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出版 | 万物大历史 (套装4册)多样化的动植物是怎样出现的+为什么灵长类是人类的近亲+最初的人类是谁+人类是怎样进化的
¥157.30
运费: | ¥ 0.00-15.00 |
商品详情
书名: 多样化的动植物是怎样出现的+为什么灵长类是人类的近亲+最初的人类是谁+人类是怎样进化的(套装4册)
定价: 242.0
作者: 姜方植,姜贤植,金喜京,陈耀翰,金汉胜,李孝根,金幼美,朴素英
ISBN: 9787521737189
《多样化的动植物是怎样出现的》
1.《万物大历史》用10个转折点、20个提问,清晰串连宇宙、生命、人类文明的整个历史
如果6500万年前,陨石没有掉落在地球,那么地球上的生命体现在会进化成了什么样子?
如果大爆炸以其他的方式进行,那么宇宙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宇宙究竟从何而来?
我们又为什么而活?
这套《万物大历史》就是在探讨这样的重大问题时诞生的,以在137亿年的时间线上展开的10个转折点、20个提问为基础,整合了宇宙、生命、人类文明历史。“宇宙篇”的五个单册从“世界是怎样开始的”谈起,分别诠释了“宇宙是怎样产生的”、“构成物质的元素从哪里来”、“太阳系是由什么构成的”、“地球如何成为生命的基地”。这次的“生命篇”从“生命是什么 ”、“生命进化为什么有性别之分”、“多样化的动植物是怎样出现的”、“为什么灵长类是人类的近亲”、“人类是谁”,一直讲到“人类是怎样进化的”。
2.这套书运用大历史思维,让庞杂的全科知识变得一目了然
科学与人文的有机结合,只有通过打破学科壁垒的思考方式才能成功,这也是这套大历史的研究方法和意义——教给孩子们建立起“过去是所有事件发生的原动力”的大历史思维,和跨学科知识体系,对存在于宇宙、自然和文明中我们进行定位,并找到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生活的答案。
3.知识硬核但好看好玩,弥补课堂空白,锻炼青少年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青少年在课堂之外为了满足好奇心,常会翻阅成人书籍,但对许多问题依旧渴望得到体系化的答案。这套《万物大历史》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是一部走出学术,面向普通人群的好看、好玩的教养读物。本系列精选适合青少年的内容,弥补了课堂教育中的缺憾,是将“大历史”学派理念应用到青少年教育上的丛书。
对于在21世纪全球化时代接受教育的青少年来说,大历史是非常需要掌握的思维方式,因为在历史的大转折点上,可以洞察到宇宙物质的开放性、生命的多样性、相互关联性,也就是锻炼将从宇宙开始到现代社会的巨大历史串成一条线的洞察力,以及对于宇宙、生命、文明和自身的洞察力。在给予青少年阅读快乐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告诉他们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有怎样的意义。
4.为青少年提供对自己、对世界的新认识,有助于价值观的建立
大历史系列所向往的教育目标在于“态度的变化”,因为通过学习大历史,我们想要回答人人关心的“我们怎样生活得更好”的实际问题。
理解大历史的核心就是打破学科间的界限,也就是拥有开放性思想。这套书的目的也是给我们展示在宏观的构架中宇宙、地球、人类等不同研究对象所持的普遍性及多样性,及其展现出的相互关联性。所以在学习大历史时,比起知道细微的信息、陈旧观念,重要的是对整体的把握、对全局的思考,并在全新的完整知识体系之上,对自身生活及人类本身拥有新的认知。
《为什么灵长类是人类的近亲》
1.《万物大历史》用10个转折点、20个提问,清晰串连宇宙、生命、人类文明的整个历史
如果6500万年前,陨石没有掉落在地球,那么地球上的生命体现在会进化成了什么样子?
如果大爆炸以其他的方式进行,那么宇宙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宇宙究竟从何而来?
我们又为什么而活?
