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我现在长大了——任溶溶寄小读者+我也有过小时候——任溶溶寄小读者
出版信息
书名:我现在长大了——任溶溶寄小读者
定价:28.00元
印张:6.5
页数:208
字数:10千
开本:32
装帧:平装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版别:2018年6月
ISBN:
978-7-308-18162-4
CIP分类号:I287.6
建议分类:儿童文学
封面(请另附独立附件):
内容简介
广州的番薯、山芋和大米,上海的面筋、百叶和糖粥;
小时候看公仔书的那个巷口,第一次去看京剧吃的花生米;
那时候我们爱唱的流行歌,那时候我们爱看的电影武侠片;
边走路边背唐诗,通过讲话学讲话……
时光不老,童年永存。
《我现在长大了》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文坛泰斗任溶溶继《我也有过小时候》后,在其95岁生日之际再寄小读者的童年主题散文集。所选作品睿智幽默、富于童趣。
书中配有任溶溶先生小时候的珍贵老照片。
作品插图为任溶溶先生儿子亲手所绘,带你领略不同的时代。
作者简介
任溶溶,本名任以奇,原名任根鎏。著名儿童文学翻译家、作家。精通俄语、英语、意大利语和日语,译著有《安徒生童话全集》《彼得·潘》《夏洛的网》《木偶奇遇记》《洋葱头历险记》《长袜子皮皮》等;著有《“没头脑”和“不高兴”》《一个天才的杂技演员》、儿童诗集《我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人》等作品。曾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杰出贡献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特殊贡献奖、国际儿童读物联盟翻译奖等奖项。2012年12月6日,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荣誉称号。
名家推荐
任溶溶先生身上有灿烂的乐天的光芒,品鉴生活也是高手。他还是儿童文学圈内数一数二的美食大师。只要有人问,他便生机勃勃地答,谈谈诸如广东人如何蒸鱼,诸如他喜爱哪一家的咖啡。他说起自己的时候,神情安然、毫不矫饰,正是这份纯真的童心,对生活的通透认识,支撑着他一辈子做着最美好的事!
——儿童文学作家 秦文君
白发暮年,朝花夕拾,重返青梅竹马时节,重返故乡街巷里的提灯时光,遥远的灯火依旧熠熠闪亮。任溶溶先生用最简约、最平实的文字,让活在他心中的“那个孩子”,再次奔跑、欢笑起来,再次坐在南方的私塾小学堂里,描红、抄书、诵读,做起了游戏……
——儿童文学作家、诗人徐 鲁
我再次读完任溶溶先生回忆童年的文章,深深感到这是非常珍贵的记忆。任溶溶先生用平白素朴但不乏幽默、温情的文字为我们留下的这份独特的童年记忆,具有一份厚重的保卫童年的力量。
——儿童文学作家 简 平
不是所有的作家都能创作儿童文学,任溶溶先生幸运地拥有这种“特质”和“魔力”:这特质与魔力来自他对童年的深刻记忆,源于他对童年、对儿童深深的喜爱、欣赏与尊敬。他已经长得很大很大了,可是他又永远“长不大”,这就是他的独一无二!世上有了一位任溶溶,世上就多了千百万幸运的小读者,千百万幸福的童年!
