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书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中信书店 微信认证
美好的思想和生活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 了凡四训 的心理学解读 涂道坤 著 心理学

31.50
运费: ¥ 5.00-15.00
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 了凡四训 的心理学解读 涂道坤 著 心理学 商品图0
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 了凡四训 的心理学解读 涂道坤 著 心理学 商品图1
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 了凡四训 的心理学解读 涂道坤 著 心理学 商品图2
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 了凡四训 的心理学解读 涂道坤 著 心理学 商品图3
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 了凡四训 的心理学解读 涂道坤 著 心理学 商品图4
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 了凡四训 的心理学解读 涂道坤 著 心理学 商品缩略图0 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 了凡四训 的心理学解读 涂道坤 著 心理学 商品缩略图1 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 了凡四训 的心理学解读 涂道坤 著 心理学 商品缩略图2 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 了凡四训 的心理学解读 涂道坤 著 心理学 商品缩略图3 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 了凡四训 的心理学解读 涂道坤 著 心理学 商品缩略图4

商品详情

书名: 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 了凡四训  的心理学解读

定价: 42.00

ISBN: 9787559664259

作者: 涂道坤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22-1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


1. 中国传统文化从来就不缺好的故事,缺的是好的解读。 《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了凡四训》,拨开了生命重建的重重迷雾。 2.该书扣人心弦,回味无穷,同时也很有现实意义,希望能够给生活中的“躺平”者、“空心”者、“内卷”者、抑郁者、焦虑者、压力巨大者、人生迷茫者……有所帮助。

中国传统文化从来就不缺好的故事,缺的是好的解读。
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了凡四训》,拨开了生命重建的重重迷雾——
孔先生给袁学海算命,本质上是一种负面心理暗示,一种洗脑和精神控制。
袁学海信命、认命,最后躺平,“澹然无求矣”,其实是陷入了心理学上的“习得性无助”。
他心如死灰,“终日静坐,不阅文字”,感受不到活着的意义,恰恰是抑郁症的表现。
在栖霞山中,云谷禅师与袁学海那场惊心动魄的对话,活脱脱就是无与伦比的心理治疗,仅仅通过一次,就让他获得了治愈。
之后,袁学海改名袁了凡,活出了精彩纷呈的人生。
可以说,袁学海之前的人生困境,皆是心理困境,他命运的转变始于心理治愈。
该书扣人心弦,回味无穷,同时也很有现实意义,希望能够给生活中的“躺平”者、“空心”者、“内卷”者、抑郁者、焦虑者、压力巨大者、人生迷茫者……有所帮助。

**训 立命之学
**章 一个很“丧”很怪的南方人 002
墙上一道枯槁的影子 002
一切要从那次算命说起 005
算命与自证预言效应 009
认命,可怕的习得性无助 013
乌鸦嘴:不好的心理暗示 017
最后一片叶子:好的心理暗示 020
你现在拥有的,是你过去暗示的 023
第二章 治愈的山谷 027
那种被理解的感受,哪怕只有一次也好 027
袁学海被困在了洞中 030
禅师,黑暗中的点灯人 033
一间禅房,两人静坐 035
好的静坐,心似不粘锅 038
袁学海的枯坐,从“伤”到“熵” 041
有一种接纳,叫呼吸同频 047
第三章 一场惊心动魄的对话,一次生命的重建 052
与对的人聊一次,治愈一生 052
“无礼沟通”的力量 059
曹德旺与换肾女:富有富的道理,病有病的原因 062
觉醒时分,重建生命格局 065
命运的飞镖,为什么有人躲不掉 068
禅师与算命先生的隔空较量 071
功过格:自我觉察的棋盘,生命的底盘 074
画符:不动念,即正念 078
念咒:内心的拐杖 082
第二训 改过之法
第四章 为什么改名可以改运 088
从一片落叶到一只鹰 088
“了凡”的治愈意义 090
改名字与打麻将换风 094
换一个词,换一种心境 096
掰起指头数心,清洗焦煳的人生 098
不脱内裤的良知:自我疗愈的起点 102
心存敬畏:戳破自大的泡沫 105
勇者的抉择:在“小死”中“大生” 107
第五章 **荒诞行为的背后,都有一条心理暗流 109
牛人能看见原因背后的原因 109
吹牛:追求纸糊的优越感 112
尿床:在床单上刷存在感 116
所谓心理疾病,不过是人心苦涩的表述 119
洁癖,一种怪异的逃跑 121
选择性反应:我才是那个决定我自己是谁的人 125
心不受束缚,人生就不会设限 127
第三训 积善之方
第六章 行善 — — 走出心理内卷 132
来了,拐点终于来了 132
貔貅心理:人心的超级便秘 135
盘古的隐喻:劈开闭合的认知 139
心理内卷与古墓派 142
生命的博弈,永远站在善的一边 147
第七章 行善的关键:真诚 152
“积善之家,*有余庆”的心理学依据 152
想得到美好的东西,自己先要变得美好 156
“罂粟人”:现代版的“勾践” 158
有一种奇迹,叫“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162
呼吸证明你活着,共情证明你没白活 166
第四训 谦德之效
第八章 谦卑:冲破自恋的囚笼 170
风箱效应与中空的力量 170
突破自恋,是人生转折的关键 174
三界通吃的法则—— 谈谈谦卦 177
吉凶定律:谁违背谁倒霉,谁遵循谁受益 181
尾 声 一切心理治愈,都是为了活出良知 185
附 录 《了凡四训》 195

