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书名: 故宫纹样
定价: 198.00
作者: 纹藏,黄清穗,李健菲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 2023-03-28
页码: 3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
ISBN: 9787521748819
1.通过故宫纹样,我们看到古人关于美的哲思与探索,领略惊艳5000年的华夏审美。故宫博物院底蕴深厚,各式文物、各色纹样,蕴有各自的故事。《故宫纹样》根据故宫博物院中的织绣、瓷器、织毯、珐琅器藏品与建筑绘制,选取纹样117幅,并考究每种纹样的形态与含义。春秋战国时期的龙凤纹、魏晋南北朝的缠枝卷草纹、唐宋的喜相逢纹、清代的白鹭纹……透过这精巧细致的纹样,我们看到气韵生动的千百年中国纹样脉络,察觉美学的变迁与缩影,领略文化的延续与承袭。
2. 在展现丰富的中华文化之外,赋予纹样在当代的实用价值。书中收录的故宫藏品与纹样的资料扎实,内容包含纹样主题介绍、纹样的基础描述和历史寓意分析、载体实物资料、精美的设计图样以及完整纹样的线稿、中国传统色谱(附CMYK色值)等,无论是设计艺术、绘画临摹,还是服饰配色、家装组合皆可参照,
3. 透过故宫纹样,我们看到中华传统美学的渊源。中国纹样摘自山川日月、草木花鸟,也摹绘了古人的狂想:海水江崖纹中山石坚立重叠,有如观临险峻之境;云纹舒卷多变,雷云纹、卷云纹、流云纹、朵云纹、如意云纹不一而足,以代天象;龙纹、凤纹、麒麟纹均描绘自传说中的瑞兽,却也栩栩如生、庄重威严。既能带来一场视觉盛宴,也是一次对美学符号的全新解读。
4.应物象形,“纹”以载道,深入剖析每种故宫纹样背后的蕴意。柿蒂纹尖头四瓣,因形似柿子花蒂而得名。虽形式简单,历史却可追至战国时期,将其用于建筑寓意坚固,用在织物则取意“柿柿如意”。刘禹锡有诗云:“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取自牡丹形态的牡丹纹重瓣多姿、富贵雍容,用以表现高贵矜傲的品格。透过一掌见方的纹样,看到古人在衣食住行上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5.精细矢量图,还原纹样的色彩和细节之美。本书告别以照片或者拓片来呈现纹样的方式,用上百张再绘制的矢量纹样图展现纹样之美,线条的流畅、色彩的真实设计,过程中融入民族学、图案学、中国美学体系、现代设计体系等,使纹样符合现代美学。
织绣、瓷器、织毯、珐琅器、建筑——5大载体
精选117幅藏在故宫里的纹样
追溯起源、解读寓意,深入探寻每幅纹样背后的意指
提炼117种纹样配色色板,均附CMYK色值
设计灵思、绘画临摹、服饰配色、家装组合皆可参照
纹案律动如诗·风物摹绘闲美·寓意吉祥无殃·是为故宫纹样
巍巍六百载故宫,五千年华夏文化之集大成者,凝结前人美的哲思与探索,化为万千富丽繁复的故宫纹样。精选整合,呈现117幅独具风格的精巧纹样。用春秋战国时期的龙凤纹装点藻井,把魏晋南北朝的缠枝卷草纹绘于寿康宫内檐和玺彩画,将唐宋的喜相逢纹绣刻在清嫔吉服,使清代的白鹭纹在红地白鹤瓷碗上熠熠生辉……
大至碧瓦朱甍的建筑,小到精妙入神的瓷器,造型万千的纹案游走在黄顶红墙、雕梁画栋,被编刻进文物器具、华服锦缎。令故宫之美,美得惊心动魄!也将千载东方文明与审美、掌故与传说、巧思与神技凝聚在线条之间。
“图有意,意吉祥。”故宫纹样本源于山野天象、草木生灵、神话奇观,是美好、吉祥的纹样,又隐有蕴意。柿蒂纹尖头四瓣,因形似柿子花蒂而得名。将其用于建筑寓意坚固,用在织物则取意“柿柿如意”。刘禹锡有诗云:“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取自牡丹形态的牡丹纹重瓣多姿、富贵雍容,用以表现高贵矜傲的品格。
