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书名:管理信息系统(第三版)
定价:52.0
ISBN:9787030556035
作者:无
版次:3
出版时间:2018-05
内容提要:
本书以普通高等学校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基础篇—开发篇—管理与应用篇为主线,系统介绍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主要内容。基础篇主要介绍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基础。在此基础上,引入开发篇,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途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运行、维护、安全和评价,以及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继而导入管理与应用篇,介绍了管理信息系统的项目管理、典型应用和应用发展趋势等。每章文前有学习目标,指出学习重点,每章后有思考练习题供课后练习和复习,可供读者深入理解本章内容。
目录:
目录
基础篇
**章 信息系统概述 3
**节 管理的概念 3
第二节 信息的概念 4
第三节 系统的概念 9
第四节 信息系统 12
第五节 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关系 15
本章小结 19
思考练习题 19
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20
**节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20
第二节 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 26
第三节 管理信息系统涉及的现代管理方法与环境 27
第四节 管理信息系统面临的实际问题 33
本章小结 34
思考练习题 35
第三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36
**节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基本知识 36
第二节 数据资源管理技术 40
第三节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55
本章小结 65
思考练习题 65
开发篇
第四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途径 69
**节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涉及的基本问题 71
第二节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一般方法 75
本章小结 87
思考练习题 87
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 88
**节 系统规划概述 91
第二节 系统规划的主要方法 99
第三节 业务流程重组 109
第四节 系统总体规划方案书 114
本章小结 116
思考练习题 116
第六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 117
**节 系统分析概述 117
第二节 系统初步调查和可行性分析 118
第三节 系统详细调查概述 120
第四节 系统详细调查—管理业务调查 122
第五节 系统详细调查—数据流程调查 125
第六节 新系统逻辑方案的确定 134
附录1 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及主要内容 138
附录2 系统分析报告文档格式及主要内容 141
本章小结 143
思考练习题 143
第七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145
**节 系统设计概述 145
第二节 系统总体设计 147
第三节 系统详细设计 153
本章小结 169
思考练习题 169
第八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 171
**节 系统实施概述 173
第二节 程序设计 175
第三节 系统测试与调试 180
第四节 人员培训 184
第五节 系统试运行和系统转换 186
本章小结 188
思考练习题 188
第九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安全和评价 190
**节 系统的运行管理 190
第二节 信息系统的维护 193
第三节 系统的安全管理 195
第四节 系统的评价 200
第五节 信息管理部门和人员修养 202
本章小结 205
思考练习题 205
第十章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206
**节 面向对象的基本思想和关键概念 206
第二节 实行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优越性 210
第三节 面向对象的开发过程 212
第四节 面向对象的建模工具 215
第五节 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 224
第六节 案例:网上会议文件审批系统 226
本章小结 254
思考练习题 254
管理与应用篇
第十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项目管理 257
**节 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 257
第二节 信息系统项目计划 258
第三节 信息系统项目成本管理 262
第四节 信息系统项目质量控制 263
第五节 项目风险控制 264
本章小结 265
思考练习题 265
第十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典型应用 266
**节 企业资源计划 266
第二节 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 279
第三节 决策支持系统 284
本章小结 293
思考练习题 294