涂道坤   1986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硕士学位。长期致力于心理学的学习与研究。先后引进《少有人走的路》《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这书能让你戒烟》《FBI教你读心术》,以及《DBT情绪调节手册》等心理学书籍。

自序
20 多岁时,我**次翻开《了凡四训》,立马被书中的故事吸引。那个算命先生太厉害了,竟能把袁学海的命算得丝毫不差。而更厉害的是栖霞山中的那位老禅师,他让袁学海与他一起静坐,三天三夜没合眼,也未曾说过一句话。之后,一番交谈,醍醐灌顶,轻轻松松就改掉了袁学海的命数。
首次读《了凡四训》,感觉故事很离奇,甚至有点魔幻,但对于那些逆天改命的原理与方法却懵懵懂懂,没怎么读懂。
快满30 岁时,再读,似乎明白了一些。从小到大,我一直脾气急躁,容易冲动发怒。由于这些性格上的缺陷,不仅在单位吃了不少亏,让胆囊还长了息肉。一位老中医对我说,这个病是气性太大造成的,你得改。因此我又重读《了凡四训》。袁学海也曾是一个脾气火暴的人,后来却变得冷静、沉稳,我想看看他是如何改变的。
40 多岁时,不知怎么回事,我突然害怕起坐飞机来。
飞机平飞时感觉稍好一些,遇到气流,一颠簸,便担心飞机会掉下去。于是心跳加速,脸色苍白,双手紧紧抓住座椅扶手。那种巨大的恐惧和无助令我备受煎熬。
为了治愈飞行恐惧症,我开始狂读心理学书籍。
当我具备了一些心理学知识后,再回头读《了凡四训》,我被震惊了,发现《了凡四训》不仅是一个算命改命的故事,也不仅是一部家训,更是一个成功的心理治愈案例。里面有算命先生与禅师的较量,有洗脑与反洗脑、精神控制与反精神控制的角逐,更有一个灵魂的自我救赎。
于是我明白了,算命先生的话之所以灵验,不是他多么有本事,而是袁学海接受了他的心理暗示,被他精神控制。在精神控制下,袁学海逐渐变得悲观、颓丧、绝望,以至于患上了抑郁症,终日不读书、不学习,什么也不盼,什么也不干,差不多是一个废人。
同时,我也明白了,云谷禅师在栖霞山中与袁学海的对话,其实就是今天的心理咨询。所不同的是,云谷禅师通过一次聊天,不但让袁学海摆脱精神控制,还教会了他自我疗愈的方法。之后,袁学海改名袁了凡,重新构建生命格局,得以改变命运。可以说,袁学海之前面临的**困境,皆是心理困境,而他命运的转变始于心理治愈。
第三次读《了凡四训》,不仅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云谷禅师与袁学海的谈话更是大开大合、惊心动魄,所具有的治愈力量,震古烁今,对于当下的我,以及我们,具有非凡的意义。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算命先生的预言,是袁学海的枷锁,而对很多人来说,原生家庭则是枷锁。在这些家庭中,父母插手孩子的方方面面,将关心变成焦心,把爱变成精神控制。孩子在压抑中长大成人,自我价值感**,很容易被各种心理问题所困扰。
在一次团体心理治疗中,我遇到一位优雅的女士,不幸患有躁郁症。她说,自己这一生**的不幸,就是摊上这样的父母: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不满意,会指出你的不是并纠正你。他们口口声声说“都是为你好”,但那种动辄得咎、不被认可的感受,既让你紧张、害怕、抓狂,又让你羞愧、内疚,自卑到了尘埃里。
人渴望肯定,讨厌否定;渴望自主,讨厌束缚。精神压制如同天花板吊顶,封死向上空间,迫使你向下沉沦。
这样的压制,不知道会制造出多少自卑的孩子、焦虑的丈夫、抑郁的妻子。也不知道在向下坠落的时候,有多少人战栗、挣扎、呼唤,希望有人能拉他们一把。
电影《无问西东》里,年轻漂亮的女子王敏佳被人羞辱、殴打、毁容,精神惨遭荼毒。那段时间,她一闭上眼睛,就感觉自己往下掉,一直往下掉,下面特别黑,犹如无底深渊。
同学陈鹏对她说:“你别怕,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我会跟着你一起往下掉,不管你掉得有多深,我都会在下面给你托着。”
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能给自己托底的人。心理治愈,是给人托底。但治愈你并托起你生命大底的并不一定是心理咨询师,他们也可能是你的父母、你的老师、你的朋友、你的闺密,还可能是一本书、几句话。当袁学海掉进命数的深渊,感到孤独、无助和绝望时,是云谷禅师的一席话,托起了他,让他的人生开始反转。而我在人生低谷时,是《了凡四训》托着我,才没有向下坠落。
