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出版社微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浙江大学出版社微店 微信认证
浙江大学出版社直营店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哲学园专用 跨学科社会科学译丛 套装共6册

320.00
运费: 免运费
库存: 1000 件
商品已下架 收藏 / 分享
哲学园专用 跨学科社会科学译丛 套装共6册 商品图0
哲学园专用 跨学科社会科学译丛 套装共6册 商品缩略图0

商品详情

跨学科社会科学译丛 套装共6册 定价399元


大脑与文化 62
道德的起源:美德、利他、羞耻的演化 69
基因之外:文化如何改变人类演化 69
被狩猎的人类:灵长类、捕食者和人类的演化 75
地球的主人:探寻人类的起源 62
合作的物种:人类的互惠性及其演化 62


大脑与文化  【作者】美]布鲁斯 E. 韦克斯勒  定价:62元
编辑推荐
从人的出生到成年早期,大脑是由环境塑造而成的;在此之后,个体会努力改变环境,使之与已建立起的大脑内部结构保持一致。
《大脑与文化》探索了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神经生物学联系及其社会意义。作者的发现使我们重新认识文化变迁对大脑的影响,也为我们思考诸如种族冲突等社会问题提供一个全新的生物学视角。
 
内容简介
《大脑与文化》译者更正:原译者石琦更正为汪思绮。在此,我们向汪思绮老师致以诚挚歉意。我们已在微博、微信等媒体渠道进行更正声明,*程度保障汪思绮老师的署名权。”
从人的出生到成年早期,大脑是由环境塑造而成的;在此之后,个体会努力改变环境,使之与已建立起的大脑内部结构保持一致。
《大脑与文化》探索了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神经生物学联系及其社会意义。作者的发现使我们重新认识文化变迁对大脑的影响,也为我们思考诸如种族冲突等社会问题提供一个全新的生物学视角。
作者简介
布鲁斯· E.韦克斯勒(Bruce E. Wexler),耶鲁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美国康涅狄格州心理健康中心神经认知研究室主任。
目  录
致谢
引言
第一章 背景:一些关于人脑的基本事实 / 1
神经元 / 1
多神经元功能单元 / 2
人的一生大脑功能组织的改变 / 5
显微镜研究证明基于经验的神经元间连接的改变 / 6
通过部分输入激活响应系统 / 7
情绪 / 10
小结 / 12
第一部分 人类大脑功能的跨代塑造
第二章 剥夺感官刺激和丰富感官刺激对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 17
动物研究 / 18
人类研究 / 31
小结 / 46
第三章 社会环境对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 49
动物研究 / 49
人类研究 / 57
小结 / 85
第二部分 思想体系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第四章 自我保护和成年后改变之困难 / 91
内 在结构塑造外部世界的经历以适应自己的形式的更多证 据 / 94
当 外部世界改变太多以至于不能与个人的内部世界相匹配时, 会发生些什么? 112
小结 / 121
第五章 文化的碰撞 / 123
文化和语言上差异的来源 / 124
文化之间差异的程度 / 125
不同文化间差异的重要性 / 129
以非暴力方式处理文化冲突问题 / 137
对文化冲突的暴力回应 / 142
小结 / 156
结 语 / 160
受到威胁的土著文化 / 160
受到威胁的国家文化 / 163
父母对于孩子受到国外文化影响的反应 / 166
美国所扮演的角色 / 170
未来会如何? / 171
参考文献 / 176
索 引 / 203
显示部分信息
媒体评论
“好书会对新旧数据进行整合,连贯而准确地向读者讲述事情的原委,而卓越的书则远不止于此——它们激发读者做出新的假设,挑战读者用全新的方法思考旧问题。布鲁斯·韦克斯勒的《大脑与文化》无疑属于后者。”
         ——约翰· J. 麦格拉(John J. McGrath),《美国医学联合会杂志》

