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星出版社店铺主页二维码
新星出版社 微信认证
把你百无聊赖的夜交给我们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新星新书】包邮 丝路百城传 漳州传:从九龙江到太平洋 福建省漳州历史发展变迁史 新星出版社城市传记系列

66.75
运费: ¥ 0.00-10.00
库存: 499 件
【新星新书】包邮 丝路百城传 漳州传:从九龙江到太平洋 福建省漳州历史发展变迁史 新星出版社城市传记系列 商品图0
【新星新书】包邮 丝路百城传 漳州传:从九龙江到太平洋 福建省漳州历史发展变迁史 新星出版社城市传记系列 商品缩略图0

商品详情

红砖是穿越岁月的绮丽色彩,

当飞扬的燕尾脊轻快地划过晴朗的天空,

我们看到一座城市隐藏不住的跃跃欲试的灵魂。

漳州之书,寥寥几十万字,将漳州1300多年的城市影像一一记录;

一个不受陆地束缚的城市演变史,在这里,陆地已达尽头,海洋却刚刚开始;

见证漳州如何从山海之间的闽之极南之地演化成如今的“生态之城”。

基本信息

丛书名    丝路百城传

书名    漳州传:从九龙江到太平洋 

作者/译者    陈子铭 

ISBN    978-7-5133-3399-3

定价    89元

出版时间    2019年3月

装帧    精装

开本/成品尺寸    16k/155mm*230mm

印张/页码    25印张/400 页

实际字数    310千字


编辑推荐

枕山襟海,峰峦叠嶂,丘陵连绵历经风雨,儒家思想和西洋文明在这里交汇,当河流逐渐塑造起这个城市的文明形态,海水与烈焰的交响,带来了天地磅礴的力量,作者在描述这片区域的发展史的同时,也在探索着一个群体的精神流变史。

这不仅仅是一个不受陆地束缚的城市的演变史,也是一段中国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交流、碰撞、融合的历史。


内容介绍

从中原到海滨,从海滨到海上,当一群人正在满怀信心探索海洋,憧憬荷马时代的荣光时,一群来自中原腹地的人早已深入海洋,然后又认真地从源头开始寻找精神力量。


作者从漳州的源头开始,

写在史前的山海之间一个在闽南之地的城市如何诞生,

写这个城市在如何经历了农耕文化、海洋文明之后迎来如今的经济活跃发展时期,

写唐代时陈元光如何少年老成,在金鼓交鸣中带领玉钤万骑犁庭扫穴,纵横闽越间,建立起漳州;

写宋代时朱熹如何带领格物穷理、求实力行,带领漳州走上成为“海滨邹鲁”的道路;

写中国海商如何和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兰人、日本人斗智斗勇,使得财富与荣耀让城市充满活力;

写漳州移民经由筚路蓝缕、薪火相传的垦荒时代,穿越海洋、穿越陆地,去新的世界闯荡,在跌宕的时局中逐渐扎稳脚跟;

写这个城市百年沧桑、波澜起伏中寻求转型与社会发展。


漳州本质上就是一座移民城市。公元七世纪,中原移民缔造了她;十二世纪,人们把她建成海滨邹鲁;十五世纪,越来越多的人跨海而去。盛唐的光辉、两宋的温润、大航海时代的风帆交织成漳州的历史镜像。一路向海是地理使然,是自然生存条件使然,也是人们精神意志使然,吐故纳新是移民社会流动过程中必须发生的事情。