如今,我决定写一本书,将自己读《了凡四训》的心得以一种感性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以《了凡四训》为基础,虚构了一些场景、细节,也加入了很多自己真实的经历和感悟。
在该书即将完稿之时,回想起童年时的急躁、任性,年轻时的怨念、“躺平”,中年时的焦虑、恐惧,以及认知转变的点点滴滴,不禁感慨万千。
千言万语凝成一句话:命运从来就不是从外面走进来的,而是从内心走出去的,倘若心不受束缚,人生就不会设限。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活出心底的勇气、正义和良知,活出活色生香的自己。
正文
**章 一个很“丧”很怪的南方人
墙上一道枯槁的影子
雨后的北京城,湛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空气中带着一丝甜味。穿过安定门内一条幽深的小巷,在两排古槐树的掩映下,坐北朝南,一座气势恢宏的大门映入眼帘,这便是著名的“集贤门”。
迈过这道门,就跨进了天下读书人仰慕的国子监。
国子监聚集了大明王朝**秀的人才,能够来此深造,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事情,而从这里走出去的人则意味着前程似锦—— 要么留京,在国家机关担任要职;要么到地方做官,主宰一方。拥有如此美好的未来,怎么能不让人激动、兴奋和自豪?
然而,在这些自我饱满、明亮,充满朝气与活力的个体中,却有一个很“丧”的南方人,他就像日本动漫**宫崎骏《千与千寻》中的无脸男:一张脸似白板,没有血色、没有表情、麻木不仁;眼神空洞、呆滞,精神萎靡;身体仿佛被抽掉了脊梁骨,干瘪瘪、软塌塌、无所依,幽灵般游荡在校园内。
这个人叫袁学海,浙江嘉善人。
袁学海不仅很“丧”,而且还很怪。他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怕别人进他的房间,触碰他的东西,尤其怕别人坐在他的床上。每次自己不小心摸到稍微带点灰尘的东西后都要洗手,否则便万分难受。一天,脏兮兮的古槐树垂下一条青虫,俗称“吊死鬼”,不幸被他的手碰到,他大惊失色,痉挛般冲回房间,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用清水将手洗了又洗。面对袁学海怪异的反应,同学们莫名其妙,面面相觑。
这件事过去几天后,一个晚上,当人们再次谈论起那天发生的“吊死鬼事件”时,一位同乡说,人的性格是会变的,过去袁学海并不是这样。在老家嘉善时,他很有活力,只不过那活力有点令人讨厌。那时他特别喜欢说话,尤其喜欢自我吹嘘。每次与同学聊天时,总是抢风头,别人连句话都插不上,而且性情浮躁,动不动就生气、发怒。
当大家议论得正起劲时,突然,一位同学大叫一声:
“不好,你们最近看见他了吗?”这时大家才发现袁学海失踪了,很多天没有看见他的踪影。莫非他一时想不开干出什么傻事?但愿他在自己房间里!众人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急急忙忙赶到袁学海的住处。只见黑暗的屋子里一灯如豆,宛如皮影戏一般在墙上映照出一个人影——袁学海枯坐在室内,一动不动,像一尊木雕泥塑。
“他好像在打坐,看上去很平静。”一位同学低声说道。
“不,你瞧,他双腿蜷曲,两只眼睛似睁似闭,胧胧然,了无生机,这是我见过的最自闭、最颓丧、最绝望的人了。”有同学说。
“是呀,一个人要绝望到什么程度,才会像这样宅在家中,切断与外部世界的一切联系,真是‘哀莫大于心死’。”
另一个同学回应道。
袁学海活成了墙上一道枯槁的影子,同情之余,人们心头不由得生起一团疑云:袁学海经历了什么,在风华正茂的年龄却失去了活力?他究竟遭遇了怎样的心理危机,才会如此封闭,心如死灰?
中信书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中信书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美好的思想和生活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 了凡四训 的心理学解读 涂道坤 著 心理学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打开微信,扫一扫

或搜索微信号:citicbooks-wx
中信书店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