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一位思想者视野中的当下与未来
2020,黑天鹅之年,没有人是旁观者。新冠疫情、贸易战、HK危机、美国大选……层出不穷的“黑天鹅”已经把世界搅得一团乱。
但更“殃及池鱼”的还有它们引发的情绪化立场之争、价值观分歧和舆论撕裂,多少多年的老朋友甚至因此互相拉黑。
哪里出错了?施展老师的新书《破茧》,正是来回应这个“2020之惑”。
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近20年的爆发,让我们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丰盈时代。推荐算法近10年的普及,又让信息如此“懂”我们。我们喜欢什么,算法就能不知疲倦、源源不断给我们推荐更多。
但没有人意识到的是,讨好我们的信息,溶解了社会共识,把我们困在偏见的“茧房”中。我们看似接收很多信息,却大多是自己的回声。“信息茧房”也重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逐渐变得只能接纳那些和我们立场相同的人。
所有这一切,在2020年层出不穷的危机中加剧、爆发,最终让我们的人际关系“元气大伤”。然而,面对“信息茧房”,我们只能束手无策吗?施展老师不但对“信息茧房”做了精准剖析,也提出了积极的应对之策。
同时,他也更进一步从个人的“信息茧房”困境,引申到国际关系,为分析当下中国的外交困境提供了思路,非常有启发性。
施展老师是北大史学博士、现任外交学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是当今年轻一代学人中的佼佼者。施展老师不仅关注传统的历史和国际关系,也关注科技产业的发展,少有的多学科跨界能力,让他成为一个“全能型观察者”。许纪霖老师评价,“他的格局比视野要宽,视野又比知识更广;比他敏锐的往往不及他深刻,比他深邃的往往又不及他敏感。”
在疫情仍在我们生活中肆虐的当下,本书既是一支清醒剂,也是一剂强心针,它帮我们突破“信息茧房”对视野和格局的限制,理解真实的世界,进而找到通往未来的道路。
一并推荐施展老师另外两本重要作品:
《枢纽:3000年的中国》是过去三年里中,历史领域最受关注的好书之一,畅销10万+册。施展老师从世界史的角度,重新理解中国3000年历史的演变,重新定位世界中的中国。
《溢出》则帮助我们解析中国制造业的演化逻辑,探索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秩序之间的未来可能。
《破茧》
—
施展 作品
出版: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2月
ISBN:9787540479732
开本:16开
装帧:平装
定价:58元
签名版:58元
突破信息茧房,看清世界真相
◎ 突破信息茧房,看清世界真相!畅销书《枢纽》作者、得到“中国史纲”等热门课程主理人施展全新力作,呈现一位思想者视野中的当下与未来。
◎ 学界、商界专家联袂推荐:经济学家吴敬琏、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教授刘擎、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阿里巴巴前总参谋长曾鸣、万圣书园创始人刘苏里、上海交通大学法学教授高全喜 诚挚推荐!
◎ 解读“黑天鹅”之下的种种乱象,剖析当下世界格局的深层机理,寻找字节跳动们的破局之路……既是保留对2020这特殊的一年的观察与记忆,更是怀抱责任感、激情与想象力展望中国与世界的未来。
◎ 记忆不是为了活在过去,它恰恰是为了朝向未来。通过记忆,认清当下的我们是谁、我们的所在、我们与世界的关系,才能知道在一个波谲云诡、变动不居的时代,如何寻找通往未来的道路。
◎ 信息茧房在某种意义上取消了“公共领域”的“公共性”。社交媒体的出现,把人们的社会交往所依赖的物理空间给击穿了,没有了共享的空间结构,“公共性”就进一步被消弭掉了。
◎ 当各国之间的基本信任关系还在的时候,人们都是从成本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可一旦基本信任关系被破坏,人们就会转而从安全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了。
◎ 施展是年轻一代学人中的佼佼者,他的格局比视野要宽,视野又比知识更广;比他敏锐的往往不及他深刻,比他深邃的往往又不及他敏感。作为一个全能型的观察者,他既有专业的目光,又有跨界的通透。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
◎ 这是一位思想者对剧变时代的应答,带着关切、责任与勇气……直面当下的困境,针对未来的风险与难题,在新颖的视野中提出别开生面的构想,带给我们一部富有挑战性的思想探索力作。
——刘擎,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教授
◎ 施展在《破茧》一书中以大开大阖的视野调用了多个学科的知识,对当下的各种困境做了多向度的分析,最后落脚于对“全球数字治理联盟”的构想……这样的理论努力为当下打开了极富想象力的思考方向。
——高全喜,上海交通大学法学教授
