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旗舰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科学出版社旗舰店 微信认证
科学出版社秉承多年来形成的“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和“严肃、严密、严格”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始终坚持为科技创新服务、为传播与普及科学知识服务、为科学家和广大读者服务的宗旨。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分析化学(第三版) 王玉枝,张正奇

62.40
运费: ¥ 0.00-18.00
分析化学(第三版)  王玉枝,张正奇 商品图0
分析化学(第三版)  王玉枝,张正奇 商品图1
分析化学(第三版)  王玉枝,张正奇 商品图2
分析化学(第三版)  王玉枝,张正奇 商品图3
分析化学(第三版)  王玉枝,张正奇 商品缩略图0 分析化学(第三版)  王玉枝,张正奇 商品缩略图1 分析化学(第三版)  王玉枝,张正奇 商品缩略图2 分析化学(第三版)  王玉枝,张正奇 商品缩略图3

商品详情

书名:分析化学(第三版)
定价:79.0
ISBN:9787030470911
作者:王玉枝,张正奇
版次:0101
出版时间:2016-02

内容提要:
本书为2004年国家*精品课程和2014年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配套教材。第二版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全书共10章(绪论单列),包括分析质量保证、采样和试样预处理、化学分析法、原子光谱分析法、分子光谱分析法、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离分析法、毛细管电泳分离分析法。介绍了各类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特点、应用领域及*新进展等。每章前有内容提要,后有小结和习题,另有分析化学前沿知识介绍、科学家传略等阅读材料,力争给读者提供*新的分析化学知识和技巧,以及尽可能提高读者的学习效率和阅读乐趣。

目录:
目录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版前言
符号表
绪论1
0.1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1
0.2分析方法的分类2
0.2.1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2
0.2.2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2
0.2.3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和痕量分析2
0.2.4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3
0.2.5例行分析、仲裁分析和快速分析4
0.3发展中的分析化学,4
0.3.1提高灵敏度4
0.3.2提高选择性4
0.3.3扩展时空多维信息5
0.3.4状态分析5
0.3.5微型化与微环境分析5
0.3.6生物分析技术与活体分析5
第1章分析质量保证6
1.1分析化学中误差的基本概念6
1.1.1准确度、精密度和不确定度6
1.1.2分析测试中的误差8
1.1.3公差9
1.1.4误差的传递10
1.2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12
1.2.1有效数字12
1.2.2有效数字运算规则12
1.2.3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在分析化学测定中的应用13
1.3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14
1.3.1测量值集中趋势15
1.3.2正态分布、x2分布、t分布和F分布17
1.3.3置信水平与平均值的置信区间22
1.3.4分析数据的可靠性检验24
1.3.5异常值的检验与取舍31
1.4回归分析33
1.4.1一元线性回归分析34
1.4.2相关系数35
1.5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36
1.5.1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36
1.5.2用标准样品对照36
1.5.3减小测量误差36
1.5.4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减小随机误差37
1.5.5消除测量过程中系统误差37
小结38
习题40
分析化学前沿领域简介——化学计量学41
第2章采样喝试样预处理42
2.1实际试样分析的一般过程42
2.2试样采集43
2.2.1试样的采集原则43
2.2.2几种试样的采集44
2.2.3采样器45
2.3试样的制备45
2.4试样的分解46
2.4.1酸溶法或碱溶法46
2.4.2熔融法47
2.4.3半熔法48
2.5沉淀分离法49
2.5.1无机沉淀剂沉淀分离法49
2.5.2有机沉淀剂沉淀分离法50
2.6溶剂萃取分离法51
2.6.1分配系数、分配比、萃取效率、分离因数51
2.6.2逆流分配分离54
2.6.3萃取溶剂的选择-54
2.6.4萃取操作与反萃取54
2.6.5固相萃取54
2.6.6超临界流体萃取54
2.6.7微波萃取55
2.7离子交换分离法56
2.7.1阴阳离子交换及离子交换树脂56
2.7.2离子交换分离操作程序57
2.7.3离子交换分离法的应用58
2.8膜分离法59
2.8.1过滤、超滤和纳滤59
2.8.2透析60
2.9激光分离法60
2.9.1激光光解提纯与分离稀土元素61
2.9.2激光分离同位素-61
2.10其他分离方法简介63
2.10.1挥发和蒸馏分离法63
2.10.2盐析法64
2.10.3等电点沉淀法64
2.11分离技术的发展趋势64
小结-65
习题65
植物生理学家和化学家——茨维特66
第3章化学分析法67
3.1滴定分析概述67
3.1.1滴定分析方法的分类-67
3.1.2滴定分析对滴定反应的要求68
3.1.3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69
3.1.4滴定方式70
3.2滴定分析的基本理论71
3.2.1溶液中的化学平衡71
