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书名:《中外教育名家思想》
主编:田景正 刘黎明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书号: 978-7-5675-5573-0
出版日期:2016年9月
定价:56.00元
《中外教育名家思想》 从培养“未来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基本需要的教育观点、方法等知识及对教育事业的情感角度,选取20位有代表性的古今中外教育名家。“中外教育名家思想”是教师教育的基础课程,是培养教师不可或缺的内容;本书助于拓展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视野,培养未来教师的理论思维能力;能促进“未来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形成,为其在未来职业生活中开展教育反思,实现专业的自主发展奠定基础;本书的叙述风格与传记内容可帮助学生感受中外教育名家人格风范,有利于培养学生献身教育的精神。
本书由中国教育名家思想和外国教育名家思想上下两卷构成,选取了孔子、朱熹、陶行知、苏格拉底、卢梭、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等20位在中外教育史上对教育理论的创生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教育名家,对他们的教育思想作出了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全面的阐释。在对教育名家思想的深入论述,对理论特色进行的概括总结以及对教育名家思想的评析方面,有创新突破,特色明显。
作为培养未来教师基础性课程的教材,本书在教育名家选取及教育名家思想编写内容的取舍上反映了培养未来教师的要求。本书同时兼顾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较好的综合性和较强的针对性及实用性等特点,是“中外教育名家教育思想”课程的代表性教材。
田景正,男,湖南泸溪县人,1966年10月出生,教育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教育史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著作有《中国学前教育史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湖南省学前教育发展研究》(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主编教材《中外教育名家思想》(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中外学前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在《中国教育学刊》《课程•教材•教法》《教师教育研究》《教育与经济》《学前教育研究》《教育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为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教育思想史》主要编写人员(2011),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湖南省哲社基金一般项目等。教学科研成果获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省厅级奖多项。
刘黎明,男,1962年11月出生,湖南茶陵县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西方教育思想史、教育史学、外国高等教育史的教学与研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优秀学位论文与抽检学位论文评审专家,《教育现代化》《高教学刊》杂志编委。在《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复旦教育论坛》《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教育史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河南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两部:《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教育思想史研究的意义追寻》(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主编教材《中外教育名家思想》(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一)
教育思想是人类对社会和教育认识、概括、论证和思考的结晶,是教育从自发到自觉,并不断科学化的标志。在人类悠久灿烂的文化教育遗产中,教育思想遗产是最丰富、最珍贵的组成部分。在人类教育发展进程中,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名家,或在自己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或在总结前人教育经验并立足于相关理论的前提下,根据时代的要求,提出了各具特色的教育主张、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成为在某个历史时期或历史阶段教育思想的代表,对这一时期乃至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虽然在不同时代,在同一时代不同的国家或不同的区域,在社会和教育的不同发展阶段上,教育活动的目的、内容、形式、范围、方法、组织不同,甚至存在着非常重大的差别。但是,就学校教育而言,其培养人的基本目的,教师与学生的基本活动关系,课程教学的基本活动方式等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和一贯的。由于这个原因,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的教育家对于教育的认识和理解的出发点、方式、角度虽然不同,但在本质上,由于他们所面对的教育现象、需要解决的教育问题却存在基本的共同性。因而,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就必然具有本质的联系。这样,后代人可以汲取前人的思想成果,并把它转化为自己思想的工具和材料。