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书名: 神秘的花国 英人游历中国记
定价: 68.00
ISBN: 9787522525419
作者: 夏金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10-01
装帧: 平装
开本: 32
1. 作者独特的经历:曾是《字林西报》编辑,大清海关工作,在华生活多年,娶了中国妻子,多次海上航行。他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有较多的了解,加以良好的文化修养,使他笔下的中国故事生动、惊险,引人入胜。直到今天读起来,仍然饶有趣味。
2.作者亲身经历芝罘大饥荒、香港大瘟疫等历史事件;又自称中国改良党荣誉党员,关心中国局势,也见证了清朝末年试图改良自强的一段历程;这些都在本书中有所体现,成为珍贵的近代史资料。
这是一场在古老中国的探险之旅。作者既忠实记录他所亲历的香港、广州、厦门等城市的美丽风景、历史与现实,同时也巧妙地穿插了神话、想象等亦真亦幻的场景,善良励志的中国商人、船长、海盗、民间传说、淑女爱情,等等;这些元素既满足了当时英国民众对中国的好奇心,也深深影响了他们对中国的看法。本书收录原版41幅珍贵插图,既有作者及其中国太太身着华服的小像,也有反映中国人生活场景的珍贵照相、彩色图片、铜版画和作者的解说,自然也成了回忆的参照。西方式的中国故事,惊险紧张的叙事风格,使本书别具一格。
一章 在上海
第二章 中国仆役
第三章 “可爱”与大钟
第四章 天朝淑女王素洁
第五章 私家侦探
第六章 苏州城
第七章 命运印鉴
第八章 总税务司和中国海关
第九章 中国新年
第十章 在风顺轮上
第十一章 芝罘与大饥荒
第十二章 动物神话
第十三章 梁阿头的屏风
第十四章 遭遇走私犯
第十五章 在厦门和漳州
第十六章 毒蛇的气息
第十七章 云里和他的命运
第十八章 厦门和“南澳”海盗案
第十九章 淡水与基隆
第二十章 巡抚刘铭传和邵友濂
第二十一章 出海
第二十二章 海口与琼州的日子
第二十三章 诗人苏东坡
第二十四章 夜游香港
第二十五章 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案子
第二十六章 广州之行
第二十七章 文武庙和游行队伍
第二十八章 香港大瘟疫
第二十九章 集火花
第 三十 章 清朝官吏
一章 在上海(节选)
1887 年 5 月,一个阳光明媚的傍晚。我登上一艘整洁的小三桅帆船。这艘船曾在夏季载我从非洲的沙滩海岸出发,安全漂洋过海。这一次它又送我前往新的目的地,驶向友好的“神秘的中华帝国”,通称“天朝大国”。这个国家我早有耳闻,也从历史悠久的马可·波罗的游记中将信将疑地读过;在这里, 一个古老而充满智慧的文明吸引着好奇的旅行家去探索。
我们满帆向前航行,海风从右舷吹来。越靠近低浅的陆地, 江水变得越黄,直到我们不声不响地驶入黄浦江。我们被眼前的景象所惊喜,已经厌倦了沉闷的茫茫大海的双眼顿觉一亮: 泥泞的河岸上,灌木丛丛,大片的绿色植物摇曳着,从我们身旁滑过。透过树丛,我们偶尔瞥见一眼周围的乡村,一望无际却井然有序的菜园和稻田被大片的竹林分割着,舒适的农家小屋掩映其间,屋顶上铺着茅草或是青瓦,朴素而温馨。船靠近一个庞大的炮台时,我们很快发现一个与众不同的小镇。那里有几栋被石灰水刷白的房子,房顶上飘扬着法国的三色旗。我一次身历这片古老的土地,亲眼看见一个天朝的子民,身着传统服装,精心编织的长发辫光滑油亮,柔软的缨穗几乎拖到地面。对此我一直引以为幸。
然而我并不欣赏他狡黠而冷漠的表情,他的眉毛向上挑着, 眼睛眯眯的很警觉;看到我们敏捷而小巧的帆船,肉嘟嘟的嘴巴似乎无意间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讽:和他引以为傲的本国粗糙的平底船相比,我们的小船在他看来无疑不占上风。他们那些看上去笨拙的帆船从我们身旁经过,映入眼帘的是高耸的没有横桅索的桅杆 , 俗不可耐的船尾和低低的船头。船头两侧如果没有一个大大的媚眼,这条船就不完整。如果你问一个中国人,为什么会这样,他会自信地告诉你一个俗语:“看不见,活不了 !”
