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梳理中华文明发展脉络,阐释中国治理模式变迁,研判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解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生动记叙波澜壮阔的中国国情变革史
党校副校长作序推荐
书名:龙兴:五千年的长征 新版
定价:89.00元
作者:韩毓海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10月
页码:404页
装帧:精装
开本:32
ISBN:978752170964301
1.中国好书作者韩毓海力作,建国70周年献礼作品。
2.中央党校副校长何毅亭作序推荐。
3.生动记叙波澜壮阔的中国国情变革史。
《龙兴:五千年的长征》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写起,以宏大的视野梳理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全书上篇为开辟,从黄土高原、封建、郡县、国法、河西、王道与富强和贵族制这几个角度阐述了中国历史上治理体系的变迁。
中篇为稳定,以柳宗元《封建论》、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叶适《外稿》、陆九渊《陆九渊集》、王阳明《传习录》、顾炎武《郡县论》《钱粮论》《生员论》、魏源《圣武记》这些经典著作为线索阐述了封建时代的国家治理制度变迁。
下篇为复兴,从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到邓小平“定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再到习近平提出的第五个现代化——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议,系统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和治理模式。作者认为,在这个“数千年未有之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篇开辟
一、 黄图高原
二、 封建
三、 郡县
四、 国法
五、 河西
六、 王道与富强
七、 贵族制
中篇稳定
一、 柳宗元的《封建论》
二、 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三、 叶适的《外稿》
四、 《陆九渊集》与心学的兴起
五、 王阳明的《传习录》
六、 顾炎武的《郡县论》《钱粮论》《生员论》
七、 魏源与《圣武记》
下篇复兴
一、 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二、 历史与国情
三、 治理体制与治理能力
四、 新路
五、 新民主主义
六、 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
七、 “世界上社会制度彻底变化的伟大时代”
八、 改革与结构调整
九、 “持久战”
十、 危与机
十一、 初心
十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世界治理体系
十三、“深邃的历史视野,广阔的世界眼光”与政治建设
十四、改造中国与世界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主要作品有《五百年来谁著史: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重读毛泽东,从1893到1949》《马克思的事业:从布鲁塞尔到北京》《天下:包纳四夷的中国》《伟大也要有人懂:一起来读毛泽东》《卡尔•马克思》《人间正道》《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文学卷》等。作品曾获2018年“中国出版政府奖”,2014年2018年“中国好书奖”,第八届、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2018年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第七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上海文学奖等,著作已被翻译为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意大利语、荷兰语、尼泊尔语等多种语言。
自序
中华民族已经走过了5 000年波澜壮阔的战斗历程。我们思考、总结其中的历史经验,就有必要回顾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的“大事因缘”,哪怕是非常简要、粗略的回顾。
但这不是一个人能干成的事情,当然更不是我这等无知者仅凭“无畏”、想干就能干成的事,更何况实在也没有谁要求、布置我去这样做。于是,我一度甚至以为自己有这样的想法本身就近乎无事生非。
人们写书,总是基于各种各样高远的理由,而我的理由,倘若坦然地说,竟然是时时感到无聊——如果用雅致、时髦一点儿的说法,这感受大概就是所谓的“寂寞”。
有一段时间,就因为寂寞的缘故,我把古代的奏章找出来抄写,从《商君书》到康有为的《上清帝七书》。我抄书的地方就建在清代成亲王永瑆旧宅的废墟上,夜里,这园子里是一个人也没有的,从古树的缝隙里能够看到对面圆明园寥落的灯火。秋天的夜空,如同无际的大海,月明时的窗外,云在天际走,仿佛沧海上行着的帆。
四周一片静谧,而心就这样沉静下来。
IV 龙兴
于寂寞与沉静中,我时时感动于前人的勇毅与艰难,慨叹于他们的走
投无路与奋然前行,同时感到了更大的寂寞,竟然想起了这样的话:“这寂
寞又一天一天的长大起来,如大毒蛇,缠住了我的灵魂了。”
“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无语。雁不到、书成谁与”——沉静下来,
就似乎听到远山远水隔不断的呼唤和呐喊,而这呼唤和呐喊又时时使我在
平静中感奋,于寂寞里惊怵。
到了这个岁数,年轻时经常走动的朋友,因为“忙”的缘故,彼此早
已不大走动了,而这也许更是因为心的隔膜,彼此早已没有什么可谈,枯
坐着避过对面的眼神,使我时时感到时光不能忍受的漫长,同时分明感到:
正是这样虚浮的时光,将我们与历史、与远山远水的呼唤和呐喊隔绝开来。
终于来了一位,是多年前也在这院子里常常谈天的,只是自他担了要
任后,已很少来往了。那天夜里,偶然从楼下经过,他看到只有我的屋子
还亮着灯,忽然就踱上来。开门后,彼此默然良久——从眼神里,我分明
感受到了他的疲惫和寂寞。
“这是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啊!”
他翻了我的笔记,断然决然地鼓励说——这语调,仿佛间使我想起我
们还年轻的时候。
我忽得一振,但彼此看着对方灯下的华发,情绪随即暗淡下来,我低
声说:“而我倒是觉得什么意义也没有……何况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做这
些,只是无聊而已——”
“嚯!‘大事因缘’——你起码可以给学生讲它一两件,这对年轻人是
很有好处的。”
“没有人爱听的,现在的学生,你是不知道的——”
“现在又怎么样呢?青年学生,就像当年的你我,总是追求有意义的
自序V
人生——”
我想说,现在的学生,早已不似当年的你我,而且,如今反感于“意
义”的,岂止是青年学生。
马克思创造过一个词——“有节制的利己主义”,且感慨说,“这种利
己主义表现出自己的狭隘性,并用这种狭隘性来束缚自己”。在马克思看
来,“德国社会各个领域之间的关系”的实质,其实就在于这种“有节制的
利己主义”。我想,这恐怕便是马克思深以为“寂寞”的根源所在,这甚至
也就是马克思判定自己的工作在当时的德国“没有意义”的原因。
而所谓“德意志意识形态”,一向也绝不仅仅是说当年的德意志帝国。
我想说,如果“有节制的利己主义”算是一种“症候”,恐怕就连如今的你
我都有。
然而,看到友人疲惫而执着的目光,以及他的华发,这些扫兴的话,
终于没有再说出口。
我知道,他毕竟是洞达的,有一种行走叫“宦游”,而其中所谓寂寞,
实际上绝不在我之下。
翻着这些笔记,他从我这里拿了一支烟,抽起来。
我们就这样对坐抽烟,再也无话。
临行,他握着我的手——是如同年轻时那样的紧握,而目光里竟然似
乎有了乞求:“你毕竟可以试一试,也算是为我们,你看我,现在即使想做
这些,也不可能了,至于你,毕竟还好,起码时间是自己的。何况,人活
在世上,不能只想着他自己一个人吧。”
我默然送他到楼下,月光满地,我就这样看着他一步步地走到了月光
里,想起一句话——“高处不胜寒”。
于是,到了下学期,我的一门新课就这样列在了课表上,课程名是
:无穷的过去,无穷的远方,都与我有关……"
- 中信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坚持“我们提供知识,以应对变化的世界”的出版理念,以高端优质的内容服务,多样化的内容展现形式,为读者提供高品质阅读与视听内容,满足大众多样化的知识与文化需求。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