道德的起源:美德、利他、羞耻的演化  作者:Christopher Boehm  定价:69元
内容简介
克里斯托弗·博姆所著的《道德的起源》是**本以整个道德演化的自然历史为对象写作的书。详细地阐述了道德意识在上万年的人类发展史上,以怎样的方式发生演化,并*终将人类引向良知的过程。某种意义上而言,本书的出现,开拓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在这本书里作者推测,人类的道德乃是伴随着狩猎大型猎物演化而来。在采猎社会,生存的本质归结为一点:不合作,即死亡。
作者简介
克里斯托弗·博姆(Christopher Boehm),著名人类学家,美国南加州大学人类学和生物学教授,南加州大学简·古多尔研究中心主任,同时还是美国桑塔费研究院的研究员。40多年来,克里斯托弗·博姆致力于通过观察灵长类动物、研究现存的狩猎一采集者文化来理解社会演化和人类的道德行为。除了《道德的起源》之外,他的著作还包括《丛林中的等级制度》《血亲复仇》《黑山的社会组织与价值观》等。
目  录
**章 达尔文内心深处的声音
第二章 过一种有德行的生活
第三章 利他主义和搭便车者
第四章 了解我们的祖先
第五章 重建我们祖先的生活
第六章 大自然伊甸园
第七章 社会选择积极的一面
第八章 代与代之间的道德习得
第九章 道德多数派的作用
第十章 更新世:兴起的、衰退的、崩溃的
第十一章 检验声誉选择假说
第十二章 道德的演化
尾声:人类的道德前景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基因之外:文化如何改变人类演化  作者:Peter J. Richerson  定价:69元
编辑推荐
无与伦比的适应能力使人类成为这个星球的主宰者,本书的作者认为仅仅靠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解释这种独一无二的特异性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提出了一个关于人类进化的另一种解释:文化是人类适应变化的关键。借鉴人类学、政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作者令人信服地证明了人类演化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内容简介
人类是自然界中的奇迹。尽管在许多方面与其他哺乳动物相似,特定的行为却让人类与众不同。无与伦比的适应力让我们占据了陆地上几乎所有的栖息地,我们的社会更加庞大而复杂,也比任何其他哺乳动物的更具团结性。在《基因之外》中,彼得·里克森和罗伯特·博伊德论证了只有文化演化的达尔文理论才能够解释这些独一无二的特征。
《基因之外》提出了有关人类演化的根本性解释,论证了我们的生态优势和非凡的社会体系源于为适应复杂文化而产生的心理机制。里克森和博伊德认为,文化对人类的适应性至关重要,和用双足行走一样属于人类生物学范畴。通过引用人类学、政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田野研究,里克森和博伊德有力地展示了文化与生物学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作者简介
彼得·里克森(Peter J. Richerson),生物学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环境科学学院教授,研究领域包括社会文化演变、人类生态学以及热带湖沼学等。他与罗伯特·博伊德合著有Culture and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Cultures 等书。
 
罗伯特·博伊德(Robert Boyd),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人类学系教授,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人类演化与社会变迁学院外聘教授。除了与彼得·里克森合著及合编的大量文章以及书籍外,他还与他人合著有How Humans Evolved, 并参与编写了Foundations of Human Sociality,Moral Sentiments and Material Interests 等。
目  录
  第一章 文化是至关重要的 / 1
没有种群思维就不能理解文化 / 5
被弃置的路径 / 19
第二章 文化是存在的 / 22
不同的文化是人类差异的重要原因 / 23
技术属于文化而非环境 / 35
社会环境中的差异不足以解释人类差异 / 36
群体间的行为差异很少是遗传的 / 42
许多文化不是被唤起的 / 52
文化适应性通过微小变化的累积来演化 / 58
文化解释了人类的差异程度 / 65
第三章 文化会演化 / 70
文化(主要)是大脑中的信息 / 73
文化演化是一种达尔文主义 / 77
文化演化的动力 / 82
即使文化变异不太像基因,种群思维依然有用 / 96
为何费心于演化模型? / 112
结论:我们准备好开始工作 / 116
第四章 文化是一种适应性 / 118
为何要研究适应性? / 120
文化是人类的衍生特征 / 123
文化为何具有适应性? / 132
文化何时具有适应性? / 137
两种更具适应性的文化机制 / 141
拥有文化的能力何以演化出来 / 150
结论:为何人类文化这一适应性如此成功? / 173
第五章 文化会适应不良 / 176
你正陷于适应不良的行为中 / 176
文化为何会产生适应不良 / 180
为何基因没有在共同演化中胜出 / 184
巫术是适应不良文化变异的简单案例 / 201
现代人口变化可能源于自私文化变异的演化 / 203
结论:文化的产生是为了速度而非舒适 / 225
第六章 文化和基因共同演化 / 230
基因—文化的共同演化和人类的超社会性 / 235
合作常常局限于亲属和互惠的小群体 / 238
快速的文化适应性强化了群体选择 / 245
快速的文化适应性产生了以身份作为标识的群体 / 254
由文化所塑造的社会环境中演化出了部落社会本能 / 257
更新世的社会规模与社会本能假说相一致 / 269
现代制度依赖于部落社会本能 / 275
结论:共同演化让文化与基因交织在一起 / 282
第七章 文化在演化视角下才有意义 / 284
双传承理论是否是文化演化的合适理论? / 285
我们需要关于人类行为的综合理论 / 292
理论是产生新问题的引擎 / 299
结论:文化只有在演化视角下才有意义 / 301
参考文献 / 308
索 引 / 339
显示部分信息
媒体评论
媒体推荐:
“里克森和博伊德努力展示了他们独创的有关文化演化理论的核心要义,同时揭示此要义对于研究人类行为的意义,令人陶醉其中并得到启发……这是一本充满智慧的著作,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罗宾·邓巴,《自然》
免费在线读
文化是至关重要的
 
