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之间:不假思索的决断力(全新修订中文版)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著 企业管理 中信出版社图书 正版
运费: | ¥ 0.00-15.00 |
库存: | 110 件 |
商品详情
如何运用直觉,在2秒间做出成功决策
重塑决策思维,避免决策失误,提升决策效率
畅销经典《异类》《引爆点》作者口碑力作
全新修订中文版
书名:眨眼之间:不假思索的决断力(全新修订中文版)
定价:69元
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20-09
页码:320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ISBN:9787521720013
※如何运用直觉,在2秒间做出成功决策
重塑决策思维,避免决策失误,提升决策效率
畅销经典《异类》《引爆点》作者口碑力作
全新修订中文版
※《纽约客》怪才的另类思维法
做出又快又准的决策,只需要调动你大脑的潜力
适应性潜意识:人类能存活至今,就是仰仗于这种进化而来的决策工具
薄片分析法:在高速、高压状态下,人脑更善于通过极少经验理解事物
制定决策框架:同时运用理性和直觉,筛选信息,化繁为简
※罗永浩、樊登、吴军、秦朔、李翔都在读格拉德威尔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Gladwell)
代表作《异类》《引爆点》中文版累计销量破百万册
畅销榜常客,屡屡创造书市神话,人称“《纽约客》怪才”
《纽约客》特约撰稿人,会讲故事的非虚构作家
《时代》周刊“全球影响力至上100人”之一
《快公司》誉为“21世纪的彼得·德鲁克”
《引爆点》与《异类》《陌生人效应》并称格拉德威尔三大代表作
※全新修订中文版“格拉德威尔经典系列”
译文全面升级,重新审校,修订10000处以上
新增50000字以上全新内容,包括名家推荐序、作者访谈、媒体精彩评论、作者亲笔后记、详细注释等珍贵资料
李翔(得到App总编辑)全新写作系列推荐序《格拉德威尔的世界》
全新科技感封面,新锐设计师操刀,专色印刷,质感升级
有人听一对夫妇交谈15分钟,就能预测他们未来会不会离婚
有人在网球与球拍接触之前,就能断定这次发球是不是双误
有人在掀掉盖布的一刻,就能辨识一尊古代雕像的真假
·
生活中的决策,无论好坏,我们到底是如何做成的?为什么有些人的决策能力令人称绝,而其他人却错误频出?
我们身处的社会笃信这样一种观念:在面对重大问题时,只有尽可能多地汇集信息,尽可能多地花时间思考,我们才能得到更好的结果。在孩提时期,我们就被反复灌输“欲速则不达”“三思而后行”“人不可貌相”等理念。
但在《眨眼之间》中,格拉德威尔通过“闪电约会”“二战秘密破译”等若干有趣的心理学案例,打破你对“决策”这件事的固有认知:那些一拍脑袋做出的决定或是脱口而出的想法,反而更加精准和深刻,我们在眨眼之间做出的决策,比三思而后行或许更具大师水准。在许多情形下,瞬间决断和一印象反而是我们理解世界的更好途径。
读完《眨眼之间》,你将有柳暗花明之感,学会运用直觉思维,不管识人还是做事,都能在眨眼之间做出成功决策。
系列推荐序:格拉德威尔的世界/李翔
序言
别扭的雕像
第一章薄片理论:小知识,大不同
两个人的关系中也存在着一种“笔迹”,即一种不经意间自动显现的明显特征。无论是简单如敲出莫尔斯电码这样的小事,还是复杂如与人结为连理这样的大事,都有其可以识别且稳定如一的规律。
第二章潜意识密室:瞬间决断的秘密
你的潜意识就像你的心理世界的一个仆人,精心照料着你思维生活中微妙的细枝末节,
密切关注着你周围发生的一切,竭力确保你能够随机应变。
第三章沃伦·哈定假象:我们为何会对高挑黝黑的俊男倾心
我们的直觉在我们的经历和环境中产生,这意味着,通过改变构成直觉的经历与环境,
我们便可以改变我们的直觉。
第四章保罗·范·里佩尔之大获全胜:为自发行为定框架
瞬间决断之所以能在瞬间做出,是由于它的简洁明了。如果想要捍卫自己瞬间决断的
能力,我们就得采取措施,删繁就简。
第五章肯纳的窘境:如何了解人们的需求
当我们在某一方面修炼到登堂入室的程度时,我们的品位会变得越发专业、越发让外
行难以理解,也就是说,只有专家才能对自己反馈的信息和看法负起责任。
第六章布朗克斯区的七秒钟:心智解读的精妙艺术
误读他人心思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些是造成无数政治分歧和误解伤害的罪魁祸首。然
而,由于这些洞悉他人心思的失误是如此短暂和难以捉摸,我们并不知道该对这些错
误做何理解。
结尾用眼睛倾听:《眨眼之间》教给我们的箴言
致谢
· 代表作《异类》《引爆点》中文版累计销量破百万册
· 畅销榜常客,屡屡创造书市神话, 人称“《纽约客》怪才”
· 《纽约客》特约撰稿人,会讲故事的非虚构作家
2005 年,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影响力100 人”之一
2011 年,被授予加拿国民殊荣“加拿大勋章”
2011 年,被《快公司》誉为“21 世纪的彼得·德鲁克”
1.多快好省
试想我请你来玩儿一个非常简单的赌博游戏。你面前摆放着4副纸牌,其中两副为红色,另外两副为蓝色。这些纸牌中的每一张牌都有可能导致你赢得或输掉一笔钱,而你要做的,就是从4副牌中任意翻牌,以求赢取最大收益。但在开始时,你并不知道红色纸牌其实是个风险较大的雷区,其代表的赏金较高,但罚金也高。蓝色纸牌中的牌能为你循序渐进地带来50美金的不错收益,同时罚金也适中。说白了,只有从蓝色纸牌里抽牌,你才能赢到钱。但问题是,你需要多久才能搞清楚游戏的规律呢?