透过这藏在故宫的纹样,我们看到气韵生动的千百年中国纹样脉络,察觉美学的变迁与缩影,领略文化的延续与承袭。也为艺术装饰、设计插图、历史研究提供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丰富灵感源泉。
序 001
一部分 故宫纹样总介绍 009
第二部分 故宫纹样 039
织绣 041
动物纹样 042
植物纹样 072
其他纹样 096
瓷器 105
动物纹样 106
植物纹样 132
其他纹样 149
织毯 155
动物纹样 156
植物纹样 176
其他纹样 198
珐琅器 215
动物纹样 216
植物纹样 234
其他纹样 244
建筑 259
动物纹样 260
植物纹样 278
纹藏,致力于挖掘、复原、再造中国纹样,建立中国纹样数据体系。从2018年起建设以纹样为标本的中华民族文化视觉基因工程,迄今为止以五大脉络(历史脉络—以新石器时期到近现代各个时期划分,载体脉络—以陶瓷、织物、建筑装饰、饮食等艺术载体划分,地域脉络—以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划分,民族脉络—以中国各个民族划分,主题脉络—以纹样寓意划分)开发200余个专题纹样数据库,预梳理和设计20000余组纹样的信息和模型。与诸多公共文化机构、高等科研机构和文化生产机构合作,深度挖掘、深度整理、深度破译、使用AI人工智能手段建立矢量纹样数字模型,建立文化数据库。
黄清穗,李健菲,黄清穗,中国纹样工作者,设计师。 “纹藏——中国纹样线上博物馆”发起人,Adobe Live 演讲嘉宾。
(按首字母顺序排列)
故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讲好故宫里的纹样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方面。纹样不像图画那样触目,它们隐藏在衣食住行之中。了解纹样,不仅有助于了解古人的生活,也有助于转化创新,装饰美化今天的生活。
——陈岸瑛(清华大学长聘教授,艺术史论系主任,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纹样,作为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彰显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审美。展开此书,跟随纹藏,以不同的身份与视角去观察、审视和解译蕴藏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别样美学叙事。
——车达(深圳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研究员,深圳大学艺术与科技跨界创新实验室负责人,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后)
“纹藏”是一个以黄清穗老师为首,年轻人聚在一起,精心研究中国传统纹样的一个难能可贵的团队,现编著了《故宫纹样》。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统治阶级居住的皇宫,纹样装饰水平高。纹藏在书中展示纹样抛砖引玉,引起年轻人的关注。
——缪维
如此自然地让民族的“视觉基因”嵌入人民的想象维度中,体现了作者对大变革时代背景下原生文化发展境遇的深刻体察。
