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天畅店铺主页二维码
联合天畅 微信认证
为了每一本书的抵达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欢欣岁月

47.00
运费: ¥ 0.00-10.00
库存: 12 件
欢欣岁月 商品图0
欢欣岁月 商品图1
欢欣岁月 商品图2
欢欣岁月 商品图3
欢欣岁月 商品图4
欢欣岁月 商品图5
欢欣岁月 商品缩略图0 欢欣岁月 商品缩略图1 欢欣岁月 商品缩略图2 欢欣岁月 商品缩略图3 欢欣岁月 商品缩略图4 欢欣岁月 商品缩略图5

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

一本书理解儿童文学,明辨优秀儿童读物的标准


松居直、蒋风推荐,世界儿童文学理论“正典”


“童年珍贵,童年短暂,孩子没有时间接纳任何平庸作品”


在世界儿童文学届公认的具有不可撼动地位的理论“正典”。“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读过五遍。本书将引领读者真正认识并深入了解儿童文学。儿童阅读、儿童教育从业者,家长,以及其他关注儿童和儿童文学的人的必读之作。本书不仅进入儿童文学专业课堂,更是各大成长共读群推荐的经典阅读书目。本书内容系统,指导性强,并且具有行文生动、流畅好读的特点。振聋发聩的金句、令人拍手叫绝的观点,让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获益,拓展对儿童文学的理解。



【内容简介】
《欢欣岁月》是一部世界儿童文学理论经典著作,问世半个多世纪以来,始终是儿童阅读、儿童教育从业者,关注儿童和儿童文学的人必读的作品。作者通过十二章文笔美妙、动人心弦的文学随笔,从符合儿童兴趣的不同文体出发,分析它们的特点、所应具备的优秀品质,系统地梳理了儿童文学的发展,阐明了评判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的标准。作者旗帜鲜明地提出“将儿童书籍当作文学来看待”“童年珍贵,童年短暂,孩子没有时间接纳任何平庸作品”等振聋发聩的观点。《欢欣岁月》与保罗·阿扎尔的《书、儿童和成人》一起,被誉为儿童文学理论著作的“双璧”。可以说,世界各国的儿童文学思想都受到了本书观念的影响。



【作者简介】
李利安·H.史密斯(Lillian H. Smith, 1887—1983),加拿大学者,1912年起担任多伦多公立图书馆儿童部主任,终生投入发展儿童文学的事业中。她对儿童书籍的要求十分严格,为儿童选书也极审慎,毫不吝啬对优秀作品的赞扬,对拙劣之作则不予评论介绍。她不遗余力地培养新生力量,并在多伦多大学教育学院开设儿童文学讲座。在她的坚持与努力下,加拿大的儿童图书馆事业和儿童文学推广事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195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出版其著作《欢欣岁月》。为了表彰史密斯“鼓励热爱书籍与阅读的杰出工作”,1962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为她颁发了最高荣誉“克拉伦斯·戴”奖。



【目录】
序 言


第一章 儿童文学的课题


第二章 儿童文学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章 儿童文学评论的态度


第四章 童话的艺术


第五章 神与人


第六章 英雄叙事诗与萨迦


第七章 诗 歌


第八章 图画书


第九章 小 说


第十章 幻想文学


第十一章 历史小说


第十二章 知识类书籍


结 语


附 录 李利安·H .史密斯的《欢欣岁月》



【精彩书摘】
试读:


序 言


本书并不旨在成为一本为儿童选书时可供参照的面面俱到的指南。它应该是这样一本书:能够引领人们看到在大众已经熟悉或者还未出版的书籍中,素质优秀的作品应该具有的一些基本特质。


因此,在接下来要讨论的内容中,并不会包含所谓的适合儿童阅读的书单。本书的理念是将儿童书籍当作文学来对待,并探讨一些能评判它们的标准和参照。


儿童书籍绝非与文学世界毫无关联,如同存在于一个与世隔绝的真空中一般。它们是文学的一部分,应该同其他任何形式的文学一样,以相同的标准来评判。这一基本原则,适用于任何种类的文学评论,应该作为挑选优秀书籍时的基础准则。因此,在探讨儿童书籍时,深信儿童文学本身具有深远的价值和特殊的意义,应该作为根本的研究理念与途径。这样的信念与肯定,是在理性的资料分析,以文学经典为参照,并对每一本书是否符合优秀作品的标准进行具体分析之后才得出的。


一座为儿童设立的图书馆,无论它是在家中、学校还是公共阅览室,如果将属于儿童文学的丰富遗产——那些“经典作品”抛在脑后,那么它不但背叛了儿童图书馆只为儿童传播优秀书籍这一专属特权,甚至还会变成某些平庸之作的流通管道。


在今天这个世界,有很多力量试图将儿童与书本分隔开来。在这样的环境下,尽一切努力将他们紧紧联结在一起,难道不显得既有必要又令人渴望?在越来越有必要为社会付出努力的今天,我们难道不应该为了让儿童拥有优秀的书籍而发出同样的呼喊?相比我们所处的今日,有哪个世界、哪个时代,更迫切地需要学会认识、懂得欣赏究竟何谓“优秀”?