船工是如此相信媚眼的法力,以至于会毫不犹豫地摇着橹在全速前行的蒸汽机船前穿行,以展示他们内心蔑视“番鬼”、自信能避邪的功力。“番鬼”或“洋鬼子”是他们对有外国人的通称。于是,来自欧洲的船只与当地的船只频繁碰撞,通常是后者结局悲惨。
然而,来到一个新的国家,所见所闻都是新奇、动人而且有趣。我们思如泉涌,浮想联翩,思绪万千,尽管有些应接不暇,我们还是沿着逐渐变宽的河面,经过右前舷浮现出的漂亮的意大利别墅,向上海港快速前进。上海港位于波涛汹涌的黄浦江西岸,深入内陆大约 12 英里,建立在一片被许多河湖分割的冲积平原上,周围也有些低矮的丘陵。
第四章 天朝淑女王素洁(节选)
一天下午,在伊先生的家里,伊夫人向我介绍了一个娇媚的苏州美女,名叫王素洁,是伊夫人的远房亲戚,一个孤女。她母亲刚去世不久,留给她一大笔遗产,大概是 15000 美元。她被托付给姑姑,姑姑就充当起监护人,直到她结婚或者成年。
素洁不仅年轻,而且是少有的漂亮,苏州女子所特有的那种美貌在东方早已声名远扬。如同梦幻中的出水芙蓉,她的肤色白皙,鼻梁笔直小巧,樱桃小口却带有一丝坚定,只有在水灵灵的大眼睛中流露出稚嫩。由于受到良好的教育,她英语流利,如同她的许多同胞一样,聪颖好学,超出她的年纪。
相互认识后,我多次有幸在伊先生家里见到她。她以她独有的聪明迷人的方式陪伴我。她讲的离奇有趣的书本知识和传说使我非常愉快。她把自己所知娓娓道来,令人心驰神往。
毋庸置疑,尽管她是中国的淑女,我却变得离不开她了。同时我的尊重显然也得到了回应。她如此单纯、坦率,根本无法遮掩对我的敬意。她是以自己独有的谦虚态度表达这份情义的。很长一段时间她不与我并肩而坐,而是按照中国的礼仪, 坐在比我的椅子稍后的地方,以便侍奉我。这样一来,交谈的时候我须转过头去,让我感到很失礼。
在宁静的夏夜,我们曾经手拉手徜徉在花园之中。她的女仆,亦称阿妈,跟随在后,礼貌地保持着距离。我们也曾坐在江边,欣赏着爵士乐队演奏的迷人乐曲,周围“全世界的男人和他们的太太”都出来享受着远处海上漂来的和煦微风。
我永远忘不了那些与令人爱怜的小素洁在夏夜徜徉的情景。那时,我从不自寻烦恼为将来担心,任凭她的故事引导我的思绪随心所欲地造访那些历史上的辉煌。这些故事在她的心目中有着不可思议的魅力。
我是多么清晰地记着她和她的一颦一笑!她的大大的眼睛, 长长的睫毛,快活地眨着眼、闪着光,她对过去的辉煌传统或历史寓言深信不疑,如老谋深算的老狐狸似乎总是在不可能出现的地方出现,在把自己变成凡人或者喜爱恶作剧的仙灵之前总要大闹一番。
她自己似乎很相信这些可笑的故事。它们都是成百上千年前的事情了。她的祖先知道这些事情,那时的世界也和现在大不相同,人们既和善也驯服。她一边把脑海中珍藏的故事娓娓道来,声情并茂地启发教育我,一边也从这些故事里得到灵感。
平静的东方生活对我而言,似乎是梦境,既短暂放松、又吉祥快乐,远离骚动的、忙碌的西方世界。
我了解中国人时,从不考虑他们的社会等级、家庭背景, 也不持任何偏见或者倾听任何会影响我情感的建议。我一直并将永远把他们作为个体而不是一个民族去热爱。我能深感荣幸地说,这些中国人对我怀有的敬意和信心,使得我能够把他们中的一些人当作我亲爱也是可靠的朋友 , 相信他们会无悔地跟随并支持我直到后一刻。而这种信任,已经不止一次地得到证实是值得的。但是要了解并欣赏这些人,需要你认真地研究他们,正像他们在付出或接受你的友谊时也要反复琢磨你一样。
一天下午,应素洁的要求,我和她一起去看她住在东城门附近的姑姑兼监护人。走进她亲戚那所年久失修的房子,老太太并没有给我们什么好脸色,这让素洁很是沮丧和烦恼。我马上对素洁这位姑姑的人品产生了怀疑,对她也没有好感。看到老太太没有留客的意思,我们匆匆打了退堂鼓。素洁似乎非常沮丧忧虑。我不愿让这可怜的姑娘为着更多不要的疑虑惊惶, 因此并没有把我脑海里面徘徊不去的不祥预感透露出来。非常奇怪的是,我们当天晚上在素洁家里(那是一栋坐落在南京路上的漂亮宅子,有两个女佣 )再次会面时,她也和我一般情绪低落,这似乎预示着有什么不幸即将发生。她说,两三个令人厌恶的丑女人监视着她的房子。她开始很害怕,但我认为那是她的猜想,花了一段时间帮她消除恐惧,并把这些全部遗忘了。我们俩都想让对方高兴起来,但效果甚微。到了告别的时候, 我们无言以对。痛苦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只有沉默意味深长。
我们就是这样分别的,而且非常可能是生离死别。自此一去经年,我们再也没有见过面。这就是生活啊!