正因为如此,不理解过去的教育思想,也就无法知道今天的教育思想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创新,更无法展望教育思想发展的未来。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所说:“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看见自己,就好像站在时间中的一点,惊奇地注视着过去和未来,对过去我们看得越清晰,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就愈多。”[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1991:58基于此,就有志于教师职业的大学生来说,开设“中外教育名家思想”课程,学习不同时期中外教育名家的思想,对于打下较好的教育理论功底,培养教育智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当前,我国的教师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开设教师教育课程是其重要的措施之一。在教师教育课程群中,“中外教育名家思想”课程有其独特的价值,扮演着基础性的功能。
首先,“中外教育名家思想”是教师教育的基础课程,是培养教师不可或缺的内容。教师教育课程有教育学、教育哲学、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论、德育与班级管理等,而“中外教育名家思想”是教师教育课程中的基础课程,因为“中外教育名家思想”为这些教师教育课程提供了基本的材料和教育观点。以“教育学”课程为例,其内容“教育学的诞生与发展”讲的就是中外教育思想发展历程;其他内容如教学任务、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班级授课制等,往往需要引述中外教育名家的观点,与中外教育名家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离开了中外教育名家思想,教育学也就没有多少自身有特色的内容。就教育学研究的许多基本问题,如主体性教育、生命教育、生活教育、活动教育、自由教育、个性化教育、审美教育等等而言,中外教育名家有关思想就是其理论渊源。可见,对于中外教育名家思想的学习有助于未来教师把握教育思想发展的“今生来世”,加深对其他教师教育课程的理解,更好地掌握其他教师教育课程的内容;也有助于未来教师们能“以史为鉴”,吸收中外教育名家思想的教育智慧,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成为21世纪合格的人民教师。
其次,中外教育名家思想有助于拓展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视野,培养这些未来教师的理论思维能力。缺乏教育理论,人们只能从经验的角度看待教育世界,停留在经验的常识水平。中外教育名家思想给予人们的是一种具有科学性质的教育世界图景,能使人们不断深化对教育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可以说,每一位教育名家的思想理论就是一种有个性化的教育学,各具特色的中外教育名家思想能拓展学习者的视野。就古代教育名家思想而言,中国有孔子的“有教无类”教育思想、老子的“为道日损”教育思想,王守仁的“体悟”与“磨炼”教育思想、朱熹的“朱子读书法”;外国如古希腊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教育思想、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思想等。就近现代教育名家思想而言,随着教育理论的分化和立足不同的理论基础及社会使命,他们的教育思想理论个性则更为鲜明,如中国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思想及改造北大的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思想、晏阳初的“化农民与农民化”的乡村教育思想、徐特立的“以群众为本位”的老区教育思想与实践等;外国的如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思想、赫尔巴特的“主知主义教育”思想、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等。可见,教育名家思想为未来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精神盛宴,能使其教育知识视野得到拓展,加深他们对教育世界的理解,提升其教育思维水平。掌握了教育理论,我们看待教育世界的眼光就不同,就有了理论的视角。例如,我们学习了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就会自觉抵制“儿童就是小大人”“棍棒底下出人才”的错误认识和观念,树立起“把儿童当作儿童”的正确儿童观,用自然教育理论指导和规范我们的教育行为。
再次,中外教育名家思想能促进未来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形成,为其在未来职业生活中开展教育反思,实现专业的自主发展奠定基础。教师个人教育观念和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成长是不可或缺的。适宜的个人教育观念在促进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提升教育实践效果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而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形成,尽管与其个人的实践智慧密切相关,但通过学习和研究教育理论,掌握中外教育名家思想,仍然是最主要的途径。一是教师只有掌握了中外教育名家思想,拥有丰厚的教育理论素养,才能切实地把握教育问题,深入地分析教育问题,更本质地看待教育问题。从而使教师有可能制定科学教育方案,解决教育问题,提升教育教学的实效。二是中外教育名家思想还能直接引发和促进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尽管中外教育名家的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旨趣各不相同,不可能对当代各种不同的教育实践都能起到“指导”作用,但正因为它们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彰显了各种不同的可能性。这种不同的可能性为教育实践者对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和多种多样的参照模式,这有利于他们的教学反思更加高效和合理。
