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书名: 最后的访谈(套装6册)
定价: 248.0
作者: 简·雅各布斯,李婵,鲁思·巴德·金斯伯格 等,胡洁人 等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 2024-10-02
ISBN: 9787521765595
★ “后的访谈”(第二辑)继一辑6位文学巨匠的访谈,聆听6位来自法律、电影、社会学、文学等多个领域的非凡女性:鲁斯·巴德·金斯伯格、玛丽莲·梦露、简·雅各布斯、托妮·莫里森、琼·狄迪恩、厄休拉·勒古恩,她们突破社会规约,引领了二十世纪的风尚,影响着今天的世界。
《简·雅各布斯:后的访谈》
★ 雅各布斯为现代社会新的奴役敲响警钟,是颠覆现代城市观念的思想家。在跨越四十余年的访谈中,她讲述捍卫多元城市生活的思索与行动。
★ “后的访谈”系列收录《纽约时报》《生活》《电影杂志》《时代》《采访》等报刊媒体档案中的珍贵访谈,见证时代的智慧。
★ 访谈录介于自传和他传之间,通过自我和他人的两重视角讲述自己和世界。
★ 平装单封,简洁方便,凝结时代的智慧和女性的力量。
《鲁斯·巴德·金斯伯格:后的访谈》
★ 金斯伯格是为平等奋斗终生的美国高法院位犹太裔女性大法官,在跨越近三十年的访谈中讲述从法学院到联邦高法院的非凡经历。金斯伯格是一个关于平等和进步的符号,这些访谈致敬了她非凡的人生。
★ “后的访谈”系列收录《纽约时报》《生活》《电影杂志》《时代》《采访》等报刊媒体档案中的珍贵访谈,见证时代的智慧。
★ 访谈录介于自传和他传之间,通过自我和他人的两重视角讲述自己和世界。
★ 平装单封,简洁方便,凝结时代的智慧和女性的力量。
《托妮·莫里森:后的访谈》
★ 托妮·莫里森在文学中省思性别和种族偏见,作为美国文学良知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在跨越四十余年的访谈中讲述作为教师、编辑、作家、母亲多个身份的故事。
★ “后的访谈”系列收录《纽约时报》《生活》《电影杂志》《时代》《采访》等报刊媒体档案中的珍贵访谈,见证时代的智慧。
★ 访谈录介于自传和他传之间,通过自我和他人的两重视角讲述自己和世界。
★ 平装单封,简洁方便,凝结时代的智慧和女性的力量。
《琼·狄迪恩:后的访谈》
★ 琼·狄迪恩是用自己和世界的伤口揭示失序时代的敏锐观察者。在跨越近半个世纪的访谈中,她讲述了作为记者、随笔作家、小说家、的经历。她不仅因文学化的新闻写作知名,也是一个关于“酷”的文化符号。
★ “后的访谈”系列收录《纽约时报》《生活》《电影杂志》《时代》《采访》等报刊媒体档案中的珍贵访谈,见证时代的智慧。
★ 访谈录介于自传和他传之间,通过自我和他人的两重视角讲述自己和世界。
★ 平装单封,简洁方便,凝结时代的智慧和女性的力量。
《厄休拉·勒古恩:后的访谈》
★ 厄休拉·勒古恩是总能带来恢宏视界和深邃智慧的幻想文学女巫,当代科幻和奇幻文学的一座灯塔。在跨越超过四十年的访谈中,她讲述了幻想文学所关乎的对理想生活的想象和存在的奥秘。
★ “后的访谈”系列收录《纽约时报》《生活》《电影杂志》《时代》《采访》等报刊媒体档案中的珍贵访谈,见证时代的智慧。
★ 访谈录介于自传和他传之间,通过自我和他人的两重视角讲述自己和世界。
★ 平装单封,简洁方便,凝结时代的智慧和女性的力量。
《玛丽莲·梦露:后的访谈》
★ 梦露创造了二十世纪典荧幕形象,却被囚禁在流行文化符号里。在跨越八年的访谈中,她讲述了从孤儿到星背后的辛酸和勇气,展示了一个真诚勇敢的心灵。
★ “后的访谈”系列收录《纽约时报》《生活》《电影杂志》《时代》《采访》等报刊媒体档案中的珍贵访谈,见证时代的智慧。
★ 访谈录介于自传和他传之间,通过自我和他人的两重视角讲述自己和世界。
★ 平装单封,简洁方便,凝结时代的智慧和女性的力量。
《简·雅各布斯:后的访谈》
