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书名:李敏华传
定价:78.0
ISBN:9787030505965
作者:王柏懿
版次:1
出版时间:2016-11
在线试读:
引子
农历丁巳年的一个冬日,即阳历1917年11月2日,在江苏吴县一条小巷深处一座典型的粉墙黛瓦院落里,男主人李寿萱焦急等候着。终于,从上房里传出一声细弱的哭啼,随即一名女佣匆匆跑上来报告道:“老爷,恭喜恭喜,又是一位千金!”李寿萱轻声回答:“知道了,好生服侍太太吧!”说罢转身出门去处理手头的商务事宜了,一丝忧虑掠过心头:“谁来继承家业呢?”房间里,跳跃在炭盆里的火焰映照着女主人朱惠石仍显疲惫的面庞,她端详着包裹在棉襁褓里的新生女儿:清秀的小脸庞,细细的柳叶眉,明亮的杏仁眼,薄薄的樱桃嘴……“好漂亮的小囡囡!就是长得瘦弱些。”朱惠石如是想着。
吴县地处温带,四季分明,冬季里的平均温度只有2~3℃,加之城区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格局,更增加了阴冷的感觉。瘦弱的小囡囡度过了一个艰难的初生期,才迎来了“桃花流水鳜鱼肥”的春日风韵。伴着和煦的春风,燕子飞来飞去在屋檐下衔泥筑窝。朱惠石不由地触景生情,期望女儿像燕子一样敏捷、勤奋,她对丈夫说:“小囡囡就叫敏华吧!她会有出息的。”看着颇有文采的妻子,李寿萱含笑点头采纳了。从此,李敏华像一只雏燕,和年长两岁的姐姐瑞华一起,在东方水城的灵山秀水之中无忧无虑地成长,度过了幸福的童年。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士,一片热土造就一辈大师。幼年时,李敏华在苏州的振华女学校读书,以后随家人迁居上海继续学习。 1935年,她从上海的务本女子中学(以下简称“务本女中”)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学校南迁到长沙、昆明,*终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 1925年的“五卅惨案”、1931年的日本侵略东北三省及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都给李敏华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她决心以己所学报效祖国,并以“航空救国”为目标,成为西南联合大学新成立的航空工程学系的第*位女毕业生。1940年大学毕业后,李敏华留在航空工程学系任教,先后担任助教和教员,讲授飞机结构及材料力学。
1943年 11月,李敏华和丈夫吴仲华一起负笈远行,并于1944年元月抵达大洋彼岸的美国纽约,就读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以下简称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她先后在 1945年和1948年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是麻省理工学院建校以来的第*位工科女博士。为了获得进行科研工作的实际经验,李敏华决定和吴仲华一起应聘到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的路易斯飞行推进实验室工作。她在强度研究室任研究科学家,进行塑性力学的研究。在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工作期间,李敏华夫妇逐渐进入了科学研究的“如日中天”境地,有关方面一直要求他们加入美国国籍,然而他们没有忘掉自己学习工程的主要原因,他们将回国报效祖国的初衷铭记在心。李敏华的“家业”就是强国富民的国家和民族大业。
朝鲜战争爆发后,李敏华和吴仲华立即离开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转到位于美国纽约的布鲁克林理工学院(PIB)机械系工作,为回国做准备。历经数年努力,1954年 8月,李敏华一家终于以旅游名义离开了美国,绕道西欧、苏联,并于11月经过满洲里回到了朝思暮想的祖国。次年5月,她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力学研究室工作。从 1955年秋开始,李敏华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钱学森和钱伟长领导下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创建工作,她作为高级研究人员担任了力学研究所设立的四个研究组之一的塑性力学组的组长,成为我国塑性力学的开拓者。随后,李敏华在钱学森倡导成立的工程力学研究班,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开设塑性力学课程,为我国塑性力学事业造就了一支中坚力量。
李敏华毕生的精力都投身于航空事业,从事相关的力学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她运用独特构思有效地求解航空发动机强度问题;她研制成功试验航天烧蚀材料的瞬时加热加载装置;她发展新解法分析航空发动机涡轮轴断轴故障;她倡导学科交叉开展材料疲劳研究。这些学术成就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首肯:美国教授评价她的“特殊贡献”是“提供了一系列精确解的典范”,她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国**)三等奖(1956年)和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奖(1978年)。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她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研究生学位时,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孩子。 1975年她的小儿子病重期间,以及 1988年年初吴仲华肝癌手术后到 1992年病故期间,她都是在一边工作一边照顾患者中度过的。直到年届 80岁,她还亲自指导研究生从事疲劳研究的实验和计算工作。李敏华不愧是妇女科技工作者的典范。
的确,李敏华是一只勇敢的娇燕,始终在浩瀚的科学穹宇中振翅飞翔,而吴仲华从相识相知开始便与她并肩磨砺、比翼双飞。李敏华从一个江南柔弱娇小的女子,成为清华大学的一名佼佼学子,成为西南联合大学航空工程学系的第*位女毕业生,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第*名工科女博士,成为中国塑性力学的奠基者和领路人,成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第*批通过民主评议选举出来的学部委员(院士),成为 20世纪“中华女杰”之一。在李敏华拼搏奋斗的征程中,处处都有吴仲华的身影。让我们看看,她是如何在他的伴随下,一步一步走来的吧!