美国南部一直以来要比北部更暴力。自18世纪起,关于斗殴、世仇、游击、私刑的精彩描述就是游记、传记和报刊文中最显著的特色。统计资料证实了这种印象。例如,在1865-1915年间,南部的谋杀率是现在全美的十倍,是那些最为暴力的城市的两倍。现代的统计数据也反映了这个现象。
心理学家Richard Nisbett 和Dov Cohen 在其著作《荣誉文化》(Cultureof Honor)中认为,南部之所以比北部更暴力,是因为南方人从文化中获得的有关个人荣誉的信念与北方人不同。他们认为,南方人远比北方人更重视声誉,即使付出巨大代价来捍卫声誉也在所不惜。因此,那些在北方的艾摩斯特或安娜堡造成恶言相向或是小冲突的争执和交锋,在南方的阿什维尔和奥斯汀常常会升级为致命的暴力行为。
还有什么因素能解释这种南北差异呢?某些环境特征可以解释为什么南方人更暴力,比如炎热。这些假说貌似有理,Richard Nisbett 和Dov Cohen 为了检验它们费尽了心思。此外,南方人和北方人也许在遗传上有不同,但以此作为南北差异的原因似乎没什么道理。北方和南方的移民几乎都来自不列颠群岛和附近的欧洲西北地区。在这个意义上,人口是充分混合的。
Richard Nisbett 和Dov Cohen 用了数量可观的证据来支持他们的假说。首先是针对暴力模式的统计。在南方的乡村和小镇中,因朋友和熟人间的争执而导致谋杀的概率更高,但在犯其他重罪的同时杀人的概率却并没有更高。换句话说,与北方人相比,当在酒吧中发生争执时,南方人更有可能杀死与之争吵的熟人,但当在酒店行窃时,他们杀死柜台后面的伙计的可能性并没有增加。因此,仅仅在关乎个人荣誉的场合,南方人才表现得比其他地方的美国人更暴力。其他的一些假说,无论是白人的人均收入、炎热的气候,还是奴隶制历史,都无法解释这种不同场合下杀人行为的差异。
人们对暴力的观念差异也支持了“荣誉文化”的假说。例如,Richard Nisbett 和Dov Cohen 让人们阅读一些短文,这些短文分别描绘了一位男性的荣誉受到不同挑战的情形,有些挑战是轻微的(如侮辱他的妻子),有些则是严重的(如拐走他的妻子)。与来自北方的回答者相比,南方的回答者更倾向于认为在所有情形中,用暴力来回应都是合理的,并且除非被挑战者对侮辱进行暴力反击,否则他就“不是个男人”。在一些更具冒犯性的情形下,认为朝冒犯者开枪是合理的南方回答者几乎是北方的两倍。
有趣的是,这种行为差异不仅是说说而已,还可以在控制了条件的心理实验中被观察到。在密歇根大学,Richard Nisbett 和Dov Cohen 招募了来自南方和北方的被试来参加一个看起来是有关知觉的实验。作为实验流程的一部分,一个实验员的同伴故意撞到一些被试并对他们骂道:“混蛋!”后面部分的实验显示,这一侮辱对南方和北方的被试有着十分不同的效应。在被撞后一段时间,被试遇到了另一个实验员的同伴,他从一条狭窄的过道中间向他们走来,从而引发了一个懦夫博弈。这个同伴是一个高6英尺3英寸、重250磅(约高1.9米,重113公斤)的校足球队后卫,他比所有被试都要高大强壮得多,并被指示一直往前走,直到被试走到一边给他让路或者两人快撞到了。
北方人在这个同伴还有6英尺远的时候就走到一边,不论他们之前有没有受到侮辱。没有受到侮辱的南方人在这个同伴还有9英尺远的时候就走到一边,但之前受到了侮辱的南方人则继续往前走,直到两人只相距3英尺远。南方人文雅有礼,但也随时准备着使用暴力,他们在未被侮辱时更加谨慎,可能是他们认为足球队员具有荣誉感,因此小心翼翼地不去挑战它。但是,当他们自己的荣誉被挑战时,他们就会去挑战别人,即使个人安危遭受很大风险也在所不惜。这些行为差异和生理是相关的。在一个类似的设计有侮辱的实验中,Richard Nisbett 和Dov Cohen 测量了被试在被侮辱前后的两种荷尔蒙,即皮质醇和睾丸素的水平。生理学家发现,皮质醇水平会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而睾丸素水平则在准备使用暴力时增加。受到侮辱后的南方人,他们的这两种荷尔蒙水平比北方人表现出了非常大的提升。