——潘鲁生(教授,中国文联副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此书为故宫的纹样大集,以此展示中华民族丰富厚重的文化基因,具要重要的资料文献价值。
——许晓明(《民族艺术》主编、研究员,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
盛世中华,美在纹样。穿越历史长河,仍然熠熠发光。书籍是设计师的宝藏,让现代生活赋有人文底蕴,让中国人活得更中国。
——章莉莉(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副院长 挂职)
中国传统纹样,有如人类智慧的一道灵光, 具有东方美学神韵,经清穗悉心打造,转换为当代艺术设计者参考借鉴之手册。
——左汉中(民艺研究学者,出版人)
象以尽意,至善至美
南朝沈约撰《宋书·符瑞志》曰:“符瑞之义大矣。”中国古代对祥瑞具有崇拜心理,无论是历史上的统治者还是普通百姓,他们的传统审美文化都能在祥瑞观念中寻找到共识。在几千年的文化视野中,“天人合一”“自然之美”“物我两忘”等内涵构成了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重要特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理随着精神文化的富有不断强化、延伸,整个民族的审美文化都受到主流的影响,中国传统纹样中的祥瑞内涵也愈加深重。时至明清两代,祥瑞观念已达到鼎盛,“图有意,意吉祥”真实地表达了中国传统纹样装饰的文化基因。在故宫博物院中,藏品上林林总总的纹样,其实也是美好的纹样、吉祥的纹样。
中国传统工艺造物历来讲究“器以载道”,将物的形态、纹样、用法,还有人的精神、欲望、
灵魂凝聚起来,是物美的高境界。纹样渗透着古人“观物取象”“象以尽意”的哲学思维,以至千百年来这份无言之美生生不息,日新月盛,可以说,它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也是国家和民族精神思想的重要载体。故宫见证了中国传统历史上走向峰的明清两代,无论是收藏还是创造,都集聚了中华五千年来的智慧结晶,它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国家精神和思想的象征。因此,在故宫中,大到建筑群,小到织绣、瓷器、珐琅器,以及各种装饰、生活用品,都凝聚着前人对美的思考和探索,也蕴藏着不同时代背景下政治、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的变迁与缩影。探索和研究故宫里的纹样,能看见几千年来的纹样发展气脉—复杂包容,气韵生动,博大精深,求同存异。
百川赴海,洋洋大观
中国传统纹样自古以来传承有序。新石器时期是中国传统纹样的萌芽期,也可以说是中国
美术的发展初期,与动物有别的人类以巨大无比的潜力不断地探索自然世界并改造世界,在人类造物与造物活动中,人类自身的文化体系与审美意识随之在无形中孕育、发生,同时“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基于人类审美初期的感知体验与实际生产活动的需求,新石器时期的纹样基本以简朴、抽象的几何纹样为主,如网纹、绳纹、圈带纹、涡纹、联珠纹、回纹、弦纹等,这些以简单线条构成的几何纹样在器物上的布局已经具有对称、重复的规律特点,且主体纹样对于不同的器型也有着适形的效果。同时,原始社会人类的精神意识是伴随着宗教信仰产生的,根植于“万物有灵”的原始思维,新石器时期的动物纹样、植物纹样、自然纹样以及人造物纹样大多渗透出多层面的崇拜思想与氏族图腾观念,如鱼纹、蛙纹、鸟纹、花卉纹、云纹、太阳纹、龙纹、凤纹等,这些纹样的出现展现了人类与自然展开广泛对话的面貌,同时也超越了审美萌动的阈值和基础实用目的,为后来社会长达数十个世纪的宗室法度、民俗文化以及艺术审美提供了装饰文本。