编辑推荐
泰斗级儿童文学翻译家、作家任溶溶95岁高龄再次书写自己的童年。
儿童文学名家秦文君、徐鲁、简平、张弘倾情力荐。
父与子合作,任溶溶之子任荣炼手绘童趣插图。
《我现在长大了》第一本《我也有过小时候》荣获冰心儿童图书奖、桂冠童书、浙江优秀出版物(图书)编辑奖书目提名奖;入选《小学图书馆基本配备书目》、上海市团委等推荐的中小学生读书官方推荐书单、新阅读研究所“2015中国童书榜”、“魔法童书会·妈妈眼中的2015中国原创好童书”,畅销十万册。
目 录
辑一 我小时候的广州
怀念小时候的广州 002
我小时候的广州 007
记忆中的广州 010
老广州的武馆 012
省城广州 016
记广州龙津路 018
我家乡的孔乙己 020
说朱义盛首饰 023
旧广州的“唱女伶” 025
巡城马 028
我小时候坐渡船 030
我爱广东音乐 032
广东旧时的“妹仔” 036
荔枝湾怀旧 039
一件往事 041
不能忘记的事 044
回忆当年广州空袭 046
辑二 番薯·山芋·大米
我小时候的零食 052
说南乳 054
记炒米饼 057
荷兰水 059
番薯·山芋·大米 061
说橄榄 062
谈广东人饮茶 064
广州的茶楼和茶室 066
广州茶楼忆旧 069
广州粥品 071
说牛说马 074
禾虫与蚂蟥 076
打针和吃苦药 078
我会划船 081
㩧㩧斋 083
我爱背唐诗 084
我崇敬苏东坡 087
我小时候流行的歌曲 089
我爱漫画 091
公仔书 094
感谢世界书局 097
辑三 通过讲话学讲话
记湘姚补习学校 100
我在大新公司上过学 102
记我的母校雷士德中学 107
通过讲话学讲话 110
梅龙镇酒家楼上的大学 113
公司屋顶游乐场 117
我和图书馆 120
谈我的读书 123
旧事重提 127
买俄文字典的事 131
我看到过的旧外滩 133
记抛球场 137
说大三元 140
回忆新世界游乐场 142
感谢迪士尼 143
辑四 白相上海滩
我第一次看京戏 148
白相城隍庙 152
瓜子 156
我爱吃蚕豆 158
糖炒栗子 159
马玉山与马宝山 161
谈谈集邮 162
故事人人爱听 165
我爱看滑稽片 167
记当年恐怖片 169
记侦探片 172
说20世纪30年代武侠片 174
回忆太平洋战争爆发那一天 176
旧时代的印度巡捕 178
记我亲爱的弟弟 180
感谢奶婶 182
城隍庙往事 185
试读
《我小时候的零食》
我小时候在广州,零食品种真是丰富。有些我如今想起还流口水。
第一样是虾子扎蹄,名为扎蹄,实是素食,是把豆腐衣紧紧裹成蹄状,当中密布虾子,吃时把扎蹄切成一片一片地吃。
还有大良崩砂。大良是顺德的一个著名的镇,有许多产品,如大良牛乳。崩砂就是蝴蝶,大良崩砂是把加了料的面皮做成蝴蝶状,在油里炸。我们就一只一只买来吃。大良崩砂亦称南乳崩砂。
再有就是麦芽糖。麦芽糖弄成面团似的,你买多少,摊主就用小棍子绕几圈给你。
吃得最多的而且最受欢迎的是咸酸菜。这是老少咸宜的零食。傍晚卖咸酸菜的就叫卖:“lá 辣菜,爽甜菜头!”我小学旁边广场上有个摊子卖菊花糖茶和咸酸菜之类的,我们常常去买。
广州有好多种饼,如佛山盲公饼,是炒米饼类,但松甜。如广州河南的小凤饼,俗称鸡仔饼。如广东南海的西樵大饼。
再有就是花生了。咸脆花生、咸干花生,一种脆,一种烟烟韧韧,味道完全不同。花生当然是我们孩子最喜欢的零食,谁小时候没吃过花生米啊!
