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新英格兰遗产:美国自我的清教起源》
—
萨克凡·伯克维奇 著
张瑞华 译
出版: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ISBN:9787520726337
开本:16开
装帧:精装
定价:88元
山巅之城
一个被造就出来的象征
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美国清教”早已过时:新英格兰,即使在1776年,也仅占据后来成为合众国的一小部分;通常与“清教美国”联系在一起的加尔文主义是一种广泛的新教现象;“清教徒”即便是一种贬义也仅适用于合众国,而不适用于其他国家。在英国,激进的清教徒制定了自由的意识形态;在克伦威尔统治下,清教徒实际上获得了一段时间的国家控制权。最重要的是,在一个以民主和未来定义自己的国家,清教徒既代表了神权政治又代表了过去。那么,为什么美国历史上清教徒被当作国家先驱来赞颂,他们的感恩节成为国家节日,五月花成为国家象征?为什么这些不宽容的辩护者被誉为自由的捍卫者?在所有移民群体中,为什么在美国文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主要是清教徒?总言之,为什么清教徒是美国意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伯克维奇从追溯创造“America”(美洲/美利坚/美国)这一概念的源头清教徒开始,一步步洞察到清教想象对美国文化具有持久又永恒的塑造力与影响力,提出“美国的神话就是创造了新英格兰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寻了“America”作为神话的持久威力以及“America”作为象征的强大政治作用。伯克维奇发现了一个通过辞令(rhetoric)与象征建构的“美国”,这个“美国”通过将事实溶入想象,在敦促各个时期的人们进行行动的同时,将一个即将实现的救赎与承诺的美国神话一代代地传承了下去
◎广义地说,我的议题是一种独特的象征模式的发展历程。具体地说,我希望通过研究我认为是清教遗产的核心因素,即美国身份的辞令,来展现17世纪新英格兰的丰富想象。我将讨论放在欧美比较的研究语境,为的是详细说明殖民地世界观那独一无二的特征;我强调某些特别专业的清教术语,因为我相信这些术语能加深我们对反复出现的思想与表达形式的理解;我将分析聚焦于语言、神话与社会间的互相作用,为的是追溯我们一直苦苦追寻的美国意义之源泉,它们在代表性美国人理想中占据长期显要地位,那些理想无所不包,令人震惊,而且还有与之相对应的、同样无所不包的各种主张和焦虑。
——哈佛大学教授,萨克凡·伯克维奇
◎历史学家常感觉到大觉醒与革命、爱德华兹与爱默生、清教徒的山巅之城与美国扩张的显性天命间存在某种关联,但都无法进行具体描述,伯克维奇提供了概念上的连接……[他]写的是最高层次的思想史。
——耶鲁大学教授, 埃德蒙德·摩根
◎我心怀感激,想借此机会,解释一下我想在这本书中说什么,以及我是怎么说的。因为在我看来,评论家常常忽略我的论点,所以我希望澄清一下我打算做什么。我是如何开始的,虽然这是一个私人故事,但我相信,作为某种学术类型或模式,它具有某种普遍意义。作为一个移民故事,它开启了一位学者进入构成美国意义那错综复杂的辞令结构之旅。
◎我发现了美国清教徒的想象力,并以此作为我的论文题目。回想起来,我感谢我有这份幸运,能获得探究的自由。在克莱蒙特研究生院(或几乎在别的任何地方),似乎没人对清教徒的语言感兴趣;也没有权威规定我该研究什么。事实上,激发我去特别关注,是有一次我偶尔读到了罗伊·哈维·皮尔斯的《美国诗歌的连续性》。皮尔斯在对殖民地起源的简要回顾中,注意到科顿·马瑟的鸿篇巨制“新英格兰教会史”《基督在美洲的辉煌》那史诗般的品质。皮尔斯发现,马瑟的编年史是一部被隐喻包裹的历史,其“非凡成就”值得文学深思。这里就冒出了一个可以尝试的“论文-选题”:在重要的清教文本中,辞令的上层建筑和教义实质之间的关系。
萨克凡·伯克维奇(1933—2014)
出生于加拿大,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美国教学与写作。曾为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美国学”研究协会主席,八卷本《剑桥美国文学史》主编。1983—2000年为哈佛大学查尔斯·H.卡斯威尔英美文学与语言教授,2000年到去世为哈佛大学鲍威尔·M.卡伯特美国文学教授。去哈佛前曾在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布兰代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任教。
著有:《新英格兰遗产》《美国哀诉》《惯于赞同》《红字的职责》等,主编有:《剑桥美国文学史》《预表法与早期美国文学》《意识形态和美国经典文学》等。获得荣誉有:早期美国文学杰出终身成就杰出学者奖(2002 年)、美国文学研究终身成就杰伊·哈贝尔奖(2004 年)和美国研究终身成就博德-皮尔森奖。
《美国文明经典译丛》总序
新版序言
第一版序言
第一章
清教与自我
第二章
历史的愿景
第三章
新英格兰的神选民族
第四章
从释经学到象征手法
第五章
美国的神话
附录
科顿·马瑟的《温斯罗普传》
注释
中译人名对照
译后记
- 先知书店
- 读好书的人,先知道未来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