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紧扣国家“十四五”规划,本书本次修订主要介绍现代产业体系中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各类传感器的基本原理、转换电路及其应用;检测系统信号的处理、变换及抗干扰技术等,并基于实际应用案例,详细介绍了融合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等新型智能传感器在新工业场景中的具体应用,契合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相关要求。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本书根据高等职业院校电类专业的教学基本要求修订编写,充分体现了“以淡化理论,必需、够用为度,培养技能,重在运用,能力为本位”原则的指导思想,突出实际应用,注重实践,适用于社会要求培养具有“创造性、实用性”的人才需要,符合机械装配制造业企业的需求。力图使高等职业院校电类专业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获得具有从事生产一线的技术和运行人员所必须掌握的自动检测技术、传感器和抗干扰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契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努力培养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针对本书前3版在教学中的使用情况及毕业生在生产实际应用中所遇到问题的信息反馈,本次修订继续保留适用内容,并注重结合生产实际,强化应用技能的培养,充实一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中的传感器应用内容,删减或替换掉一些陈旧、过时的内容,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方便自学。本次修订是在第3版的基础上重点对相关知识进行重组,将原来的第12章删除,增加一章“智能视觉系统及其应用”。
本书着重于介绍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测量转换电路及其应用。在取材方面,既考虑了检测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也考虑到高等职业教育对象的实际基础水平,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因而,本书主要的着眼点在于结合实际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工艺知识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压缩了大量的理论推导,重在突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适用性及生产实际的实用性。
在本次修订中充分融入素质教育内容,在每一章相关知识点增加课程导读或推荐主流教育学习平台的相关资源作为课下辅助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大力弘扬爱国精神;培养劳动精神、传承劳模精神;结合本课程特点促进学生养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本书总学时为50学时左右(包括实验),主要作为高等职业院校自动化类、仪器仪表类、电子技术类、机电技术类和智能制造类等电类专业用书。教材各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其他有关专业(如计算机、数控、汽车类等专业)可根据需要选学不同的章节内容,也可供从事检测、控制技术等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本书也是安徽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优质教材,我们还立项建设了本课程的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的数字化资源,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感兴趣的读者可自行访问:安徽省网络课程学习中心(e会学)。
本书由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武昌俊、刘瑞担任主编,其中,武昌俊编写了前言、绪论、第1章、第12章及附录;刘瑞编写了第3章和第7章;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张广红任副主编并编写了第5章;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张晴晴编写了第11章及全书电子课件制作;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徐林编写了第2章和第4章;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鲁业安编写了第6章和第8章;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沈晔超编写了第9章和第10章。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常辉教授担任主审,主审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审阅全文,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传感器技术发展较快,而且自动检测技术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加之作者的水平有限,在接触领域和理解上又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在内容选择和安排上,不免会存在遗漏和不妥之处,诚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