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旗舰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科学出版社旗舰店 微信认证
科学出版社秉承多年来形成的“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和“严肃、严密、严格”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始终坚持为科技创新服务、为传播与普及科学知识服务、为科学家和广大读者服务的宗旨。
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你可以使用微信联系我们,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药理学(第四版)(高职高专)

38.70
运费: ¥ 0.00-18.00
药理学(第四版)(高职高专) 商品图0
药理学(第四版)(高职高专) 商品图1
药理学(第四版)(高职高专) 商品图2
药理学(第四版)(高职高专) 商品图3
药理学(第四版)(高职高专) 商品缩略图0 药理学(第四版)(高职高专) 商品缩略图1 药理学(第四版)(高职高专) 商品缩略图2 药理学(第四版)(高职高专) 商品缩略图3

商品详情

书名:药理学(第四版)(高职高专)
定价:49.0
ISBN:9787030485700
作者:徐红
版次:1
出版时间:2016-12

内容提要:
本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是在 2012年第3版基础上,借鉴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课程改革成果及教材使用者的反馈意见而组织修订的。教材共分19章,系统地介绍了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介绍药物的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用药注意事项、禁忌证及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内容。教材采用文字叙述与图表相结合,内容简洁,主次分明,深浅适宜。章节前设有学习目标,正文中插入了链接、用药警戒、案例、数字化教学资源,并特别设置了考点提示和目标检测,可为学生学习和参加执业资格考试提供帮助。

目录:
目录
第1章总论(1)
第1节绪言(1)
第2节药物效应动力学(4)
第3节药物代谢动力学(12)
第4节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21)
第2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物(26)
第1节概述(26)
第2节拟胆碱药(31)
第3节抗胆碱药(36)
第4节拟肾上腺素药(42)
第5节抗肾上腺素药(50)
第3章麻醉药(57)
第1节局部麻醉药(57)
第2节全身麻醉药(59)
第4章中枢神经系统药(64)
第1节镇静催眠药和抗惊厥药(64)
第2节抗癫痫药(69)
第3节抗精神失常药(74)
第4节抗帕金森病药和治*阿尔茨海默病药(84)
第5节镇痛药(89)
第6节解热镇痛抗炎药(96)
第7节中枢兴奋药与促大脑功能恢复药(105)
第5章心血管系统药(110)
第1节抗高血压药(110)
第2节抗心律失常药(121)
第3节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129)
第4节抗心绞痛药(137)
第5节调血脂药(142)
第6章利尿药和脱水药(148)
第1节利尿药(148)
第2节脱水药(154)
第7章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158)
第1节镇咳药(158)
第2节祛痰药(159)
第3节平喘药1?61)
第8章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167)
第1节抗消化性溃疡药(167)
第2节助消化药(172)
第3节止吐药及胃肠动力药(173)
第4节泻药和止泻药(174)
第5节肝胆疾病用药(177)
第9章抗过敏药(182)
第1节组胺受体拮抗药(182)
第2节钙盐(184)
第10章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187)
第1节促凝血药和抗凝血药(187)
第2节抗贫血药(193)
第3节血容量扩充药(196)
第4节促白细胞增生药(197)
第11章糖类、盐类及酸碱平衡调节药(203)
第1节糖类(203)
第2节盐类(203)
第3节酸碱平衡调节药(205)
第12章子宫收缩药及舒张药(208)
第1节子宫收缩药(208)
第2节子宫舒张药(210)
第13章激素类药物(213)
第1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213)
第2节甲状腺激素和抗甲状腺药(221)
第3节降血糖药(227)
第4节性激素类药与抗生育药(235)
第14章维生素类药物(245)
第1节水溶性维生素(245)
第2节脂溶性维生素(246)
第15章抗微生物药(251)
第1节抗微生物药概论(251)
第2节β-内酰胺类抗生素(255)
第3节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和万古霉素类(264)
第4节氨基苷类和多黏菌素类(268)
第5节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273)
第6节合成抗*药(276)
第7节抗结核病药和抗麻风病药(284)
第8节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289)
第9节消毒防腐药(294)
第16章抗寄生虫病药(298)
第1节抗疟药(298)
第2节抗阿米巴病药与抗滴虫病药(301)
第3节抗血吸虫病药与抗丝虫病药(302)
第4节抗肠蠕虫病药(303)
第17章抗恶性肿瘤药(308)
第1节抗恶性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分类(308)
第2节细胞增殖周期动力学(309)
第3节抗恶性肿瘤药的主要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309)
第4节常用抗恶性肿瘤药(310)
第5节抗恶性肿瘤药的应用原则(315)
第18章影响免疫功能药物(319)
第1节免疫抑制药(319)
第2节免疫增强药(321)
第19章解毒药(325)
第1节有机磷酸酯类中毒解毒药(325)
第2节金属和类金属中毒解毒药(327)
第3节氰化物中毒解毒药(328)
第4节灭鼠药中毒解救药(329)
第5节蛇毒中毒解毒药(331)
实践教程(333)
第*部分药物的一般知识(333)
第二部分处方和医嘱的一般知识(337)
第三部分常用实验动物的捉拿和给药方法(339)
第四部分药理学实验(341)
参考文献(358)
药理学(高职、高专)教学基本要求(359)
目标检测参考答案(367)