◎ 施展的学术思考始终紧扣时代问题,有着强烈的现实感。从《枢纽》到《溢出》再到《破茧》,他不断推进“历史学才是真正的未来学”的思考,一方面进入更微观的实证观察,一方面进入更宏观的理论架构。这样的写作对这个时代是极有价值的。
——罗振宇,得到APP创始人
前言 记忆与未来
第一部分 问题:风险社会中的观念茧房
第一章 信息茧房时代
第二章 观念对现实的遮蔽
第二部分 现实:国际与国内的一体两面
第三章 隔离与信任
第四章 中国经济成长的逻辑
第五章 开放与封闭的对抗
第六章 海洋秩序的逻辑与中国的新机会
第七章 普通法与成文法
第八章 美国力量的源头
第三部分 未来:信息技术时代的人类秩序
第九章 信息技术时代的工业革命
第十章 字节跳动们的路标
第十一章 “全球数字治理联盟”与商人秩序
第十二章 信息技术时代的全球分配正义
后记
注释
《枢纽:3000年的中国》
—
施展 作品
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月
ISBN:9787549586080
开本:32开
装帧:精装
定价:99元
签名版:99元
从过去看见未来,从世界发现中国
本书是一部纵览中国千年历史、探索当下世界的“中国力量”的历史人文读物。
本书运用空间和时间的观念与方法,致力于在一种全球的视野下,主要论述了自夏商周至清末中国古代草原-农耕-海洋的南北向三重结构和平原-绿洲 高原的东西向次级结构,对以下问题给出内在连贯统一的解释: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结构在古代的形成,中国革命对于中国现代转型的伟大意义,以及中国作为世界枢纽,在政治和经济等方面所具有的世界意义。
贯通所有这些问题的解释逻辑,是中国的两大根本特征,一是它作为一个古老且未中断文明,所带来的历史记忆,一是中国的超大规模性,所带来的政治和经济效应。
本书认为,对中国的超大规模性的理解,是理解中国问题的一个根本前提,这就构成中华文明区与其他文明区的重要区别。
◎ 本书通过对于传统史观的突破,重新划定中国作为一个现代共同体的心里认同边界。首先在空间结构上突破了以中原为中心的视角,认为中原史只是中国史的一半,还有另外一半发生在草原、绿洲、雪域、海洋等地区。其次在时间结构上,根据普遍的理想与特殊的现实之间的循环转化,提出了四个历史大循环的观点。
◎ 所谓文化差异,在其最原初的起点上,呈现为以下三种差异,即,制度/组织形式的差异,用以对制度/组织形式进行正当性辩护(或批判)的信仰/观念系统的差异,以及用来象征信仰/观念系统的物质载体形式的差异。
◎ 人性当中既有追求普遍性的激情,又有追求特殊性的激情。对普遍性的追求,使人类获得存在的意义;它通过理性而转化为一整套思想体系,姑且称之为理想。对特殊性的追求 ,使人类获得存在的载体;它通过理性而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谋划,在其未获得反思性的精神 自觉时,姑且称其为欲望,获得精神自觉时,则呈现出个体的道德主体性。
◎ 作者以汤因比式的历史哲学视野,考察农耕文明、游牧文明与海洋文明互动中的中国大历史。如此之大手笔、大气象、大格局,当为今中国学界所罕见。在碎片化研究的时代,本书不啻为令人精神一振的难得力作。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
◎ 第一次听施展讲述他的研究,就给了我一个巨大惊喜,让我看到了理解中国问题的一种前所未有的视野,也解释了很多令我困惑的问题。中国到底从哪里来,中国未来可能向何处去?这是我想了很久的问题,相信许多人也在思考。施展的这本书,给了我一个非常有冲击力的答案。
——徐小平,真格基金创始人
绪论
壹 哲学篇:中国历史哲学纲要
一、作为中华民族之信仰的历史
二、历史的精神现象学过程
三、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
四、中国历史的时间结构
五、从奉天承运的天子到普遍均质的人民
六、中华民族的世界历史使命
七、历史运动的内生方向
贰 社会学篇:历史演化的动力机制
一、从欲望到信仰
二、制度的演化
上篇 作为“中国”的世界
第一章 地理与历史
第一节 中原
第二节 草原
第三节 过渡地带
第四节 西域
第五节 雪域
第六节 西南
第七节 海洋
第二章 第一轮历史大循环:封建社会
第一节 三轮大循环
第二节 脱于混沌,封建初成
第三节 封建的巅峰与瓦解
一、周厉王之败
二、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三、技术进步与封建社会的终结
第四节 思想的自由奔流
一、轴心文明思想的开启
二、史学的勃兴
第三章 第二轮历史大循环:豪族社会
第一节 中原帝国与草原帝国
一、天下定于一
二、草原的兴起与中原的豪族化
三、从豪族崛起到中原陆沉
第二节塞北的精悍气血与江南的衣冠礼乐
一、塞北的精悍气血
二、江南的衣冠礼乐
三、孝文帝之败与宇文泰之成
第三节普遍帝国及其瓦解
一、关中与关东
二、海上声教与西域胡风
三、安史之乱与西域新命
四、吐蕃的聚与散
五、技术进步与豪族社会的终结
第四章 第三轮历史大循环:古代平民社会
第一节精神的自我超越
一、普遍帝国与特殊认同的矛盾
二、儒学的新谱系与自我超越
第二节 特殊帝国及其蜕变
一、从“伦理世界”到“伦理官僚世界”
二、二元帝国的精神自觉
三、西域的历史伏笔
第三节 大陆普遍帝国及其绝唱
一、元:“大一统”抑或“大居正”?