这套《万物大历史》就是在探讨这样的重大问题时诞生的,以在137亿年的时间线上展开的10个转折点、20个提问为基础,整合了宇宙、生命、人类文明历史。这次的“生命篇”从“多样化的动植物是怎样出现的”、“为什么灵长类是人类的近亲”、“人类是谁”,一直讲到“人类是怎样进化的”。
2.这套书运用大历史思维,让庞杂的全科知识变得一目了然
科学与人文的有机结合,只有通过打破学科壁垒的思考方式才能成功,这也是这套大历史的研究方法和意义——教给孩子们建立起“过去是所有事件发生的原动力”的大历史思维,和跨学科知识体系,对存在于宇宙、自然和文明中我们进行定位,并找到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生活的答案。
3.知识硬核但好看好玩,弥补课堂空白,锻炼青少年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青少年在课堂之外为了满足好奇心,常会翻阅成人书籍,但对许多问题依旧渴望得到体系化的答案。这套《万物大历史》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是一部走出学术,面向普通人群的好看、好玩的教养读物。本系列精选适合青少年的内容,弥补了课堂教育中的缺憾,是将“大历史”学派理念应用到青少年教育上的丛书。
对于在21世纪全球化时代接受教育的青少年来说,大历史是非常需要掌握的思维方式,因为在历史的大转折点上,可以洞察到宇宙物质的开放性、生命的多样性、相互关联性,也就是锻炼将从宇宙开始到现代社会的巨大历史串成一条线的洞察力,以及对于宇宙、生命、文明和自身的洞察力。在给予青少年阅读快乐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告诉他们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有怎样的意义。
4.为青少年提供对自己、对世界的新认识,有助于价值观的建立
大历史系列所向往的教育目标在于“态度的变化”,因为通过学习大历史,我们想要回答人人关心的“我们怎样生活得更好”的实际问题。
理解大历史的核心就是打破学科间的界限,也就是拥有开放性思想。这套书的目的也是给我们展示在宏观的构架中宇宙、地球、人类等不同研究对象所持的普遍性及多样性,及其展现出的相互关联性。所以在学习大历史时,比起知道细微的信息、陈旧观念,重要的是对整体的把握、对全局的思考,并在全新的完整知识体系之上,对自身生活及人类本身拥有新的认知。
《人类是怎样进化的》
1.《万物大历史》用10个转折点、20个提问,清晰串连宇宙、生命、人类文明的整个历史
如果6500万年前,陨石没有掉落在地球,那么地球上的生命体现在会进化成了什么样子?
如果大爆炸以其他的方式进行,那么宇宙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宇宙究竟从何而来?
我们又为什么而活?
这套《万物大历史》就是在探讨这样的重大问题时诞生的,以在137亿年的时间线上展开的10个转折点、20个提问为基础,整合了宇宙、生命、人类文明历史。这次的“生命篇”从“多样化的动植物是怎样出现的”、“为什么灵长类是人类的近亲”、“人类是谁”,一直讲到“人类是怎样进化的”。
2.这套书运用大历史思维,让庞杂的全科知识变得一目了然
科学与人文的有机结合,只有通过打破学科壁垒的思考方式才能成功,这也是这套大历史的研究方法和意义——教给孩子们建立起“过去是所有事件发生的原动力”的大历史思维,和跨学科知识体系,对存在于宇宙、自然和文明中我们进行定位,并找到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生活的答案。
3.知识硬核但好看好玩,弥补课堂空白,锻炼青少年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青少年在课堂之外为了满足好奇心,常会翻阅成人书籍,但对许多问题依旧渴望得到体系化的答案。这套《万物大历史》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是一部走出学术,面向普通人群的好看、好玩的教养读物。本系列精选适合青少年的内容,弥补了课堂教育中的缺憾,是将“大历史”学派理念应用到青少年教育上的丛书。
对于在21世纪全球化时代接受教育的青少年来说,大历史是非常需要掌握的思维方式,因为在历史的大转折点上,可以洞察到宇宙物质的开放性、生命的多样性、相互关联性,也就是锻炼将从宇宙开始到现代社会的巨大历史串成一条线的洞察力,以及对于宇宙、生命、文明和自身的洞察力。在给予青少年阅读快乐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告诉他们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有怎样的意义。
4.为青少年提供对自己、对世界的新认识,有助于价值观的建立
大历史系列所向往的教育目标在于“态度的变化”,因为通过学习大历史,我们想要回答人人关心的“我们怎样生活得更好”的实际问题。
理解大历史的核心就是打破学科间的界限,也就是拥有开放性思想。这套书的目的也是给我们展示在宏观的构架中宇宙、地球、人类等不同研究对象所持的普遍性及多样性,及其展现出的相互关联性。所以在学习大历史时,比起知道细微的信息、陈旧观念,重要的是对整体的把握、对全局的思考,并在全新的完整知识体系之上,对自身生活及人类本身拥有新的认知。
《最初的人类是谁》
1.《万物大历史》用10个转折点、20个提问,清晰串连宇宙、生命、人类文明的整个历史
如果6500万年前,陨石没有掉落在地球,那么地球上的生命体现在会进化成了什么样子?
如果大爆炸以其他的方式进行,那么宇宙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宇宙究竟从何而来?
我们又为什么而活?
