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书名: 中国儒学思想史
定价: 68
ISBN: 9787101161199
作者: 张岂之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 2023-03
装帧: 平装
开本: 32
1. 一部中国儒学思想史,其实就是一部中国人的整体思想史,也是一部儒学思想与科学技术交互作用的发展史。读这本书,有助于中国人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传统。
2. 中国传统思想的突出特点是:儒家秉持“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对于其发展超出古人的界域,是可以容纳的;对于儒家以外的学说,是主张包容的。这就可以解释在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古代社会,科学思想也能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
3. 中国传统思想对科学技术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本书从具体时代、具体人物出发,力求作出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本书共十五章,约34万字,以时代为经,以大量翔实可靠的资料为基础,简明扼要地梳理了中国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阐明各时代儒学思想的内涵、特点及转化动力,并特别分析了各时代儒学思想与科学技术之间的辩证关系,具有资料丰富、脉络清晰、论证有力等特点。
正如作者所说:“我们的研究点有三:一,对中国儒学思想的代表人物力求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二,重点研究中国儒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三,开始研究儒学思想与中国古代自然科学。”“这部专著里将探索中国儒学的演变轨迹,把儒学与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复杂的、多方位的关系作为研究的重点。”
序…………………………………………………………………Ⅰ—Ⅲ
绪 论…………………………………………………………………1
一章 儒家学派的创立者孔子及其思想…………………………14
一节 儒学思想产生的历史文化积累 …………………………15
第二节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20
第三节 早期儒学即人学 …………………………………………24
第四节 人学的两重性 ……………………………………………33
第五节 人学与辩证思维 …………………………………………40
第六节 儒家学派的分化与人学 …………………………………48
第二章 孟子思想与人学……………………………………………55
一节 仁政学说 …………………………………………………56
第二节 民本主义 …………………………………………………62
第三节 “人”的初步发现 ………………………………………70
第四节 性善论 ……………………………………………………78
第五节 辩证思维 …………………………………………………85
第三章 荀子关于人学的理论………………………………………95
一节 发现了自觉的“人” ……………………………………96
第二节 人“为天下贵” ……………………………………103
第三节 性恶论 …………………………………………………110
第四节 人的认识能力 …………………………………………116
第五节 朴素的辩证思维 ………………………………………123
第四章 《大学》、《中庸》在儒学史上的地位 ……………………130
一节 《大学》、《中庸》的著作时代和基本内容 ……………130
第二节 修身为本的政治伦理观 ………………………………136
第三节 中庸之道之剖析 ………………………………………153
第五章 汉代的易学与儒学………………………………………163
一节 汉代易学概况 …………………………………………163
第二节 孟喜和京房的易学 ……………………………………166
第三节 《易纬》的象数学 ……………………………………178
第四节 荀爽、虞翻的卦变说 …………………………………189
第六章 汉代儒学概述……………………………………………197
一节 汉代儒学的两重性 ……………………………………197
第二节 儒学的理性主义与自然科学 …………………………209
第三节 儒学的独断主义与自然科学 …………………………224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变化……………………………239
一节 儒家经学的沉沦与玄学的兴起 ………………………239
第二节 儒学在南北朝发展的两种趋势 ………………………248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学与自然科学……………………256
一节 自然科学发展的理论化倾向 …………………………256
第二节 儒学与自然科学的相互结合 …………………………278
第九章 隋唐时期的儒学…………………………………………294