广州的山芋食品也很丰富。番薯干,这是普通的。有高级的山芋食品,煮熟后把皮剥掉加上调料烘干,是出口的食品,海外华侨非常喜欢。
最后自然要说我们岭南特产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跟桂圆干一样,广东有荔枝干,是好吃的食品,也是补品,出口的。
小时候在广州,零食真是太多了,说也说不完,
先说到这里。
我是什么地方人 002
最早的记忆——童年回忆 006
奶瓶的故事 010
连环画和无锡大阿福 014
看电影 017
那是个游乐场 021
学做裁缝闯的祸 024
我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人 027
给孔老夫子叩头 030
想起一位日本小姑娘 033
坐“林肯总统”号邮轮 038
辑二 下棋父子
怀念阿妈 044
我的爸爸 048
我也有好妈妈 052
下棋父子 055
读私塾 059
我的二哥 063
两本算命书 066
识了字就读书 069
一年级老师 074
讲画 078
根记电影院 083
我小时候爱演戏 086
代婶婶们写信 090
抄书闯的祸 093
我童年当过一次“英雄”095
我的小学搭档 098
辑三 吹牛的故事
吵架 102
国语演讲 106
我爱过写字画画 109
风筝大战 112
吃中药 115
煲汤 117
过年 119
四公 123
吹牛的故事 127
我小时候见过孙老夫人 131
千里驹出丧 133
蛇?猴子?狗 136
摄青鬼 140
叫卖声 144
自学蹬自行车和游泳 148
从小记到现在的几件事 154
爱国者的血 157
小学毕业了 159
在南海过暑假 161
我的家乡旺宅村 165
一位金山伯伯 168
偷看老婆趣事 171
忆当年送堂姐出嫁 174
我的傻姑丈 178
牛滚坑的“鬼” 185
家乡的春节 188
回成为孤岛的上海 191
辑四 从小记到现在的几件事
写在前面的话
人都是从小长大起来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小时候。
小朋友们正在自己的小时候。我不是小朋友,我是个大人,甚至是个老人了,但我也是从小长大起来,当然也有我的小时候。不过我已经九十多岁,我那个小时候可就离得远了,离开现在已经有八九十年。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老爷爷说得好,他说老人怀旧是一种快乐,我经常怀旧,回想童年,那的确是一种快乐。特别是,这和我的工作有关。
大家也许知道,我的工作是给小朋友写书。我做过的工作很多,但主要是做儿童文学工作。这个工作太有意思了,万一我返老还童,再活一次,我还是想做这个工作。我翻译过许多外国儿童文学名著,像丹麦的《安徒生童话》,意大利的《木偶奇遇记》《洋葱头历险记》,英国的《彼得?潘》《小熊维尼》《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瑞典的《长袜子皮皮》,挪威的《小茶匙老太太》,美国的《雷木斯大叔讲故事》《杜利德医生》《夏洛的网》,俄罗斯的普希金、马尔夏克、米哈尔科夫、巴尔托等诗人的诗选……数也数不清。我还创作了童话《没头脑和不高兴》《一个天才杂技演员》和许多儿童诗,像《爸爸的老师》《一个可大可小的人》《没有不好玩的时候》,等等等等。
我能够做儿童文学工作,跟我有过小时候绝对有关系。正因为我做过小孩子,我知道小朋友喜欢什么,对什么有兴趣,我也就知道该怎么写,该给他们看什么书了。
你们看,我的小时候对我有多么重要。
我的小时候离开现在八九十年,大家也许想知道我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我跟大家现在的小时候有什么不同。我回想起来,作为一个小孩子,我跟大家实在没有多大不同,同样是那么乖乖的、乐滋滋的。但是我小时候的那个时候跟大家现在过的日子完全不同。我生在1923年,到1937年小学毕业,我一直生活在祖国多灾多难的日子里,毕业那一年刚开始全国抗战。我的那些日子已经成为历史。于是我想,我要是把我记得起的一些小时候的事情写下来,大家不但可以看到我小时候是什么样子,同时也可以知道一些旧时代的事情。于是我就写成了这本书。