Richard Nisbett 和Dov Cohen 认为,南方人和北方人的信念差异可以从文化和经济史的角度来理解。南方的主要移民是苏格兰和爱尔兰的牧民,而北方则居住着英格兰、德国和荷兰的农民。历史上,国家在一些地区推行法治时曾受到了巨大的阻力,这些稀疏散布的地区以畜牧为主业,牲畜很容易被偷走。因此,在这些畜牧社会中,人们需要设法建立起愿意使用暴力的声誉,以此对偷窃和其他掠夺性行为形成威慑,这往往就会产生荣誉文化。当然,坏人可能也会想建立这种声誉,以便更好地恐吓他们的受害者。当这种“军备竞赛”升级时,如果一方认为他的荣誉受到了威胁,那么一些无关紧要的争执就会迅速失去控制。这种解释是有事实依据的,南方白人的谋杀率在历史上缺乏国家制度约束的穷乡僻壤特别高,而不是在历史上有着种植园奴隶制的富庶地区。在那种环境下,苏格兰-爱尔兰式的荣誉体系到如今仍然适用。
上述这项引人入胜的研究证明了我们将在这本书中提出的两个主要观点。
文化是理解人类行为的关键。人们会从身边的人那里获得信念和价值观,不考虑这个事实,就无法解释人类行为。如果Nisbett 和Cohen 是对的话,那么谋杀在南方比在北方更常见这一现象是无法从经济现状、气候,或者任何其他外在因素的角度来解释的。他们的解释是,南方人拥有一套复杂的、有关个人荣誉的信念和态度,这让他们比北方人更有礼貌,但也更容易动怒。随着信念在代际间的传承,这种复杂性被一直保留下来。这并非孤例,我们还会展示其他几个被研究过的例子,这些例子同样说明了文化在人类行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过,这些也只是冰山一角,如果我们对所有的相关证据进行完整的、学术性的综述,那将使绝大多数读者失去耐心。总之,要解释广泛的人类行为,包括观点、信念、态度、思维习惯、语言、艺术风格、工具和技术,以及社会规范和政治制度,从文化中获得的理念是至关重要的。
文化是生物学的一部分。在北方人那里无关紧要的侮辱,在一位南方男性那里就会引起一连串的心理变化,这些心理变化使他做好准备去伤害侮辱者,以及应对侮辱者可能的暴力回击。这其中的关联使得由文化获得的信息成为人类生物学的一个方面,而南北方暴力程度的差异仅仅是这些关联中的一个例子。大量证据表明,我们的心理机制是演化而来的,它决定了我们学习什么、如何思考,并进而影响到了哪种信念和态度会得到传播和延续。那些忽略了这些关联的学说无法充分解释大量的人类行为。同时,仅仅从先天心理机制的角度也无法解释文化及其变迁。文化影响着个体和群体的成功率以及存活性。正因如此,某些文化变异得以传播,而另外一些则消亡了。与那些决定了基因变异的演化过程相比,决定文化变异的演化过程同样真实而重要。这些文化演化形成的环境还会影响自然选择对基因的偏好。经过漫长的演化引导,文化就塑造了我们先天的心理机制,正如我们先天的心理机制也同样塑造了文化。
某些仔细思考过这个问题的人原则上或许会对这些说法有所争议。人们相互之间学到的信念和惯例无疑是重要的,并且,正如所有的人类行为一样,文化必须以某种方式扎根于人类生物学中。然而,大多数社会科学家事实上至少忽略了其中之一。一些学者,包括受演化生物学影响的大多数经济学家、许多心理学家和社会科学家,他们并不重视文化对人类行为的解释作用。其他的一些学者,尤其是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则强调文化和制度在塑造人类行为上的重要性,却通常不会考虑到它们和生物学之间的关联。所有这些学科的成功意味着许多问题在忽略文化或其与生物学之间的关联的情况下仍能得到解决。然而,如果一种理论要能够解决那些最基础的,关于人类何以成为我们现在这个样子的问题,它只能是一种合理地考虑了文化的作用,并且和人类生物学的某些方面紧密联系的理论。在本书中,我们就概述了这样一种理论。
被狩猎的人类:灵长类、捕食者和人类的演化  【作者】[美]唐娜?哈特(Donna Hart)罗伯特?W. 苏斯曼(Robert W. Sussman) 【译者】郑昊力 黄达强  定价:75元
编辑推荐
我们的祖先曾作为勇猛无畏的猎人实现了物种的延续?这一由“人类中心主义者”编造的童话故事是时候被揭穿了。早期人类对于其他众多物种来说不是“猎人”,而是随时可以被捕食的“猎物”。正是社会群体的紧密联系与合作,才使我们远离了食物链的底端。
 