二、明:大陆的专权与海洋的兴起
三、清:大陆普遍帝国的绝唱
下篇 内在于世界的“中国”
第五章 从古代向现代的转型:帝国余晖
第一节 世界市场背景下的诸多新要素
一、外生的技术进步与新经济要素
二、新的知识与新的人才
三、大英帝国主导的新秩序
第二节 帝国的中兴与终结
一、帝国均衡的起伏与变迁3
二、海洋与过渡地带
三、西域的命运与陆海大博弈
四、印度洋的风与大西洋的风
五、西南的奇迹
六、东北的隐喻3
第三节 从普遍帝国到普遍人民
一、普遍主义的重新想象
二、法权视野
三、民族主义与革命
第六章 进行中的第四轮历史大循环:现代平民社会
第一节 革命与战争的正当性
一、政治经济学视角
二、政治哲学视角
三、内部革命与外部革命
第二节 远东的力量格局
一、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的谋划
二、俄国的谋划
三、日本的谋划
第三节 民族主义的外与内
一、民族主义与外部世界
二、民族主义的内部困境
三、民族主义的格局欠缺
第四节 共产主义对民族主义的超越
一、斯大林的民族理论与国体建构
二、中华民族的自我超越
三、大陆帝国的自我超越
第五节 从宪法制到宪法典
一、宪法的形式与质料
二、从《清帝逊位诏书》到无产阶级专政
三、共产主义法理学分析
第七章 中国经济的崛起与世界秩序的失衡
第一节 中国经济崛起的奥秘
一、创新经济与土地财政的时间耦合
二、供应链网络的规模效应
第二节 世界秩序的变迁与失衡
一、从“中心边缘”结构到“双循环”结构
二、世界秩序的失衡与金融危机
三、“不可能三角”与世界秩序
第三节 全球治理秩序之变迁
一、贸易过程的时间维度与国家政治的空间维度
二、从摩尼教秩序到奥古斯丁秩序
第四节 “文明的冲突”与普遍秩序的演化
一、伊斯兰世界的困境与反抗
二、奥古斯丁秩序的二阶属性
三、普遍秩序的演化过程
第八章 世界历史民族的精神自觉
第一节 精神如何自觉?
一、哈耶克秩序与黑格尔秩序
二、施密特问题
第二节 大国的自我超越
一、实力、理想、制度
二、海洋秩序与陆地秩序
三、海洋霸主的自我超越:从英国到美国
四、陆地霸主的自我超越:以德国为例
第三节 “中国的世界”与“世界的中国”的合题
一、中国作为世界秩序的海陆枢纽
二、中国秩序作为世界秩序的全息缩影
三、生成中的世界与普遍宪制
参考文献目录
《溢出》
—
施展 作品
出版: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月
ISBN:9787521713480
开本:32开
装帧:精装
定价:69元
签名版:69元
探寻中国制造业的未来走向
◎ 在这种种不甘的挣扎中涌动着的是被压制许久的精神力量,是后来中国经济能够成长的必要基础。如果没有强烈的向上的精神动力,中国经济成长的效率是很难被期待的。我们不应感谢那种压制,但我们应该感谢那些经受压制仍不甘挫败的心灵。
◎ 我们无法强求一个人在对待异于自己的群体时,天然地就有开放宽和的态度,相反,偏见才是常态。
前言 i
第一章 “这叫《天鹅湖》” 1
青春期心灵的颤抖 3
企业家的野蛮生长 11
美国创新、中国生产、全球销售 34
第二章 为什么是越南 49
《枢纽》还成立吗 51
越南初印象 57
工业园的野望 62
越南史简述 70
南国山河 75
第三章 “因为我们有广州!” 87
“胡志明”的回答 89
为什么是“广州” 92
供应链网络的力量 99
日、韩路径与澳、加路径 106
越南的结构性困境 120
“5·13”的蜕变 125
第四章 隐性知识 135
破败厂区的背后 137
“智慧制造”的两重根 148
Overqualified 159
中国的工业化路径 165
“枢纽”与“双循环”的进阶版 172
封装式思维与商人秩序 179
第五章 全球化公司的正确姿势 185
AQUA是谁 187
摩托车的滑铁卢 190
为何AQUA 195
越是全球化就越要本土化 201
电话中心 207
第六章 “中国干部”的故事 213
意外发现 215
冷战背景与中国干部的来源 220
新南洋 236
海外的相亲 244
工厂里的白皮鞋 249
越南姑爷 255
老侨的故事 265
第七章 新汉萨同盟 279
经济空间与政治空间的分离 281
1367 291
人与法 294
贱民资本家 305
国家秩序与商人秩序 309
从东亚汉萨同盟起步 317
后记 327
【 戴蒙德“人类大历史”四部曲 】
备受赞誉的普利策奖经典!
