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林出版社旗舰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译林出版社旗舰店
本店铺为译林出版社自营店铺,正品保障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人文与社会译丛 精编版12册

29.00 - 575.00
运费: ¥ 0.00-20.00
库存: 537 件
人文与社会译丛 精编版12册 商品图0
人文与社会译丛 精编版12册 商品图1
人文与社会译丛 精编版12册 商品图2
人文与社会译丛 精编版12册 商品图3
人文与社会译丛 精编版12册 商品图4
人文与社会译丛 精编版12册 商品图5
人文与社会译丛 精编版12册 商品图6
人文与社会译丛 精编版12册 商品图7
人文与社会译丛 精编版12册 商品图8
人文与社会译丛 精编版12册 商品图9
人文与社会译丛 精编版12册 商品图10
人文与社会译丛 精编版12册 商品图11
人文与社会译丛 精编版12册 商品图12
人文与社会译丛 精编版12册 商品缩略图0 人文与社会译丛 精编版12册 商品缩略图1 人文与社会译丛 精编版12册 商品缩略图2 人文与社会译丛 精编版12册 商品缩略图3 人文与社会译丛 精编版12册 商品缩略图4 人文与社会译丛 精编版12册 商品缩略图5 人文与社会译丛 精编版12册 商品缩略图6 人文与社会译丛 精编版12册 商品缩略图7 人文与社会译丛 精编版12册 商品缩略图8 人文与社会译丛 精编版12册 商品缩略图9 人文与社会译丛 精编版12册 商品缩略图10 人文与社会译丛 精编版12册 商品缩略图11 人文与社会译丛 精编版12册 商品缩略图12

商品详情

书名书号丛书名定价作者译者作者简介内容简介
风险社会:新的现代性之路9787544770620人文与社会译丛68[德国]乌尔里希•贝克张文杰 何博闻乌尔里希•贝克(1944—2015),德国著名社会学家,生前为慕尼黑大学社会学教授,同时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和巴黎人文之家基金会(FMSH)任教。贝克是“风险社会”理论的主要提出者和奠基者,并与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和斯科特•拉什共同提出了“第二现代性”的观念,力图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间开辟出“第三条道路”。贝克的主要学术兴趣在于现代社会的转型,其专业领域涉及政治社会学、科学社会学、技术社会学和环境社会学,并提出了风险社会、第二现代性、自反性现代化、世界主义等若干重要概念。其代表作有:《风险社会》(1986)《反毒物》(1991)《生态启蒙》(1992)《风险时代的生态政治》(1994)《什么是全球化?》(1997)《世界主义的观点》(2004)《世界风险社会》(2007)。本书把当前的现代性诊断为“风险社会”,其主要特征在于,人类面临着生存的风险,而这种风险正是由工业社会所制造的。我们身处其中的社会充斥着组织化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尤其令人不安的是,风险的制造者以风险的承受者为代价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贝克认为,西方社会中的主导性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不仅卷入了风险制造,而且参与了对风险真相的掩盖。贝克力倡自反性现代化,其特点是,既洞察到现代性中理性的困境,又试图以理性的精神来治疗这种困境。
善的脆弱性:古希腊悲剧与哲学中的运气与伦理(修订版)9787544771672 人文与社会译丛158[美国]玛莎·C.纳斯鲍姆徐向东  陆萌玛莎C.纳斯鲍姆
(Martha Craven Nussbaum,1947— )
“新斯多亚派”政治学家和道德哲学家。1975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先后任教于哈佛大学和布朗大学,现为芝加哥大学“恩斯特·弗洛因德杰出服务讲席”法学和伦理学教授,曾任美国哲学协会中部分会主席。著有《善的脆弱性》、《培养人性》、《诗性正义》等。2016年获“京都奖·艺术与哲学奖”,2017年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委派她讲授“杰斐逊讲座”,这是美国联邦政府对人文社科领域的最高嘉奖。

