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他从档案中挖出残酷的真相
陈徒手先生根据几十年积累的资料所写出来的著作,其实还有好几本,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出版不久就“断货”,目前在售的仅有这两本,而且《人有病,天知否》一书的构思、写作、问世同样面临颇多波折,最终能与读者见面,实属不易。
陈徒手老师亲笔签名作品,数量非常有限,之前一度售罄,建议趁早收。
————————————
记录49年之后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知识分子有个天职是说话,不论用嘴还是用笔,若一声不吭,是失职;若作假,是渎职。”
然而49年之后,在一连串排山倒海、接踵而来的“运动组合拳”的“洗礼”下,知识分子们已经没有了这种“硬气”。知识分子的脊梁是如何一步一步弯曲的?“思想改造”“洗澡”这些消失于教科书,只会偶尔散落在网络世界隐秘角落的陌生词汇,究竟意味着什么?知识分子又如何看待“今日之我”与“昨日之过”?
◎一份忠实记录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手记:
作家并不着眼于知识分子的学术成果,而是着眼于他们在政治压力下的心灵扭曲与命运沉浮。他不是从已经出版的文献出发,进行分析、解读、归纳、提炼,而是通过钩沉档案中不曾进入公共领域的稀见史料,展示尚未传播的独家细节,勾勒出这些学者的鲜活侧影。
◎文章可信性极强,丰富详备的第一手资料足见作者用功至深:
作为学者,陈徒手低调而勤奋。在编辑报纸之余,他在采访历史当事人和查阅档案资料两个方面都下了苦功。档案法公布之初,档案一度比较开放,他就一头扎进档案馆。浩繁的卷宗,一一细读,他称之为“打通关”。他围绕好几个专题,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但除了零星发表几篇论文,一直没有出版新书。直到一家杂志请他开辟专栏,才促成了本书的问世。此外为了收集史料,陈老师手抄档案十余年,累计达几百万字,“我文章里95%以上的史料都是不为人知的、经我过手的第一手素材。
”评论家唐达成评价,“一切以事实说话。”除了查档案,陈老师还访人物、做口述,“有时候半天的访问,所得可能就只有几行文字。比如《旧时月色下的俞平伯》,这篇不过万余字的文章,访问的有名有姓的人物就达十三四位。”
众所周知,在中国,这个题材自带“特殊”,出版更是难能可贵。感兴趣的书友不妨提早收藏。
《人有病,天知否》
—
陈徒手 作品
出版: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3年5月
ISBN:9787108043160
开本:16开
装帧:平装
定价:45元
1949年后中国文坛纪实
1980年代末,作家亲眼目睹了一代著名作家在政治风暴中的无奈与无措,给他留下了太深的印象。于是,他便开始研究作品背后的真实作家。
本书收录了作者多年积累和访谈而得的13篇文章,及11篇追忆当年采访和幕后花絮的“题记”,所写都是读者较为熟悉的现当代文坛“名角”:俞平伯、沈从文、老舍、丁玲、赵树理、郭小川、汪曾祺、浩然、严文井等。
◎真实记录作家坎坷心路历程,鲜活反映动荡年代的人和事:本书根据当事人的口述,以及大量档案、会议纪录和口述史料,真实地再现了1949年后中国文坛的真实面目,以及众多作家在大环境发生转变时痛苦的心路历程。这些强大而可畏的真实纪录,使那些尘封的如烟往事得以鲜活呈现,从而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阴晴圆缺和风云变幻。
◎ 看到有人被正式立案批判,众人才松了一口气,庆幸自己又躲过一劫。然后,心情轻松地参加批斗别人的会议,发言比上级定下的调子更为严厉,更为尖锐,力争显出自己的战斗倾向。这是政治运动的惯例,谁也无法拜托这种“游戏规则”和“游戏心情”。
◎ 史家与作家,又有“英雄所见”“大略不同”。史家以为史无“如果”,不能“想象”。也有竟把“虚构”与“戏说”一同挨“嗤”。 有作家说:史书除人名是真,别的都是假的;小说除人名是假,别的都是真的。