他的书太有名了,隔三差五就会出现在名家大牛的推荐书单里。
第一次读他的书,很难不兴奋,他完全颠覆了我们认识世界的角度。
但也可能有人不舒服,地理、乃至灵长类动物等,对人类社会怎能有如此逆天的影响?
但看过,你又不能不服,这些因素比什么政治制度、武器发明等等别的历史书里大书特书的事情,可重要多了。
书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戴蒙德。戴蒙德是个博学的全才,他的著作既学术又通俗,既叫好又叫座。其中涉及的知识领域之广之杂,教人叹为观止。地理学、古生物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和生理学等多门学科之间纵横穿梭,信手拈来的都是最新的研究报告。
更难得的是,他研究的一向是大问题,从人类缘起说到现代世界危机,从环境限制推出帝国种族兴亡……真不知道他学问怎么做的。他的一本著作几百页读下来,真是惊心动魄、目不暇给
举一二例。
为什么欧亚大陆人类社会一直在科技文化上碾压其他大陆?因为欧亚大陆,气候、地形适宜,更能驯化动植物,比如,狗羊猪牛马鸡鸭等畜禽是首先在欧亚大陆饲养。而印第安人,花了一万年,只驯化了羊驼、火鸡和豚鼠,它们仨,还根本不会干农活。
本地区不能驯化,不同地区互通有无也可以啊,然并卵,欧亚大陆东西走向,气候相仿,更容易互相交流提携,原产自欧洲的苹果,经过中国嫁接改良更好吃,而非洲、美洲大陆是南北走向、各地气候差异大,印第安人驯化的玉米,在加拿大根本无法生长;西非的马,根本穿越不了非洲中部的赤道地区,因为那里有种苍蝇传播的锥虫病,对牛马来说致命啊。
再比如说,太平洋上的一座有名的孤岛,叫复活节岛,岛上的巨人石像令人惊叹:最高达20米。最重244公吨。它们从何而来?
原来,这里曾经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那里的人堆砌的巨石,就像后世独cai国家的伟人纪念碑一样,是权力和荣耀的夸耀。为了这么浩大壮观的工程,砍伐无数巨木当搬运工具是必要的,结果森林变贫地,连出海打渔做独木舟的木材都没有了。接下来,饥huang、内战、杀婴就不难见,一度复杂的社会就消亡了。
戴蒙德的一个学生问得好:“当地岛民怎能愚蠢地砍倒最后一棵树呢?”戴蒙德的答案是:可以的。其中有个解释叫“景观失忆”,意思是处在环境变化之中,人往往会忘记原来环境的样子。
推荐戴蒙德“人类大历史三部曲”:
《枪炮、病菌与钢铁》,本书实在是太有名了,讲的是地理、环境、物产条件对各大陆人类社会命运的影响;
《第三种黑猩猩:人类的身世与未来》,讨论的是人体演化历史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作用;
【最新】《剧变:人类社会与国家危机的转折点》:本书对世界上7个国家的危机时刻进行了精彩的分析。历史感和现实感不强的书友,强烈建议阅读本书,本书不仅把世界上重大历史与现实串了一下,还总结了国家与个人的危机应对之道,当下看,恰逢其时!
比尔·盖茨、查理·芒格、刘瑜、尤瓦尔·赫拉利、史蒂芬·平克等一众大家鼎力推荐。
- 先知书店
- 读好书的人,先知道未来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