另外,中外教育名家思想在促使学生感受中外教育名家人格风范,培养献身教育精神方面则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古代的如孔子和苏格拉底,他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启人心智,传授仁义于四海,成为万世师表;近现代的如裴斯泰洛齐、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徐特立、晏阳初等,他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农民烧心香”,一生致力于教育和平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些教育名家之所以被历史铭记,除了其教育思想在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外,其献身教育的精神成为世人敬重的榜样,同样给当下教育工作者以启迪。走进他们的世界,去读懂他们的思想,对于奉献教育,痴迷教育,坚守教育,创造教育,就找到了这棵葱茏繁茂教育大树的根,以及滋养教育大树的沃土。因此,中外教育名家思想还应当为培养作为教师的职业精神服务,使优秀的教育传统和教育家的优秀品质在新一代教师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扬光大。
(三)
在人类教育史的长河中,中外教育名家辈出。他们灿若群星,他们以其卓越的智慧丰富着人类精神文明的宝库。这给我们编写《中外教育名家思想》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同时,在具体选择数量有限的教育名家时也提出了难题。于是,我们确定了几个基本原则,即目标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多样性原则、人文性原则。目标性原则即所选取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尽可能在培养未来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理论知识、教育能力、教育信念上发挥最大的功能;重要性原则即选取的教育家一定在历史上对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同一时期的其他教育家所不及的;多样性原则指由于教材篇幅限制,除非特别需要,在同一时代,同一类型的教育家尽量不重复出现;人文性原则指在筛选教育家时,除了考虑其教育理论的影响力以外,那些矢志教育,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教育家也应纳入主要考虑的范围。基于上述原则,经过深入分析,反复对比,我们选出了中外各10位,共20位教育名家。中国教育名家为孔子、老子、朱熹、王守仁、蔡元培、陶行知、黄炎培、晏阳初、陈鹤琴、徐特立;外国教育名家为苏格拉底、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蒙台梭利、杜威、赞可夫、苏霍姆林斯基、罗杰斯。
由于教育名家的思想影响深远,思想内涵极为丰富。为此,本教材在编写内容上,主要基于目标性原则进行取舍。即从培养未来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基本需要的教育观点、方法等知识及对教育事业的情感角度进行材料的选取。这样,在编写各位教育家思想时,重点则放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学原则及教学方法方面。同时,对于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教育家教育活动也予以较详细的介绍。
(四)
《中外教育名家思想》分为上下两卷。由湖南师范大学田景正、刘黎明任主编,分别负责本书上卷和下卷的篇章结构,共同修改、统稿等。编写人员由湖南、河南、江西、四川、河北、山西、江苏、福建、陕西9个省15所高校共18人组成。本书编写的具体分工如下。
上卷:中国教育名家思想
第一章,由刘保兄(河南大学)撰写;第二章,由田景正、王俊杰(湖南师范大学)撰写;第三章,由刘慧群(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撰写;第四章,由张建中(江西师范大学)撰写;第五章,由刘黎明(湖南师范大学)撰写;第六章,由田张霞(绵阳师范学院)撰写;第七章,由赵俊杰(河北师范大学)撰写;第八章,由田景正(湖南师范大学)撰写;第九章,由梁尔铭(井冈山大学)撰写;第十章,由梁堂华(长沙师范学院)撰写。
下卷:外国教育名家思想
第十一章、第十六章,由郭芬云(山西大学)撰写;第十二章,由但柳松(新乡学院)撰写;第十三章,由刘黎明(湖南师范大学)撰写;第十四章,由余中根(信阳师范学院)撰写;第十五章,由于书娟(江南大学)撰写;第十七章,由周玲(怀化学院)撰写;第十八章,由孙曼丽(福建师范大学)撰写;第十九章,由杨洁(陕西师范大学)撰写;第二十章,由刘黎明、周颖(湖南师范大学)撰写。
田景正 刘黎明
001_前言
第一章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的教育思想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
二、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三、 论教育对象与教育目的
四、 论教育内容
五、 论教学原则与方法
六、 论道德教育
七、 论教师
八、 孔子教育思想评析
第二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老子的教育思想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
二、 政治观及哲学思想
三、 论教育目的
四、 论教育内容
五、 论教学原则与方法
六、 论教师
七、 老子教育思想评析
第三章 由学“事”到明“理”: 朱熹的教育思想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
二、 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
三、 教育目的论
_四、 教育阶段论
五、 道德教育论
六、 教学论
七、 论读书法
八、 朱熹教育思想评析
第四章 知行合一: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
二、 教育的理论基础: “心即理”说
三、 论教育目的与内容
四、 论教学原则
五、 论学习方法
六、 论儿童教育
七、 论社师
八、 王守仁教育思想评析