在线试读:
第1章 总论
第1节 绪言
一、药物和药理学的概念
药物(drug)是指作用于机体用于预防、诊断、治*疾病或用于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根据来源可分为天然药物、合成药物和基因工程药物三类。药物和毒物之间并无严格界线,用药不当不仅对机体无利,甚至引起毒性反应。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药效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药动学)两个方面。前者是阐明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原理,后者是阐明药物在机体内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过程,以及药物效应和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药理学是在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医学的基础上研究药物的作用,并为临床学科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所以,药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
药理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阐明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和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为研究、开发新药提供线索;为阐明生物机体的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现象,推动生命科学发展提供重要资料。
二、药理学发展史
从远古时代起,人类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药物方面的知识和防病治病的经验,其中有不少流传至今,如大黄导泻、麻黄止喘、柳皮退热等,但对药物治*疾病还缺乏科学的认识。药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与现代科技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传统本草学阶段
古代的药物学著作称为本草学,是因为药物中草木类药占绝大部分。我国*早的药物学著作是《神农本草经》,著书于公元一世纪前后,共收载药物 365种,并按其作用和毒性进行了分类,这也是世界上*早的药物学著作之一。唐代,本草学有20余种,其中的《新修本草》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第*部由政府颁发的药物法典性书籍(药典),记载药物 884种。而明代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是一部世界闻名的药物学巨著,全书52卷,约190万字,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植物类药1195种,动物类药 340种,矿石类药357种,插图 1160帧,药方11000余条。已被译成日、法、朝、德、英、俄、拉丁 7种文本,成为世界性经典药物学文献。
(二)近代药理学阶段
在 18世纪,化学学科和生理学的迅速发展为药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19世纪初实验药理学的创立标志着近代药理学阶段的开始。
化学的发展把植物药从古老的、成分复杂的粗制剂发展为化学纯品。例如,德国药师 F.W. Serturner首先于1803年从罂粟中分离提纯吗啡,随后士的宁、咖啡因、奎宁、阿托品等生物碱相继问世。此外,生理学的兴起对药理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19世纪,生理学家建立了许多实验生理学的方法,并用来观察植物药和合成药对生理功能的影响。1819年 F.Magendie用青蛙实验确定了士的宁的作用部位在脊髓。这些工作为药理学创造了实验方法,此后,催眠药、解热镇痛药和局部麻醉药等大量被应用于临床。德国R. Buchheim建立了第*个药理实验室,使药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三)现代药理学阶段
现代药理学阶段大约从20世纪初开始,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及改造天然有效成分的分子结构作为新的药物来源,发展新的、更有效的药物成为这个时期药物研究的突出特点。
1909年,德国 P.Ehrlich发现砷凡纳明可以治*梅毒,开创了应用化学药物治*传染病的新纪元;1940年,英国H.W.Florey在A.Fleming研究的基础上提取出了青霉素,使化学治*进入抗生素时代;20世纪中叶,自然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新药研究与开发提供了理论、技术和方法,使药理学的研究从原来的系统、器官水平发展到细胞、亚细胞及分子水平,对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也逐步深入。近几十年来,随着其他学科的发展,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药理学的发展更加迅速,现已形成许多各具特色的分支学科及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而形成的边缘交叉学科,如分子药理学、临床药理学、行为药理学、精神药理学、免疫药理学、遗传药理学、生化药理学、量子药理学等。药理学已由过去的经典药理学,逐步发展成为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等多学科密切相关的综合学科。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新药开发和新理论的研究方面均取得了飞速发展,不仅药品品种和产量大幅度增长,质量不断提高,而且在研究寻找新药及发掘祖国医药遗产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从青蒿中提取的抗疟药青蒿素、从延胡索中提出并人工合成延胡索素、从砒霜中提取的三氧化二砷、研制成功复方丹参滴丸等,这些成就为世人所瞩目,为现代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其中,青蒿素的主要研究者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三、学习药理学的目的和方法
药理学是护理、临床医学及其他医学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学习药理学的目的在于掌握、理解各类药物的基本作用和临床应用,了解各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以便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能更好地发挥药物作用,减少不良反应。
1.密切联系基础医学知识 有针对性地复习和联系相关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有助于理解和掌握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