内容简介
我们的祖先曾作为勇猛无畏的猎人实现了物种的延续?这一由“人类中心主义者”编造的童话故事是时候被揭穿了。早期人类对于其他众多物种来说不是“猎人”,而是随时可以被捕食的“猎物”。正是社会群体的紧密联系与合作,才使我们远离了食物链的底端。
作者简介
唐娜•哈特(Donna Hart),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副教授,野生动物保护领域资深专家,作品包括The Complex Nature of Human Variation等。
 
罗伯特• W. 苏斯曼(Robert W. Sussman),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人类体格学和环境学教授,American Anthropologist和Yearbook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编辑,著有多部人类学和灵长类学作品。
 
目  录
第一章 只是菜单上的另一个选项/1
化石证据和现存的灵长类动物 / 5
捕食与灵长类研究 / 9
捕食的一个准确评估 / 10
第二章 揭穿“人类猎人” /12
第一个原始人会站起来吗? / 14
一堆杂乱的灌木丛 / 22
流浪癖 / 23
人类猎人? / 24
人类舞者! / 30
我们并非“猫粮” / 33
第三章 谁吃谁?/35
两则故事 / 36
猎物逃跑,捕食者追 / 41
这些灵长类猎物是谁? / 44
关于死亡的二分法 / 48
詹姆斯·卡维尔的方法 / 49
捕食风险和捕食率 / 56
谁在吃我们的原始人类祖先? / 60
第四章 狮子、老虎和熊,哦,我的天呐!/62
选择你的武器 / 70
从南非到格鲁吉亚的漫漫长路 / 75
杀戮机器 / 82
在腐坏的年代以前 / 84
完美的灵长类捕食者 / 87
给我们熊的真相 / 92
第五章 追逐鬣狗与饿犬/99
狼在门边 / 100
正经点,不是闹着玩的 / 106
史前夜晚的嗥叫 / 108
群体中的领袖 / 116
第六章 传教士的处境/123
蛇形路线 / 124
吐火:科莫多龙 / 137
我的天,你的牙齿好大! / 141
第七章 来自天空的威胁/149
轻量级对手及其利爪 / 151
带羽冠的“狮吼鹰” / 156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时刻 / 163
大型猛禽的记录 / 165
汤恩幼儿讲述他的故事 / 168
奔跑的老鹰、饥饿的巨嘴鸟和巨大的猫头鹰 / 172
第八章 我们并非坐以待毙!/178
重量级的对手 / 183
为什么离群索居是怪异的 / 188
我们看到食物,我们从树上下来,我们克服了重力 / 193
通向爱因斯坦之路 / 198
日间脱口秀 / 202
最后的机会:反击和垂死挣扎 / 207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 210
第九章 优雅的原始人还是嗜血的野蛮人?/212
打猎神话和社会生物学 / 216
黑猩猩和男人是魔鬼般的杀手 / 224
黑猩猩的攻击性 / 230
从我们的基因中走出来 / 235
另外的50% / 238
第十章 人类猎物/243
请全神贯注于牙齿证据! / 251
描绘人类的祖先 / 256
人类家园 / 261
猕猴就是我们自己? / 264
将所有这些证据结合在一起,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 268
人类猎物 / 270
最古老的故事 / 273
第十一章 结语/276
肉食者罪犯:关于熊、大型猫科动物和鬣狗 / 283
巨蟒和老鹰之祸 / 289
人类食人族 / 291
切割痕、牙齿痕和大问号 / 295
人类是鬼鬼祟祟的偷吃肉者 / 299
人类是爱好和平的嬉皮士吗? / 304
传统观点成为科学 / 313
真正的结语 / 314
参考文献/317
索 引/348
译后记/364
显示部分信息
媒体评论
“试图将我们的祖先简单归类为‘狩猎者或腐食者’,无疑是不恰当的。《被狩猎的人类》一书正是对此做出了必要的修正,并帮助我们在重构人类祖先行为的问题上,向着更为现实和细致的方向前进。”
——伯纳德·伍德(Bernard Wood),乔治·华盛顿大学