善,为什么不能保护我们,免遭恶的侵袭?善的脆弱性到底是一种缺陷,还是一种黄金般的品质?纳斯鲍姆将带领 我们,探究善的真谛,洞察人性本质。
正义之士常常面对如下困境:他们一心追求善和公正,却因为外部因素的干扰,需要在个人的繁盛上做出妥协,甚至彻底否定自我。《善的脆弱性》直面这一道德困境,通过对古希腊文学和哲学文本的探讨,最终拒斥了柏拉图关于善能够保护人类免受恶之侵袭的观念,站在了古希腊悲剧家和亚里士多德一边,认为善的脆弱性正是实现善的关键所在。本书令纳斯鲍姆一举成名,不仅为她在学术界获得无数称誉,也将她的影响力拓展到公共领域。
传统的发明9787544780223人文与社会译丛75[英国]埃里克·霍布斯鲍姆,[英国]特伦斯·兰杰顾杭,庞冠群埃里克·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1917—2012),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享誉国际的近代史大师,“巴尔赞奖”得主,不列颠学院成员、皇家文学学会成员,美国艺术与科学院荣誉成员,曾任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崛起、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主要著作有“年代四部曲”、《民族与民族主义》等。
特伦斯·兰杰(Terence Ranger,1929—2015),英国著名非洲史学家,不列颠学院成员,曾任教于牛津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津巴布韦史。
许多我们认为由来已久的传统,实际上都是相当晚近的发明。
本书探索分析了这一发明过程的诸多案例,包括苏格兰和威尔士“民族文化”的形成、19和20世纪英国皇家仪式的演进、殖民时期印度和非洲参与帝国仪式的起源,以及欧洲大陆试图发展人民自己的反传统的努力。本书涉及的内容广泛,深入研究仪式和符号,展现了过去与现在的复杂互动。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9787544740586人文与社会译丛88简·雅各布斯金衡山 简·雅各布斯1916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斯克兰顿。高中毕业后,她来到纽约。纽约形形色色的工作区域深深地吸引着她,于是,她开始作为自由撰稿人写作关于这些地方的文章。1952年,她成为《建筑论坛》的助理编辑。她被分配去报道城市的改造计划,但她发现,这些正在施工中或已完成的计划,不仅无趣、不安全、没有活力,而且对城市经济的影响也是负面的。由此,她对正统规划理念愈加怀疑。1956年,她就此在哈佛大学发表了一个演讲;这次演讲后来发展为在《财富》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名为《市中心为人民而存在》;再后来,又发展为《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出版于1961年。
 雅各布斯在纽约、多伦多等地积极参与城市发展相关事务,为城市规划和住房政策改革建言献策。她的主要作品还有《城市经济》(1969)、《城市与国家财富》(1984)及《生存系统》(1993)等。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自1961年出版以来,即成为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领域的经典名作,对整个世界范围内有关都市复兴和城市未来的争论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
 雅各布斯以纽约、芝加哥等美国大城市为例,以充满激情的文字,深入考察了都市结构的基本元素,以及它们在城市生活中发挥功能的方式。是什么使得街道安全或不安全?是什么构成了街区,它在更大的城市机体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有些街区仍然贫困,有些街区却获得新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雅各布斯具体阐释了城市的复杂性及其发展取向,也为评估城市的活力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
 “尽我们所能去理解城市的生态,这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雅各布斯的杰作是一部以人为本治理城市的蓝图。时至今日,它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学做工: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45周年纪念版)9787544790055人文与社会译丛78[英国]保罗·威利斯秘舒,凌旻华保罗•威利斯(Paul Willis),英国当代具有跨领域影响力的社会人类学家之一,曾任教于基尔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是《民族志》杂志创办人兼高级编辑。1977年出版《学做工》,奠定了他在民族志、教育社会学和人类学领域的“突破性”人物的历史地位,其学术研究深刻影响了近半个世纪以来社会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的发展。《学做工》是20世纪社会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的经典著作之一。第一部分是生动通俗的民族志的深度描写,第二部分是精辟透彻的理论分析。作者通过展现一个工业城镇里12个出身工人阶级家庭的男孩从毕业前18个月到工作后半年这段时期内的学习生活经历,向我们解释了工人阶级子弟之所以继承父业,不仅是社会结构性因素再生产的结果,更是他们对学校主流文化做出反叛的一种反讽性的文化生产过程的结果。
本书英文版自1977年出版以来,被译介为芬兰语、德语、法语、瑞典语、日语和西班牙语等,影响深远。2013年,本书中文版出版,在学界引起热烈反响。2022年,“45周年纪念版”出版,收录作者分别于《学做工》出版25周年、40周年撰写的评论文章,以及专门为中国读者撰写的新版前言,有助于读者在新时代继续阅读《学做工》。
临床医学的诞生(临床医学不是被发明出来的,而是有待于被发现;米歇尔•福柯颠覆性重构现代医学诞生历史)9787544790109人文与社会译丛65 [法国] 米歇尔•福柯刘北成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
20世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法国哲学家、社会思想家。对包括精神病学、疯癫史、性、临床医学等在内的人文科学诸领域进行了广阔而卓越的研究,《精神病与人格》《词与物》《古典时代疯狂史》《性史》《临床医学的诞生》等著作对于当代人文科学的研究都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国际影响。