3.2.2分布系数73
3.2.3酸碱质子理论76
3.2.4酸碱溶液pH计算76
3.2.5配位平衡的条件稳定常数86
3.2.6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92
3.3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97
3.3.1指示剂法97
3.3.2仪器分析方法指示终点105
3.4滴定条件选择109
3.4.1滴定曲线109
3.4.2滴定误差114
3.4.3用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的滴定条件116
3.5滴定分析的应用122
3.5.1直接滴定法122
3.5.2回滴定法125
3.5.3置换滴定法127
3.5.4间接滴定法128
3.6重量分析法129
3.6.1重量分析理论基础129
3.6.2重量分析对沉淀形式及称量形式的要求131
3.6.3沉淀剂的选择132
3.6.4沉淀的形成与沉淀的条件132
3.6.5沉淀的过滤、洗涤、干燥或灼烧138
3.6.6重量分析法应用选例139
3.6.7复杂试样分析实例140
3.6.8电重量法-142
小结l47
习题150
化学大师Liebig152
第4章原子光谱分析法153
4.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153
4.1.1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154
4.1.2原子吸收光谱仪158
4.1.3原子吸收光谱中的干扰及抑制162
4.1.4分析方法163
4.1.5灵敏度与检出限164
4.1.6测定条件的选择165
4.2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166
4.2.1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基本原理166
4.2.2原子发射光谱仪169
4.2.3光谱定性分析172
4.2.4光谱定量分析174
4.3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175
4.3.1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基本原理176
4.3.2原子荧光光谱仪178
4.3.3原子荧光光谱定量分析179
4.4原子质谱法180
4.4.1基本原理180
4.4.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180
4.4.3原子质谱的干扰效应181
4.4.4原子质谱的应用182
小结-182
习题183
著名化学家本生对分析化学的贡献184
第5章分子光谱分析法185
5.1吸光光度分析法l86
5.1.1光吸收的基本定律187
5.1.2无机化合物的吸收光谱191
5.1.3显色反应及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193
5.1.4吸光光度测定方法199
5.1.5吸光光度法的应用202
5.2紫外光谱分析法205
5.2.1有机化合物的电子能级跃迁类型205
5.2.2常用术语206
5.2.3紫外光谱吸收带的分类207
5.2.4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207
5.2.5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210
5.2.6紫外吸收光谱的应用212
5.3红外光谱分析法218
5.3.1基本原理218
5.3.2红外光谱仪器与制样221
5.3.3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222
5.3.4红外光谱的应用238
5.4分子发光分析法244
5.4.1分子荧光及磷光光谱法244
5.4.2化学发光与生物发光分析法254
小结-259
习题259
光化学传感器与荧光探针263
第6章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265
6.1核磁共振基本原理265
6.1.1原子核的自旋及分类265
6.1.2原子核的回旋266
6.1.3核磁共振267
6.1.4核磁弛豫268
6.2核磁共振波谱仪269
6.3化学位移271
6.3.1化学位移的产生271
6.3.2化学位移的测量272
6.3.3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272
6.3.4化学位移与结构的关系275
6.4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280
6.4.1自旋裂分的产生和规律280
6.4.2核的等价性与不等价性281
6.4.3自旋系统分类的几项规定283
6.4.4一些常见的自旋偶合系统283
6.4.5偶合常数与分子结构的关系287
6.5核磁共振波谱图解析295
6.5.1谱图解析的步骤295
6.5.2简化谱图的方法296
6.5.3谱图解析举例299
6.6'3C核磁共振波谱303
6.6.1提高13C谱检测灵敏度的方法303
6.6.2简化谱图的方法304
6.6.3化学位移与结构的关系306
6.6.413C谱图解析举例311
小结313
习题313
生物分子的革命性分析方法316
第7章质谱分析法318
7.1质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318
7.2质谱仪319
7.2.1单聚焦质谱仪320
7.2.2双聚焦质谱仪321
7.2.3四极质谱仪322
7.2.4离子阱质谱仪322
7.2.5飞行时间质谱仪323
7.3离子的主要类型324
7.3.1分子离子324
7.3.2碎片离子326
7.3.3亚稳离子~326
7.3.4同位素离子327
7.3.5重排离子-327
7.4有机化合物的裂解方式328
7.4.1单纯裂解328
7.4.2重排裂解331
7.5有机化合物的质谱333
7.5.1饱和脂肪族化合物333
7.5.2烯类化合物333
7.5.3炔烃类化合物334
7.5.4芳烃化合物334
7.5.5醇类化合物335
7.5.6酚类及苄醇336
7.5.7醚类化合物337
7.5.8醛、酮类化合物338
7.5.9酸和酯类化合物340
7.5.10胺类化合物342
7.5.11酰胺类化合物342
7.5.12腈类化合物343
7.5.13硝基化合物344
7.5.14卤化物344
7.5.15杂环化合物345
7.6生物质谱346
7.7质谱图解析348