他们仰望中原,因为这是来处;他们一路向海,这是他们的去处。


目录

前言:眺望东南


第一章  生在江南之南 

山海之间 / 3

那段史前时空 / 17

江南与岭南 / 26

闽之南 / 29


第二章  大唐军人的荣耀

公元669年 / 35

帝国新州和她的名字 / 41

塑造东南新州 / 44

胡商康没遮来了 / 52

做一个唐人 / 57


第三章  宋人的风韵

宋朝的那些如烟往事 / 63

寻找一座宋代的城市 / 71

海商黄琼的官司 / 81

李弥逊来了 / 90

宋绍熙元年 / 94

最后的南宋 / 103


第四章  遭遇马可•波罗时代 / 111


第五章  明帝国的财富端口

大航海时代来临 / 129

发现Chincheo / 135

日本白银的诱惑 / 144

公元1549,走马溪 / 150

皇家意志与嘉靖倭患 / 165

隆庆年,历史的拐点 / 178

漳州海上商业版图 / 201

角力台湾海峡 / 231

一场与“克拉克瓷”有关的国际公案 / 246

 《雪尔登地图》•眼界与世界观 / 254

一幅全新的末世风景 / 267

第六章  行走的故乡

当澳门还不叫澳门的时候 / 283

大清商埠的龙溪家族 / 289

过台湾•一道世纪景观 / 298

过番,他乡与故乡 / 320


第七章  流变精神

大城漳州 / 339

多年以后,看漳州 / 349


第八章  迎接新丝路的荣光

迎接新丝路的荣光 / 359

重续光荣与梦想 / 361

大古雷的旭日阳刚 / 368

千年古城,现代意象 / 374


后记:呈现一种打开城市的方式 / 382

参考目录 / 385


精彩文摘

前言

我们叙事的地点,在江南与岭南之间、在山海之间。

作为中国东南一隅向内陆相对封闭向海洋充分开放的地理单元,我们一开始便拥有一个多元的叙事空间。

我们选择福建省第二大河——九龙江,大航海时代西方人叫漳州河的作为整理历史信息的轴线,她贯穿全境,有从不间断发展脉络;我们选择她的出海口,现在称作厦门湾的地方,作为观察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视线的投放起点,而把传统意义上的东西洋作为视线投放的基本范围。在过去数个世纪里,这里一直是吞吐外部信息的能量场。这片区域的历史与它休戚相关。

我们再选择福建省最大平原——漳州平原作为呈现区域性物质与精神成果的平台,十四个世纪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山海融合的历史地理框架中,这是一个非常稳定的平衡点。

这样,有利于我们建立一个俯瞰全景的视角。

在时间上,我们选择公元702年,也就是唐总章二年,作为叙事的起点。公元1567年,即明隆庆元年,作为叙事的阶段性高潮部分,当然,更多的重点在于她以后的变化。

这样,有利于我们建立起一个合理的叙事走向,从中原到海滨,从海滨到海上。这样也有利于我们建立起一个合适的叙事节奏,什么是开始,什么是发展阶段,什么是嬗变。

在业已形成的历史叙事里,漳州,似乎一直是边缘,无论是已经走过的汉唐,或者明清。今天,重新打开历史,当我们试图建立一个新的叙事架构时,一些值得还原的细节,便成为被湮没的大历史的基本构建,以及我们面对现代的关键记忆,影响我们对未来的判断。

 

山海之间

漳州的叙事,或许可以从《山海经》说起。这部据说由禹和伯益所作的上古时代的书籍,经过西汉皇族刘向、刘歆父子勘校后,流传到今天,书籍用神话和地理构建出远古时期的一段时空。它和漳州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从容观察漳州前世的视野。

《山海经》载:“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

山海之间,是对闽地地理的准确描述,也是对其文化传统的喻示。

漳州,在“闽之极南”,她的前世——太古洪荒的时候,已经属于这个文化传统。

(一)

闽,在欧亚大陆边缘,发生于中生代的地壳运动,发育成她的基本轮廓。山隆起而成骨干,支撑闽地的身躯,超过八成的山地和丘陵,使她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距离海水300公里左右的纵深,数列与海岸平行的山脉,又将闽地分割成若干单元。日后,这些地理单元将在闽文化大框架下显示诸多不同的个性特征。

《山海经》中提到的“闽中山”应是闽山,即武夷山古称。在西北与江西交界处,其主峰有“华东屋脊”之称。武夷山绵延千里,高峻封闭,形成了一道天然分界线。这是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诸河流的分水岭,也是中原与闽越的分界线。山脉陡峭部分面向北方腹地,阻滞了西北寒流南下,也调整了中原文化向南渗透的节奏。自武夷山脉起,闽地朝东南方向梯次下降,逐渐滑入太平洋。来自海洋的湿润的气流在这里回旋,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公元前三世纪,当农耕文化终于越过山脉一路南下,这里成为多元文化的交错地带。