这套《万物大历史》就是在探讨这样的重大问题时诞生的,以在137亿年的时间线上展开的10个转折点、20个提问为基础,整合了宇宙、生命、人类文明历史。这次的“生命篇”从“多样化的动植物是怎样出现的”、“为什么灵长类是人类的近亲”、“人类是谁”,一直讲到“人类是怎样进化的”。
2.这套书运用大历史思维,让庞杂的全科知识变得一目了然
科学与人文的有机结合,只有通过打破学科壁垒的思考方式才能成功,这也是这套大历史的研究方法和意义——教给孩子们建立起“过去是所有事件发生的原动力”的大历史思维,和跨学科知识体系,对存在于宇宙、自然和文明中我们进行定位,并找到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生活的答案。
3.知识硬核但好看好玩,弥补课堂空白,锻炼青少年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青少年在课堂之外为了满足好奇心,常会翻阅成人书籍,但对许多问题依旧渴望得到体系化的答案。这套《万物大历史》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是一部走出学术,面向普通人群的好看、好玩的教养读物。本系列精选适合青少年的内容,弥补了课堂教育中的缺憾,是将“大历史”学派理念应用到青少年教育上的丛书。
对于在21世纪全球化时代接受教育的青少年来说,大历史是非常需要掌握的思维方式,因为在历史的大转折点上,可以洞察到宇宙物质的开放性、生命的多样性、相互关联性,也就是锻炼将从宇宙开始到现代社会的巨大历史串成一条线的洞察力,以及对于宇宙、生命、文明和自身的洞察力。在给予青少年阅读快乐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告诉他们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有怎样的意义。
4.为青少年提供对自己、对世界的新认识,有助于价值观的建立
大历史系列所向往的教育目标在于“态度的变化”,因为通过学习大历史,我们想要回答人人关心的“我们怎样生活得更好”的实际问题。
理解大历史的核心就是打破学科间的界限,也就是拥有开放性思想。这套书的目的也是给我们展示在宏观的构架中宇宙、地球、人类等不同研究对象所持的普遍性及多样性,及其展现出的相互关联性。所以在学习大历史时,比起知道细微的信息、陈旧观念,重要的是对整体的把握、对全局的思考,并在全新的完整知识体系之上,对自身生活及人类本身拥有新的认知。
《多样化的动植物是怎样出现的》
“大历史”概念由美国知名历史学家大卫·克里斯蒂安提出,后经比尔·盖茨大力资助,得以在全球得到传播和发展。因其理论新颖,观点独特,跨学科跨领域,正在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大历史”的概念和视角除了在学术界有价值,更是一个能走出学术扩大到普通人群的非常好的看历史的思维和视角。《万物大历史》系列正是韩国创造的一套面向青少年教养读物,有着非常巨大的市场潜力。这套书在韩国上市以来,不仅市场反响较好,而且获得赞誉无数,被评为学校图书馆期刊推荐图书、晨读推荐图书等。
38亿年间,一个小小的细胞是怎样在地球这个大环境中创造了比它们大得多的生命的呢?在移动、捕食、逃生的过程中,它们怎样进化出鳍、腿还有翅膀,又是如何演变得多种多样的?在生命体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刺槐的刺怎样变得更加锋利,世上的花怎样变得更加艳丽?《多样化的动植物是怎样出现的》将带你一起开始踏上动植物的进化之旅。
《为什么灵长类是人类的近亲》
“大历史”概念由美国知名历史学家大卫·克里斯蒂安提出,后经比尔·盖茨大力资助,得以在全球得到传播和发展。因其理论新颖,观点独特,跨学科跨领域,正在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大历史”的概念和视角除了在学术界有价值,更是一个能走出学术扩大到普通人群的非常好的看历史的思维和视角。《万物大历史》系列正是韩国创造的一套面向青少年教养读物,有着非常巨大的市场潜力。这套书在韩国上市以来,不仅市场反响较好,而且获得赞誉无数,被评为学校图书馆期刊推荐图书、晨读推荐图书等。
灵长类是恐龙灭绝后,在严酷环境中生存下来的原始哺乳动物的后代之一。在进化的过程中,灵长类分化为没有尾巴的类人猿与有尾巴的猴。而后到了某一个节点,又分化为大型类人猿、长臂猿、旧世界猴、新世界猴等。尽管分化出了这样多的物种,但我们都是过去某个瞬间从进化树的同一根树枝上分化而来,适应各自所处的环境并最终进化的结果,在灵长类的谱系图中都是亲戚。
本书《为什么灵长类是人类的近亲》讲述了灵长类卓越的认知能力和社会性,还有站在人类立场上难以理解的灵长类使用工具的能力,以及它们的学习行为、语言和文化。通过研究灵长类,我们也会更进一步地了解自己。
《人类是怎样进化的》
“大历史”概念由美国知名历史学家大卫·克里斯蒂安提出,后经比尔·盖茨大力资助,得以在全球得到传播和发展。因其理论新颖,观点独特,跨学科跨领域,正在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大历史”的概念和视角除了在学术界有价值,更是一个能走出学术扩大到普通人群的非常好的看历史的思维和视角。《万物大历史》系列正是韩国创造的一套面向青少年教养读物,有着非常巨大的市场潜力。这套书在韩国上市以来,不仅市场反响较好,而且获得赞誉无数,被评为学校图书馆期刊推荐图书、晨读推荐图书等。
《万物大历史·人类是怎样进化的》讲述了人类是怎样进化的,有什么特别之处? 其实人类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特别的。距今大约600万年前,从树上下来,开始用双脚行走的人类祖先与今天的类人猿几乎没有区别。是偶然的突变让人类走上了和其他大型类人猿不同的进化道路,身体结构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让人脑更加发达,心理适应和社会性发展促使语言体系更加复杂。接着,人类文明层面的进化速度超越了生物进化速度,集体学习和模因复制在其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我们不禁会问:人类的未来又会发生什么呢?