第十三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发展趋势 295
**节 Internet的发展和影响 295
第二节 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 296
第三节 信息系统的集成方案及其实现 308
第四节 物联网环境下的信息系统 310
第五节 云计算与信息系统 313
第六节 大数据技术与信息处理 315
本章小结 316
思考练习题 316
第十四章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分析 317
**节 案例1:某鲜牛奶公司库存管理信息系统 317
第二节 案例2:小型网上购物系统 328
本章小结 335
思考练习题 335
参考文献 336
在线试读:
基础篇
**章 信息系统概述
本章学习目标
1. 了解管理和管理过程的定义和内涵;
2. 掌握数据、信息的概念,数据和信息的联系与区别,信息的性质和度量;
3. 掌握系统、信息系统的定义和特点;
4. 掌握管理和信息的关系、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关系。
人类社会正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过渡。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的作用日益凸显,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可以说,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是一种资源和财富。但是信息成为资源和财富的必要条件是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否则,可能给人类带来麻烦。因此,对信息及其相关活动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是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管理信息系统也就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诞生的一门新型学科。
**节 管理的概念
一、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有效地调度各种资源,确保组织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
在周三多主编的《管理学概论》一书中,管理被定义为组织中的活动或过程,即通过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发挥,来分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以实现单独的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这个定义的内涵可以解释为:①管理的载体是组织;②管理的本质是活动或过程;③管理的对象是包括人、财、物、设备、技术和信息等在内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④管理的职能是信息的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⑤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而这个目标仅凭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
二、管理过程、职能和模式
通常,管理由管理过程、管理职能和管理模式等组成。
1. 管理过程
管理过程也称作管理流程、企业流程,更多情况下,我们称其为业务流程。关于业务流程有很多定义,典型的定义有如下两种:①业务流程是指企业为了完成某一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逻辑上相关的一系列活动的有序集合;②业务流程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自从有了社会组织,就有了管理,也就有了相应的业务流程。例如,企业中的采购流程、人才引进流程、产品销售流程、生产流程、合同审批流程等都属于业务流程。组织(或企业)就是依赖各种各样的流程而运作的。
2. 管理职能
管理职能是指人和机构应有的作用、功能、职责和权力。例如,企业由研发、生产、销售等部门组成,那么完成好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任务就是这些部门的职能,这些部门称为职能部门。若干职能部门按组织目标进行工作划分和层次划分,同时实现在管理工作中的相互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就形成了动态的组织结构。
业务流程通常是跨职能部门的,**了研发、生产、销售和市场等职能部门之间的界限。业务流程通常也**了传统的组织结构,把不同部门中的员工集中在一起来完成某项工作。例如,许多公司订货流程就需要销售职能(接收订单、输入订单)、会计职能(财务审查、订单记账)和生产职能(按订单生产和运输)等各职能之间的协调。当前的管理方式(指用来实现管理目标而运用的手段、方式、途径和程序的总和)也正从职能主导型向流程主导型转变,业务流程已成为管理的主要对象。
3. 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可以认为是一种能让人们参照的标准管理样式或样板。例如,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MRP)、准时制生产(just in time,JIT)、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等都代表了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
上述的管理过程、管理职能和管理模式可以是完全人工化的管理。而有了管理信息系统之后,许多管理工作就可以实现信息化或自动化,或者通过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实现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和简化,从而使企业达到高效管理。鉴于信息技术和管理信息系统在业务流程管理及业务流程再造中的重要作用,本书将在后续章节详细介绍这方面的知识。