2.掌握药物的特点 根据药物分类及代表药,掌握每类药物中代表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及各类药物的共性,运用归纳比较法找出每个药物的个性特点加以记忆,并正确选用药物。
3.认识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全面掌握药物的治*作用和不良反应,力求做到安全用药、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4.重视药理学实验 药理学实验不仅可以验证药理学理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既有利于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新药开发与研究
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已生产的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的适应证或制成新的复方制剂,也按新药管理。新药研究和开发是非常严格而复杂的过程,是不断发现和提供安全、高效和适应疾病谱的新药的源泉,对保障人民健康和发展国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医药工业的发展,提高了新药研制水平,加快了新药开发速度。
新药研究可分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和售后研究。临床前研究除药学研究外,还要进行系统的动物实验研究及急慢性毒性观察,同时要测定药物在动物体内的药动学动态变化,并经药物管理部门的初步审批后才能进行临床研究。新药的临床研究可在正常的和有病的人体进行,以研究药物对人体的作用和作用规律,对新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并推荐临床给药剂量。新药在经过临床试验后,方可批准生产、上市。
目标检测
1.研究机体对药物作用的科学称为
A.药物学 B.药效学
C.药物化学 D.药动学
E.配伍禁忌
2.可作用于机体,用于预防、治*、诊断疾病和用于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称为
A.药物 B.制剂
C.剂型 D.生物制品
E.生药
3.药理学是研究
A.药物效应动力学
B. 药物代谢动力学
C. 药物的学科
D.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与原理
E. 与药物有关的生理科学(徐红)
中英文对照
药物drug药理学pharmacology 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第2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是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
一、药物作用
药物作用(drug action)是指药物与机体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药物导致效应的初始反应;药物效应(drug effect)是指继发于药物作用之后的生理、生化功能或形态的变化。药物作用是动因,效应是结果,但由于两者意义相近,故常相互通用。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1. 兴奋作用 凡能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增强的作用称为兴奋作用(excitation action),如心率加快、酶活性增强、胃酸分泌增加等。
2. 抑制作用 凡能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减弱的作用称为抑制作用(inhibition action),如肌肉松弛,腺体分泌减少、酶活性降低等。
在一定条件下,药物的兴奋和抑制作用可相互转化,如中枢神经兴奋过度时,可出现惊厥,长时间的惊厥又会转为衰竭性抑制(超限抑制),甚至死亡。有些药物的兴奋和抑制作用并不是单一出现的,在同一机体内药物对不同的器官可以产生不同的作用,如肾上腺素对心脏呈现兴奋作用,而对支气管平滑肌则呈现舒张作用。
(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
1. 局部作用与吸收作用 局部作用(local action)是指药物被吸收入血之前,在用药局部所产生的作用,如碘酊和乙醇的皮肤消毒作用、局部麻醉药(局麻药)的局部麻醉作用。吸收作用(absorption action)也称全身作用(systemic action),是指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随血流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所呈现的作用,如卡托普利的降血压作用、阿司匹林的解热镇痛作用。
2.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多数药物在一定剂量下,对某组织或器官产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组织或器官的作用不明显或无作用,此称为药物的选择作用(selectivity),如治*量的地高辛对心脏的作用。
药物的选择作用是临床选择用药的基础,大多数药物都有各自的选择作用,在临床选择用药时,尽可能选用那些选择性高的药物。但药物选择性一般是相对的,这与药物剂量有关。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其作用范围逐渐扩大,选择性则逐渐降低,如尼克刹米在治*剂量时可选择性兴奋延髓呼吸中枢,剂量过大时,可广泛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甚至引起惊厥。所以,临床用药时,既要考虑药物的选择作用,还应考虑用药剂量。
3. 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 药物直接作用于组织或器官引起的效应称为直接作用(direct action),也称原发作用(primary action);而由直接作用引发的其他作用称为间接作用(indirect action),又称继发作用(secondary action)。例如,强心苷能选择性的作用于心肌,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增加衰竭心脏的排血量,此作用为强心苷的直接作用。在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的同时,可反射性提高迷走神经的兴奋性,使心率减慢,此作用为强心苷的间接作用。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药物既有防治疾病的作用,也可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危害,故药物作用具有两重性。
1.防治作用 凡符合用药目的或能达到防治疾病效果的作用,称为防治作用。根据治*目的不同可分为如下几种。
(1)预防作用(preventive action):用药目的在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如接种疫苗预防疾病的发生、使用维生素 D预防佝偻病等。
(2)对因治*(etiological treatment):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也称治本。例如,抗生素抑制或杀灭体内致病微生物,消除病因,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3)对症治*(symptomatic treatment):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疾病症状或减轻患者痛苦,也称治标。例如,应用解热镇痛药可使高热的患者体温降至正常,起到缓解症状作用。
