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著 者:[日]浅野裕一
译 者:丁丁
字 数:144千
书 号:978-7-5596-3351-4
页 数:264
出 版:北京联合出版社 后浪出版公司
印 张:8.25
尺 寸:130毫米×185毫米
开 本:1/32
版 次:2019年8月第1版
装 帧:平装
印 次:2019年8月第1次印刷
定 价:39.80元
正文用纸:60g轻型
编辑推荐
◎原典、注释、翻译加解读,从入门到懂行,一本满足
《墨子读本》收录《墨子》原典,作者在详细注释、完整翻译的基础上,对原典进行了简明透彻的解说,让读者深入理解《墨子》。
◎海外视角解读华夏先贤思想核心
作者浅野裕一是日本汉学领域的中国哲学专家,用现代、国际的视角解读《墨子》原典,不仅将墨家精神的内核外延、发展源流清晰梳理,还塑造了生动的墨子及墨家团体形象。
◎一本在手,经典常伴
《墨子读本》采用小开本装帧工艺,方便随身携带、随时阅读,通勤等碎片时间翻开它,经典的精神便常伴身边。
著者简介
浅野裕一,1946年出生于日本仙台市。东北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博士课程结业。曾在岛根大学任教,现为东北大学大学院国际文化研究科教授。专业为中国哲学。主要著作有《黄老道的产生和发展》《解读孙子》《鉴赏•中国古典•孟子墨子》(合著)及《孔子神话》《孙子读本》《诸子百家》。
内容简介
《墨子读本》共分为两大部分。主体部分包括《兼爱》《非攻》等墨家思想的核心篇章,随后摘录《非儒》《公输》等重要篇章。每章由译文、原文、注释、解说四部分组成,既疏通文意、注解疑难字词,又阐释本章的思想实质。第二部分是附论,介绍了墨家团体及思想的发展轨迹、《墨子》的思想史意义等。
正文赏读
第一章 尚贤上
此为《墨子》十论之首,论述任用贤人的主张。尚贤论共有上、中、下三篇,此处将上篇分为前后两段,收录全文。
改造愚人
墨子说[1]:现在统治国家的王公大人,都希望国家富裕、人口增加、治安稳定。但是事实上,国家没有富裕反而贫穷,人口没有增加反而减少,治安未能稳定反而混乱。这正可谓失去了自己所期望的,反而得到了自己所憎恶的。其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墨子说:其原因在于,统治国家的王公大人,不能用尊重贤人、任用能人的方针来管理国政。国内的贤人良士多了,国家的安定程度就高;贤人良士少了,国家的安定程度就低。所以执政者最主要的任务,就在于增加国内的贤人。
有人问:那么,增加贤人的方法是什么呢?墨子说:打个比方来说吧,某国的统治者想要增加国内精通射箭和驾驭战车的战士,其方法是一样的,他一定要给这些战士高额的俸禄,让他们富裕,抬高他们的地位,尊重他们,赞誉他们。这样做了以后,国内精通射驭之术的战士才会增加。那些品行优秀、言辞敏捷、博通经世致用之术的贤人良士,就更是如此了。这样的人本来就是国家的珍宝、国政的辅佐,也一定要让他们富裕,抬高他们的地位,尊重他们,赞誉他们。这样做了以后,国家的贤良之士才会增加。
所以,古代的圣王统治国家时宣布说:不让不义之人富裕,不抬高不义之人的地位,不亲信不义之人,不接近不义之人。因此,国内的富贵之人听说了这话,都回到家中,互相商量说:“我们当初所依赖的是富贵,但如今王上说要任用有义之人,不因贫贱而疏远人,那么我们今后也不能不践行义了。”国王的亲戚们听说了这话,也回到家中,互相商量说:“我们当初所依赖的是和王上的血缘关系,但如今王上说要任用有义之人,不因关系的亲疏而疏远人,那么我们今后不能不践行义了。”国都的平民百姓们听说了这话,也回到家中,互相商量说:“我们当初所依赖的是和王上同居于一城之中,但如今王上说要任用有义之人,不因距离的远近而疏远人,那么我们今后不能不践行义了。”远方的人们听说了这话,一样也回到家中,互相商量说:“我们至今都因为远离王上,无所依赖,已经放弃了,但如今王上说要任用有义之人,不因距离的远近而疏远人,那么我们今后不能不践行义了。”以至于被派遣到远方边邑的臣子、群集于宫廷的官员庶子、国都内的平民、四方边境的乡下人,大家听说了君王的宣言,都开始竞相践行义。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这是因为,执政者役使人民时,只遵循“义”这一种方针;人民想要得到执政者的任用,只能依靠“义”这一种手段。打个比方来说吧,一个有钱人建造一座高墙深宅时,围墙造好、墙体也粉刷完毕后,为了管理住宅,只在墙上开一个门。如果有盗贼闯入,只要把盗贼进入的这一个门关上,在住宅内抓捕,盗贼就无路可逃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正在于“抓住了关键”这一点啊。