◎ 鸟笼也有一定讲究,满清统治者把明代的文化——衣、食、住、行各方面提高到很高的水平,文化高,而又野蛮,没有法治精神。那社会,有许多人混得很好,放债,打群架,混得有趣味。因有文化,有少数人想活着,不想混。
◎ 作家的戏剧性经历后隐藏着的是中国社会变迁史,也是人性的证明。陈君的文章就是当代中国的重要的人证。而且他的文章写得细,生动,材料挖得深而且常有独得之秘至少是独得之深与细,他的文章十分好读。读着读着“于无声处”听到了惊雷,至少是一点点风雷。
——王蒙,作家
◎ 历史是不可摧毁的,也不能抹杀,不能瞒,不能骗。还有历史会再现。以理性或感性再现在史书上,在艺术里,在真里或美里,不论戏剧或悲剧。果然再现了,就有震撼的力量,倒会是摧毁的手段。在这面上辛苦工作的人,查档案,找资料,访人物。为真也为美,青灯黄卷,善哉善哉。
——林斤澜,作家
善哉林斤澜
人证与史证王蒙
旧时月色下的俞平伯
午门城下的沈从文
老舍:花开花落有几回
丁玲的北大荒日子
1959年冬天的赵树理
郭小川:党组里的一个和八个
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的思索
汪曾祺的“文革”十年
浩然:艳阳天中的阴影
浩然的历史场
严文井口述中的中宣部、作协琐事
林希翎女士
果戈理到中国也要有苦闷
初版后记
再版后记
三联版后记
《故国人民有所思》
—
陈徒手 作品
出版: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1年11月
ISBN:9787301286920
开本:16开
装帧:平装
定价:32元
1949年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侧影
这是作者积12年功力推出的又一部佳著。这里写了上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11位有代表性的、全国一流教授的生存处境。
这11位教授都是“天子脚下”的台风眼里人。俞平伯、王瑶、傅鹰、周培源、贺麟、马寅初、汤用彤、冯友兰、冯定诸位先生都是北京大学的“头面人物”,蔡旭、陈垣两先生则分别任职于北京农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
这里的记述乃是根据当时官方材料的记录和大量原始档案,复原出旧日“景观”。虽然事隔半个世纪,但并非“往事如烟”、“流年碎影”一类个人记忆,而具有历史化石的意味。这11位教授的命运,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更缩影了中国教育、中国文化的悲剧,也是中国历史悲剧的一幕。
◎ 各个年龄段的读者,多半知道在20世纪后半叶,中国大陆普遍流行“知识分子改造”一说,但具体的经过,怎样从各高校发轫,往往就不得其详了。这本书,让我们重温那段历史。11位教授的命运,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更缩影了中国教育、中国文化的悲剧,也是中国历史悲剧的一幕。
——邵燕祥,作家
◎ 读到陈徒手先生《冯友兰:哲学斗争的个人挣扎史》一文,真觉难能可贵。这篇文章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环境。只有了解了真实的情况,才能明白个人的处境是多么艰难,从而做出正确的评价。我们需要这样的文章。希望作者写出更多的好文章。
——宗璞(冯友兰之女),作家
陈徒手,本名陈国华,福建福州人。1961年12月出生。1982年2月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先后在中国致公党中央机关、中国作家协会工作。《北京青年报》副刊编辑。
主要从事知识分子专题资料的收集,著作《人有病,天知否——1949年中国文坛纪学》推动了国内口述史研究。
序言
俞平伯:1954年的抵制和转弯
马寅初在北大的苦涩旧事
陈垣校长入党前后波澜
冯友兰:哲学斗争的个人挣扎史
汤用彤:五十年代的思想病
贺麟:转型时代的落魄和转机
周培源:坚辞背后的酸辛诉说
傅鹰:中右标兵的悲情
文件中的王瑶
蔡旭:大跃进“小麦王”的苦恼
冯定:大批判困局中的棋子
后记
- 先知书店
- 读好书的人,先知道未来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