这本书分成三部分——上海、广州、家乡,这是因为我小时候在这三个地方生活过。我生在上海,五岁去广东,在广州读私塾和小学,放暑假时常回家乡——广东鹤山县旺宅村,1937年抗战爆发后,日本飞机滥炸广州,我在家乡还避难过半年多。
我希望小朋友通过这本书能看到,原来大朋友小时候也和自己一样的,从不懂事到懂事,自己大起来可以做很多事情,真是前途无量啊。我也希望大朋友能看看这本书,想想自己的小时候,更理解自己的孩子,让他们过得快活一些,更何况,想想自己的小时候,会得到安徒生老爷爷说的那种怀旧的快乐。
我家东面隔壁是一家宁波裁缝铺。他家有个孩子和我同岁,叫做宗耀,跟我是好朋友。我们经常来往, 来往很简单,两家晒台之间有道矮墙,可以爬过来爬过去。
他家二楼是裁缝工场,晒台进去就是。到了那里, 我很爱看裁缝师傅们干活,看着他们在布料上用粉笔画样,又剪又缝,做出一件件漂亮衣服,实在了不起。我一次次看下来,真想亲手干一干。
有一天,我实在忍不住,忽然灵机一动,回家拉开抽屉,拿出我的一件上衣,只要剪掉两个袖子,不就是一件背心吗?说干就干,我拿来妈妈的针线篮, 里面有剪刀,当然没有裁缝师傅的大,可剪刀到底是剪刀啊。我也找到粉笔,就在上衣肩头那里画出道道, 然后动手就剪。一个袖子很快剪了下来,正在剪另外一个袖子的时候,我哥哥上楼来了。他第一个看到我当裁缝,却马上大叫:“妈妈,不好了,弟弟闯祸了!你快来呀!”
我这才想到闯了大祸,不得了,赶紧抓起上衣连同剪下来的袖子逃到晒台,爬过矮墙,到宗耀家躲起来。妈妈和哥哥在隔壁叫我,我不响。
但是裁缝师傅们给惊动了,看见我躲在角落里, 很奇怪。有一位师傅问我是怎么回事,我把上衣给他看: “我要把它改成背心。”
裁缝师傅拿起上衣和那只袖子一看,叹了口气: “好好一件上衣剪成这样,你真闯祸了……不过没关系, 我替你改好它。”
他到外面晒台跟我妈妈说了几句,我就躲在他那里,看着他把另外一个剪得不三不四的袖子剪下来, 然后剪剪缝缝,不大一会儿,上衣真变了一件很像样的背心。
这件事很快过去了,妈妈没怎么生气。那件背心穿在我身上,倒蛮好看的。两个袖子好好留着,说是补衣服可以用。不过从此以后我再没干过针线活。念小学时常给婶婶们穿针引线,因为我的眼睛好,也只是穿针引线而已。到如今,纽扣掉了,衣服破了,给我钉纽扣和补衣服的是我的女儿——真正的任溶溶, 我的笔名任溶溶,是借用了她的名字。
一年级老师
1931 年秋天,我从私塾转到岭南大学开设在广州荔枝湾多宝路底的分校,这分校有中学部和小学部, 我从小学一年级读起。小学的气氛和私塾完全不同, 这里有宽大的校舍,有大操场,特别是老师多,年纪轻, 对我们十分亲切,像是大哥哥大姐姐,不用一天到晚面对着一位板着脸的老先生,坐在一张板凳上读读不懂的书,我们这些小学生心情舒畅极了。
我忘不了我的小学老师。我如今老了,记姓名很吃力,可是许多位小学老师我还记得他们姓什么, 个别的还记得名字。我特别记得小学一年级的两位老师。
一位是李小姐。我们把女老师都称为小姐。她是我们的班主任,教我们国文。她一上来就很喜欢我。我想我也确有可以喜欢之处。我这个人不与人争,老老实实,特别是读过几年私塾,不但识很多字,而且会写,会用文言作文。加上又的确很用功,不笨,一教就会,她一下子就让我当上了班长。这班长我一当就是六年。这也很简单,每年升班时,下一个班的班主任总听听上一个班的班主任的意见,上一个班的班主任推荐哪一个同学,下一个班的班主任就注意,要是觉得不错,当然就让这同学当班长了。我也不负老师所望,一届届班长当得挺好。
后来有人跟我开玩笑,说我这个人是个小滑头, 会拍老师马屁,所以一位一位班主任都喜欢我。我把这件事写过一首诗,如下:
希望大家也这样“狡猾”
我说东东非常老实,
听大人话,非常老实,
用功读书,非常老实,
东东实在非常老实。
我说东东非常老实,
有人却说东东狡猾,
有人说他实在狡猾,
因为他会讨好老师。
老师喜欢学生听话,
东东真是非常听话,
因为东东非常听话,
所以老师很喜欢他。
老师喜欢学生用功,
东东读书非常用功,
因为东东非常用功,
所以老师喜欢东东。
你看东东多么狡猾:
用功读书,乖乖听话,
老师自然就喜欢他。
东东实在非常狡猾。
如果这样叫做狡猾,
那好,我就希望大家,
全都像他这样“狡猾”:
用功读书,乖乖听话。
不过天地良心,我一点也不狡猾,一点没有过任何歪主意,就像我长大后几十年证明的,我是个老实人, 自得其乐的人,不会去动任何歪脑筋。何况我那时候还小着呐!