简·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1961年甫一出版便成了城市规划领域的典,影响至今不衰。与其说她是城市的观察者,不如说是现代生活的思想者。这些访谈从1962年到2005年跨越了超过四十年时光,其中雅各布斯不仅谈到她支持城市和全球经济多元性的一贯主张,也回顾了她对此的身体力行,如在反对纽约“西路计划”运动中的勇敢行动。雅各布斯关于现代城市的思索在当下仍有不可忽视的警示意义。
《鲁斯·巴德·金斯伯格:后的访谈》
这些访谈从1972年到2000年跨越了近三十年时间,从金斯伯格初到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任教时的采访,到大法官任上的后一次访谈。金斯伯格分享了她如何不循常规地走上法律道路,并不遗余力地在司法界促进性别平等的经历,也谈到了许多著名判决背后的故事、她不拘泥于宪法字面含义的“活宪法”观念,以及同常常意见相左的保守派大法官安东宁·斯卡利亚的友谊。金斯伯格是一个关于平等和进步的符号,这些访谈致敬了她非凡的人生。
《托妮·莫里森:后的访谈》
这些访谈曾见于《出版人周刊》《采访》等杂志、美国公共广播电台等广泛覆盖美国民众的媒体,跨越了超过四十年时间。在不同时期的谈话中,托妮·莫里森分享了她作为教师、编辑、作家、母亲多个身份的故事,以及这些经历对她写作的影响。她谈到《宠儿》和《所罗门之歌》深受家族故事的影响,也谈到自己的写作抱负和黑人身份之间的关系。托妮·莫里森深刻省思了美国社会的性别和种族偏见在文学中的根基,她是当代美国文学的良知。
《琼·狄迪恩:后的访谈》
有的作家定义了一代人,有的定义了一种体裁,琼·狄迪恩同时做到了两者。这些访谈有的散见于《纽约时报书评》等报刊,有的来自《新鲜空气》等广播节目,跨越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其中狄迪恩谈到了她作为记者、随笔作家、小说家的经历。她不仅以文学化的新闻写作洞察失序的时代,也在丈夫和女儿去世的创伤中观察人内心敏感的部分,她的坦诚真挚给了我们勇气。
《厄休拉·勒古恩:后的访谈》
从1977年到2018年,这里收录的7篇访谈跨越了超过四十年时间,曾散见于《10点5》《琼斯妈妈》《加利福尼亚杂志》等文化观察媒体。在这份独特的结集中,勒古恩不仅谈到了她的写作和生活,如对“科幻/奇幻”体裁的看法、卡尔·荣格对其作品的影响、关于“地海系列”等典作品的写作过程等,也谈到了她同父母和丈夫的相处、养育孩子的经历等话题。对于勒古恩来说,幻想文学对可能性的想象终关乎的是理想生活和存在的奥秘。
《玛丽莲·梦露:后的访谈》
四篇访谈跨越了八年时间,这对玛丽莲·梦露短暂的人生来说,已覆盖了她事业成熟期的大部分时光。梦露创造了二十世纪电影工业的典形象,却被其扮演的金发女郎这个流行文化符号所吞噬,从这个意义上说,她的悲剧不只在于作为孤儿的童年和悲惨的早逝,更在于她被囚禁在了他人的想象中。这些见于《电影杂志》《生活》等书刊的文章在梦露的公众形象之外,呈现了一个真诚、勤奋、勇敢的心灵。
《简·雅各布斯:后的访谈》
和平惊扰者:简·雅各布斯
西路如何毁掉纽约
美国城市的教母
后的访谈
《鲁斯·巴德·金斯伯格:后的访谈》
引言
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在寻求女教授的路上获奖
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法官鲁斯·巴德·金斯伯格访谈录
高法院的司法视角
45个词:与高法院大法官安东宁·斯卡利亚和鲁斯·巴德·金斯伯格关于一修正案的谈话
鲁斯·巴德·金斯伯格和妮娜·托滕贝格于电影院咖啡馆
后的访谈:比尔·莫耶斯与鲁斯·巴德·金斯伯格的对话
《托妮·莫里森:后的访谈》
次访谈:编辑的坚定信念造就了一本黑人历史剪贴书
托妮·莫里森访谈
托妮·莫里森谈《宠儿》中母亲养育的“冲动”
托妮·莫里森谈爱与写作以及如何处理文学中的种族问题
沙龙访谈:托妮·莫里森
国家远见卓识者领导力项目
托妮·莫里森的作品打动人心、引发共鸣
后的访谈
《琼·狄迪恩:后的访谈》
导语
女性的焦灼
拜访琼·狄迪恩
投身大漩涡的琼·狄迪恩
沙龙采访
曲终人散后写下故事