第二节 信息的概念
一、数据和信息
在管理信息系统中,数据和信息是密切相关的概念。我们先从数据出发,了解信息及信息处理的相关概念。
1. 数据
数据(data)产生于人类的各种活动之中,是对行为结果的一种记录形式。例如,企业有计划、生产、销售、会计、库存和人事等各项管理活动,相应地,就会产生计划指标、生产产品数量、销售额、账簿、库存量和人事情况等方面的数据。常用的数据记录形式仅有数值和符号,广义的数据记录形式则包括数字、文本、图形、图像和动态视频等物理形式,我们都称之为符号。这些符号可以被识别、认知和解释,也可以进行某种计算产生另一种形式的数据。
因此,数据的定义可以概括如下: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特征,并能被人类识别和加工处理的物理符号的集合。
例如,学生基本特征的数据可用符号集合表示为{学号,张三,男,29 岁,…},天气预报的数据可以用符号集合表示为{阴,北风3~4 级,25~29℃,小雨,…}。
2. 信息
信息(information)的英文含义是消息、情报和资料。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一词迅速普及。信息作为资源在社会中的主导作用日益凸显,与信息研究相关的学科也在逐渐形成,对信息的解释和理解也在不断发展。目前,常见的信息定义有以下几种:①信息是指客观存在的新的事实或新的知识;②信息是经过加工解释后所得到的对某个目的有用的数据;③信息是代码符号序列所承载的内容。
以上定义出现在不同的著作中,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信息的含义。如果考虑信息与其使用者的关系,通常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信息是经过加工解释后,能对人类的行为决策产生影响的数据。
3. 数据和信息的区别与联系
数据和信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它们的区别是:数据是记载客观事物的符号,本身并没有意义,是物理性的;信息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具有某种意义,是逻辑性或观念性的。
它们的联系是:数据是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是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是对数据的加工解释,是数据内在逻辑关系的体现,并能对客观事物产生一定的影响。信息与数据之间的联系也可用简单公式表示如下:信息=数据+加工+解释(特别情况下,数据经过加工后可能产生信息,也可能产生另一种形式的数据)。我们可举例说明两者的关系:驾驶员开车时速度指针指向80 千米/小时,这是数据,而这个数据代表车是开快了还是慢了,要看按哪一标准来解释,如在拥挤的市区道路和畅通的高速公路就有不同的解释,这个解释就是信息,它决定驾驶员的决策是加速还是减速。
通常,对“信息”与“数据”不需做严格区分的场合,信息可以称为数据,数据亦可称为信息,类似地,“信息处理”也可以称为“数据处理”,反之亦然。而严格地讲,说“信息处理”时更注重处理的结果是否有用,而说“数据处理”时更强调处理方法的有效性。
二、信息的性质
理解和掌握信息的性质,便于人们对信息进行管理和利用信息辅助决策。信息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客观性。信息是客观事物特征的具体反映,一切客观事物都是信息源。客观存在是信息的基本性质,可以说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时效性。信息有时效性,要及时、充分地发挥作用才有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的效用将会逐渐减小,直至全部消失。
(3)变换和传递性。信息可以根据需要在不同载体之间变换;也可以利用一定的方式和工具进行扩散,使需要信息者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随时可以获得信息,从而利用信息达到其目的,同时还可以产生新的信息,实现信息的再生和再扩散。信息的变换和传递性可以使其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4)价值性。信息经过相应的加工组织,可以被相应的学科吸收,再加以抽象和概括,形成相应的理论体系和定理,从而被公认为知识并加以利用。这些有用的数据和知识是劳动所创造的,因而是有价值的。但这种价值寿命较短,需要及时转换和利用,否则会造成信息资源的浪费而错失良机。
(5)不完全性。由于时间、地域和空间的限制,认识、理解和能力的区别,方式、方法和工具的不同,信息的产生和获得不是客观事物特征的全部;另外,有时为了主观需要还有可能增加信息、忽略部分信息和改造某些信息,使得信息所反映的特征不是客观事物的原形和全部。因此,信息的使用者要认识到可能存在的差异带来的影响。
(6)真伪性。信息有真假之分。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有可能与信息源脱离联系,也可能与周围事物失去联系,因此很容易使人们凭主观想象去认识它,理解它;也不排除人们有意改动、增删和歪曲,故意造成信息与信息源的相背和不符。因此辨别信息的真伪是我们每一个使用信息者必须面对的现实。
信息还有层次性、存储性和依附性等性质。
对于人类而言,认识信息、理解信息、有效地加工组织信息,发挥信息应有的价值是信息时代的根本任务,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市场竞争能力的支柱。信息技术的发展也适应了这种需求。与信息有关的学科理论和应用系统也在不断地创新发展。
三、信息的分类
信息可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根据信息所反映的内容,可分为自然信息、生物信息和管理信息;根据信息的处理要求,又可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根据信息的应用,可分为管理信息、社会信息、科技信息等;根据信息对应的管理层次,可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等;根据信息载体的不同,可分为数字信息、文字信息、图形图像信息和声音信息等。
四、信息的度量
不同的数据资料中包含的信息量可能存在很大差别,有的资料包含的信息量多一