一般来说,对因治*比对症治*更为重要,但在某些情况下对症治*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对病因未阐明暂时无法根治的疾病,或治*某些诊断未明的危重急症如休克、高热、疼痛、惊厥、心力衰竭时,对症治*比对因治*更为迫切,这对维持重要的生命指征,为对因治*赢得时机非常重要。因此,临床药物治*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的原则。
2. 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患者带来痛苦或危害的反应称为不良反应。少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较难恢复,称为药源性疾病( drug-induced disease),如注射庆大霉素引起的神经性耳聋,肼屈嗪引起的红斑性狼疮等。多数不良反应是药物固有的效应,且与药物剂量有关,因此是可以预知的。
20 世纪发生在全世界的重大药害事件
世界卫生组织于20世纪70年代指出,全球死亡患者中有1/3并不是死于自然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从此,药害的严重性与普遍性开始公开于全世界人民的面前。仅1922 ~ 1979年,国外报道的重大药害事件就有20 起左右,累计死亡万余人,伤残数万人。例如,合系药物与肢端疼痛病、磺胶制剂与1肾衰竭、氨基比林与白细胞减少症、黄热病疫苗与病毒性肝炎、二棋二乙基锡与中毒性脑炎综合征、三苯乙醇与白内障、氯棋要喳与亚J急性脊髓视神经病、孕激素与女婴外生殖器男性化、己烯雌酣与少女阴道癌、沙利度接与"海豹畸形"等重大药害事件。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为加强药品的上市后监管,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及时、有效控制药品风险,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并于2010年12月13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发现的可疑药品不良反应病例的报告程序、报告范围和报告时限要求等。一般病例实行逐级、定期报告,应在发现之日起3个月内完成上报工作。发现新的或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应于发现之日起15日内报告,其中死亡病例须及时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
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制度,成立监测机构或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工作。临床医生在临床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事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若发现可能与所用药品有关的不良反应,应详细记录、调查、分析、评价、处理,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按规定上报,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1)副作用(side effect):是指药物在治*剂量时所产生的与治*目的无关的作用。产生副作用的药理基础是药物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如麻黄碱在解除支气管哮喘的同时,也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并引起失眠。为了减轻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可同时应用与副作用相反的药物,如麻黄碱和镇静催眠药物配伍。副作用是在治*剂量时发生的,是药物自身固有的作用,多数较轻微且可预料。
治*作用和副作用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如阿托品有松弛平滑肌和抑制腺体分泌的作用,用于胃肠绞痛时,松弛平滑肌的作用为治*作用,而抑制唾液腺分泌引起口干则为副作用;反之,用其作麻醉前给药时,其抑制腺体分泌作用则为治*作用,松弛平滑肌的作用为副作用。
(2)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是指用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而引起的对机体的危害性反应。一般是可以预知的,也是可以避免的。例如,应用肝素过量引起自发性出血、组织渗血,可用鱼精蛋白对抗。
毒性反应还可根据中毒症状发生的快慢,分为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和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ity)。前者是指一次或突然使用过量,立即引起危及机体、生命功能的严重反应,如强心苷过量致心脏中毒,严重时可以致死。后者由于反复长时间用药,进入体内的药量超过排出的量所引起,如应用药物引起的肝、肾损害。致癌(carcinogenesis)、致畸胎(teratogenesis)、致突变(mutagenesis)反应(又称三致反应)也属于慢性毒性范畴。
药物性耳聋
药物性耳聋指的是使用某些药物治*疾病或人体接触某些化学制剂所引起的耳聋。在我国,由于尚未制定禁止和限制使用耳毒性药物的法律法规,药物爱聋已成为我国聋哑儿童的主要发病原因。统计表明,在我国的聋哑儿童中有ω% 是由于用药导致的,人数多达100多万,还在以每年2万~4万人的速度递增。能诱发药物性耳聋的药物称之为耳毒性药物。主要是抗生素致聋,其中氨基爷类抗生素(常见药品有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占80% 。
科学出版社旗舰店店铺主页二维码
科学出版社旗舰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科学出版社秉承多年来形成的“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和“严肃、严密、严格”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始终坚持为科技创新服务、为传播与普及科学知识服务、为科学家和广大读者服务的宗旨。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

药理学(第四版)(高职高专)

手机启动微信
扫一扫购买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扫一扫购买

打开微信,扫一扫

或搜索微信号:sciencepress-cspm
科学出版社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藏到微信 or 发给朋友

1. 打开微信,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2. 点击右上角图标

点击右上角分享图标

3.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