当华夏族群进入夏、商、西周的奴隶制社会,敬天信神的神权思想统治导致了青铜时代下纹样面目的深刻变化,以国家统治者对祭祀、占卜礼法的专制化为导向,纹样有着超越自然且至高无上的地位象征性意义。这个时期的纹样以人造物纹样和写实的动物纹样为主,几何纹样为辅,经过想象创造和艺术处理的纹样有饕餮纹(兽面纹)、夔龙纹、蟠龙纹、夔凤纹、鸮纹等,写实类动物纹样有牛纹、羊纹、虎纹、蛇纹、鸟纹、蝉纹等,几何纹样一般作为青铜装饰中底纹或边饰,常使用云雷纹、勾连雷纹、回纹等进行组合,整体纹样处处体现神秘怪诞、规矩严整、密不透风的装饰风格,在沉实、粗犷的青铜神器上,这些纹样得以走向高潮。
相比于前朝的奇特神异,春秋战国时期的纹样呈现出向生动写实风格嬗变的特征,即龙纹、凤纹以及其他动植物纹样相比前朝更为灵动具象,狩猎纹、攻战纹、采桑纹等记录人类真实活动的场景式纹样展现出丰富的时代性与地域性。在秦汉社会大一统的发展背景下,装饰艺
术也同样开启了继往开来、相与为一的历史局面:秦代在瓦当、漆器、铜镜、雕塑、画像石砖上多呈现飞禽走兽纹样,两汉时期在秦代纹样大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比较明显的是黄老之学与墓葬仙道思想的先后流行,激发了四神纹、仙鹤纹、仙鹿纹、羽人纹、云气纹、豹虎纹、车骑升天纹等具有深厚祥瑞内涵的纹饰的使用,是汉人承天之佑、逢凶化吉的祈求,亦是他们神游宇外,对于羽化登仙的探寻。此外,随着汉代社会经济、外交的壮大,漆器、织锦等的手工艺发展进步卓著,瑞兽云气纹、“长寿绣”纹等装饰虚实相映、富有生气;丝绸之路开通后,石榴纹、葡萄纹、忍冬纹等植物纹样传入,西域装饰之风的吹入也为中原埋下了珍贵的种子。魏晋南北朝经历了将近400年的战乱,社会的动乱不堪、民生之凋敝、苦难之深重为佛教信仰的传播提供了强有力的契机,这既是人们开始追求的精神上的自我解脱与探索之路,也是统治阶级掌握的重要思想工具。佛教的大行其道推动了佛教纹样装饰的巨大跨越,尤其是植物纹样的转型,使其开始真正地走进中国装饰艺术的主体领域内。因此,服务于佛教活动的莲花纹、卷草纹(忍冬纹)、石榴纹、葡萄纹、山茶花纹、宝相花纹等植物纹样大量涌现在因佛教而兴建的石窟壁画、边饰、藻井等建筑装饰或器物上,这些纹样不断吸取中原纹饰的艺术风格,共同演绎出中西融合的新风貌。隋两代共历37年,其国祚虽短,但承前启后,在装饰方面上承南北朝风韵,复兴佛教艺术繁荣,下启初唐装饰之先河,纹饰以自然写实、清丽俊逸的飞禽走兽为特色。大唐的上升、自信、包容、开放写就了一部繁博丰润、美不胜收的唐代装饰美学,造就了文化艺术的一大峰。唐代丝织品、金银器、唐三彩瓷、雕漆镶嵌等工艺品上的纹饰普遍具有繁复、对称、和谐、流转的艺术效果。随着丝路贸易的发达通畅,东西文化的大融合在唐代得到更进一步的加深,一种以联珠纹作为圆形或椭圆形外骨架,内窠填以两两相对的动物纹的“陵阳公样”纹样盛行一时。此外,凤纹在此时期的使用和内涵上明显地表现出女性化的特征,并且演化出精致的鸾凤纹。经过艺术加工的宝相花纹、团花纹、缠枝卷草纹、石榴纹、葡萄纹也随物赋形,皆为大唐装饰艺术增辉生色。
宋代的美学风韵在于奢华过后洗尽铅华的极简,这个时期的纹饰之美贵在“自然”二字,宋