第*章 在吴县的童年生活
定价:78.0
ISBN:9787030505965
作者:王柏懿
版次:1
出版时间:2016-11
在线试读:
引子
农历丁巳年的一个冬日,即阳历1917年11月2日,在江苏吴县一条小巷深处一座典型的粉墙黛瓦院落里,男主人李寿萱焦急等候着。终于,从上房里传出一声细弱的哭啼,随即一名女佣匆匆跑上来报告道:“老爷,恭喜恭喜,又是一位千金!”李寿萱轻声回答:“知道了,好生服侍太太吧!”说罢转身出门去处理手头的商务事宜了,一丝忧虑掠过心头:“谁来继承家业呢?”房间里,跳跃在炭盆里的火焰映照着女主人朱惠石仍显疲惫的面庞,她端详着包裹在棉襁褓里的新生女儿:清秀的小脸庞,细细的柳叶眉,明亮的杏仁眼,薄薄的樱桃嘴……“好漂亮的小囡囡!就是长得瘦弱些。”朱惠石如是想着。
吴县地处温带,四季分明,冬季里的平均温度只有2~3℃,加之城区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格局,更增加了阴冷的感觉。瘦弱的小囡囡度过了一个艰难的初生期,才迎来了“桃花流水鳜鱼肥”的春日风韵。伴着和煦的春风,燕子飞来飞去在屋檐下衔泥筑窝。朱惠石不由地触景生情,期望女儿像燕子一样敏捷、勤奋,她对丈夫说:“小囡囡就叫敏华吧!她会有出息的。”看着颇有文采的妻子,李寿萱含笑点头采纳了。从此,李敏华像一只雏燕,和年长两岁的姐姐瑞华一起,在东方水城的灵山秀水之中无忧无虑地成长,度过了幸福的童年。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士,一片热土造就一辈大师。幼年时,李敏华在苏州的振华女学校读书,以后随家人迁居上海继续学习。 1935年,她从上海的务本女子中学(以下简称“务本女中”)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学校南迁到长沙、昆明,*终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 1925年的“五卅惨案”、1931年的日本侵略东北三省及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都给李敏华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她决心以己所学报效祖国,并以“航空救国”为目标,成为西南联合大学新成立的航空工程学系的第*位女毕业生。1940年大学毕业后,李敏华留在航空工程学系任教,先后担任助教和教员,讲授飞机结构及材料力学。
1943年 11月,李敏华和丈夫吴仲华一起负笈远行,并于1944年元月抵达大洋彼岸的美国纽约,就读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以下简称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她先后在 1945年和1948年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是麻省理工学院建校以来的第*位工科女博士。为了获得进行科研工作的实际经验,李敏华决定和吴仲华一起应聘到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的路易斯飞行推进实验室工作。她在强度研究室任研究科学家,进行塑性力学的研究。在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工作期间,李敏华夫妇逐渐进入了科学研究的“如日中天”境地,有关方面一直要求他们加入美国国籍,然而他们没有忘掉自己学习工程的主要原因,他们将回国报效祖国的初衷铭记在心。李敏华的“家业”就是强国富民的国家和民族大业。
朝鲜战争爆发后,李敏华和吴仲华立即离开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转到位于美国纽约的布鲁克林理工学院(PIB)机械系工作,为回国做准备。历经数年努力,1954年 8月,李敏华一家终于以旅游名义离开了美国,绕道西欧、苏联,并于11月经过满洲里回到了朝思暮想的祖国。次年5月,她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力学研究室工作。从 1955年秋开始,李敏华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钱学森和钱伟长领导下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创建工作,她作为高级研究人员担任了力学研究所设立的四个研究组之一的塑性力学组的组长,成为我国塑性力学的开拓者。随后,李敏华在钱学森倡导成立的工程力学研究班,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开设塑性力学课程,为我国塑性力学事业造就了一支中坚力量。
李敏华毕生的精力都投身于航空事业,从事相关的力学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她运用独特构思有效地求解航空发动机强度问题;她研制成功试验航天烧蚀材料的瞬时加热加载装置;她发展新解法分析航空发动机涡轮轴断轴故障;她倡导学科交叉开展材料疲劳研究。这些学术成就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首肯:美国教授评价她的“特殊贡献”是“提供了一系列精确解的典范”,她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国**)三等奖(1956年)和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奖(1978年)。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她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研究生学位时,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孩子。 1975年她的小儿子病重期间,以及 1988年年初吴仲华肝癌手术后到 1992年病故期间,她都是在一边工作一边照顾患者中度过的。直到年届 80岁,她还亲自指导研究生从事疲劳研究的实验和计算工作。李敏华不愧是妇女科技工作者的典范。
的确,李敏华是一只勇敢的娇燕,始终在浩瀚的科学穹宇中振翅飞翔,而吴仲华从相识相知开始便与她并肩磨砺、比翼双飞。李敏华从一个江南柔弱娇小的女子,成为清华大学的一名佼佼学子,成为西南联合大学航空工程学系的第*位女毕业生,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第*名工科女博士,成为中国塑性力学的奠基者和领路人,成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第*批通过民主评议选举出来的学部委员(院士),成为 20世纪“中华女杰”之一。在李敏华拼搏奋斗的征程中,处处都有吴仲华的身影。让我们看看,她是如何在他的伴随下,一步一步走来的吧!
第*章 在吴县的童年生活
- 科学出版社旗舰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 科学出版社秉承多年来形成的“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和“严肃、严密、严格”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始终坚持为科技创新服务、为传播与普及科学知识服务、为科学家和广大读者服务的宗旨。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