《最初的人类是谁》
“大历史”概念由美国知名历史学家大卫·克里斯蒂安提出,后经比尔·盖茨大力资助,得以在全球得到传播和发展。因其理论新颖,观点独特,跨学科跨领域,正在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大历史”的概念和视角除了在学术界有价值,更是一个能走出学术扩大到普通人群的非常好的看历史的思维和视角。《万物大历史》系列正是韩国创造的一套面向青少年教养读物,有着非常巨大的市场潜力。这套书在韩国上市以来,不仅市场反响较好,而且获得赞誉无数,被评为学校图书馆期刊推荐图书、晨读推荐图书等。
《万物大历史·最初的人类是谁》记录了600万年前人类的出现,这是地球历史中的重大事件。最初的人类是谁?他们如何一步步地演化成今天的人类?直立行走、制造工具、改善饮食、使用语言,微小的改变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沉淀在古人类学家在世界各地发掘出的化石中,正是这些遗存和现代科技的结合,让我们得以与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等祖先相见,并勾勒出一幅艰难而曲折的古人类进化图谱。
《多样化的动植物是怎样出现的》
目录
引言
推荐词
年代表
生命之树
1. 光合作用改变的世界
氧气的双面孔
原始地球不存在氧气
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氧气与军备竞赛
2. 植物的进化
植物的诞生
征服陆地
植物的进化
共生
3.引领动物进化历史的功能诞生
进化的工具箱,同源箱
移动的动物
百闻不如一见,眼睛的进化
设计图的多重奏
会思考的动物
4. 进化的钥匙
濒临灭绝的香蕉
变异
种群
性选择和建造亭子的园丁鸟
神秘中的神秘 –种群分化
进化的隐形推手 – 自然选择
进化的骰子游戏 - 遗传漂移
进化的迈达斯 – 人为选择
莫忘灭绝之痛
5. 地质时代和生命谱系图
前寒武时代 –生命隐现地球
古生代 – 动物时代开启
中生代 – 恐龙时代
新生代 – 哺乳类时代
《为什么灵长类是人类的近亲》
目录
引言 人类是如何成为地球上最特别的动物的? 1
灵长类的树枝
天敌恐龙的灭绝
寻找灵长类的祖先
灵长类的谱系图
随生活地点变化的身体灵长类的多样食性
适于爬树的身体结构
高度进化的立体视觉
x 为什么灵长类是人类的近亲
伶俐的灵长类
脑部结构与智商
人脑 VS 灵长类的脑
黑猩猩的认知能力
社会脑的进化
灵长类的社会生活
囚徒困境
合作与道德感的基因
理毛与等级的社会学
暴力的政治
类人猿的和解协调能力
倭黑猩猩的性生活
5
模仿与文化
使用工具的类人猿
类人猿的沟通方法
共情与模仿的起源—镜像神经元
灵长类也有文化吗?
xii 为什么灵长类是人类的近亲
6
从灵长类到人
细小的差别
从丛林到草原
因为可以直立行走
独特之处代代相传
从大历史的观点看人类的近亲—灵长类
《人类是怎样进化的》
引言 人类是如何成为地球上特别的物种的?
人类真的很独特吗?
黑猩猩与人类有多大差别?
人类特殊的特征是什么?
未来人类将如何进化?
大脑的进化和意识的诞生
三位一体脑的形成
人类的大脑结构
影响人类大脑进化的因素
意识的作用原理
心理适应与社会性进化
适应狩猎—采集时代的心理
雄孔雀的尾羽与恋爱本能
利他行为与道德情感
模仿能力与社会性进化
社会脑假说
我们为什么喜欢
甜食和高脂肪食物?
社会脑假说
我们为什么喜欢
甜食和高脂肪食物?
幸福是什么?
语言与集体学习的力量
蜜蜂的舞蹈与座头鲸的歌声
人类语言的起源与语言基因的意义
人类谱系图中也存在的语言特征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文化基因模因与从容的适应能力
农夫的饮食与基因突变
新的克隆者,文化基因—模因
追求美的本能
艺术的愉悦与从容的适应能力
《最初的人类是谁》
引言 寻找最初的人类
露西,她是谁
关于人类起源的提问
露西的发现
寻找生命体的共同祖先
从类人猿到人类
来到地上的类人猿
裸猿
类人猿与人类在解剖学上的构造差异
做饭的人类
人类进化的谱系图
人属的进化
寻找最初的智人
多地起源说
非洲单源说
决定性证据—长者智人
接连不断的争论
智人,飞跃的时代
走到地球尽头
尼安德特人为何消失?
智人是如何生存下来的?