定价:52.0
ISBN:9787030556035
作者:无
版次:3
出版时间:2018-05
内容提要:
本书以普通高等学校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基础篇—开发篇—管理与应用篇为主线,系统介绍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主要内容。基础篇主要介绍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基础。在此基础上,引入开发篇,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途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运行、维护、安全和评价,以及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继而导入管理与应用篇,介绍了管理信息系统的项目管理、典型应用和应用发展趋势等。每章文前有学习目标,指出学习重点,每章后有思考练习题供课后练习和复习,可供读者深入理解本章内容。
目录:
目录
基础篇
**章 信息系统概述 3
**节 管理的概念 3
第二节 信息的概念 4
第三节 系统的概念 9
第四节 信息系统 12
第五节 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关系 15
本章小结 19
思考练习题 19
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20
**节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20
第二节 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 26
第三节 管理信息系统涉及的现代管理方法与环境 27
第四节 管理信息系统面临的实际问题 33
本章小结 34
思考练习题 35
第三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36
**节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基本知识 36
第二节 数据资源管理技术 40
第三节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55
本章小结 65
思考练习题 65
开发篇
第四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途径 69
**节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涉及的基本问题 71
第二节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一般方法 75
本章小结 87
思考练习题 87
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 88
**节 系统规划概述 91
第二节 系统规划的主要方法 99
第三节 业务流程重组 109
第四节 系统总体规划方案书 114
本章小结 116
思考练习题 116
第六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 117
**节 系统分析概述 117
第二节 系统初步调查和可行性分析 118
第三节 系统详细调查概述 120
第四节 系统详细调查—管理业务调查 122
第五节 系统详细调查—数据流程调查 125
第六节 新系统逻辑方案的确定 134
附录1 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及主要内容 138
附录2 系统分析报告文档格式及主要内容 141
本章小结 143
思考练习题 143
第七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145
**节 系统设计概述 145
第二节 系统总体设计 147
第三节 系统详细设计 153
本章小结 169
思考练习题 169
第八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 171
**节 系统实施概述 173
第二节 程序设计 175
第三节 系统测试与调试 180
第四节 人员培训 184
第五节 系统试运行和系统转换 186
本章小结 188
思考练习题 188
第九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安全和评价 190
**节 系统的运行管理 190
第二节 信息系统的维护 193
第三节 系统的安全管理 195
第四节 系统的评价 200
第五节 信息管理部门和人员修养 202
本章小结 205
思考练习题 205
第十章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206
**节 面向对象的基本思想和关键概念 206
第二节 实行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优越性 210
第三节 面向对象的开发过程 212
第四节 面向对象的建模工具 215
第五节 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 224
第六节 案例:网上会议文件审批系统 226
本章小结 254
思考练习题 254
管理与应用篇
第十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项目管理 257
**节 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 257
第二节 信息系统项目计划 258
第三节 信息系统项目成本管理 262
第四节 信息系统项目质量控制 263
第五节 项目风险控制 264
本章小结 265
思考练习题 265
第十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典型应用 266
**节 企业资源计划 266
第二节 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 279
第三节 决策支持系统 284
本章小结 293
思考练习题 294
第十三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发展趋势 295
