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书名:科学技术史辑要1
定价:198.0
ISBN:9787030760876
版次:1
出版时间:2023-08
内容提要:
科学技术史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史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智慧的传承和积累,认识科学发现和技术革新的逻辑与规律,以及它们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深刻影响,对于国家创新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科学技术史辑要》分科学史、文化遗产与技术史、生态环境与医学史和科学史理论与应用4个栏目,立足学术性、专业性和创新性,经过专家组遴选推荐,以全文转载、论点摘编、篇目推荐等不同形式,收录了我国科学技术史领域的年度优秀论文,旨在全面呈现我国科学技术史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促进交流与合作。
目录:
目录
前言 / i
全文转载
科学史(栏目主持:陈镱文、王昌、赵继伟) / 3
从科学理解到文化臆想
—明清学者对阿拉伯天文学的认识 石云里 / 4
刘岳云《测圆海镜通释》补证与解读 李兆华 / 22
康熙朝经线每度弧长标准的奠立
—兼论耶稣会士安多与欧洲测量学在宫廷的传播 韩 琦 潘澍原 / 47
关于秦汉计量单位石、桶的几个问题 邹大海 / 68
文化遗产与技术史(栏目主持:李威、史晓雷) / 85
水运仪象台复原之路:一项技术发明的辨识 张柏春 张久春 / 86
唐长安城圜丘的天文意义 …安京 陈镱文 / 97
《水车图说》考
—兼论斯卡奇科夫对中国农业的研究 郑 诚 / 105
生态环境与医学史(栏目主持:陈明、胡鹏、杨莎、周云逸) / 123
中国食物变迁之动因分析
—以农业发展为视角 王思明 周红冰 / 124
文献、史料与知识
—古农书研究的范式及其转向 葛小寒 / 140
当梅威令遇到李鸿章:西医将行于中国?
—由晚清三场医学考试引发的讨论与思考 高 晞 / 155
“基本药物”的历史
—权利与利益之争 苏静静 张大庆 / 185
科学史理论与应用(栏目主持:高洋、刘茜、袁敏) / 199
性别之眼:帝国博物学家玛丽安·诺思的思想及其冲突 姜 虹 / 200
法国《自然》杂志上的徐家汇观象台
—作为人类福祉和国家荣誉的海外科学活动 吴 燕 / 210
近代实验科学的中世纪起源
—西方炼金术中的技艺概念 晋世翔 / 227
谁是近代化学之父
—化学革命的三种叙事 李文靖 / 237
论点摘编
科学史 / 249
论吴文俊院士的数学史遗产 李文林 / 250
和算成就对吴文俊中算史观的诠释 徐泽林 / 253
基础科学研究:基于概念的历史分析 张九辰 / 255
印度库塔卡详解及其与大衍总数术比较新探 吕 鹏 纪志刚 / 257
《圆率考真图解》注记
—曾纪鸿有没有计算出π的百位真值? 高红成 / 259
北宋初年天文机构中的成员构成 王吉辰 / 262
五星是历:星曜行度文献源流考 赵江红 / 264
清顺治元年之造历活动
—从山东省图书馆藏顺治年间《时宪历》 出发的考察 汪小虎 / 266
自相似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史实考源 江 南 / 268
日本古代气象占记录研究
—以云象为例 杨 凯 / 270
黄百家《明史·历志》新探 褚龙飞 / 272
岭南数学家凌步芳算稿及书版的新发现 廖运章 / 274
儒家开方算法之演进
—以诸家对《论语》“道千乘之国”的注疏为中心 朱一文 / 276
牛顿《原理》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 万兆元 何琼辉 / 278
朱元璋与明代天文历法 李 亮 / 280
达尔文在中国进行的心理学问卷调查和数据引用规则 刘红晋 / 282
杨乐在函数值分布论上的贡献 王 元 乔建永 / 284
文化遗产与技术史 / 287
大连营城子汉墓出土龙纹金带扣的科学分析与研究 谭盼盼 / 288
陕西临潼新丰秦墓出土铁器的科学分析及相关问题 刘亚雄 / 290
秦始皇帝陵出土青铜马车铸造工艺新探 杨 欢 / 291
《梦溪笔谈》“弓有六善”再考 仪德刚 / 293
中国古代淋土法制盐技术的发展与演变 牛英彬 / 295
丁公及周边遗址龙山文化白陶的岩相和化学成分分析 陆青玉 / 296
广西宋代永福窑铜着色釉瓷器的科学分析 汪常明 / 297
20世纪半导体产业技术赶超的历史研究 姚 靓 / 299
玲珑仪新考 张 楠 / 300
陶寺遗址的水资源利用和水控制 何 驽 / 302
中国传统金属工艺振兴措施研究 李晓岑 / 304
试论坪坦河流域侗族鼓楼结构形式的历史演变 张星照 / 306
隋唐五代时期白瓷制瓷技术的创新、流变与传播 李 鑫 / 307
生态环境与医学史 / 309
重建农业中国?