让人类名副其实的语言
我们是连接在一起的
揭晓人类起源的努力
我们是连接在一起的“ 杂种”
从大历史的观点看“ 最初的人类”
《多样化的动植物是怎样出现的》
《为什么灵长类是人类的近亲》
《人类是怎样进化的》
《最初的人类是谁》
《多样化的动植物是怎样出现的》
少年之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这套《万物大历史》丛书,通过浅显易读的语言和有趣的配图,让青少朋友对于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和宇宙有一个更为广阔和深入的了解,满足他们好奇心需求的同时,也拓展了他们的视野,非常值得一读。
——苟利军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学教授
地球只是宇南中的沧海一票,现代文明只是宇宙长河中的惊鸿一瞥。然而,居于地洪的现代文明竟然发现了广袤的宇宙是如何美的令人窒息,追溯到了我们的宇由诞生以来都经历了什么惊心动魄的演化。虽然是惊鸿一瞥,但是今天的我们已经了解了这沧海一粟是如何演变,生命如何演化,人类如仔进化,文明如何发展。这套书图文并茂地讲故事,娓娓道来关于宇宙和人类的“大历史”,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古博今放眼未来,这就是读过这套书的风华少年!
——张双南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
《为什么灵长类是人类的近亲》
少年之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这套《万物大历史》丛书,通过浅显易读的语言和有趣的配图,让青少朋友对于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和宇宙有一个更为广阔和深入的了解,满足他们好奇心需求的同时,也拓展了他们的视野,非常值得一读。
——苟利军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学教授
地球只是宇南中的沧海一票,现代文明只是宇宙长河中的惊鸿一瞥。然而,居于地洪的现代文明竟然发现了广袤的宇宙是如何美的令人窒息,追溯到了我们的宇由诞生以来都经历了什么惊心动魄的演化。虽然是惊鸿一瞥,但是今天的我们已经了解了这沧海一粟是如何演变,生命如何演化,人类如仔进化,文明如何发展。这套书图文并茂地讲故事,娓娓道来关于宇宙和人类的“大历史”,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古博今放眼未来,这就是读过这套书的风华少年!
——张双南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
《人类是怎样进化的》
少年之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这套《万物大历史》丛书,通过浅显易读的语言和有趣的配图,让青少朋友对于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和宇宙有一个更为广阔和深入的了解,满足他们好奇心需求的同时,也拓展了他们的视野,非常值得一读。
——苟利军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学教授
地球只是宇南中的沧海一票,现代文明只是宇宙长河中的惊鸿一瞥。然而,居于地洪的现代文明竟然发现了广袤的宇宙是如何美的令人窒息,追溯到了我们的宇由诞生以来都经历了什么惊心动魄的演化。虽然是惊鸿一瞥,但是今天的我们已经了解了这沧海一粟是如何演变,生命如何演化,人类如仔进化,文明如何发展。这套书图文并茂地讲故事,娓娓道来关于宇宙和人类的“大历史”,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古博今放眼未来,这就是读过这套书的风华少年!
——张双南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
《最初的人类是谁》
少年之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这套《万物大历史》丛书,通过浅显易读的语言和有趣的配图,让青少朋友对于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和宇宙有一个更为广阔和深入的了解,满足他们好奇心需求的同时,也拓展了他们的视野,非常值得一读。
——苟利军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学教授
地球只是宇南中的沧海一票,现代文明只是宇宙长河中的惊鸿一瞥。然而,居于地洪的现代文明竟然发现了广袤的宇宙是如何美的令人窒息,追溯到了我们的宇由诞生以来都经历了什么惊心动魄的演化。虽然是惊鸿一瞥,但是今天的我们已经了解了这沧海一粟是如何演变,生命如何演化,人类如仔进化,文明如何发展。这套书图文并茂地讲故事,娓娓道来关于宇宙和人类的“大历史”,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古博今放眼未来,这就是读过这套书的风华少年!
