水污染的情况,发现农村水污染形势十分严峻,生活垃圾焚烧带来的二次污染未受重视、禽畜养殖分散污染严重和农药废弃物任意丢弃等现象屡见不鲜。此外,在间接测算方面,目前并没有关于农村水环境污染测算的研究,但是在相关的农业面源污染方面,赖斯芸等(2004)、陈敏鹏等(2006)、梁流涛(2009)、张吉香等(2015)许多学者运用清单分析、输出系数法等方法进行了定量的测度与现状分析。
(二)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成因探讨
在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形成原因和内在机理方面,许多学者从经济学、生态学等多种角度出发进行了探讨。从源头来看,研究表明农村水环境污染来源点面掺杂,非点源污染居多,居民生活垃圾、污水污染、化肥污染、农药污染、畜禽污染、乡镇企业污染等都是形成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直接原因(幸红,2010;李顶,2013;范彬,2014)。从其背后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因素来看,沈满洪(2001)和赵海霞等(2007)指出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是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苏杨和马宙宙(2006)认为城镇与乡村社会断裂是农村水环境恶化的深层结构性原因且两者之间存在恶性循环。Reddy和Behera(2006)认为制度因素是解决农村水环境问题的关键,而严旭阳等(2009)则认为农村水环境污染的产生既有制度因素,也有经济和社会因素,包括不完善的市场体系、信息不对称与有限理性、市场失灵和环境政策失灵、落后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方式、存在二元经济结构、农村工业化的发展等。黄森慰等(2011)认为人的因素和农村水环境自身的特性是导致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原因,人的因素包括发展观、价值观、科学观与消费观,农村水环境自身的特性是指其公共性、外部性及管理制度的滞后性。Zilberman等(1999)、Meijl等(2006)认为农业生产是导致发达国家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Alauddin和Quiggin研究了水资源的灌溉行为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认为公共产权和外部性是改善农村环境亟须解决的阻碍因素。从微观个体行为角度来看,郝仕龙等(2005)和于文金等(2006)通过建立模型分别研究了农户经济收入和农户经济行为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发现他们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Shi(2007)和Feng等(2010)认为农户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也受到农户职业选择的重要影响,通过化肥等投入品的数量来间接作用于农村水环境质量。
(三)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改善对策
研究农村水环境污染的问题,*终的落脚点是寻求改善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对策和机制,许多学者就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理论与观点。曹海林(2011)提出要构建政府、市场和社区三者统一的农村水环境保护的新策略。郑开元和李雪松(2012)基于公共物品理论构建了城乡统筹水环境管理体制、利益平衡协调机制、市场化运行机制、经济激励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五位一体的农村水环境治理体系;王夏晖等(2014)从建立责任共担体系、政策引导体系、分区治理体系、考核评估体系、创新驱动体系五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农村水环境管理体制机制的对策建议。更多的研究则是从法制的角度呼吁加强农村水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尉琳,2016)。国外关于农村水环境污染防治方面的研究已经非常成熟,涌现了外部性理论(马歇尔,1964;庇古,2006;Baumol and Oates,1988)、环境产权理论、公共物品供给理论(Ostrom,2000;萨瓦斯,2002)以及环境库茨涅茨曲线理论(Arrow and Costanza,1996;Munasinghe,1989;Grossman and Krueger,1991;Panayotou,1993)等一大批成熟的理论。在此基础上,也有很多学者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治理机制。例如,Osborn和Datta(2006)分析了政府在治理破坏环境行为时所采用的环境管制与非管制的优缺点,提出包括管制、规划、排污权交易、居民自治等多种手段在内的综合环境措施,指出推行自主参与政策有利于农业面源污染的减排。Aftab等(2010)建立了面源污染的多目标管理体系,并探讨了管理措施与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治理机制。
(四)综合评述
综上所述,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成因与机制和治理对策是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其中国外与国内相比,更加侧重对其机制与防治对策的探讨。尽管在农村水环境问题上已有了上述诸多的研究,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第*,对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研究或者以某一个地区为例,或者以某一类型的污染为例,缺乏系统性与对比性;第二,现有研究大多是从静态的角度去评价农村水环境的情况,对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特征和动态演变规律刻画不足;第三,现有研究一般是就农村水环境谈农村水环境,很少将其置于整个农村发展甚至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下去系统地考虑它与外界的联系;第四,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理论研究已经较为成熟,但在量化和实证方面仍然较为缺乏。随着研究的深入,理论论述转向更为严谨的实证分析、简单的一般性描述转向与实际实践相结合的完整描述将是未来的热点。
三、研究内容与思路
(一)研究内容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十部分。
第*部分,导论。这一部分主要介绍本书的目的和意义,分三个方面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评述,并介绍本书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可能的创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