—二战后中美农业技术合作考察始末 罗兴波 / 310
灾害史研究的自然回归及其科学转向 卜风贤 / 312
旱魃袭麦:“丁戊奇荒”成因再探 李伊波 齐文涛 / 314
从抵制到接受:清代浙江的玉米种植 王保宁 朱光涌 / 316
陈仅《艺蕱集证》考述
—兼论清代甘薯在陕西的引种与推广 熊帝兵 / 318
《便民图纂》中的农学知识及其价值 杜新豪 / 320
试论高粱传入中国的时间、路径及初步推广 赵利杰 / 322
面向农史领域的数字人文研究基础设施建设研究
—以方志物产知识库构建为引 徐晨飞 包 平 / 324
西方国家对中国荔枝的关注与引种(1570—1921年) 赵 飞 / 326
“干针”对中医针灸的“入侵”与“独立”
—兼论针灸概念与理论变革 张树剑 / 329
中医“脾”与西医“spleen”翻译错位的发生及其演变 周东浩 刘 光 / 330
从国际性到地方性:中华医学传教会演变探析(1838—1886年) 李传斌 / 332
以“卫生”之名的扩张
—上海公共租界近代卫生体系的形成 严 娜 / 334
天回医简《经脉》残篇与《灵枢·经脉》的
渊源 顾 漫 周 琦 柳长华 武家璧 / 336
现代医疗空间的自主与北京中央医院的筹建 李彦昌 / 338
19世纪中叶一个俄罗斯医生眼中的中医 牛亚华 / 340
科学史理论与应用 / 343
论民国时期科学理想与社会诉求的建构
—以进化论的传播为例 朱 晶 / 344
克拉拉·伊梅瓦尔博士:科学史中一颗延迟闪亮的星 傅梦媛 田 松 / 345
明末西方流星、彗星观念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胡 晗 关增建 / 347
清季中国地学会的世界地理研究 谢皆刚 / 349
庞佩利与中国近代黄土地质学 丁 宏 / 351
数的宇宙生成论:《鲁久次问数于陈起》与《蒂迈欧》比较研究 刘未沫 / 353
晚清“西学启蒙十六种”的“即物察理”认识论 王慧斌 / 354
论中世纪学者樊尚的“自然史”观念 蒋 澈 / 356
“科学”取代“格致”的过程与释义变迁 王若尘 / 358
从“学术独立”到“国家科学”兼及中国物理学会和《物理学报》的
历史观察 胡升华 / 359
牛顿学说在欧陆的传播与启蒙运动的兴起 陈方正 / 361
论近代自然科学与中国地方志的转型发展 曾 荣 / 363
生物学中的机遇解释:从古希腊到现代综合 赵 斌 孙旭男 / 365
改进还是停滞:民国苏南桑树育培技术实践探讨 杨 虎 / 367
篇目推荐
保护—传承—创新—经略—振兴:中国传统工艺的承续和发展 / 371
商代扁体铜卣的铸造工艺研究 / 371
考古所见制盐遗址与遗物的特征 / 371
农业史和妇女史视域中的技术与社会
—白馥兰中国技术史研究探析 / 372
日本江户兰学中的中国知识及其局限
—以《厚生新编》(1811—1845?年)对《本草纲目》的参考为中心 / 372
敦煌古藏文医算卷“人神”喇(bla)禁忌研究 / 372
晚清西方公共卫生观念之传入
—以傅兰雅《居宅卫生论》为中心 / 373
科学与社会互动的典型例证
—“神经衰弱快速综合疗法”之历史 / 373
清末民初中国传统工艺的价值演变 / 374
“科学”的概念史
—从中世纪到后工业化时代 / 374
孙中山对中国科学本土化解释及其贡献 / 374
定价:198.0
ISBN:9787030760876
版次:1
出版时间:2023-08
内容提要:
科学技术史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史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智慧的传承和积累,认识科学发现和技术革新的逻辑与规律,以及它们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深刻影响,对于国家创新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科学技术史辑要》分科学史、文化遗产与技术史、生态环境与医学史和科学史理论与应用4个栏目,立足学术性、专业性和创新性,经过专家组遴选推荐,以全文转载、论点摘编、篇目推荐等不同形式,收录了我国科学技术史领域的年度优秀论文,旨在全面呈现我国科学技术史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促进交流与合作。