——张双南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
《多样化的动植物是怎样出现的》
生命之树
Strandbeests是荷兰动感雕塑艺术家泰奥扬森发明的“风力仿生兽”,由塑料管、木架、帆构成的这幅作品从远处看酷似海边的一头巨型大象。更令人惊奇的是它会自己移动。无数条“腿”和帆连接,复杂地交叉在一起,依靠风力向前移动。这只仿生兽还会摇头晃脑,会走路,会跑步。虽然很复杂,但移动却很精巧。就好像是一头安静地漫步海边的野兽。泰奥扬森说:“我觉得我应该创造一种新的生命。”
仿生兽引起我们对“存活”的无限遐想,但把这件“移动的作品”称为生命体显然远远不足。
和周边环境产生关系,不断自我创造的真正生命体的模样我们通过一棵树的造型就能发现。是按照自我赋予的一定的规律性生枝发叉相互盘结的树的形象。当仿生兽的模样和无尽延伸的树的生命力相重合时生命才能算是完成了。这棵树就是“生命之树”。
38亿年前生命诞生以来,不过一个小小的细胞是如何在地球这一环境中创造了更大的形体?移动、捕食、逃生的过程中如何出现了鳍、腿还有翅膀?还有,以头和身子的基本构造为基础,生命如何变得丰富多彩多种多样?以及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刺槐的刺怎样变得更加锋利,世上的花怎样变得多么更加艳丽?所有这些的原理,我们都会在生命之树上有所发现。
现在我们分五大主题部分来聊一聊生命之树上包含的动植物的进化系谱。第一主题和第五主题对称重叠。我们首先来看看生物如何改变了它们生活空间地球。生命绝对不会甘心接受环境的变化,为了生存而委屈求全或被动挣扎。我们所观察到的生命历史现场中,生命反倒是积极改变着周边的环境。在第五个主题部分,我们将按照地质年代的顺序观察地球环境是怎样影响生命进化的。开始是从生命到地球(环境)的顺序,最后是从地球(环境)到生命的顺序。由此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没有地球的变化无常,就不会出现今天这样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此期间我们会分析生命之树成长的原理,即自然选择的原理。各个主体都包括按照常见的分类法划分出的小的细菌、植物和动物。尤其是本书特别关注的部分是生命征服陆地的历史。事实上,就算在同一个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环境截然不同。打个比方说,海洋生物登陆事件绝不亚于人类登上并定居火星的事件。首先,陆地上没有支撑身体的浮力。在海洋里它们可以自由移动,就像在宇宙中的失重一样,因为海洋里有支撑身体的浮力。但是登陆后情况变了。越来越需要支撑身体的装置。不论是爬或立,或走或跳,需要结实的腿。为了防止滑溜溜软乎乎的身体中的水分流失,就需要粗糙的皮肤。为了保护体内的柔软的内脏不被挤压,就需要强硬的骨骼。这种身体结构的变化,适应陆地生活是多么艰辛而又令人吃惊的事。所有这些都会一一了解。
还有一幅重要的隐秘的图,在第二第三和相互补充作用的第四章可以详细展阅。在第二三章要涉及像是数学公式一样发挥作用的生命进化的自然选择机械性原理。那么在第四章就要讲进化的另一个中轴“偶然性”。代表偶然性的事例就是大灭绝。突然巨大火山爆发时,平稳的地球环境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态界中生态位置首尾互换的事情也时常发生。对于那些面对突如其来的环境变化不得不让出头把交椅的生命来说,虽然是“遗憾终生”,但是自然似乎无论如何不允许存在永远的胜者。正因为有这样的偶然性,生命进化这部电影就会脱离能够预测结局的单调窠臼,变得饶有趣味兴趣盎然。
好了,地图已准备就绪!做好旅行的准备了吗?我们先从如地狱般的新诞生的地球环境开始探索生命之树的旅行!出发!
《为什么灵长类是人类的近亲》
从大历史的观点看“人类的近亲,灵长类”
查尔斯•达尔文发表进化论时,还是基督教世界观盛行的时期。人们相信是神创造了人,他们批判达尔文“那猴子是你爷爷的祖先,还是你奶奶的祖先啊?”即便是到现在,仍然有人看见猴子时,会发出“猴子竟然是人类的祖先”的疑问?
该译文的前提是猴子进化成了人。不过,这一前提存在根本错误。因为人与猴子是从最初的灵长类,也就是最古老的灵长类的祖先分支开来,各自独立进化,从而变成现在的人和猴子的。人与非人的灵长类的饮食生活与栖息地等生存方式各不相同。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做出了适合环境变化的遗传或身体发生了变化。即便猴子和黑猩猩会进化,它们也不可能变成人。
电影《星球崛起》系列就是脑部的遗传基因发生变异,黑猩猩的智力变得像人一样高。一家研究阿兹海默综合症治疗药物的制药公司以黑猩猩为对象进行了药物实验,实际上解读了黑猩猩的22号染色体,通过比较黑猩猩与人类的染色体,可能会找到治疗痴呆或艾滋等疑难病症的治疗方法,从这一点来看,电影的想象力不完全是空穴来风。那么食用了药物的类人猿,可能会智力上升,开始攻击人类,或者能够使用人类的语言吗?对此完全没有必要担心。虽然大猩猩、猩猩比人强壮的多,但仅凭药物就让他们实现人类经过20万年才获得的智商和身体特征,则是不可能的。尤其人类会使用语言不单单是智力高的原因,人的下巴、嘴巴、声带位置等已获得了足够的进化,才使说话成为可能。