地球的主人:探寻人类的起源  作者 IAN TATTERSALL 定价:62元
编辑推荐
伊恩·塔特索尔编著的《地球的主人——探寻人类的起源》是比较全面的人类演化史著作,它以时间线的形式表明人类演化并不是一个线性的历程,物种的变化使得后来的人类成为“地球的主人”。本书用**的研究探索了人类区别于自然界的身体特性和认知能力,并阐述了人类祖先如何获得高级技能以及异于其他物种的“禀赋”,涉及社会性行为的演化及其对大脑的影响等内容。
作者简介
伊恩·塔特索尔(Ian Tattersall),美国古人类学家,曾在剑桥大学和耶鲁大学学习考古学、人类学和地质学,1971年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人类学部荣休主任,是学界公认的研究古人类化石的领军人物。塔特索尔著述甚丰,除了已经出版的大量专业著作外,还撰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科普著作。
目  录
序幕
象征性符号与洞穴艺术
变幻莫测的演化
偶然机会在演化中的作用
人类演化大事记
**章 古老的起源
*早的原始人类能站立起来吗?
早期人类演化舞台上的部分“演员”
为什么要双足直立行走?
双足直立行走的猿
第二章 “双足猿”的崛起
“露西秀”
莱托里的脚印
迪基卡
溯河而上
第三章 早期原始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内心世界
如何保证营养充足?
黑猩猩可以告诉我们一些什么?
“双足猿”的行为特征
早期的社会
内心世界
第四章 南方古猿的多样性
东非
第五章 跨出一大步
“全职”的双足直立行走动物
“图尔卡纳男孩”
剧烈的变化
第六章 生活在稀树草原中
火与烹饪
社会环境
第七章 走出非洲然后回来
同时,在非洲这个“大农场”上&
大脑与脑部大小
第八章 **个世界性的原始人类物种
第九章 冰河时代与早期的欧洲人
冰河时代
*早的欧洲人门
尼安德特人的崛起
第十章 尼安德特人到底是何方神圣?
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尼安德特人的饮食
尼安德特人的生活方式
尼安德特人的工具
第十一章 古老的与现代的
第十二章 智人谜一般地登场了
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智人
分子证据
第十三章 符号化行为的起源
第十四章 “太初有道……道即语言”
基因、语言与声带
符号思维的觉醒
转型时期
语言、符号与大脑
尾声
致谢
阅读书目和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合作的物种:人类的互惠性及其演化  Samuel Bowles 著
编辑推荐
  在《合作的物种--人类的互惠性及其演化(精)》中,塞缪尔·鲍尔斯和赫伯特·金迪斯借助自己的研究和教学经验,来理解在多样化有组织的生活背景下复杂的人类。他们表明,当人类愿意参与共享长期相似规范并愿制裁不遵守协议者的族群时,就可以演化出合作策略来。这是一本对于所有社会科学学者都很重要的书。
目  录
前言
1 合作的物种
2 人类利他主义的演化
2.1 偏好、信念和约束
2.2 社会偏好与社会困境
2.3 基因、文化、群体和制度
2.4 预览