如果要探问闽地与中原的地理关系,最好的观察点也许是武夷山。

如果要探问闽地与台湾的地理关系,理想的标本也许是漳州。

日后被称作“漳州”的这片土地,在闽地南端,枕山襟海,峰峦叠嶂,丘陵连绵,河谷、盆地穿插其间,又为群山隔断,地势由西北向东南走低,滨海为丘陵、台地、平原,狭窄而不连续,山地、丘陵面积占总土地面积七成以上。

台湾,在古地理上与欧亚大陆连为一体,是欧亚大陆向外围扩张的边缘。闽台半岛,是古生代时借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形成的南北长约400公里的岛屿,属于华夏古陆的一部分。台湾中央山脉与闽地中部的戴云山、西北部的武夷山三山并列,构成一个场面壮阔的大地褶皱。一条宽约100-200公里的“东山陆桥”从漳州东山岛经海峡东南部、台湾浅滩、澎湖列岛抵达台南,在水下将两岸连成一体。东山陆桥则盘旋在东海水域和南海水域分水岭两侧。

这片区域,三面环山,面朝大洋,左揽东海,右揽南海,台湾岛为她缓冲热带风暴,同时成为了这片区域社会历史的一部分。

“闽在海中”也喻示了远古时期闽地海岸线所发生的变化。由于气候变化,在最近的180万年,台湾海峡至少有7次被海水淹没。最后一次发生的时间大约在1.5万年至6000年前。整个闽台半岛裸露部分没入大海,留下一条窄窄的最浅处不过10米的陆桥。此时,人类已进入现代人阶段,在被海水浸没前,“漳州人”通过陆桥到达对岸,开启一段历史。漳州的母亲河九龙江曾经流淌到海峡对岸。今天,海水之下,台湾浅滩和南澎湖浅滩之间的八罩峡谷应是九龙江古河道遗址。

海流就这样从“桥上”漫过,从两岸穿过。若干年后,这里成了贯穿东亚也贯穿近现代世界历史的黄金水道。漳州正位于这条水道的西边,而两岸的人将共享这条水道带来的财富与荣光。

值得一提的是在被一万年前的海水缓缓漫过的海峡的西边,有一个曾被火山灰覆盖的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的地方,现在叫漳州滨海火山地质遗址公园。幽深的火山口群,浮沉在海水中,140万块多边柱状带节理黑色玄武岩,如守卫海洋的兵马俑一般屹立在悬崖之脚大海之间,那是17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引发西太平洋新生代火山喷发和地质构造变化所留下的最壮丽的山海记忆。那是海水与烈焰的交响,是天地间磅礴的力量留在漳州的冥冥中的精神启示。

(二)

河流塑造文明的形态。

闽地水系与山系互动,自成一个地理文化单元。汀江、闽江、晋江、九龙江流经的地方,历史上称“七闽”,加上6000年前被海水分割的台湾,也包括韩江流经的粤东、瓯江流经的浙南。因为地理构造上相应的整体性,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扮演彼此关联的角色。

河流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人类及其社会系统发展与河流的生态系统唇齿相依,并从中获取精神信仰和心灵形象。在河岸形成的定居点与城市就是这种关系的精华所在。它们将整个流域连接成稳定、有效的整体。那些在大河奔流中泥沙俱下的冲积平原,不仅孕育了昌盛的农耕文化,日后也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策源地。

相对于大河文明,那些必须以有限的腹地面对海洋的区域则保持着永恒的挺身向海的激情。地中海东部,古代希腊,包括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西部沿海、爱奥尼亚群岛和意大利南部那些短小的河流,穿过崎岖的山区和狭小的平原与曲折的海岸线和岛屿互动,成了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亚平宁半岛,亚平宁山脉流出的台伯河,区区400公里,经罗马进入第勒尼安海,催生了热那亚、那不勒斯、威尼斯等商业城市,佛罗伦萨成了欧洲文艺复兴中心。

当黄河、长江气势磅礴地向人类展示农耕文明吐纳能力时,在闽地,那些短壮的河流,因为腹地距离海洋不过数百公里,海洋巨大的影响力如潮汐一般溯河而上,她的历史便有了永恒的蓝色基调。在河流与海岸线的交汇处——大自然能量聚集的地方往往是海洋文明昌盛的地方。