刘北成(1949— )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学术专长为世界近代史、西方思想史、史学理论。著有《福柯思想肖像》《本雅明思想肖像》,译有《疯癫与文明》《规训与惩罚》《合法化危机》《社会权力的来源》等。

《临床医学的诞生》是米歇尔•福柯的一部医学史研究专著,探讨现代意义上的医学,也就是临床医学的诞生的历史。作者以18、19世纪众多著名的临床医学家的著作和各种相关领域的文献为依据,从历史和批评的角度研究了医学实践的可能性和条件,描绘了医学科学从对传统医学理论的绝对相信转向对实证观察的信赖,从封闭式的治疗转向开放式的治疗,从而导致在临床诊断中诸如征候、症状、言语、病人、病体、环境等一系列因素和其相互关系的重新组合,及医学认识的深刻改造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
现代性的后果:修订版9787544788465人文与社会译丛58[英国]安东尼·吉登斯田禾安东尼·吉登斯男爵(Baron Anthony Giddens,1938—  ),英国思想家、社会学家,当代社会学领域卓有贡献、引用率极高的学者之一。曾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院长、布莱尔政府智囊,政体出版社(Polity Press)创始人之一。一生著述丰富,代表作有《现代性的后果》《社会的构成》《民族国家与暴力》《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现代社会为何不同于传统社会?这种差异的底层机制是什么?为了解答这些问题,吉登斯在本书中为现代性的制度变革提供了一套全新的阐释框架,展示出人们对时间、空间、信任和个人亲密关系等概念的理解和使用,已然随着现代性的出现而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此也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现代世界的面貌。
吉登斯提醒读者,我们正生活在一个“高度现代性”的时代,现代性的到来所引发的后果已经呈现出激进化的态势。只有理解了现代性制度和全球化的诸多维度及其背景下社会运动所具有的可能性,我们才能真正参透现代社会,审慎地处理现代性的挑战,进而迈向具有现实意义的“乌托邦”未来。