瓷的发展重塑了莹润清透的植物纹样,如蕉叶纹、菊花纹、莲花纹等。受文人雅士钟爱的山水花鸟绘画艺术影响、具有写实特色,且寄寓隐逸情趣的花鸟组合纹样也逐渐突出。此外,宋代纹饰还在宋锦上展现了另一种精雅秀丽的风格,如锦纹的典类型八达晕纹、汲取唐代联珠团窠纹特色演变而成的路球纹以及细匀灵妙的小团花纹、灯笼纹等。宋代纹样的审美情感已是宋人旷达、超然、深沉、内敛的人生态度的折光。潘天寿先生曾论元代绘画“全承宋代绘画隆盛之余势,以元人治画之环境,一任自然发展而成之”,元代形成了以蒙古族文化、伊斯兰文化和汉民族文化并存及相互渗透的文化体系,靡后世、负有盛名的工艺品青花瓷登上历史舞台,青花瓷上的纹饰成为元代审美风格的代表,同时也影响了明清两代瓷器纹饰的走向。元代青花瓷纹饰主要以极繁风格为代表,线条粗中有细,且纹饰层次十分丰富鲜明,如常用蕉叶纹、缠枝花纹、回纹、钱纹、云肩纹等布设于器物的颈或肩,常用龙纹、凤纹、麒麟纹、孔雀纹、鱼藻纹、缠枝牡丹花纹、松竹梅纹、人物故事纹等布设于器物的腹部,近足部多设覆仰莲瓣纹,一个器物上装饰的纹样甚至也能多达十几种。
一场以农民起义胜利为结局的战争缔造了大明王朝,明代农业、手工业以及地方城市的发
展催生了无数良工巧匠,推动了工艺品走向精工细作的峰。永乐年间,朱棣先后派遣尹庆、
郑和等人下西洋扩大了海上丝绸之路,派陈诚出使西域重新打通了陆上丝绸之路。《明史》卷六十三载:“万国来朝进贡,仰贺圣明主,一统华夷。”对外经济贸易的繁荣与文化交流的兴盛,进一步加速了宫廷装饰对于异域元素的接纳程度。整个明代十分注重继承和发扬汉民族传统文化,在审美艺术方面走向封建社会中的又一高峰。明代的织绣继承汉锦、唐锦的艺术精华,纹样装饰题材使用已经十分广泛,但也随着统治者制定严格的等级制度而发生变化,如代表封建统治阶级身份地位所使用的龙纹、凤纹、蟒纹,代表朝廷品官官阶所使用的鹤纹、锦鸡纹、孔雀纹、云雁纹、麒麟纹、狮纹、豹纹等,又有在华贵的织锦上以缠枝花、折枝花等形式展现植物纹样精纯、雍容的艺术美感。除此之外,明代也是各式瓷器发展的黄金时代。明永乐年间,青花瓷蓬勃兴起,纹饰多继承龙、凤、缠枝牡丹;宣德年间,青花五彩出现,纹饰融入花鸟鱼蝶、山水景观、人物等;成化年间,以成化斗彩鸡缸杯为典型的小瓷器风潮开启,纹饰风格颇为清丽俊逸;直至嘉靖后,瓷器器型逐渐尚大,如大缸、大盘等,纹样布局偏繁缛、华丽,云鹤、满池娇、海兽、松竹梅、人物戏文等纹样题材森罗万象,就此也开启了清代瓷器的风尚。
进入中原前,清代的满族与蒙古族在地理分布上相邻,带来北方地区的宗教、文化与审美。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曾在辽宁沈阳地区定都,建成盛京皇宫,宫内喜用的装饰纹样风格多以简约、自由为主。当时满族人受伊斯兰教、佛教、萨满教等宗教审美的影响,纹样主题多喜卷草、鸟、蝶等。进入中原后,清代统治者多继承明代崇尚的汉民族传统纹饰,形成了满汉交融的局面。其中宫廷织绣、织毯同样呈现制作精专、纹饰题材森罗万象的特点,服饰纹样继承了明代的龙、凤、蟒、麒麟、鹤等瑞兽珍禽纹样与牡丹、梅、兰、竹、菊等吉祥花卉纹样,喜相逢、如意云、寿字、万字等纹样的使用也更加广泛。此外,女服还兴起了设绦边,填充纹样的形制,进一步推动了服饰纹样走向繁复、靡丽之风。宫廷织毯的编织装饰有部分来自地方承接或域外进贡,因此,除了常见的龙凤、海水江崖、蝙蝠、狮子、牡丹纹样,也出现了五枝花、石榴花、郁金香、棕榈叶等经过抽象化处理的外来纹样。在宫廷器物上,彩瓷、珐琅器、玉器等种类愈加逐新趣异,纹饰、器型有部分明显追随宋、明的仿古潮流,如诞生于商周时期的饕餮纹(兽面纹)、夔龙纹、夔凤纹等。清廷实行儒释道一体的统治,但是从皇帝的政治目的和文化认同来看,更偏向藏传佛教,因此,故宫建筑、家具上使用八吉祥纹、杂宝纹、摩尼宝珠纹、西番莲纹以及佛教法器类的纹饰数量大大增加。
- 中信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坚持“我们提供知识,以应对变化的世界”的出版理念,以高端优质的内容服务,多样化的内容展现形式,为读者提供高品质阅读与视听内容,满足大众多样化的知识与文化需求。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