3 社会偏好
3.1 强互惠的普遍性
3.2 搭便车者瓦解合作
3.3 利他惩罚可以维护合作
3.4 惩罚的效率取决于正当性
3.5 纯粹符号惩罚的效率
3.6 人们惩罚伤害他人者
3.7 社会偏好并不是非理性
3.8 文化和制度也很重要
3.9 群体成员身份对行为的影响
3.10 人们享受合作和惩罚搭便车者的行为
3.11 实验和自然背景下的社会偏好
3.12 相互抗衡的解释
4 人类合作的社会生物学
4.1 内含适应性与人类合作,
4.2 多层选择模型
4.3 均衡选择
4.4 互惠利他
4.5 大群体中的互惠利他,
4.6 声誉:间接互惠
4.7 利他主义作为品性信号
4.8 正向选型
4.9 机制与动机
5 合作的经济人
5.1 俗定理和演化动力学
5.2 不完美公共信息下的俗定理
5.3 私有信息下的俗定理
5.4 演化无关均衡
5.5 社会规范与相关均衡,
5.6 消失的编舞者
6 远古人类社会
6.1 四海为家
6.2 遗传学证据
6.3 史前战争
6.4 社会秩序的基础
6.5 合作的考验
7 制度与行为的共生演化门
7.1 选择性灭绝
7.2 繁殖均整化
7.3 群体间遗传分化
7.4 同类群灭绝和利他主义演化
7.5 澳大利亚实验场
7.6 制度与利他的共生演化
7.7 基因-文化共演化仿真
7.8 均整者与战士
8 局域主义、利他与战争门
8.1 局域利他与战争
8.2 局域性利他与战争的涌现
8.3 仿真与实验中的局域性利他主义
8.4 曾经的“红牙红爪”带给我们的遗产
9 强互惠的演化
9.1 协调惩罚
9.2 真实人口中的利他惩罚
9.3 强互惠的涌现
9.4 为什么协调惩罚能够成功
9.5 分散化社会秩序
10 社会化
10.1 文化传播
10.2 社会化与降低适应性规范的存活
10.3 基因、文化和规范内化
10.4 作为搭车者的内化规范
10.5 降低适应性规范的基因-文化共演化
10.6 内化规范如何成为利他规范?
10.7 可编程的大脑
11 社会情感
11.1 互惠、羞耻与惩罚
11.2 社会情感的演化
11.3 “我们生活的伟大主宰”
12 结论:人类合作及其演化
12.1 人类合作的起源
12.2 合作的未来,
附录
A1 定义利他主义
A2 基于主体的模型
A3 博弈论
A4 动力系统
A5 复制子动态
A6 延续概率和时间折现因子
A7 声誉模型的替代品
A8 公共信号和私有信号下的囚徒困境博弈
A9 学生与非学生的实验被试
A10 Price方程
A11 弱多层选择
A12 群体感应下的合作与惩罚
参考文献
主题索引
作者索引


浙江大学出版社微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浙江大学出版社微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浙江大学出版社直营店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哲学园专用 跨学科社会科学译丛 套装共6册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打开微信,扫一扫

或搜索微信号:zupress
浙江大学出版社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