非虚构的艺术 No.1
琼·狄迪恩的黄色科尔维特
对琼·狄迪恩的一次采访
后的访谈
《厄休拉·勒古恩:后的访谈》
引言
感知地点的天赋
起名的魔法
“看的方式不止一种”
在她自己的世界里
由一位与众不同的司机驾驶
她自己的歌
后的访谈:回家的路途
《玛丽莲·梦露:后的访谈》
引言
玛丽莲·梦露问答
全新的玛丽莲·梦露
对话玛丽莲
后的访谈:“与孤独女孩的后一次长谈”
简·雅各布斯(1916—2006),加拿大记者、作家和活动家,其关于城市的思考与写作对现代城市理论有深远影响。代表作有《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城市经济》《集体失忆的黑暗年代》等。她为现代社会新的奴役敲响警钟,是颠覆现代城市观念的思想家。
李婵:上海交通大学翻译学博士。
鲁思·巴德·金斯伯格 等,著,鲁斯·巴德·金斯伯格(1933—2020),曾任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法官、美国高法院大法官。她的坚韧、智慧鲁斯·巴德·金斯伯格(1933—2020),曾任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法官、美国高法院大法官。她的坚韧、智慧和勇气为她赢得了广泛的爱戴,是位在美国国会大厦接受悼念的女性。
胡洁人 等,译,胡洁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法学院特聘研究员,长期从事法律社会学、纠纷解决和社会治理方面的研究。
《简·雅各布斯:后的访谈》
“如果有某个属于简·雅各布斯的世纪,那么可能不是过去的一个世纪——尽管她在其中度过了大部分人生——而是当下的这个世纪。”
——《建筑师报》
“雅各布斯是那种让读者更新世界观的作家,从这个意义上说她就像一个预言家,一种绝对的威。”
——《纽约太阳报》
“她是美国文化和性格尖锐的观察者和具挑战性的批评家之一。”
——《基督教箴言报》
“她用开阔的眼界和简洁优雅的文字描述着我们变化的世界,无人能及。”
——《旧金山纪事报》
《琼·狄迪恩:后的访谈》
“有关于酷的含义都可以描述狄迪恩。”——《洛杉矶书评》
《厄休拉·勒古恩:后的访谈》
《玛丽莲·梦露:后的访谈》
《鲁斯·巴德·金斯伯格:后的访谈》
《托妮·莫里森:后的访谈》
《鲁斯·巴德·金斯伯格:后的访谈》
她的整个法律生涯、她在高法院的任职为全美国和全世界的女性打开了一系列可能性。她是一个符号,是我了不起的榜样。”——米歇尔·奥巴马
“她会一直代表着我们应该努力追求的勇气、智慧、善良和心灵的标准。”——格洛丽亚·斯泰纳姆
“她为许许多多的女性铺平了道路,也包括我。”——希拉里·克林顿
《托妮·莫里森:后的访谈》
“她的写作以美丽而深刻的方式考验着我们的良心和对道德的想象。”——巴拉克·奥巴马
“她是语言的魔术师,她明白词语的力量。她以此让我们不安,唤醒我们,教导我们,帮助我们抓住深层的伤痕并试图理解它们。”——奥普拉·温弗里(美国主持人)
“托妮·莫里森不只是一个了不起的作家。她是各行各业黑人女性的灵感。她的整个职业生涯都保持着坚毅和尊严。”——戴安娜·艾勃特(英国政治家)
《琼·狄迪恩:后的访谈》
“琼·狄迪恩从不浪费一颗子弹。”——特朱·科尔(美国作家)
“她是一位伟大的记者。”——罗伯特·希尔弗斯(《纽约书评》联合创办人)
《厄休拉·勒古恩:后的访谈》
“我想念她。文学会想念她。没有人能和她相比。”——扎迪·史密斯
“她是一个巨人,天生的讲故事的人,醉心于她的艺术。她影响了其后一整代作家,包括我在内。”——乔治·R. R. 马丁
“我们无法从永恒的星辰中将她召回,好在她留下了丰富的作品、来之不易的智慧和深层的乐观主义。她的理智、聪慧、机智以及优美的声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可贵。”——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玛丽莲·梦露:后的访谈》
“我同时是许多人。他们有时让我震惊。我希望我就是我!”——玛丽莲·梦露