【原文】
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①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②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③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④能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⑤之士者,必将⑥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⑦,辩乎言谈,博乎道术⑧者乎!此固国家之珍⑨,而社稷⑩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
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始我所恃⑪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⑫贫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亲⑬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不辟亲疏⑭,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举义不辟远近⑮,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我始以远为无恃。今上举义不辟远近,然则我不可不为义。”逮至远鄙⑯郊外⑰之臣、门庭庶子⑱、国中之众⑲、四鄙之萌人⑳闻之,皆竞为义。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21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22也。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墙立既谨,止为凿一门23。有盗人入,阖24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是其故何也?则止得要也25。
【注释】
1王公大人:当时官方的王是周天子,公是被分封的诸侯。但是春秋末期,这种严格的区分逐渐无法维持,强大的诸侯也开始僭越地使用王的称号。受这种风潮的影响,《墨子》中的“王公”用作对诸侯的尊称。而“大人”则是指卿或大夫之类担任国家要职的人。 ② 刑政:“刑”有治理、纠正之义,两字合起来可以理解为统治。也可以把“刑”限定为处罚义,把“刑政”理解为惩治犯罪的普通行政手段。 ③ 本:此处与“故”和“固”同义,表示本来、原本。 ④ 事:此处的“事”与“使”同义,意为任用、役使。 ⑤ 射御:“射”是指在快速移动的战车上射击敌人的弓箭手;“御”是驾驶战车的人。这两者与一般的步兵不同,都是需要熟练掌握特殊技能的战士。 ⑥ 将:这里的“将”与“乃”同义。 ⑦ 德行:“德”是某人自身所具有的、施与他人利益或恩惠的能力。“行”是对“德”的实践行动。 ⑧ 道术:“道”是人类和社会为达到正确的目标所应遵从的路线、道理;“ 术” 是引导人不偏离“ 道” 的具体技术、方法。 ⑨ 珍:贵重的事物、需要重视的事物。⑩ 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对“社”和“稷”的祭祀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仪式。社稷的祭祀如果断绝,就意味着国家的灭亡。因此,其意义随后扩大,“社稷”基本和“国家”同义。 ⑪恃:依靠、指望。 ⑫辟:与“避”相同,回避。 ⑬亲:有血缘关系的人。 ⑭疏:血缘关系远,或者没有血缘关系的人。 ⑮不辟远近:旧本作“不辟近”。王念孙认为“近”当改为“远”,而正德本和《群书治要》作“远近”,吴毓江《墨子校注》以“远近”为佳,今从之。 ⑯远鄙:远离国都的边地城邑。 ⑰郊外:从国都的城墙向外延伸一百里的四方形区域。古代的一里约400 米。 ⑱门庭庶子:这里的“门”与“阙”同义,指有谯楼的宫殿正门。据《校注》,正德本作“阙”。“庭”是宫中的庭院。“庶子”是妾所生的儿子。因为不是嫡子而受限制,不能直接出仕,所以在宫庭中担任守卫,并等待被任用为官的机会。 ⑲国中之众:居住在都城内的平民百姓。 ⑳四鄙之萌人:“四鄙”是四方边境的城邑。“萌”与“甿”或“氓”音义相同,指农民、乡下人。 21一物:这里的“物”和“事”同义,此处具体指“举义”的“义”。 22一术:“术”义为手段、方法,此处具体指“为义”的行为。 23止为凿一门:旧本作“上为”,但此处从孙诒让《墨子间诂》,改作“止为”。“止”义为只、仅仅。“为”义为处理、管理。 24阖:关门,包围内部而隔绝外部。 25止得要也:“止得”旧本作“上得”,但这是对前文比喻的总结,“上”即国君就不必出现。故此处从孙诒让,改“上”为“止”。