农耕文明孕育出来的对季节规律遵循、祖先崇拜、秩序遵守的品格和海洋文明陶冶出来的开拓不羁的品性相互影响。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两种文明反复叠加的区域——中国东南的新月地带,如闽、如浙、如粤,成了中国个性最鲜明、经济最活跃的区域。宁波的甬江、台州的椒江、温州的瓯江、福州的闽江、泉州的晋江、漳州的九龙江、潮汕的韩江⋯⋯那些短壮的河流,为这片广阔的区域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和活力。人们一路向海,不可阻拦。

漳州的母亲河九龙江(漳州河),福建第二大河,由发源于博平岭山脉的北溪干流和西溪、南溪支流,在下游河口地区厦门湾进入台湾海峡,干流长度不过258公里,合支流共1923公里,境内流域面积约不过7000余平方公里,总流域面积1.4万平方公里。史前时期,这里已出现有别于中原地区的文化形态。河流上游湍急,森林密布,曾是造船原料的供应地;中下游江宽水缓,是闽西南重要的物流通道;至于下游漳州平原,是福建第一大平原,山海之缓冲、交通之枢纽地带。与之相呼应的,是云霄漳江、诏安东溪、漳浦鹿溪、长泰龙津江。在史前时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捕捞、渔猎、采集,择水而居。

在她的滨海地区,因为远古时期先民的海洋活动,成为环太平洋地区海洋文明的传播关键环节。6000年前,人类舟楫往来于台湾海峡时,南岛语族史诗般的迁徙,就已经开始了。

(三)

与北方平原的海岸线最大区别是,在中国东南沿海丘陵地区,由于地质激烈变化塑造的那些曲曲折折的海岸线,如褶皱一般与海水衔接,突出的地方,是岛屿;凹进去的地方,是港湾。那是大自然的力量在彼此撕扯抗衡留下的杰作。

“浙江岛、广东湾、福建在中间。”一句民间俚语,道出东南沿海海岸线的基本特征。福建南端的漳州,海岸线长680公里,海湾12个,群岛7个,狭窄的滨海地区,半岛斜列。东山岛,福建第二大岛、著名渔区,与古雷半岛、六鳌半岛、整美半岛并肩连臂形成系列海湾。

东山湾,水域面积100多平方公里,是东海南海交界处;旧镇湾,在漳浦海面东南,由六鳌半岛和古雷半岛合抱而成,水域面积50余平方公里;诏安湾,水域面积150余平方公里。至于九龙江出海口厦门湾——漳厦接合部,是大陆对台主要贸易口岸。

史前时期,这里已是先民渔猎的场所;风帆时代,这里是远洋航船的发泊地。今天,这里仍然是经济活跃地区。在封建王朝海禁政策最为严酷的时期,这些港湾和岛屿,以曲折复杂的地形庇护了追逐财富与荣耀的贸易船。西方航海者沿新航路东来时,喷发出一股不可遏制的民间贸易潮。正是这股贸易潮,推动漳州参与了全球贸易格局的调整。

今天,漳州滨海,镇海、铜山、六鳌、悬钟四个明代古城,森然环峙。二十一世纪的日光,淡去400年前的刀光剑影。作为洪武时期修建的海防要塞,曾经守护农耕文明的第一道防线。海洋贸易繁盛区与海防重地互相叠加,那是两种力量的博弈最终找到的平衡点。

(四)

漳州的历史是不受陆地束缚的历史。

季风洋流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外部世界的视觉延伸点。

冬季,我国东南盛行东北风,风推动近海海岸洋流由北向南,从长江口出发,穿过台湾海峡中部和西部进入南海;夏季,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风,洋流在这里调个方向,南海沿岸洋流由南向北和外海暖流在台湾海峡汇合后回到东海,季风洋流形成一条天然水道,构架了漳州、台湾、东南亚的地理关系,并形成季风型贸易。

郑和之前,生活在这一带的人们已经把自己的族群持续不断地扩散到季风洋流所能到达的地方,从中南半岛的交趾一直到香料群岛,从吕宋到苏门答腊到东帝汶。那些商业聚落像珍珠链一般展开,在太平洋中的岛屿一路跳跃,圈起一个环绕南中国海的贸易圈。中国商品是那里的一道风景,漳州商人是那里最活跃的一群人。

在所有海洋中,南中国海无疑是最迷人的一个。它的地理位置是它最具潜力的优势。公元十六世纪前后,这里引发的角逐,可以和地中海地区媲美。美洲白银、香料、丝绸和瓷器交汇,也让漳州进入世界性大历史的洪流里。今天,它是全球经济的焦点。