**节 Internet的发展和影响 295
第二节 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 296
第三节 信息系统的集成方案及其实现 308
第四节 物联网环境下的信息系统 310
第五节 云计算与信息系统 313
第六节 大数据技术与信息处理 315
本章小结 316
思考练习题 316
第十四章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分析 317
**节 案例1:某鲜牛奶公司库存管理信息系统 317
第二节 案例2:小型网上购物系统 328
本章小结 335
思考练习题 335
参考文献 336
在线试读:
基础篇
**章 信息系统概述
本章学习目标
1. 了解管理和管理过程的定义和内涵;
2. 掌握数据、信息的概念,数据和信息的联系与区别,信息的性质和度量;
3. 掌握系统、信息系统的定义和特点;
4. 掌握管理和信息的关系、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关系。
人类社会正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过渡。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的作用日益凸显,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可以说,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是一种资源和财富。但是信息成为资源和财富的必要条件是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否则,可能给人类带来麻烦。因此,对信息及其相关活动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是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管理信息系统也就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诞生的一门新型学科。
**节 管理的概念
一、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有效地调度各种资源,确保组织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
在周三多主编的《管理学概论》一书中,管理被定义为组织中的活动或过程,即通过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发挥,来分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以实现单独的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这个定义的内涵可以解释为:①管理的载体是组织;②管理的本质是活动或过程;③管理的对象是包括人、财、物、设备、技术和信息等在内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④管理的职能是信息的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⑤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而这个目标仅凭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
二、管理过程、职能和模式
通常,管理由管理过程、管理职能和管理模式等组成。
1. 管理过程
管理过程也称作管理流程、企业流程,更多情况下,我们称其为业务流程。关于业务流程有很多定义,典型的定义有如下两种:①业务流程是指企业为了完成某一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逻辑上相关的一系列活动的有序集合;②业务流程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自从有了社会组织,就有了管理,也就有了相应的业务流程。例如,企业中的采购流程、人才引进流程、产品销售流程、生产流程、合同审批流程等都属于业务流程。组织(或企业)就是依赖各种各样的流程而运作的。
2. 管理职能
管理职能是指人和机构应有的作用、功能、职责和权力。例如,企业由研发、生产、销售等部门组成,那么完成好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任务就是这些部门的职能,这些部门称为职能部门。若干职能部门按组织目标进行工作划分和层次划分,同时实现在管理工作中的相互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就形成了动态的组织结构。
业务流程通常是跨职能部门的,**了研发、生产、销售和市场等职能部门之间的界限。业务流程通常也**了传统的组织结构,把不同部门中的员工集中在一起来完成某项工作。例如,许多公司订货流程就需要销售职能(接收订单、输入订单)、会计职能(财务审查、订单记账)和生产职能(按订单生产和运输)等各职能之间的协调。当前的管理方式(指用来实现管理目标而运用的手段、方式、途径和程序的总和)也正从职能主导型向流程主导型转变,业务流程已成为管理的主要对象。
3. 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可以认为是一种能让人们参照的标准管理样式或样板。例如,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MRP)、准时制生产(just in time,JIT)、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等都代表了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
上述的管理过程、管理职能和管理模式可以是完全人工化的管理。而有了管理信息系统之后,许多管理工作就可以实现信息化或自动化,或者通过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实现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和简化,从而使企业达到高效管理。鉴于信息技术和管理信息系统在业务流程管理及业务流程再造中的重要作用,本书将在后续章节详细介绍这方面的知识。
第二节 信息的概念
一、数据和信息