该电影向我们传递的重要信息不是类人猿进化的超过人类之后会带来的恐怖,而是警告人类注意可能会导致人类灭亡的第六次大灭绝。
人类步入农耕社会以后,经过1万年的时间,促进了文明的发展,并在实现产业化之后,成为消耗最多能量的主体。人类的影响力波及全球,该状况被称为“人类世anthropocene”,进入人类世的人类的生态地位处于绝对优势。科学技术的发达,使人类能够合成自然界不存在的生命体,并制造了能像人一样思考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取代人的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时代即将到来。
但另一方面,在伦理标准确立之前,一味的技术开发可能最终会给人类造成灾难。产业化的发展,导致了环境破坏,造成了能源、粮食、水等资源的不足,人们担心将会无力负担逐渐增多的人口,或造成难以治愈的传染病的传播,还担心核战争可能会威胁人类的未来。为了生存,我们能做些什么,已经不是特定的某个人的问题,而是我们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
大历史向研究类似的人类共同问题的人们提供了思考的框架。我们来自于哪儿,我们的行为和想法是如何变得具备人类的特征的,为了共生共存,我们应该如何行动,这些有关人类的终极性问题让我们去追溯、研究与人相似的灵长类的特性,并追踪人类的特性和行为的起源。
灵长类是恐龙灭绝后,从艰难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的哺乳类之一。虽然出场不华丽,但逐渐适应了栖息地的生活,实现了进化。在进化的过程中,灵长类的树枝分为了有尾巴的类人猿与没有尾巴的猴子。然后到了某一个节点,又分化为大型类人猿(黑猩猩、猩猩、大猩猩、波诺波猿、人)和长臂猿,猴子则分为了旧世界猴与新世界猴等。虽然出现了这样的分化,但我们曾经都来源于同样的树枝,是各自在自己的环境中进化的最终结果,在灵长类的谱系图中都是亲戚。这也很清楚地证明了黑猩猩与人类的遗传基因有98.7%是相似的,而与其他灵长类的相似之处只有10%。
灵长类在进化过程中居住在树上,手与脚的结构变复杂,脑越来越发达,能够处理看到的远处的信息,成群生活防御捕食者的威胁,以分工合作的社会属性为基础,智力获得高度发展。事实上,人们通过灵长类学者们公开的研究材料,惊讶于类人猿高度的智力和行为方式。它们稍加训练就熟悉文字和使用工具,为了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而欺骗研究者的黑猩猩,或使用火加热食物,向自己同类或别的动物表示亲近的波诺波猿的行为,也让人感到惊讶。因为此前我们总是认为只有人才拥有这样的智力和行为,才会帮助别人。
更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它们的社会生活。头脑发达的灵长类熟知协作有助于生存,也很清楚协作的办法。不仅如此,它们通过集体生活,培养竞争力。罗宾•顿巴等研究者们认为通过社会生活,灵长类的头脑得到发展,提出了“社会的脑的假说”,该假说提出了大脑新皮质的大小和相应种形成的集团规模之间的关系的根据。人类形成的集团的规模是其他灵长类的3倍,这是发现人类独有特征的端倪。
由于研究的困难,灵长类的社会特性一度属于未知领域。不过人们进入灵长类的栖息地之后,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它们的珍•古道尔等研究者通过研究,逐渐了解了它们。代表性的研究者弗兰斯•德•瓦尔长时间观察阿纳姆阿恩亨动物园的黑猩猩,发现黑猩猩社会以明确的序列为基础,雄性黑猩猩为了成为族群的领导者,不断产生矛盾又和解。德•瓦尔认为黑猩猩社会产生的争夺王位的斗争与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的阐述不相上下。黑猩猩既暴力,有时又体现出和解能力,以维持自己社会的发展,而波诺波猿则以雌性为中心,回避冲突和矛盾,和平共存,它们通过性行为维持独特的交流。
《为什么灵长类是人类的近亲》一书除了考察了灵长类卓越的认知能力和社会性以外,还考察了从人类立场上来看难以理解的灵长类使用工具的能力,以及它们的学习、语言和文化。我们也就更加知道了我们看待它们时所带有的人类中心主义立场,不过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能够引发共鸣的镜像神经元的存在,是我们之所以是人的特殊要素。镜像神经元可以使我们通过观察就能把对方的行为当作我们自己的经验,并进行模仿和学习。研究者们认为只有类人猿中存在的调节矛盾、救助受伤的鸟、模仿妈妈使用工具的行为就是镜像神经元的作用。这也是人类与类人猿最为相似的部分,同时也是制造出两者最大差异的部分。
我们通过研究灵长类的特性和行为,更进一步地接近了人类的独特性。我们以卓越的智能为基础获得的成果,也共享给我们的同事和后代。一代人积累的知识会以集体知识的形式传递给下一代。我们与他人的感情获得共鸣,类推别人的想法和行为,判断对方是敌是友。我们与周围的人形成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生活在远方的人也能保持联系。除了一边看一边跟着学之外,我们还可以想象没有经历过的事情,进行抽象思考,然后将其艺术形象化。这样的特征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形成了网络,开出文化之花。