研究如何发现最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并将它们广泛传播,是这本书的主题。对平庸之作的容忍与接纳,是对精心挑选书籍这一行为本身,以及文学的意义的误解。


儿童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使我们难以对优秀作品一一进行解读。本书将要分析的作品,是从众多不朽之作中挑选出来的。但这只是笔者的个人选择,它并不意味着只有这些作品才值得深入研究与分析。对某些作品的特殊共鸣是非常个人的,尤其是当我们从文学的眼光和角度对这些作品进行探讨,而不仅仅将其当作商品或者工具时。儿童文学理论不是对渊博学识的炫耀,也不是枯燥的学术研究。它是一片令人欢欣雀跃的、硕果累累又不断回馈于人的田野。


在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受到了我的上司查尔斯·R.桑德森博士持续的鼓励与赞赏。多伦多“男孩与女孩”分部的同人们也给了我灵感和帮助。而我的秘书弗朗西斯·格雷给我的帮助也是巨大的。我还要衷心感谢华盛顿公共图书馆的M.埃塞尔·巴布,以及华盛顿国家画廊的查尔斯·C.斯托特,感谢他们在图画书相关章节给予我帮助。




李利安·H.史密斯


 


第一章


翻开出版于18世纪的《新英格兰初级读物》(New England Primer),其中有一张粗糙的版画,画面上有一个小孩正在阅读。


版画的旁边,有两行字经常被人们引用:


我的书与我的心,


它们应该永不分离。


儿童在面对图书时会有这样的特性:他们对自己选定的图书痴迷到不愿分离,而对另一些则丝毫不感兴趣。这一特性一直困扰着作家、出版商和图书销售商们,直到约翰·纽伯瑞为那个年代的小先生和小小姐们带来了“可爱的口袋图书”。


究竟什么样的图书是儿童想读的?面对成人的困惑,并不存在万无一失的解决方案。人们无法充满信心地宣称“儿童喜欢这样的书籍”,或者“儿童不喜欢那样的书籍”。然而,假如我们知道去哪里寻找、如何寻找,那么照亮这一问题的亮光依然是存在的。一本宣称自己是另一本《爱丽丝漫游仙境》或《金银岛》《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新书,难道不是在标榜自己正是儿童寻找的书籍?这是否也意味着,一本能够与儿童热爱的经典作品相提并论的新书,应该具有同刘易斯·卡罗尔、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以及马克·吐温的作品一样的神奇魔力?


这些作品的确有魔法。它们令儿童在阅读时爱不释手、聚精会神,如同那个穿着彩衣的吹笛人,用他美妙的笛声吸引着哈默林的孩子们。这是一种无法定义的魔法,精髓隐藏在使一代又一代儿童痴迷的书本中,孩子们将它们珍藏于心,使它们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与那些常常被最新畅销书取代的成人书籍相比,这些书籍拥有少见的永恒性。


我们无法总是知晓儿童究竟会把哪一本书放在心上,这正如“儿童为什么要阅读”这个问题一样,答案充满了不确定性。一旦儿童寻到了属于他们的书籍,他们在阅读中获得的喜悦便和成人读者是一样的。儿童和成人一样,从书本中获得了某种独一无二的体验。在一本由约翰·利维斯顿·洛斯撰写的《关于读书》的小书中,我们会读到来自蒙田的一句话:“我不会去做任何没有乐趣的事情。”因为,洛斯说道:“属于孩童的热切渴望,一旦产生,就很少会消失。比如柯勒律治面对《一千零一夜》时的专注,约翰·济慈读莎士比亚时的孜孜不倦。”


儿童的生活经验往往受到他们所处的狭隘生活环境的限制,他们寻找的正是能让自己越过那些界线的通道。一旦儿童在书里找到了通道,对成年人来说,儿童会瞬间转变,就好像上天赐予了他们一对翅膀。他们会欢欣鼓舞、毫无困难地越过那条无形的界线。


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强迫儿童阅读那些他们不想读的书。他们用高超的技巧和不懈的坚持,维护着选择的自由。他们或许并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令他们拒绝某一本书,而接受另一本书,因为他们的判断很少具有理性分析色彩。由于自身的天性、对趣味的崇尚,以及“不做任何没有乐趣的事情”等原则,即使儿童读了那些非自己选择的书籍,也一定是心不甘情不愿的。