在管理信息系统中,数据和信息是密切相关的概念。我们先从数据出发,了解信息及信息处理的相关概念。
1. 数据
数据(data)产生于人类的各种活动之中,是对行为结果的一种记录形式。例如,企业有计划、生产、销售、会计、库存和人事等各项管理活动,相应地,就会产生计划指标、生产产品数量、销售额、账簿、库存量和人事情况等方面的数据。常用的数据记录形式仅有数值和符号,广义的数据记录形式则包括数字、文本、图形、图像和动态视频等物理形式,我们都称之为符号。这些符号可以被识别、认知和解释,也可以进行某种计算产生另一种形式的数据。
因此,数据的定义可以概括如下: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特征,并能被人类识别和加工处理的物理符号的集合。
例如,学生基本特征的数据可用符号集合表示为{学号,张三,男,29 岁,…},天气预报的数据可以用符号集合表示为{阴,北风3~4 级,25~29℃,小雨,…}。
2. 信息
信息(information)的英文含义是消息、情报和资料。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一词迅速普及。信息作为资源在社会中的主导作用日益凸显,与信息研究相关的学科也在逐渐形成,对信息的解释和理解也在不断发展。目前,常见的信息定义有以下几种:①信息是指客观存在的新的事实或新的知识;②信息是经过加工解释后所得到的对某个目的有用的数据;③信息是代码符号序列所承载的内容。
以上定义出现在不同的著作中,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信息的含义。如果考虑信息与其使用者的关系,通常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信息是经过加工解释后,能对人类的行为决策产生影响的数据。
3. 数据和信息的区别与联系
数据和信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它们的区别是:数据是记载客观事物的符号,本身并没有意义,是物理性的;信息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具有某种意义,是逻辑性或观念性的。
它们的联系是:数据是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是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是对数据的加工解释,是数据内在逻辑关系的体现,并能对客观事物产生一定的影响。信息与数据之间的联系也可用简单公式表示如下:信息=数据+加工+解释(特别情况下,数据经过加工后可能产生信息,也可能产生另一种形式的数据)。我们可举例说明两者的关系:驾驶员开车时速度指针指向80 千米/小时,这是数据,而这个数据代表车是开快了还是慢了,要看按哪一标准来解释,如在拥挤的市区道路和畅通的高速公路就有不同的解释,这个解释就是信息,它决定驾驶员的决策是加速还是减速。
通常,对“信息”与“数据”不需做严格区分的场合,信息可以称为数据,数据亦可称为信息,类似地,“信息处理”也可以称为“数据处理”,反之亦然。而严格地讲,说“信息处理”时更注重处理的结果是否有用,而说“数据处理”时更强调处理方法的有效性。
二、信息的性质
理解和掌握信息的性质,便于人们对信息进行管理和利用信息辅助决策。信息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客观性。信息是客观事物特征的具体反映,一切客观事物都是信息源。客观存在是信息的基本性质,可以说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时效性。信息有时效性,要及时、充分地发挥作用才有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的效用将会逐渐减小,直至全部消失。
(3)变换和传递性。信息可以根据需要在不同载体之间变换;也可以利用一定的方式和工具进行扩散,使需要信息者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随时可以获得信息,从而利用信息达到其目的,同时还可以产生新的信息,实现信息的再生和再扩散。信息的变换和传递性可以使其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4)价值性。信息经过相应的加工组织,可以被相应的学科吸收,再加以抽象和概括,形成相应的理论体系和定理,从而被公认为知识并加以利用。这些有用的数据和知识是劳动所创造的,因而是有价值的。但这种价值寿命较短,需要及时转换和利用,否则会造成信息资源的浪费而错失良机。
(5)不完全性。由于时间、地域和空间的限制,认识、理解和能力的区别,方式、方法和工具的不同,信息的产生和获得不是客观事物特征的全部;另外,有时为了主观需要还有可能增加信息、忽略部分信息和改造某些信息,使得信息所反映的特征不是客观事物的原形和全部。因此,信息的使用者要认识到可能存在的差异带来的影响。
(6)真伪性。信息有真假之分。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有可能与信息源脱离联系,也可能与周围事物失去联系,因此很容易使人们凭主观想象去认识它,理解它;也不排除人们有意改动、增删和歪曲,故意造成信息与信息源的相背和不符。因此辨别信息的真伪是我们每一个使用信息者必须面对的现实。
信息还有层次性、存储性和依附性等性质。
对于人类而言,认识信息、理解信息、有效地加工组织信息,发挥信息应有的价值是信息时代的根本任务,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市场竞争能力的支柱。信息技术的发展也适应了这种需求。与信息有关的学科理论和应用系统也在不断地创新发展。
三、信息的分类
信息可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根据信息所反映的内容,可分为自然信息、生物信息和管理信息;根据信息的处理要求,又可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根据信息的应用,可分为管理信息、社会信息、科技信息等;根据信息对应的管理层次,可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等;根据信息载体的不同,可分为数字信息、文字信息、图形图像信息和声音信息等。
四、信息的度量
不同的数据资料中包含的信息量可能存在很大差别,有的资料包含的信息量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