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png](https://img01.yzcdn.cn/upload_files/2024/11/12/FmiDBisbU2o0GkUAH_uQr9N6ERgW.jpg)
现代智能控制实用技术丛书共分为四本,其内容按照信号传输的链条,即由传感器、调制与解调、信息的传输与通信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组成。其内容知识点全面涉及面广,浅显易懂。整套书采用双色印刷,重点突出,便于读者阅读理解。每本书配套PPT。
![作者简介.png](https://img01.yzcdn.cn/upload_files/2024/11/12/FutnQ1t4texvfZJP3ZCxvVR57sR3.jpg)
苏遵惠 出生于湖北省洪湖市,毕业于武汉邮电学院(今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无线电通信与广播专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担任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半导体光源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和TCL惠州市华瑞光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执行官,惠州伟志电子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及光电研究院院长,江苏华功半导体有限公司(由北京大学和中山大学技术投资公司)任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等职。担任的社会职务包括国家工业和信息产业部专家库成员,国际照明委员会(CIE)TC 2_74空间光谱辐射测量技术委员会国内委员,国家标准协会个人会员,工业与信息产业部LED照明技术标准工作组专家组成员,全国照明电器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技术标准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国家平板显示技术标准工作组专家组成员,海峡两岸技术标准论坛专家组成员,国家音频视频功率标准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国家半导体可见光通信联盟成员,国家可见光通信标准联盟成员,广东省LED照明技术标准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深圳市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专家联合会高级专家,深圳市照明学会/照明协会专家组高级专家,深圳市照明学会标准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深圳市LED产业标准联盟专家组副组长等。先后主持和参加完成国家863项目1项,工业与信息发展项目2项,工业与信息产业部科技项目1项,原国家邮电部项目2项,广东省科技项目4项,深圳市科技项目2项。1978年获全国科技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主持或参加国家标准、国际标准、行业标准、标准联盟和团体标准的起草共68项。共申请国家和国际专利160余项,其中获发明专利50余项。
![内容简介.png](https://img01.yzcdn.cn/upload_files/2024/11/12/Fm3q_5u7SSiPJUtZyFB4rUmiMnGT.jpg)
《现代智能控制实用技术丛书》共分为四本,其内容按照信号传输的链条,即由传感器、调制与解调、信息的传输与通信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组成。 本书系统地对信息传输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密切关系、通信技术的发展简史,以及现代通信技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介绍;客观回顾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历程;并简述世界通用的、利用通信技术传输信息的主要手段,诸如有线通信的载波技术、无线通信的微波接力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各类通信系统的组成、特点、优势、不足及适用领域。 本书还对现代通信技术的“高速公路”,即光导纤维通信、5G通信、卫星通信系统技术,以及近距离小容量的通信手段——无线保真(WiFi)、蓝牙和可见光通信技术进行原理、功能及应用的阐述。对未来的通信技术,即量子通信技术的概况进行介绍,并预测量子通信技术将在计算机技术、通信传输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等方面应用的可期待前景。 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或高等院校智能控制类相关专业的参考书籍,也可供从事智能控制信息的传输方面的设计、制造、应用领域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参考资料。
![目录简介.png](https://img01.yzcdn.cn/upload_files/2024/11/12/FneIXRwlRr338sj55dI4yKNEKntc.jpg)
丛书序前言第一章简说通信技术与信息传输1第一节通信技术概述1一、通信技术的定义1二、通信技术与信息传输1第二节通信技术的发展简史1第三节现代通信技术特点2第四节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3第五节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4第六节通信技术的社会作用6第二章世界通用的通信技术9第一节我国的通信事业及其发展历程9第二节有线通信的载波通信技术11一、载波通信技术11二、电力线载波通信12第三节微波接力通信和卫星微波通信19一、微波接力通信19二、卫星微波通信技术28第三章通信技术的“高速公路”47第一节通信技术的“高速公路”概述47一、从“5G热”说起47二、中频至超高频的信道通信48三、超高频和极高频信道通信——毫米波通信49四、无线通信的基站和微基站51五、微米波通信的天线52六、波束赋形53七、关于D2D55第二节无线通信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55一、5G概述55二、5G的发展背景56三、5G的发展历程56四、5G的性能指标59五、5G的关键技术59六、5G的主要应用领域66第三节近距离小容量无线通信技术80一、无线保真通信技术简介80二、蓝牙通信技术简介91三、可见光通信技术简介102第四节有线通信的光导纤维通信技术——OFC107一、光导纤维通信概述107二、光纤通信的发展历史108三、光纤通信原理108四、数字通信原理110五、光纤通信的优势与不足111六、光纤通信各个部分的作用112七、光纤通信的技术分类115八、光纤的应用119九、我国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状况123十、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125十一、光纤通信技术小结126第四章通信技术的综合应用举例——多通道反向脉冲编码调制的可见光通信系统设计127第一节脉冲编码调制的基础知识解析127一、模拟信号相位调制的量化127二、压缩扩展特性132第二节脉冲编码调制概述144一、脉冲编码调制的发展概况144二、脉冲编码调制的基本原理144三、脉冲编码调制系统的特点145第三节脉冲编码调制系统功能146一、设计方案原理图146二、方案功能描述147三、技术指标拟定149四、系统工作原理149第四节可见光信号的发射与接收155一、可见光信号载频的发射155二、可见光信号的接收及光_电转换158第五节信号解调器——RPCM/PAM信号转换161第五章未来的量子通信技术163第一节量子通信技术概述163一、量子与量子通信163二、量子信息技术177第二节量子计算机的工作原理179一、量子计算机工作原理179二、理论背景及算法理论180三、研究历程及意义183四、应用领域187五、深度探究——量子态与量子计算机189附录193附录A名词术语及解释193附录B相关技术标准197参考文献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