儿童选书的范围自然取决于他们手中能拥有什么书籍,因此,这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成年人。成年人对儿童喜欢什么书,或者说儿童应该会喜欢什么书等问题的错误理解,势必将阻碍他们实现初衷,即培养儿童对书籍与阅读的热爱。如果这些错误的理念进一步传播,那么它们还会影响到为儿童创作的童书的内容。


在科学的年代,关于儿童的一切也变得科学化了,被规范在各种公式与方法里。我们用智商、语言排列、辅助阅读等术语来思考关于儿童阅读的种种问题。我们郑重其事地解释着他们身处其中的这个世界,想要用浅显的语言讲给他们听。我们自以为为他们量身定做了一切,正如我们自以为对他们十分了解一样。


但是,那充满热切、触手可及又深远难懂的儿童的心智——假如它也拥有属于自己的宽广视野,在面对奇异的精彩时,也有某种亲切而似曾相识的感受呢?也许,对科学方法的信仰这一现代趋势,令我们忘了去相信儿童自身具有的某种能力。


那样的能力并不是年龄或成长发育的图表所能体现出来的。那充满渴望的视野,我们也曾经拥有过。只是我们早已将它抛在脑后,忘得一干二净了。


 


李利安·H.史密斯的《欢欣岁月》


蒋风(著名儿童文学学者)


李利安·H.史密斯(Lillian H. Smith),是著名的加拿大儿童文学女学者。她从多伦多大学毕业后,去到美国匹兹堡市的卡内基图书馆学校,接受儿童图书馆员的专门训练。结训后她在纽约工作了一段时间,于1912年受聘为多伦多公立图书馆儿童部主任。这份工作成为史密斯女士发挥才能,为儿童文学做出重要贡献的起点。


多伦多公立图书馆建立于1884年,虽然重视儿童部,购入许多儿童读物,但由于图书馆空间较小,未有专属儿童部的场所,所以当时的儿童部并没有显现出活跃的特点。直到1909年,多伦多公立图书馆迁移,改制为“中央图书馆”时,才设立了儿童部的藏书室和阅览室。从此,儿童部呈现出一派活泼的景象。随着儿童部的逐渐扩展,市政当局将儿童部独立出来,精心挑选出色的人才来管理。史密斯女士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与儿童文学结下终身的缘分。自从李利安·H.史密斯担任主任以后,儿童部的发展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获得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扬。日本作家石井桃子在访问该馆时曾问过史密斯女士接手儿童部后最先做的事是什么,史密斯女士说:“那就是先向洛克馆长提出一项要求,请他答应让我依照自己的想法,放手经营儿童部。然后把书架里我认为不适合儿童看的书全部抛弃,当书架空出来时,我就一一慎重选择好书,逐渐地填满它。在这中间我又利用时间,巡回市内每一所小学,以说故事的方式介绍馆里的一些好书。”史密斯女士终身投入发展儿童文学的事业中,不仅使儿童部欣欣向荣,还积极培养后劲,扩大儿童文学的影响力。她还在多伦多大学教育学院开设儿童文学讲座,推展儿童阅读指导工作,深受人们的敬爱。在她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加拿大的儿童图书馆事业和儿童文学推广事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1952年,史密斯女士从儿童图书馆退休,1962年获得美国图书馆协会颁发的最高荣誉奖。1963年,多伦多儿童图书馆新馆落成,收藏了李利安·H.史密斯丛书,以赞扬她的功绩。如今,这所图书馆已成为闻名遐迩的,儿童文学研究者所向往的圣地。


195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出版了李利安·H.史密斯的《欢欣岁月》,这本著作直到现在依然是英语系图书馆的从业人员必读的经典之作。《欢欣岁月》和保罗·阿扎尔的《书、儿童和成人》,“在国际上被誉为儿童文学理论著作的双璧,世界各国的儿童文学思想都脉脉地流淌着他俩阐扬的观念,以及叙说的文学技巧”。两部著作各具特色,《书、儿童和成人》呈现的是轻松美妙的随笔式风格,语言幽默、诙谐、犀利。相比之下,《欢欣岁月》则偏重深厚、系统的理性风格,线索明确,指导性强,但与一般的理论书籍还是有很大的差异。