(五)

大自然元素塑造漳州的视野,以及内部构造和外部世界的关系,并使她拥有色彩斑斓的多元文化。

这是大地理留给漳州最华美的印记。

如果我们以九龙江为轴线梳理整个流域及周边地区社会历史发展格局,漳州府城是一个观察点。九龙江与起自粤东经闽越古关蒲葵关蜿蜒而来的古漳潮陆路干线在漳州城交汇,将西南与粤东历史连为一体。同时,我们可以在这条轴线的最下端再建一个坐标,将近700公里海岸线与九龙江交汇处,即九龙江口海湾地区,也就是今天的厦门湾作为另一个观察点,形成九龙江流域联结东海、南海的历史格局。在不同的时空,透过九龙江这条轴线的两个观察点,将构建一个比较完整的漳州社会历史发展概貌。

漳州北倚博平岭山脉,自古是闽粤交通枢纽。东北经泉州、福州与江浙互动,西北越过博平岭与粤、赣相通,西南与潮州相连,境内九龙江、鹿溪、漳江、东溪水系交织。有限腹地、充满弹性的外扩空间,贯穿这一切的,是水。

九龙江作为闽西南物流通道,江水流经的漳州平原,是闽西南物流集散地。下游出海口,曾是九龙江口海洋贸易区的核心。

沿海一线,港湾众多,岛屿罗列,与广东毗邻处诏安,号称“福建南大门”。南澳岛,至民国年间才隶属广东,此前长期为漳潮共管,曾是漳潮海洋贸易区的核心地带,与九龙江口海洋贸易区相互呼应,成为漳州海洋贸易的两个子系统。

铜山港(东山港)位于东山湾,是闽粤台交通的中间点,这里的海洋贸易始于宋朝。

宫口港,古称梅岭,地处闽粤海疆门户,唐光化元年(898)开港,宋元时,自泉州往西亚贸易繁盛,梅岭是重要的补给基地。

旧镇港,古名敦照,在古雷半岛、六鳌半岛之间,有鹿溪、浯江水注入,为天然避风港。敦照作为口岸的历史,几乎和上海历史一样悠久。

至于九龙江口月港,“外通海潮,内接山涧”,其附近海域,古名圭海。海口处圭屿,是漳州府水陆门户。中左所(厦门)与浯州屿(金门)为其海上屏障。在大航海时代,从月港出发的商船,出海后分航驶向台湾和东洋的琉球、日本、吕宋、苏禄及西洋的交趾、占城、暹罗、真腊等地,沿海岸线航行,上抵辽东,下达广州,由此形成十六七世纪漳州海上商业版图。

九龙江北溪干流和西溪、南溪支流,支撑月港贸易的腹地。由海水向山区推进的200余公里纵深,这片流域在漳州历史发展进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亦造就了古代漳州的黄金时期。在十四个世纪的光阴里,这里是梦想家的竞技场,各色人等,你方唱罢我登场,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相互交融,使九龙江流域及辐射区域历史文化色彩斑斓。

大明王朝的远航与这条河流有关。下西洋船队的另一个最高指挥官王景弘,龙岩县集贤里(漳平赤水)人。他和郑和拥有一样的身份——总兵衔正使太监,和他一起远航的还有河口地区的工匠和士兵。龙岩,历史上与漳州保持一千年的隶属关系,漳平至今仍是闽南方言区。

自月港上溯40里左右,是漳州历史上第一批中原移民的落脚点。中原士兵在溪海交界的河段插柳成营,故名柳营江。松州堡,最早的军事要塞。唐化里,最早的原住民定居点。松洲书院,可见于记载的中国最早书院,这是农耕文明渗透到漳州时的关键区域。

这条河流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若干次战争,其中两次影响深远。

明清交替之际,中国最强悍的两支力量展开过对决。“海上王者”明郑集团与大清帝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力量此消彼长。这种消长,不仅决定台湾海峡两岸的几个世纪的区域格局,也影响了中国乃至东亚水域的历史走向。