我深深怀念的还有一位老师,招练良老师,他是教音乐的。小提琴拉得好极了。我说他小提琴拉得好,不仅是用当时小孩子的眼光说,而且是用我今天的眼光说。说句老实话,我许多小学老师的水平,完全可以不止教小学。有些我至今能唱的老歌如“Row Row Row Your Boat”, 如“Home, Sweet Home”,都是他教的。课余他有时候拉古典音乐曲子给我们听。
这位招练良先生正好是李小姐的丈夫,他们同出同进,是恩恩爱爱的一对。
不过我有一个印象,一年级下学期李小姐好像肚子大了,我读二年级时好像没有见过她和招先生。也许他们转到别的学校去了?
代婶婶们写信
在广州,过去到处可以看到“敬惜字纸”的标语。当时文盲多,识字的人少,字就显得珍贵,而且神秘, 因此连写过字的纸也要敬惜。在我的家乡,遇到有人在城里大学毕业,还会在乡下各祠堂门口贴榜,说某某乡某某村的某某人大学毕业了,就像旧时代中科举一样。这是我在乡下亲眼看到的。如今大学生多的是, 回想起这件事来,真觉得好笑。而我当时是个识字的小学生,在不识字的婶婶们看来,也算是个人物,她们用得着我。
我有不少婶婶和许多广东妇女一样,她们的丈夫到境外谋生,到香港、南洋甚至美国。有信来,她们不会看,就来请我读给她们听。要回信,她们不会写,也来找我代写。那时候有许多专门代人写信的摊子,我也就是一个代人写信的。
往日写信可不如现在简单,要用文言。因为我读过几年私塾,这不成问题。只是旧式书信有很严格的格式。我每个星期规定要给在上海的爸爸去一次信,信一开头便是“父亲大人膝下敬禀者”,结尾是“敬请福安”,再来个“男(小字)根鎏敬禀”。爸爸来信一开头是“父字示”。辈分要分清,男女也有别,来不得半点差错。为此, 我就得买来一些有关写信的书,把称谓等东西都读清楚了,信头信尾照书上写的抄。我桌上还摆着一些著名尺牍,如《秋水轩尺牍》等,空下来读读,好把信写得雅一点。写信也真是一种学问。
婶婶们的信都是写给丈夫的,因此我写的信开头总是“某某夫君粧鉴”,末尾也总是“某某敛袵”。谈的是家常,她们的丈夫也不是雅人,用不着写得怎么雅,有时她们讲的话我文言转不过弯来,也就写成直白的广州话了。
老实说,现在万一要我再写这样的信,对不起, 我还是得查查《写信必读》才行,免得闹笑话。好在如今写信太方便了,虽然也有格式,但很简单,开头写上“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就行。写信用口语, 怎么说就怎么写。写信就是练笔,多跟亲朋好友通通信吧,亲亲切切地谈心,对写作大有好处。
- 浙江大学出版社微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 浙江大学出版社直营店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