【解说】 大量增加贤人
墨家提倡的所谓十论,由其独特的主张构成,这些主张鲜见于其他学派。其中的尚贤论,若仅看“崇尚贤人”的标题,广义上似乎可与儒家相通。不过,虽然都宣扬崇尚贤人,墨家和儒家的具体内容显然大有区别。
要理解墨家的尚贤论,首先必须注意,尚贤论要说服的对象仅限于“王公大人为政于国者”,所考虑的范围仅限于一国之内,由此来展开议论。
因此,尽管墨家要求各国的执政者把尚贤作为国家的方针政策,但此处的贤人始终只限于国内的人。上面以“众善射御之士”为例来说明“众贤之术”,其具体内容显示,墨家的尚贤方针并不从国外招揽,而只限于募集一国之内的人才。在中篇、下篇里也是如此,“凡所使治国家、官府、邑里,此皆国之贤者也”(中篇),以及“外者诸侯与之, 内者万民亲之, 贤人归之”(下篇),所论述的贤人都只限于本国的人。
墨家的尚贤论始终建立在一国的范围之内,其所谓的贤人也就只限于一国之内的人。如果是这样,那么把尚贤论的产生原因,与墨家团体作客于诸侯国的生活方式直接联系起来,这种思路就很值得怀疑。
渡边卓在《古代中国思想研究》(创文社,1973 年)中指出,墨家团体生活的基础形式,即作客于诸侯国,并在那里担任防守城池的工作,是尚贤论的成因所在。但是如前所述,尚贤论把任用人才的范围限定在国内,完全不涉及从国外招揽贤人,这样的话,就不能说尚贤论的来源,是墨家作为食客对自身利害的考量。而且正如渡边所说,在《尚贤》三篇中,完全看不到墨家担任守城团体的生活方式与尚贤论之间的联系。渡边自己也承认两者间存在断裂。对于这一矛盾,渡边的解释是,尽管墨家也属于食客团体,但他们夸耀自己的重视实践,指责食客的寄生谋食,同时却并未意识到自己也是这样的身份。然而,这种解释实在显得牵强。
当时的一般风潮是,食客是人才的主体。但墨家却无视这一点,将招揽贤者的对象限定在一国之内。墨家这种特异的性格来源究竟是什么呢?
思考这个问题,必须去考察尚贤政策中假托于古代圣王来说明的一些具体内容。“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等一系列政策,不仅仅要选拔有才能之人,而是更进一步,将衡量一国之中所有人的价值标准,统一在一个“义”字之下。特别是“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的表述,使人想起《商君书·农战》篇的以下主张:
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善为国者, 其教民也, 皆从壹空而得官爵。……民见上利之从壹空出也,则作壹;作壹,则民不偷营。
在这里,商鞅所谓“壹空”,是指从事农耕和战争。尽管这与实践意义的墨家所谓“一物”“一术”的内容不同,但是,通过控制授予官职爵位的手段,将民众的价值标准统一起来,在这一点上,两者的思路相似。
《尚贤》上篇的理论,和商鞅的这种法术思想有共通之处。而中篇、下篇也继承了这一点。中篇、下篇指出,要将不尊崇一义的人排除在国家核心之外,“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中篇),“不忠信之士,我将罪贱之”(下篇),更是贯彻了上篇的思想,进一步用刑罚手段加以强制。其实,由于上篇的目标是将国内价值标准统一起来,这种强制手段当然也是该理论的必然结果。
由于提倡这种政策,可以看到,尚贤论所谓的贤人,并不限于具有天赋才能的特定人群。因为,如果只关注非凡的贤能智慧,“民皆劝其赏,畏其罚,相率而为贤”(中篇)就是完全不可能的。因此可以认为,此处论述的尚贤政策,是统治者为人民设定的一种必须遵守的行动标准,并以此维护国家的统治。所以,墨家使用的“贤人”一词,广泛地指代遵从统治者制定的价值标准并为此而努力奋斗的所有人。
也就是说,尚贤论的第一阶段,关注的主要问题不是能力而是意识,所以这里的贤人,其实只是遵从国家方针政策的顺民而已。
[1]原文的“子墨子言曰”之后均无引号。从十论的内容看,也不易确定“子墨子曰”内容的起止位置,因此在十论的篇章中,“子墨子曰”之后都只用冒号,不用双引号。
- 后浪旗舰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 后浪出版公司官方微店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