目录:
目录
前言 / i
全文转载
科学史(栏目主持:陈镱文、王昌、赵继伟) / 3
从科学理解到文化臆想
—明清学者对阿拉伯天文学的认识 石云里 / 4
刘岳云《测圆海镜通释》补证与解读 李兆华 / 22
康熙朝经线每度弧长标准的奠立
—兼论耶稣会士安多与欧洲测量学在宫廷的传播 韩 琦 潘澍原 / 47
关于秦汉计量单位石、桶的几个问题 邹大海 / 68
文化遗产与技术史(栏目主持:李威、史晓雷) / 85
水运仪象台复原之路:一项技术发明的辨识 张柏春 张久春 / 86
唐长安城圜丘的天文意义 …安京 陈镱文 / 97
《水车图说》考
—兼论斯卡奇科夫对中国农业的研究 郑 诚 / 105
生态环境与医学史(栏目主持:陈明、胡鹏、杨莎、周云逸) / 123
中国食物变迁之动因分析
—以农业发展为视角 王思明 周红冰 / 124
文献、史料与知识
—古农书研究的范式及其转向 葛小寒 / 140
当梅威令遇到李鸿章:西医将行于中国?
—由晚清三场医学考试引发的讨论与思考 高 晞 / 155
“基本药物”的历史
—权利与利益之争 苏静静 张大庆 / 185
科学史理论与应用(栏目主持:高洋、刘茜、袁敏) / 199
性别之眼:帝国博物学家玛丽安·诺思的思想及其冲突 姜 虹 / 200
法国《自然》杂志上的徐家汇观象台
—作为人类福祉和国家荣誉的海外科学活动 吴 燕 / 210
近代实验科学的中世纪起源
—西方炼金术中的技艺概念 晋世翔 / 227
谁是近代化学之父
—化学革命的三种叙事 李文靖 / 237
论点摘编
科学史 / 249
论吴文俊院士的数学史遗产 李文林 / 250
和算成就对吴文俊中算史观的诠释 徐泽林 / 253
基础科学研究:基于概念的历史分析 张九辰 / 255
印度库塔卡详解及其与大衍总数术比较新探 吕 鹏 纪志刚 / 257
《圆率考真图解》注记
—曾纪鸿有没有计算出π的百位真值? 高红成 / 259
北宋初年天文机构中的成员构成 王吉辰 / 262
五星是历:星曜行度文献源流考 赵江红 / 264
清顺治元年之造历活动
—从山东省图书馆藏顺治年间《时宪历》 出发的考察 汪小虎 / 266
自相似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史实考源 江 南 / 268
日本古代气象占记录研究
—以云象为例 杨 凯 / 270
黄百家《明史·历志》新探 褚龙飞 / 272
岭南数学家凌步芳算稿及书版的新发现 廖运章 / 274
儒家开方算法之演进
—以诸家对《论语》“道千乘之国”的注疏为中心 朱一文 / 276
牛顿《原理》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 万兆元 何琼辉 / 278
朱元璋与明代天文历法 李 亮 / 280
达尔文在中国进行的心理学问卷调查和数据引用规则 刘红晋 / 282
杨乐在函数值分布论上的贡献 王 元 乔建永 / 284
文化遗产与技术史 / 287
大连营城子汉墓出土龙纹金带扣的科学分析与研究 谭盼盼 / 288
陕西临潼新丰秦墓出土铁器的科学分析及相关问题 刘亚雄 / 290
秦始皇帝陵出土青铜马车铸造工艺新探 杨 欢 / 291
《梦溪笔谈》“弓有六善”再考 仪德刚 / 293
中国古代淋土法制盐技术的发展与演变 牛英彬 / 295
丁公及周边遗址龙山文化白陶的岩相和化学成分分析 陆青玉 / 296
广西宋代永福窑铜着色釉瓷器的科学分析 汪常明 / 297
20世纪半导体产业技术赶超的历史研究 姚 靓 / 299
玲珑仪新考 张 楠 / 300
陶寺遗址的水资源利用和水控制 何 驽 / 302
中国传统金属工艺振兴措施研究 李晓岑 / 304
试论坪坦河流域侗族鼓楼结构形式的历史演变 张星照 / 306
隋唐五代时期白瓷制瓷技术的创新、流变与传播 李 鑫 / 307
生态环境与医学史 / 309
重建农业中国?