一节 儒学思想演变的倾向 …………………………………294
第二节 儒、佛、道的合流趋势 …………………………………298
第三节 唐中叶儒学与佛学的结合 ……………………………302
第十章 唐代儒学与自然科学……………………………………309
一节 唐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开放性特点 ……………………309
第二节 唐代儒学演变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320
第十一章 宋明儒学的表现形态——理学………………………331
一节 儒学哲学化过程 ………………………………………331
第二节 佛学与道教之渗透 ……………………………………337
第三节 理学的两重性 …………………………………………340
第十二章 宋元明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转折…………………351
一节 自然科学发展概况 ……………………………………351
第二节 明代自然科学的转折 …………………………………363
第十三章 理学与自然科学的多层次关系………………………365
一节 自然科学之发展与理学 ………………………………365
第二节 理学对自然科学的桎梏 ………………………………384
第十四章 清代儒学的特色………………………………………398
一节 实学的兴起 ……………………………………………398
第二节 理学的沉沦 ……………………………………………404
第三节 汉学的盛衰 ……………………………………………409
第十五章 清代儒学与自然科学…………………………………415
一节 理学与自然科学 ………………………………………415
第二节 实学与自然科学 ………………………………………419
第三节 中学与西学之争的序幕 ………………………………424
后 记………………………………………………………………433
新版后记……………………………………………………………434
张岂之,1927年生,江苏南通人,曾任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西北大学校长。50-60年代,协助侯外庐先生整理《中国思想通史》,后同侯外庐、邱汉生共同主编《宋明理学史》。80年代中期以来,主编有《中国思想史》《中国思想学说史》《中国儒学思想史》以及高校教材《中国历史》(六卷本)等。自著有《顾炎武》《儒学、理学、实学、新学》《中华人文精神》等。主编《华夏文化》杂志。2016年,荣获“国学终身成就奖”。
清代的“西学中源说”[ 摘自本书第十五章《清代儒学与自然科学》,标题由编者另拟,重新分段。]
梅文鼎受儒家典《周易》、《中庸》和宋代理学思想影响,所以他的民族意识比较浓厚,在中学与西学的关系问题上,则认为西学是发源于中学的。这种“西学中源说”,并非首肇于梅文鼎。
明、清易代引起的政治动荡,曾使一些有强烈民族感情的知识分子由读经谈理转而改读天文地理等经世致用之学,以图匡复明室和光复所谓华夏文化。
如著名学者黄宗羲在反清兵败后浮于海上,日与人“坐船中正襟讲学,暇则注《授时》、《泰西》、《回》三历”,“尝言勾股之术乃周公、商高之遗而后人失之,使西人得以窃其传。”(《鲒埼亭集》卷11《梨州先生神道碑文》)
当时的另一学者陈荩谟作《度测》一书,其自序中写道:“《九章》参伍错综,周无穷之变,而勾股尤奇奥,其法肇见《周髀》,周公受之商高”,“《周髀》者,勾股之径;《法义》(即徐光启、利玛窦合译的《测量法义》)者,勾股之疏传也。”
王锡阐则说:“《天问》曰:‘圜则九重,孰营度之?’则七政异天之说,古有之。近代既亡其书,西说遂为创论。余审日月之视差,察五星之顺逆,见其实。然益知西说原本中学,非臆撰也。”(《畴人传·王锡阐》)
这些“西学中源说”,无疑对梅文鼎产生了影响。他的《历学疑问》和《历学疑问补》,则是天文学领域的“西学中源说”之集大成者。其中论述了中西二法的异同,认为西方天文学中的许多论断都出自中华典籍。如说“地球有寒暖五带之说”即《周髀算经》的“七衡六间说”,“地圆说”即《黄帝内经·素问》中的“地之为下说”,“本轮均轮说”即《楚辞·天问》中的“圜则九重说”,“浑盖通宪(指浑盖仪的原理)即古盖天法”,“简平仪亦盖天器,而八线割圆(指三角学)亦古有”,等等。
还要指出,“西学中源说”在数学领域内的一个标本是“几何即勾股论”,他在自己的著作中不厌其烦地阐述了这个观点。如《几何通解》说:“几何不言勾股,然其理亦勾股也。”《勾股举隅》又说:“言测量至西术详矣,究不能外勾股之立成也。”
康熙著有《三角形论》,也是“西学中源说”的一个标本。梅文鼎赞曰:“御制《三角形论》言西学贯源中法,大哉王言,著撰家皆所未及。”(《绩学堂诗钞》卷4)其实康熙所论而“著撰家皆所未及”的,不外乎梅文鼎反复阐说的“几何即勾股论”。
他提倡“西学中源说”,主观上虽有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愿望,但其论证方法和总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到清代中叶,有些学者对“西学中源说”又加以发挥。甚至到了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的后期思想也沿袭此说。
- 中信书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 美好的思想和生活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