但是我们梦中又再次相见
并且徜徉在寂寞的江边
第十一章 芝罘与大饥荒(节选)
我到达宁海(Ninghai)城已经是傍晚时分,这是我在中国北方看到的漂亮的城市之一。我从南门进城,路上遇到一些谦卑的老百姓。他们刚刚结束劳作,向家走去。在那些富饶的农田里,他们的前辈曾经辛劳耕作过。一路上,这些老百姓有时会停下来聊聊天,或者买些东西。也有人玩玩游戏,或赢或输掉几枚铜板。大概1000个铜板相当于1元钱。
这是一幅东方社会平静生活的画卷,令我回忆起圣地上田园牧歌般的生活。有的人似乎都穿着黄褐色衣服。骡子带着的铃铛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穷人和富人身着精致的衣装在街上来来回。铺满青苔的墙俯瞰着儿童,在夜幕降临时,晒得黝黑的渔夫也在往家赶。于是,我感觉也到了该回去的时候了。我离开了这座小镇,沿着悬崖峭壁择路而行。这是一段漫长而昏暗的道路,时常有野兔子飞快地跑过。到家的时候,我已经疲惫不堪,早早上床睡觉,耳边回响着拍岸的涛声。
由于严重的饥荒,1889 *的夏天对山东人民来说令人难忘。全省的土地荒芜了,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人饿死。为了让读者感受到这场饥荒造成了多么大的危难,我摘录几段当时的日记:
1889 *6*11日,芝罘。由于黄河发洪水,山东省内的情况令人悲痛。截止到去年年底,由于洪水泛滥,本来就歉收的农业由于严寒更加雪上加霜。接着又遇到无例的一场大旱灾,有的收成损失殆尽,贫困的人们陷入更加悲惨的贫困和饥饿之中。于是,我们的门前每天都有孱弱的流浪者光临。他们搬空了自己家中仅有的家当,掩埋了饿死的小孩,向“危难的边缘”跋涉,后横尸在我们门前。
1月底,自从洪水以来,青州府(原文 Chin-chin-fu,疑有误)的人民一次见到一些传教士来参加赈灾。这些传教士发现,这些地区质量非常低劣的粮食的价格都已经上涨一倍;同时,当地官员也不允许拿出任何多余的粮食救济灾民。结果, 我们的传教士尽管每天支出 1000 两银子,竭尽全力,还是没法克服分发粮食所遭遇的困难。
现在,饥荒已经度恶化,一连数周无雨,内陆地区炎热难耐。我们的传教士一面辛勤地工作,一面减轻人民的苦难;然而,死亡的魔掌没有放过他们,饥饿和疾病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成千上万的苦难民众苦苦地祈祷着好运,却在我们胸怀无私的基督教义工眼前倒下。这些义工不得不承认,他们无力挽救这些悲惨的灵魂。这要归咎于中国官员的不公、分配到的粮食不够,以及难民不断增加——男女老少都从死亡的边缘蜂拥而来,寻求救济。
根据这些难民的讲述,每天多得几乎难以置信的灾情纷至沓来。据报道和记录,特别是中国人的报道和记录,有些可怜人由于度饥饿,无论从心理上还是从身体上都无法再忍受饥饿带来的刺痛,选择了人吃人。还有些人,把自己“多余的” 女孩子卖到妓院里胡混几年,给自己挣点买棺材的钱。 一些奇特的中国版画真实地描述了饥荒带来的悲惨境遇,这些版画在山东流传很广(见图)。
陆地上的交通资源十分有限,大部分救灾任务委托给下层地方官员办理。结果,在援助物资被送到目的地之前,许多宝贵的时间和金钱都被无可挽回地浪费了。中国商船“广济(Kwangchi)”号是艘很小的货船,近往离开芝罘以西 140 英里的利津河(Li-tsin-ho)运送了几次稻谷。那里有一条浅河, 在老黄河三角洲附近进入渤海湾。
在利津河卸下的粮食被运往通向铁门关(Ti-mun-kwan)的河流。铁门关是利津河西南 40 英里的一个小镇。粮食从这里被分发到偏远村庄官员的手里。这些官员自己决定该分发给谁, 并尽量为自己多“榨取”一些好处。这个省的地主按照土地的大小——而不是产量——交纳财产税,地方官员负责征税。然而,负责收税的小官员尽管得到朝廷司库的命令,要他们免征灾区的税金,但并没有执行。因此,本省长官,即道台,兼管辖莱州府、登州府和青州府的大人,昨天下午到灾区实地考察了。他得到了北京的尚方宝剑,可以立刻革去任何他不满意之人的官职。这也许能为无助的人们带来好处,或许还能间接帮助我们辛勤工作的传教士们。
- 中信书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 美好的思想和生活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