第五章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
二、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三、 “教育独立”的思想
四、 高等教育思想
五、 研究性教学思想
六、 蔡元培教育思想评析
第六章 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 黄炎培的教育思想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
二、 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三、 论职业教育地位
四、 论职业教育的目的
五、 论职业教育的办理
六、 论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原则
七、 黄炎培教育思想评析
第七章 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
二、 生活教育理论
三、 普及教育理论
四、 师范教育理论
五、 创造教育理论
六、 学前教育理论
七、 陶行知教育思想评析
第八章 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 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
二、 儿童教育心理思想
三、 家庭教育思想
四、 论幼稚园教育
五、 “活教育”理论
六、 陈鹤琴教育理论评析
第九章 化农民与农民化: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
二、 定县实验
三、 教育内容论
四、 教育方式论
五、 教育路径: 知识分子农民化
六、 晏阳初教育思想评析
第十章 以群众为本位: 徐特立的教育思想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
二、 徐特立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三、 基础教育思想
四、 师范教育思想
五、 论教材
六、 论教与学
七、 论教师
八、 徐特立教育思想评析
下卷 外国教育名家思想
第十一章 “精神助产术”: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
二、 教育思想的伦理学基础
三、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四、 苏格拉底教育思想评析
第十二章 “秩序”与“自然”: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
二、 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三、 论普及教育
四、 论教育教学原则
五、 学前教育思想
六、 夸美纽斯教育思想评析
第十三章 守望儿童的自然本性: 卢梭的教育思想
一、 生平活动及著作
二、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三、 儿童观: 把儿童看作儿童_四、 自然教育的内涵
五、 教育目的: 培养自然人
六、 自然教育的路径
七、 卢梭自然教育思想评析
第十四章 教育要心理学化: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
二、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三、 教育目的论
四、 以家庭教育为中心的教育理论体系
五、 和谐教育论
六、 教育要心理学化思想
七、 论爱的教育
八、 要素教育论
九、 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评析
第十五章 彰显教育学的心理学基础: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
二、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三、 教育的目的与起点
四、 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五、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评析
第十六章 现代教育的创始人: 杜威的教育思想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
二、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三、 “双中心”的教育价值观
四、 论教育本质
五、 论教育目的
六、 教学理论
七、 杜威教育思想评析
第十七章 儿童世界的揭秘者: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
二、 教育思想的理论渊源
三、 儿童及其发展观
四、 论幼儿教育内容
五、 论自由、纪律与工作
六、 论教师
七、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评析
第十八章 “发展性教学”理论的探索者: 赞科夫的教育思想
一、 生平及著作
二、 “教学与发展”理论产生的背景
三、 “教学与发展”的实验研究
四、 “发展性”教学的目标
五、 “发展性”教学的模式
六、 “发展性”教学的基本原则
七、 赞科夫教育思想评析
第十九章 和谐发展教育的坚定维护者: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
二、 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理论
三、 论学校管理
四、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评析
第二十章 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的大师: 罗杰斯的教育思想
一、 生平活动
二、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三、 教育目的论
四、 教学过程观
五、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六、 有意义学习与自由学习
七、 师生观
八、 罗杰斯教育思想评析
参考文献
后记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微信公众号认证)
- 本店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官方直营旗舰店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