九龙江的下游出海口向东便是金门料罗湾。1633年,中国与荷兰人地一次大规模海战对决爆发于此。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海战。大批月港商船被改造成战舰,许多漳州军人登上战舰投入到这场格斗中。中国人从此有了海上力量大败欧洲人的记录。

西溪一线,距月港40里的漳州府城东厢浦头港,是漳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内河码头。作为山、海之间的中间点,浦头港的命运与月港息息相关。浦头港鼎盛时,“贾舶咸萃于斯,四方百货之所出也”。漳绸、漳绒、漳纱、漳缎、漳绢,都是那个年代中国最为精美的织物。从浦头港登船,顺流直下,从月港出洋,经西班牙占领下的吕宋,转美洲阿卡普尔科,抵达欧洲的伊比利亚半岛。五个世纪前,西溪两岸是闻名遐迩的“世界工厂”。从府城上溯百余里的花山溪是在西方市场蒙面纱400年之久的东方瓷器“克拉克瓷”和“交趾瓷”的原产地。这里出产的外销瓷是欧洲与日本人文历史中无法忽略的记忆,它们现身在土耳其苏丹、欧洲国王和日本丰臣秀吉的宫廷里,也出现在阿姆斯特丹市民的餐桌上。

被北溪与西溪环抱的漳州府城,作为山海之间的平衡点,保持了十四个世纪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府城东南角西溪之滨的威镇阁,几乎可以望见漳州平野尽处浩渺之烟霞。而这里距下游出海口不过40里,曾经商舶如蚁,财富和荣耀似浮云过眼,如今成了古城的地标。今天,漳州古城那些南洋风格的建筑,仿佛是一个繁盛时代的倒影,让生活在此间或者远道而来的人在时光里流连。

儒家思想和西洋文明在这片流域交汇。

1190年初夏,朱熹抵达漳州,在这里刊行的《四书集注》成为了朱子理学思想瓜熟蒂落的标志。在他身后,是一个影响深远的文明工程。今天,探索那段悠远时光,我们听到一种和声,在经历了数个世纪的混乱与幽暗之后,出现在民族文化的重构阶段,并带动城市找到了从粗粝走向细致的精神愉悦。这种愉悦,是漳州在向海洋绽放前所能调动的精神储备。

1509年,西班牙传教士若望利多斯和金纳德随月港商船抵达漳州,这是天主教与漳州的初次相遇。在以后的若干世纪里,西洋风物一直隐约出现在城市历史镜像中,并使区域文化显现出混搭的色彩。今天,正是通过那些散落的符号,我们得以捕捉到城市平凡身世里被掩盖的宏大历史、东西方对碰时的精神悸动,以及充满启蒙性的长达四个世纪之久的互动。

从这条河流走出去的最有名的现代人物是林语堂。这个坂仔牧师的儿子出生的1895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悲催的年份,他却用几十年时间向人们讲述东方与西方,讲述传统与现代,讲述人与人之间理解与包容。这个二十世纪的智慧人物让他的出生地——河流上源花山溪畔的坂仔和祖家地——漳州平原的五里沙共享荣光。

今天,这个山的儿子,海的游客,仿佛是走过了1300多年的城市的影像。

漳州的历史始终受多股自然力量和文化力量的牵扯,她拥有太平洋的视野,同时对中原保持十几个世纪的回望姿势。她的历史时空从来不局限于东南一隅、福建之南,只有将其置之于闽南、台湾、东南亚大三角海域,才能完整地呈现她的历史风貌。她的地理位置使她拥有中国最早接近近现代的机会,并且在一段时间里走在潮流的前端。

在这个多变的时代,打开尘封的历史,并且以坦诚的态度对待那些业已走过的从前,对即将发生的以后意味着什么?


作者介绍

陈子铭,漳州市作协主席,著有《一座城市和一个人的联想》《大海商》《历史转折时期的漳州月港》《生活在故乡》《时光之书》等,大型电视人文纪录片《历史漳州》《漳州商人》策划、总撰稿。作品一如既往地关注城市、历史及与之相关的人的生存状态。

新星出版社店铺主页二维码
新星出版社 微信公众号认证
把你百无聊赖的夜交给我们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新星新书】包邮 丝路百城传 漳州传:从九龙江到太平洋 福建省漳州历史发展变迁史 新星出版社城市传记系列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打开微信,扫一扫

或搜索微信号:newstarpress
新星出版社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