7.7.1解析质谱的一般程序349
7.7.2质谱解析举例一350
7.8UV、IR、NMR和MS四谱综合解析354
7.8.1四种谱图综合解析的一般程序354
7.8.2综合解析举例一355
小结357
习题357
科学展望-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363
第8章电化学分析法364
8.1基本术语和概念364
8.1.1化学电池364
8.1.2电池的图解表达式365
8.1.3电极电位与测量366
8.1.4电极的分类366
8.2电位分析法367
8.2.1电位分析法基本原理367
8.2.2电位型电化学传感器与膜电位368
8.2.3电位型电化学传感器的性能参数377
8.2.4直接电位法380
8.2.5电位滴定法382
8.3极谱分析法和伏安分析法383
8.3.1普通极谱法基本原理,383
8.3.2极谱电流385
8.3.3直流极谱波类型及直流极谱波方程391
8.3.4定量分析方法396
8.3.5单扫描极谱法396
8.3.6循环伏安法398
8.3.7交流、方波和脉冲极谱法400
8.3.8极谱催化波404
8.3.9溶出伏安法407
8.4库仑分析法409
8.4.1Faraday定律409
8.4.2控制电位库仑分析409
8.4.3控制电流库仑分析411
8.5计时分析法413
8.5.1计时电位法413
8.5.2计时电流法和计时电量法414
8.6电分析化学进展416
8.6.1光谱电化学416
8.6.2电化学传感器419
8.6.3生物分析法与生物电化学传感器426
8.6.4扫描电化学显微镜技术431
小结433
习题-434
电化学的奠基人——法拉第435
第9章色谱分离分析法437
9.1色谱分离分析概论437
9.1.1色谱发展简史437
9.1.2色谱分析法的分类438
9.1.3色谱分析法的特点440
9.2色谱分离分析基础理论440
9.2.1基本术语-440
9.2.2塔板理论及柱效率442
9.2.3理论塔板数与选择性、分离度的关系443
9.2.4速率理论及谱峰扩张443
9.2.5定性和定量分析446
9.3气相色谱分析法453
9.3.1气相色谱仪454
9.3.2气相色谱分析法基本原理460
9.3.3气相色谱固定相461
9.3.4气相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466
9.3.5衍生化气相色谱分析法-468
9.3.6气相色谱分析法测定选例469
9.3.7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分析法简介475
9.4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478
9.4.1高效液相色谱仪479
9.4.2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基本原理481
9.4.3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的类型483
9.4.4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器487
9.4.5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应用示例488
9.5其他色谱分析法简介490
9.5.1离子交换色谱分析法490
9.5.2高压离子交换色谱分析法简介493
9.5.3离子色谱分析法简介495
9.5.4离子对色谱分析法简介498
9.5.5萃取色谱分析法简介499
9.5.6凝胶色谱分析法简介501
9.5.7亲和色谱分析法简介502
9.5.8超临界流体色谱分析法简介502
9.5.9手性色谱分析法简介504
9.6色谱分析法的发展趋势505
9.7色谱联用技术506
小结-510
习题510
科学家及其思维方法简介——色谱学家马丁511
第10章毛细管电泳分离分析法513
10.1毛细管电泳与高效液相色谱比较513
10.2毛细管电泳理论514
10.2.1电泳和电泳淌度514
10.2.2电渗现象与电渗流515
10.2.3分离效率517
10.2.4分离度518
10.2.5影响分离效率的因素519
10.3毛细管电泳的主要分离模式520
10.3.1毛细管区带电泳520
10.3.2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520
10.3.3毛细管凝胶电泳521
10.3.4毛细管等电聚焦521
10.3.5毛细管等速电泳522
10.4毛细管电泳仪522
10.4.1高压电源522
10.4.2毛细管柱522
10.4.3进样523
10.4.4检测器523
10.5毛细管电泳分离分析的应用524
小结525
习题525
两次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弗雷德里克·桑格525
参考文献527
附录529

在线试读:
绪论
内容提要
本章阐述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分析方法的分类和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0.1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
分析化学(analyticalchemistry)是获取物质的化学信息,研究物质的组成、状态和结构的科学。分析化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定义。20世纪50年代对分析化学的定义是研究物质组成的测定方法和有关原理的一门科学。90年代则认为,分析化学是获得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现在分析化学的定义是:发展和应用各种方法、仪器和策略,以获得物质在特定时间和空间有关组成和性质信息的科学分支。分析化学的定义是一个发展变化着的动态概念,是信息科学的组成部分,因此分析化学是一门独立的化学信息科学。