—二战后中美农业技术合作考察始末 罗兴波 / 310
灾害史研究的自然回归及其科学转向 卜风贤 / 312
旱魃袭麦:“丁戊奇荒”成因再探 李伊波 齐文涛 / 314
从抵制到接受:清代浙江的玉米种植 王保宁 朱光涌 / 316
陈仅《艺蕱集证》考述
—兼论清代甘薯在陕西的引种与推广 熊帝兵 / 318
《便民图纂》中的农学知识及其价值 杜新豪 / 320
试论高粱传入中国的时间、路径及初步推广 赵利杰 / 322
面向农史领域的数字人文研究基础设施建设研究
—以方志物产知识库构建为引 徐晨飞 包 平 / 324
西方国家对中国荔枝的关注与引种(1570—1921年) 赵 飞 / 326
“干针”对中医针灸的“入侵”与“独立”
—兼论针灸概念与理论变革 张树剑 / 329
中医“脾”与西医“spleen”翻译错位的发生及其演变 周东浩 刘 光 / 330
从国际性到地方性:中华医学传教会演变探析(1838—1886年) 李传斌 / 332
以“卫生”之名的扩张
—上海公共租界近代卫生体系的形成 严 娜 / 334
天回医简《经脉》残篇与《灵枢·经脉》的
渊源 顾 漫 周 琦 柳长华 武家璧 / 336
现代医疗空间的自主与北京中央医院的筹建 李彦昌 / 338
19世纪中叶一个俄罗斯医生眼中的中医 牛亚华 / 340
科学史理论与应用 / 343
论民国时期科学理想与社会诉求的建构
—以进化论的传播为例 朱 晶 / 344
克拉拉·伊梅瓦尔博士:科学史中一颗延迟闪亮的星 傅梦媛 田 松 / 345
明末西方流星、彗星观念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胡 晗 关增建 / 347
清季中国地学会的世界地理研究 谢皆刚 / 349
庞佩利与中国近代黄土地质学 丁 宏 / 351
数的宇宙生成论:《鲁久次问数于陈起》与《蒂迈欧》比较研究 刘未沫 / 353
晚清“西学启蒙十六种”的“即物察理”认识论 王慧斌 / 354
论中世纪学者樊尚的“自然史”观念 蒋 澈 / 356
“科学”取代“格致”的过程与释义变迁 王若尘 / 358
从“学术独立”到“国家科学”兼及中国物理学会和《物理学报》的
历史观察 胡升华 / 359
牛顿学说在欧陆的传播与启蒙运动的兴起 陈方正 / 361
论近代自然科学与中国地方志的转型发展 曾 荣 / 363
生物学中的机遇解释:从古希腊到现代综合 赵 斌 孙旭男 / 365
改进还是停滞:民国苏南桑树育培技术实践探讨 杨 虎 / 367
篇目推荐
保护—传承—创新—经略—振兴:中国传统工艺的承续和发展 / 371
商代扁体铜卣的铸造工艺研究 / 371
考古所见制盐遗址与遗物的特征 / 371
农业史和妇女史视域中的技术与社会
—白馥兰中国技术史研究探析 / 372
日本江户兰学中的中国知识及其局限
—以《厚生新编》(1811—1845?年)对《本草纲目》的参考为中心 / 372
敦煌古藏文医算卷“人神”喇(bla)禁忌研究 / 372
晚清西方公共卫生观念之传入
—以傅兰雅《居宅卫生论》为中心 / 373
科学与社会互动的典型例证
—“神经衰弱快速综合疗法”之历史 / 373
清末民初中国传统工艺的价值演变 / 374
“科学”的概念史
—从中世纪到后工业化时代 / 374
孙中山对中国科学本土化解释及其贡献 / 374
- 科学出版社旗舰店 (微信公众号认证)
- 科学出版社秉承多年来形成的“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和“严肃、严密、严格”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始终坚持为科技创新服务、为传播与普及科学知识服务、为科学家和广大读者服务的宗旨。
- 扫描二维码,访问我们的微信店铺
- 随时随地的购物、客服咨询、查询订单和物流...