人类与人类之外的灵长类所具有的共同点和差异,以及由此导致的结果差异很大。不过,这里需要我们指出的一个重要事实就是固有的特性来源于共同的根源。人类之所以像人,是以我们的远亲在数千万年里积累起来的适应能力为基础的,这一点我们不能忘记。
电影《猩球崛起》的类人猿们自己建立了王国,而实际上现实世界中,大猩猩、黑猩猩、猩猩和波诺波猿在遭受人类破坏的栖息地面临着灭种的危机。从灵长类的树枝上下来,从开始两脚直立行走的祖先到智人,中间有很多古人类消失了。数百万年里,引导进化的种灭绝,只有智人活了下来。而现今,在人类历史上最短的时间里,有关人类将导致的第六次大灭绝的警告不绝于耳。爱因斯坦认为一旦蜜蜂灭绝,四年之内人类就会灭绝,我们需要重新看待人类的树枝产生于灵长类树枝的事实,一旦灵长类的树枝折断,我们的生命之树当然也无法维持生存。
就像杀害黑猩猩的捕猎者与救护者珍•古道尔共存一样,人身上兼具暴力的黑猩猩和热爱和平的波诺波猿的特性。当我们站在了选择未来之路的十字路口之时,我们一定也会回想起我们是以祖先积累的进化工具为基础生存下来的,在进化和分离的过程中,我们享受了人的特性和生态的权威。从远古开始,我们就不是单独存在的,我们是与其他生物共生共存的。
《人类是怎样进化的》
像电影《银翼杀手 Blade Runner》或《宇宙威龙 Total Recall》中出现的人为注入记忆的技术如果真实存在的话,那么把我的遗传基因复制后,我的所有记忆就能被移植并永存吗?就像大约3000年前生活在苏美尔的吉尔伽美什(Gilgamesh)去寻找长生不老药,想要保持永永远不老,永远年轻的梦想是多么的虚幻,(p.172)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从细胞单位的复制开始,青蛙、五趾小鲵、羊、老鼠、猴子等克隆的叙事诗始终在延续。在不过60年的短暂时间里,人类将编辑遗传基因的工具握在手中,甚至可以从猪身上克隆人类的脏器或身体组织。那么,我们是否能够组织克隆向下个阶段发展呢?
电影《不要让我走》是以石黑一雄创作的小说《不要看我》为原型创作的。2017年,石黑一雄荣获诺贝尔而文学奖,他在这部作品里,拷问了为满足人类的欲望而制造的生命的尊严。
合成生命学,设计生命体
200年前,玛丽·雪莱(Mary Shelley)创作的小说《科学怪人:弗兰肯斯坦》中,描写了物理学家弗兰肯斯坦博士赋予用死者的骨头与皮肤制作的怪物生命的故事。用科学技术创造生命的人类的欲望被歪曲,从而创造了奇怪的生物,并导致了悲剧,该故事对200年后的我们造成了更大的恐怖。因为我们现在已经生活在了可以利用科学技术设计生命,并将其按照必要的形态进行生产的时代。如若发现了能够99.99%地准确读出人类的基因组、能够编辑所有生命体遗传基因的工具的话,以往我们仅在科幻小说或电影中才能看到的情景可能真得会变成现实。
自动分析人类DNA碱基序列的技术,可以解读所有遗传信息并将其数字化。甚至还可以分析生命体内产生的各种反映及细胞单位的相互作用,直接涉及遗传基因,不仅可以构成单一生命体,还可以由蛋白质构成活体系统。模仿自然界存在的生命体,制造或合成完全不存在的新人工生命体,这就是合成生物学。这是一门将前面介绍的遗传基因的复制、编辑技术和生命工学、化学、信息处理学、纳米技术等各种领域的科学技术融合在一起的学问。这已经是融合土豆与西红柿的细胞,枝干上结出西红柿,根部长出土豆的土西红柿技术无法企及的水平。
参与人类模因项目的美国生物学家克雷格·温特(John Craig Venter)2010年制造了虽单纯但从DNA中完全由人工设计出的细菌Syn 1.0。该细菌可以正常进行代谢活动,通过自我复制进行繁殖,创造新的生命体。后来有关合成生物学的研究越来越活跃,以蜘蛛的蛛网生产系统为根据,发明了既有韧性又易于加工的好纤维,开发出了饱受供给不足限制的人造酶,可使疟疾治疗药物投入大量生产。标准化的生命体设计代码被称为生物积木(BioBricks),目前还通过网络共有相关的项目,以便易于更多人接触。
现在的合成生物学技术已经达到了能够设计免疫细胞消灭癌细胞的令人惊讶的程度。取出植物细胞中的负责进行光合作用的系统,开发出可进行人工光合作用的能源装置,去掉放射性能的合成细菌,将其投放到污染场所的方案也在实施。人类还在进行将其他行星设计成与地球相似环境,将其地球化的研究。合成生物学被当做解决新材料、药品、能源、环境污染、宇宙开发等人类文明造成的难题的工具。
但所有新技术都是双刃剑。合成生物学制造的禽流感病毒等给人造成致命伤害的生物恐怖,也增加了人们的紧张感。目前我们还不知道人类创造的生命体在伦理层面的接受程度。也不确定合成生物的稳定性有多大的保证,当其扩散到自然界时,会带来怎样的结果,以及如何限制该技术的恶意使用。
智
- 中信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坚持“我们提供知识,以应对变化的世界”的出版理念,以高端优质的内容服务,多样化的内容展现形式,为读者提供高品质阅读与视听内容,满足大众多样化的知识与文化需求。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