“玛丽莲是一个敏锐的、被误解的人,她比人们一般认为的更善于洞察。她被打倒过,却有高情商——对他人感受的敏锐直觉,一种上乘的智慧。”——马龙·白兰度
“我真的亏欠玛丽莲·梦露……她是个不一般的女人,有点超前于时代。她自己都不知道。”——埃拉·菲茨杰拉德
《简·雅各布斯:后的访谈》
《简·雅各布斯:后的访谈》
雅各布斯×《佳人》
“城市规划师就像那些一味谈论‘医术’但丝毫不关心人体的医生。”
雅各布斯×《纽约》
“人们只是痴迷于重复同样的错误。这就是西路计划的可怕之处:纽约无法掉头重来。”
雅各布斯×《大都会》
“让我感到愤怒的是所谓‘城市重建’的欺骗、破坏和浪费的度狂欢。”
雅各布斯×《分离主义的问题》:后的访谈
“现在的全球化已经不是过去单纯无害的样子了。”
《鲁斯·巴德·金斯伯格:后的访谈》
金斯伯格×《司法事务》
“如果在医生、律师行业,
甚至印第安酋长中包含女性,
我们就能大度地发挥女性的才能。”
金斯伯格×《纽约时报》
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刚刚赢得一名女性正教授,
这是其114年历史上的一次。
金斯伯格×高法院参访学生
“去主修你喜欢的专业:音乐、艺术。
成为一个受过良好教育,
懂得欣赏优秀文学作品,对哲学略知一二的人。”
金斯伯格:后的访谈
“我经常引用马丁·路德·金很喜欢的一句话:
‘道德世界的弧线很长,但它弯向正义。’我对此深信不疑。”
《托妮·莫里森:后的访谈》
莫里森×《斯堤克斯河》
“隐晦的种族主义观点认为普世艺术比其他艺术更好,这完全与事实不符。”
莫里森×《PBS新闻一小时》
“这世界上存在一些,在我看来,复杂、有趣、神秘的人。
有一群这样的人。他们需要由作家来展现他们生活的样子。”
莫里森×《采访》
莫里森辞去编辑工作,专心写作,她说自己“感到的不是焦虑——而是幸福!”
莫里森×阿兰·埃尔坎:后的访谈
“我好的小说是《爵士乐》。可是除我之外,没人关注它。”
《琼·狄迪恩:后的访谈》
狄迪恩×《太平洋电台》
“我所感知到的与其说是女性的痛苦,倒不如说是更普世的,生而为人的痛苦。”
狄迪恩×《沙龙》
“有电脑之后,写作不再像在画画,更像在雕塑,
你有一大块材料,然后开始改变它的形状。”
狄迪恩×《巴黎评论》
“写非虚构像刻雕塑,你把调研成果雕成成品。
写小说像画画,尤其像水彩。你画了一笔就是一笔。”
狄迪恩×《时代》:后的访谈
疫情时期,纽约彻底不一样了,被问及怀念什么,狄迪恩说:
“我怀念邀请朋友来家里吃晚餐。不过我在红酒上的开销变小了。”
《厄休拉·勒古恩:后的访谈》
勒古恩×《10点5》
“我觉得写科幻小说很自由,
贴上标签可能比不贴标签更自由,
尽管我认为自己就是‘小说家’而已。”
勒古恩×《加利福尼亚季刊》
“我想弄清男女间的差异到底是什么,
所以我采用了这种略带实验性的设定:
其中的人,同时是男人和女人。”
勒古恩×《科幻站》
“‘故事套系’类似于巴赫的大提琴组曲……
我希望它能得到认可,而不是被贴上标签,被当作小说集而遭到摒弃,
当然也不是‘拼盘’,而是被视为一种真正的小说形式,
它本身便如此构思,而非临时拼凑,本身就具有耐人寻味的复杂美学。”
狄迪恩×斯特雷菲尔德:后的访谈
“有时看到一些蹩脚的作家获得各种文学荣誉,而我知道自己写得比他或她好,
而我的鼻子就会不舒服。不过只要是作家就会有这种体验。
《玛丽莲·梦露:后的访谈》
梦露×《电影杂志》
被问及除了自己的身材,是否更愿意以其他身份为人所知,
梦露说:“我希望以一位优秀演员的身份为人所知。”
梦露×威廉·J.韦瑟比
“我常常在采访中发现,
我收到的提问总是在期待一种特定的答案,
让我看起来是某一种特定类型的人。
比起我的回答展现我是什么样的人,
这些问题更能揭露提问者本人是什么样的人。”
梦露×《生活》:后的访谈
笔者生出一种保护她的冲动,
一种希望她能远离丑恶和伤害的愿望——
也许这种愿望也是公众对玛丽莲的温情的根源之一。
- 小河生活馆 (微信公众号认证)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