分析化学将化学与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和医学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手段,得到分析数据,从中取得有关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信息,从而揭示物质世界构成的真相。分析化学的发展与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以及资源和能源科学等的发展息息相关,其应用范围涉及国民经济、国防建设、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以及人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在目前以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为龙头,以材料科学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革命中,分析化学是一个十分活跃的学科领域。有人认为,分析化学是“解决有关物质体系问题的关键”,足见分析化学的重要性。当代科学技术和人们的生产活动的高速发展向分析化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为分析化学带来了发展机遇,扩展了分析化学的研究领域。
目前,环境科学研究是全世界瞩目的研究领域。美国出版的《化学中的机会》(OpportunitiesinChemistry)-书中指出:分析化学在“推动我们弄清环境中的化学问题起着关键作用”,可见环境科学离不开分析化学。
在新材料研究中,微量分析和超纯物质分析对航天材料、通信材料和激光材料的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高新技术产品对材料性能及其化学、物理微结构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把握其组成变化,控制痕量杂质元素对它的影响,而且要了解元素及其状态的空间分布情况。M.Grasserbauer在综述(TrendsAnal.Chem.,1989,8:191)中列出了一些具体分析技术在表征高新技术固体材料中的应用。
在能源科学中,分析化学是获取地质矿物组分、结构和性能信息及揭示地质环境变化过程的主要手段。各种测试技术已被列入地质科学技术的四大体系之一。各种色谱分析方法已成为石油化学工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分析化学在生命科学、生物工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色谱、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红外光谱、电分析化学、X射线单晶分析、发光分析、化学及生物传感器等已广泛用于生命科学研究。
在药学和医学中,药物分析在药物组分含量、中草药有效成分测定、药物代谢与动力学、药理机制以及疾病诊断等研究中,是不可缺少的手段。
在空间科学中,全世界数百颗飞行器中全都装配了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分析仪器,对月球、金星、火星等进行探测和研究。由双聚焦质谱仪提供的信息,得出了火星上不存在生命的重要结论。
分析化学不仅在科学研究中发挥巨大作用,它也是工农业生产的“眼睛”。在生物技术领域,细胞工程、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以及保健品工业等更迫切需要分析化学。现场检测和活体分析必将促进生物工程的更大发展。
总之,现代分析化学已成为很多密切相关的分支学科交织的体系,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物质文明和社会财富的创造,而且影响着解决有关人类生存(如环境生态、食品安全等)和政治决策(如资源、能源开发等)的重大社会问题。信息时代的来临对分析化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分析化学家已不再是“数据提供者”,而是“问题解决者”。一个国家分析化学的水平是衡量其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分析化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眼睛”。
0.2分析方法的分类
分析化学的分类方法众多,按分析任务可分为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按分析对象可分为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按分析方法的原理可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按分析试样量的多少可分为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和痕量分析;按照分析的要求又可以分为例行分析、仲裁分析和快速分析。
0.2.1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
定性分析的任务是鉴定物质的元素、离子或化合物组成,简单地说就是回答有什么或有没有的问题。定量分析的任务则是确定物质各组成部分的具体含量,如lkg菠菜中氰戊菊酯的含量是多少。结构分析则是确定物质的结构形式,如确定化合物的基团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等信息。
0.2.2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
无机物和有机物在组成和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它们的分析要求和分析手段也不尽相同。无机分析侧重于元素、离子、原子团或化合物组成、相对含量、晶体结构的分析,而有机分析则侧重于官能团和结构的分析。在实际的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应用中又形成了许多特定的分析对象,如金属与合金分析、硅酸盐材料分析、药物分析、食品分析、土壤分析、水质分析和大气分析等。
0.2.3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和痕量分析
常量分析指试样质量大于0.1g或试液体积大于10mL的分析。微量分析指试样质量小于0.01g或试液体积小于1mL的分析。介于二者之间为半微量分析。由于试样用量不同,各方法使用的仪器及操作也不相同。
应强调指出,所谓常量、微量和半微量分析是指试样用量而言,并非试样中被测组分含量的高低。按照试样中被测组分的含量划分,含量大于1%的称为常量组分,含量为0.01%~1%的称为微量组分,而含量小于0.01%的称为痕量组分。