灾异手记:人类、自然和气候变化(比尔•盖茨的气候对谈人,普利策奖得主的首发之作)9787544793438人文与社会译丛58[美国]伊丽莎白·科尔伯特何恬伊丽莎白•科尔伯特(Elizabeth Kolbert,1961—  ),美国记者,《纽约客》特约撰稿人和环境评论员。常年行走在世界环境变化的报道一线,以惊心动魄的文字和严谨科学的考据,为世人传来冰川消融、物种灭绝和气候变迁的消息。因收录在《灾异手记》中的“全球变暖”系列报道获美国全国期刊奖,因《大灭绝时代》获普利策非虚构作品奖。她与比尔•盖茨和阿尔•戈尔一起,位列我们这个时代重要的环境观察员和行动者。我们的世界正在因为人类的活动变暖,其迹象已不容忽视,其灾难性后果也使得行动变得刻不容缓。
普利策奖得主、《纽约客》特约撰稿人伊丽莎白•科尔伯特用一线的报道和科学的数据,从极北之地、海滨城市、深山野林和科研机构传来了气候灾难的确凿信息:永冻土在升温,冰川在消融,海洋在酸化,物种在迁徙。忧心忡忡的科学家群体已经达成一致意见,然而普通民众尚未警醒。
本书自出版以来,与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一道改变了人类对全球变暖的认知,促使各国政府和社会团体展开行动,也激励着有觉悟的个体践行更环保的生活,它因此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寂静的春天》。
现代性与大屠杀(增订版)9787544793926人文与社会译丛78齐格蒙·鲍曼杨渝东 史建华齐格蒙·鲍曼(1925—2017),当代世界著名的社会学家与哲学家之一,“后现代主义”概念的主要创造者。出生于波兰,曾任华沙大学社会学系教授,1968年离开波兰,前往以色列,后于1971年移居英国,在利兹大学执教终身。作为一名社会理论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现代性与大屠杀、后现代消费主义以及流动的现代性。主要著作有《现代性与大屠杀》(1989)、《社会学之思》(1990)、《后现代性及其缺憾》(1997)、《流动的现代性》(2000)以及《流动的爱》(2003)等。《现代性与大屠杀》是一部反思现代性的力作。鲍曼认为,大屠杀不只是犹太人历史上的一个悲惨事件,也并非德意志民族的一次反常行为,相反,它是现代性本身的固有可能。科学的理性计算精神,技术的道德中立地位,社会管理的工程化趋势,正是这些现代性的本质要素,使得像大屠杀这样灭绝人性的惨剧成为设计者、执行者和受害者密切合作的社会集体行动。从极端的理性走向极端的非理性,从高度的文明走向高度的野蛮,看似悖谬,实则有着逻辑的必然。而拯救之途也许就在于:在任何情况下,个体都需要无条件地承担起他的道德责任。
正义诸领域:为多元主义与平等一辩9787544793797人文与社会译丛98迈克尔·沃尔泽褚松燕迈克尔·沃尔泽
    当代著名政治哲学家,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大学任教,现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社会科学学院的终身教授。作为复合平等的倡导者,以对分配正义的研究而闻名。主要著作包括《正义诸领域》《义务》《政治行动》《正义与非正义战争》《激进诸原则》《论宽容》等。沃尔泽与泰勒、麦金太尔等人一道,对当代思想界重拾共同体的价值发挥了重要作用。
    《正义诸领域》是从分配的角度对正义所做的研究。作者认为,在任何社会,正义都存在于社会诸善的分配之中,而不同的物品意味着不同的分配原则。作者顺次研究了成员资格、安全与福利、商品、官职、艰苦劳动、教育、闲暇等一系列重要因素,归纳与证明了三种不同的分配原则,即市场交换、需要与应得。不同的物品应遵循不同的分配原则,这便是作者所说的多元的正义、复合的平等。
大西洋的跨越:进步时代的社会政治9787544785808人文与社会译丛128丹尼尔·T. 罗杰斯吴万伟丹尼尔·T. 罗杰斯(Daniel T. Rodgers),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教授,讲授美国文化和思想史、比较和跨国界视野中的美国历史等。《大西洋的跨越:进步时代的社会政治》(1998)曾获美国历史协会的比尔奖、美国历史学家组织的霍利奖。他的著作还包括《1850—1920年美国工业时代的职业道德》(1978)、《受到挑战的真理:独立以来的美国政治关键词》(1987)、《断裂的时代》(2011)、《山巅之城: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世俗布道》(2018)等。《大西洋的跨越》着眼于大西洋两岸在社会政策方面的相互联系、交流和竞争,讲述在西方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人们如何努力弥补过度放任的资本主义带来的破坏。从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到1942年伦敦《贝弗里奇报告》,从两次世界大战到罗斯福新政,史料丰富翔实,生动记录了各种关系民生的社会政策尝试,包括社会保险、城市规划、市政服务、乡村教育和住房改革等方面。视野不仅跨越大西洋,而且涉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始终把握国家间交流互动的脉络,打破了思想上固有边界的限制。
技术与时间(修订合卷本)9787544798884 人文与社会198[法国]贝尔纳·斯蒂格勒裴程 等贝尔纳·斯蒂格勒(1952—2020)

法国著名哲学家德里达的学生和好友。曾任巴黎国际哲学院教导主任、贡比涅技术大学技术认识、技术组织和技术体系研究中心主任、法国音像研究所副主任,曾指导过应用于文本、图像和声音的数字技术领域的多项研究。他的哲学著作《技术与时间》系作者在德里达指导下,积十多年的研究和教学成果而成的鸿篇巨作,被认为是20世纪末法国哲学界代表作品之一。
《技术与时间》是法国当代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所著《技术与时间》系列前三卷之合集,系作者在德里达指导下,积十多年的研究和教学成果而成的鸿篇巨著,开创了当代技术和时间哲学的一个新方向,被认为是20世纪末法国哲学界代表作品之一。
本书从人类固有的“缺陷存在”和“代具性”这两个品质出发,对技术与时间在人类本性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重新讨论,从而建立技术与时间二者和人的本性之间新的关系;并从现代技术发展的角度,对人类之本提出了新的见解;对人类原有的特定记忆、种族记忆及个体记忆逐渐为新生的机器记忆所取代的社会现状,进行了深刻反思;也描述了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视听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的广义上的“存在”所造成的影响。


译林出版社旗舰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译林出版社旗舰店
本店铺为译林出版社自营店铺,正品保障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人文与社会译丛 精编版12册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