李利安·H.史密斯在序言里述及她写这本书的用意,“是将儿童书籍当作文学来对待,并探讨一些能评判它们的标准和参照”。她要告诉儿童文学批评者与儿童阅读的指导者,如何从众多纷繁复杂的儿童读物中选择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该用什么基准来衡量。这个基本旨趣一直贯穿于全书十二章中,分别是:儿童文学的课题、儿童文学的起源与发展、儿童文学评论的态度、童话的艺术、神与人、英雄叙事诗与萨迦、诗歌、图画书、小说、幻想文学、历史小说、知识类书籍。从这些标题我们可以看出,《欢欣岁月》并不是如一般理论书籍那样在专业的学术领域做研究阐述,而是集中于论述用什么标准来判定和选择优秀的儿童读物。在论述风格上,作者并没有选择高深的学术词语与抽象的理论阐释,而是凭借其自身对欧美儿童文学历史的了解,以及对儿童、儿童文学的深刻思考,向读者娓娓叙述自己对儿童文学的理解和特殊体会。在这一点上,李利安·H.史密斯和保罗·阿扎尔颇似。


史密斯女士十分推崇经典著作,认为评价儿童书品质的方法就在于如何认识和把握“恒星”般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并要以它们为参照,因为“只有与经典站在同样高度的作品,才能成为永恒的杰作”。她指出:“《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小说以各自的方式拓展和丰富了儿童小说写作的领域”。这些作品恰恰就属于所说过的孩子们从大人手里夺来的“战利品”,是被时间证明了的具有永恒价值的经典著作。即使成人强迫儿童去阅读他们不喜欢的书籍,他们还是会“用高超的技巧和不懈的坚持,维护着选择的自由”,因为孩子是只为了乐趣而阅读的读者。


与保罗·阿扎尔主张为孩子提供忠于艺术的书籍一样,史密斯女士也坚信为儿童写作是一件艺术的事,所以人们应该以艺术的眼光来考察评价儿童文学作品。她强调儿童文学与一般文学在某些纯文学品质和原则上具有共通性,在文学评论上应该釆取同样的基准。儿童文学作品具备了艺术性和文学性,也就具有了诗意,意蕴深远,耐人寻味。挪威艺术哲学家让-罗尔·布约克沃尔德认为,每个孩子都是本能的缪斯,天生具有艺术创造的能量。一本好的儿童文学读物应该保护儿童的艺术天赋,发挥他们无限的艺术潜能。


图画书这类新颖的儿童文学读物出现后,越来越受到儿童的热烈欢迎和喜爱。李利安·H.史密斯从图画书和儿童的关系出发,对这一现象做了分析,她认为“图画书通过视觉召唤着儿童。但这与成年人在审美快感上的召唤——色彩的和谐、组合与风格这些艺术元素上的感知力——是不同的。一个孩子与图画的接触首先是文学层面的。他期待图画讲一个他无法自己阅读的故事给他听。图画是引领他走入书本的首要元素,它捕捉他的注意力。”瓦·阿·苏霍姆林斯基(B. A. Cyxomjnhcknn,1918—1970)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谁也否认不了,每一个孩子都是“读”图画的天才。与文字符号意义不同的是,图画的符号意义具有开放性,十分多元化。图画的色彩、线条、构图、空间处理等以一种无声的语言自然地表达出来,留给孩子们更广阔的观察、理解和想象的空间。


李利安·H.史密斯还特别指出了幻想的重要性。儿童文学应该最不受时代和环境影响,能够永恒地存在于幻想之国。就算“再过二十个世纪……我依然想不出人们读《爱丽丝漫游仙境》的时候,会有什么理由不继续大笑或者感叹。这个世界上很少有能够抵御时间齿轮的东西,伟大的幻想文学则是其中之一。伟大的幻想文学将永远是属于儿童的特殊财富。”高尔基和保罗·阿扎尔也都在自己的儿童文学观中强调过幻想是儿童文学读物必不可少的特性,失去了它,作品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幻想是孩子们的天性,满足了想要了解没有体验过的生活的欲望。但来自现实环境的压力和成人不当的教育,使儿童的想象力受到了极大的压抑。所以,优秀的儿童文学读物必须还给孩子一双幻想的翅膀。


李利安·H.史密斯对作品的要求十分严格,她会毫不吝啬地赞扬优秀的作品,对于拙劣的作品则一概不予评论介绍。因此,她为图书馆选书时非常认真谨慎,这样一种态度让她接触到世界上许多杰出的儿童文学经典作品。在她的介绍下,儿童、儿童文学批评者可以站在更高点阅读优秀的儿童书籍。另外,史密斯女士在这部理论著作中也选择分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作品,范围广泛,贯通古今,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欢欣岁月》问世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虽然时代不同,但其所阐述的儿童文学观依然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李利安·H.史密斯在书中论及的关于经典著作的观念,选择优秀儿童书籍的标准,以及儿童文学应具有文学性的主张等,促使儿童文学理论进一步走向成熟,影响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儿童文学爱好者及研究者。


联合天畅店铺主页二维码
联合天畅 微信公众号认证
为了每一本书的抵达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欢欣岁月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打开微信,扫一扫

或搜索微信号:tianchangbook
联合天畅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