0.2.4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1.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chemicalanalysis)是利用物质的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来确定被测定物质的组分和含量的一类分析方法,主要有滴定分析法和重量分析法。因这两种方法*早用于定量分析,有人称之为经典分析方法。
通过化学反应或电化学反应,经适当处理,将试样中待测组分转化为纯净的、有固定组成且可直接称量的化合物,从而计算出待测组分的含量,这种方法称为重量分析法,它包括普通重量法和电重量法。
将标准溶液滴加到待测物质溶液中,使其与待测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用适当方法指示出化学计量点,根据所耗去的标准溶液体积计算出待测物质的含量,这种方法称为滴定分析法。按照滴定时化学反应类型,滴定分析法可分为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
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适用于高含量或中含量组分的测定,待测组分含量一般在1%以上。重量分析法准确度高,歪今还有许多分析测定采用重量分析方法作为标准分析方法,但是重量分析速度慢,其应用受到限制。与重量分析法相比,滴定分析法操作简便、快速,测定的相对误差在0.2%左右,因而是重要的例行检测手段,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2.仪器分析法
仪器分析法(instrumentalanalysis)是以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类分析方法,通过测量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参数,便可确定该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含量。
仪器分析的方法众多,而且各种方法相对独立,可自成体系。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有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热分析法和质谱分析法等。
1)光学分析法
光学分析法的依据是物质的能量变化。它是基于能量作用于待测物质后,物质的热力学能变化以辐射(电磁波)的形式表现出来,用合适的仪器将电磁波记录下来,这类方法称为光学分析法,可分为光谱法和非光谱法。
光谱法是以光的发射、吸收和散射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通过检测光谱波长和强度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根据产生热力学能变化的基本粒子分类,有原子光谱法和分子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和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属原子光谱法,而吸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光谱法、红外光谱法、分子荧光光谱法、分子磷光光谱法、拉曼光谱法、化学发光和生物发光分析法等均属分子光谱法。
2)电化学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是以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变化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类分析方法。它将含有待测物的试液组成化学电池,通过测量电池的电化学参数,如电导、电位、电流或电量等电信号,从而获得待测物的组成或含量。常用的分析方法有电位分析法、库仑分析法、极谱和伏安法,早期使用的还有电导分析法。
3)色谱分析法
以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中的分配系数差异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分离和分析方法称为色谱分析法。目前广泛使用的有气相色谱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和离子色谱分析法,近十几年来,发展了许多新的色谱技术,如超临界流体色谱分析法、毛细管电泳和毛细管电色谱分析法等。
4)质谱分析法
待测物在离子源中被电离成带电离子,经质量分析器按离子的质荷比m/z的大小进行分离,并以谱图形式记录下来,根据记录的质谱图确定待测物的组成和结构,这种分析方法称为质谱分析法。
此外,还有热分析法、电子能谱法等仪器分析方法。
0.2.5例行分析、仲裁分析和快速分析
例行分析是指一般实验室对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原材料或产品进行的分析,又称常规分析。仲裁分析则是指不同单位对某一试样的分析结果发生争议时,要求**部门用特定的方法进行准确的分析,并以此作出裁定。仲裁分析对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要求更高。快速分析主要强调在分析的现场快速出结果。例如,做*品检验时就有现场快速筛检分析,对现场筛检结果呈阳性的样品就要送**机构鉴定。
0.3发展中的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是随着化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目前正处在第三次大变革时期。现代分析化学己不局限于测定物质的组成和含量,而是要对物质的形态(如价态、配位态、晶形等)、结构(空间分布)、微区、薄层、化学活性和生物活性等做出瞬时跟踪监测,实现无损分析、在线监测分析和过程控制等。现代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0.3.1提高灵敏度
提高灵敏度是各种分析化学方法长期以来所追求的目标。各种新技术引入分析化学,都是为了提高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当前,激光技术引入光学分析法,使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荧光光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以及光声光谱分析法等仪器分析法的灵敏度大大提高。多元配合物、表面活性剂等使吸光光度法、极谱和伏安法、色谱等分析方法的灵敏度提高一到多个数量级,分析性能也大幅度提高。