几年前,艾奥瓦大学的一组科学家尝试了这个实验,他们发现,在翻开约50张牌后,大多数人都会对游戏的规律产生一种直觉。虽然并不明晰自己为何会倾向于蓝色纸牌,但当时的人们已十分确定,此牌是较好的选择。在翻开大约80张牌后,大多数人都能够理解玄机所在,并能具体阐明为何红色纸牌不是赢钱的好选择。个中道理显而易见:人们由经历产生思考,进而总结出理论,最终再进行两两相加。这就是我们的学习方法。
但艾奥瓦大学的科学家们并未就此停止,而接下来的实验也正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之处。科学家们将每位赌博者与一台机器连接,以监测他们手掌皮下汗腺的活动情况。与我们身体上大部分的汗腺一样,手掌汗腺能够对压力和温度做出反应,这就是我们在紧张时手感到汗涔涔的原因。艾奥瓦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赌博者在翻开第10张牌时,就对红色纸牌表现出了压力反应,这比他们所陈述的对红色纸牌产生不祥预感的时间要早了40张牌。更为重要的是,赌博者的行为在手掌开始出汗之前就发生了变化,他们愈发倾向于蓝色的纸牌,从红色纸牌里抽取的牌逐渐变少了。也就是说,赌博者在意识到自己弄懂了游戏之前,其实就已经把游戏吃透了。远在从意识层面上理解应该采取哪些调整措施之前,他们其实已经做出了必要的调整。
诚然,这项实验仅仅是个简单的纸牌游戏,只涉及了几名实验对象和一台压力探测器,但这不妨碍其成为揭示人们思维方式的一个强有力的示例。在这个实验创造出的场景中,赌注丰厚,事态疾如旋踵,参与者需在瞬息之间理解诸多闻所未闻、令人费解的信息。那么,此实验的意旨何在呢?这个实验实际上告诉我们,在与此实验类似的场景中,我们的大脑为了理解局势,会采取两种截然不同的策略。第一种我们最为熟悉,即运用意识,或者说思考我们所拥有的经验知识,并从中得出答案。此策略需要我们翻出80张纸牌才能见效,因此,这虽然合乎逻辑且精确可靠,但却缓慢费时且需要大量信息。不过,我们还有第二种策略。此种策略耗时很少,抽取10张牌后就开始生效了;除此之外,这种策略还很灵敏,几乎立马就能帮你悟出红色纸牌中潜伏的危险。然而,这种策略有个弊端,其运作的过程——至少在刚开始时——全部是在意识层面之下完成的,其传递信息的渠道既不合常理又间接迂回——比如我们手掌的汗腺。采用此策略时,我们的大脑还没来得及通知我们,就已擅自做出了决定。
伊芙琳?哈里森、托马斯?霍文以及希腊的专家们采取的就是上述两种策略中的后一种。他们并没有将能想到的所有数据一一权衡,而是仅仅分析了一瞥所能得出的信息。认知心理学家戈尔德?吉格瑞泽(GerdGigerenzer)喜欢将这种思考方式称做“多快好省法”。仅仅通过一瞥,这些专家们大脑的某些部分便立即完成了一系列演算,于是,在任何意识层面的想法浮出水面之前,这些人已经感觉到了什么,就如赌博者手掌出汗时突如其来的刺痒一样。对于托马斯?霍文来说,带来这种感觉的是他脑中突然闪现的“新”一词;对于安格洛斯?迪里夫瑞亚斯来说,则是那股“直觉产生的厌恶感”;而对于格奥尔格斯?顿塔斯,则是与立像之间犹如隔着一层玻璃的感受。这些人明白他们为何有这些感悟吗?当然无从知晓。但他们就是明白。
- 中信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坚持“我们提供知识,以应对变化的世界”的出版理念,以高端优质的内容服务,多样化的内容展现形式,为读者提供高品质阅读与视听内容,满足大众多样化的知识与文化需求。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