0.3.2提高选择性
迄今,已知的化合物超过2400万种,而且新化合物的数量正在以指数速度增加。复杂体系的分离和测定己成为分析化学家所面临的艰巨任务。尽管色谱分离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还是满足不了科学研究和生产发展的需要。例如,蛋白质、DNA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测定对毛细管电泳技术、核磁共振波谱法和质谱分析法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各种选择性检测技术、选择性试剂以及多组分同时测定技术等是当前分析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0.3.3扩展时空多维信息
现代分析化学已不再局限于将待测组分从复杂试样中分离出来进行表征和测量,而是成为一门为物质提供尽可能多的化学信息的科学。当前,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入,那些过去不熟悉的领域,如多维、不稳态和边界条件等已逐渐成为分析化学家的研究领域。现代核磁共振波谱、红外光谱、质谱等可提供有机物分子和生物分子的精细结构、空间排列构型以及瞬时状态等信息,为人们认识化学反应历程及生命过程展现了光辉的前景。
0.3.4状态分析
在环境科学中,同一元素的不同价态和化合物分子的不同形态在毒性上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在材料科学中,物质的不同晶态或结合态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十分显著。因此,必须对待测组分进行价态或状态分析。目前,光谱电化学分析法、溶出伏安分析法、X射线电子能谱分析法、热分析法和X射线衍射分析法等在这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0.3.5微型化与微环境分析
微型化及微环境分析是现代分析化学认识物质世界从宏观向微观的延伸。电子技术、光学技术等向微型化的发展,推动了分析化学研究微观世界的进程。纳米技术的兴起促进了纳米化学传感器的研制成功,从而可以研究单个细胞内生物活性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0.3.6生物分析技术与活体分析
20世纪后期,生命科学取得了迅猛发展,生命科学时代已经到来。生命科学引起了各学科研究者的关注,它也是分析化学的重要研究领域,生物分析技术的发展必将促进生命科学的发展。目前,生物光化学和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十分活跃,酶传感器、免疫传感器、DNA传感器、细胞传感器等不断涌现。纳米传感器的出现为活体分析带来了机遇,Adams等采用微电极实现了在体检测多巴胺、5一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DNA芯片技术和蛋白质芯片技术将更加拓展分析化学的研究领域。
第1章分析质量保证
内容提要
本章简明扼要地叙述分析化学中误差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阐述测量值集中趋势和分散性的表示方法、正态分布、f分布、F分布、置信区间以及误差的传递,在此基础上讨论μ检验、t检验、x2检验、F检验等分析结果可靠性检验方法,讨论异常值的检验与取舍、回归分析以及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在分析化学中,尽管各种分析方法的原理和手段各不相同,但都是通过从研究的对象中抽出一部分样品进行实验,以获取关于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准确信息。
定量分析的核心是准确。但在实际测量中,总会不可避免地受到许多未知因素的影响,即使用*好的方法和仪器,由很熟练的分析人员,用*大的细心来操作,实验得到的数据之间仍有或大或小的差异。这就是说,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任何分析结果都必然有不确定度。为了获得准确的信息就必须对实验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合理地处理和评价,判断其*可能的值是多少,其可靠程度又如何,使分析质量得到保证。
1.1分析化学中误差的基本概念
1.1.1准确度、精密度和不确定度
1.准确度与误差
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是指测定结果x与真实值r之间相符的程度。两者差值越小,则分析结果准确度越高,准确度的高低可用绝对误差或相对误差来衡量。
绝对误差=x-μ(1.1)
相对误差(1.2)
相对误差表示误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百分数。例如,用分析天平称量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1.0001g和0.1001g,假定二者的真实质量分别为1.0000g和0.1000g,则两者称量的绝对误差分别为
1.0001-1.0000=0.0001(g)
0.1001-0.1000=0.0001(g)
两者称量的相对误差分别为
科学出版社旗舰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科学出版社旗舰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科学出版社秉承多年来形成的“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和“严肃、严密、严格”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始终坚持为科技创新服务、为传播与普及科学知识服务、为科学家和广大读者服务的宗旨。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分析化学(第三版) 王玉枝,张正奇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打开微信,扫一扫

或搜索微信号:sciencepress-cspm
科学出版社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